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利用连续式超临界水氧化实验装置,以H2O2为氧化剂,在480~550℃,38MPa条件下,进行了超临界水氧化对氨基苯酚实验,得到了CODCr去除宏观动力学方程。实验结果表明,对氨基苯酚的去除率随反应温度的升高、停留时间的延长而提高。在H2O2过量50%的情况下,CODCr和氧气的反应级数分别为1.41和0.23;反应的活化能Ea为60.04kJ/mol;指前因子A为1.12×105。  相似文献   

2.
采用超临界水氧化( SCWO)技术对香料废水进行处理,研究了反应温度、压力、停留时间等因素对废水COD、TN、NH3-N和色度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SCWO法处理香料废水有良好的效果,出水COD得到明显的去除.在过氧比为2,反应压力27 MPa、温度500℃、时间60 s的条件下,该废水的COD去除率可以达到99.4%.  相似文献   

3.
TNT在超临界水中的氧化反应动力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超临界水氧化(SCWO)实验装置,氧气为氧化剂,对废水中的TNT在超临界水中的氧化反应进行了研究,用幂函数法则建立了COD去除率宏观动力学方程。结果表明,SCWO技术可有效消除废水中的TNT,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和停留时间的延长,TNT模拟废水的COD去除率显著增大。在温度为673~823K、压力24MPa、300%过氧量、TNT浓度为5.7×10-4mol/L的实验条件下,有机物的反应级数为1.18,活化能Ea为96.85kJ/mol,指前因子A为4.87×103s-1。  相似文献   

4.
采用超临界水氧化法处理制药废水,考察温度、压力、停留时间、过氧量等因素对废水COD去除效果的影响;采用响应面分析法对实验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和参数优化.结果表明,在最佳操作点温度压力25 MPa,392.54℃,氧化剂过量1.254倍,停留时间52.58 s的条件下,COD去除率达到最高值(98.92%).  相似文献   

5.
采用半连续化超临界水氧化装置处理HMX炸药废水,在反应釜温度450~590 ℃,压力23 MPa,过氧量3倍废物量条件下研究超临界水氧化HMX.实验结果表明,HMX去除率及COD去除率随温度的升高和停留时间的延长而提高,且只有在较高温度(大于590 ℃)的超临界条件下,HMX去除率及COD去除率才能达99%以上,而在450~590 ℃、0~20 s条件下,温度和时间对HMX去除率及COD去除率的的影响较显著.在450~590 ℃、23 MPa、过氧量300%的条件下,HMX的反应级数为2.24,反应活化能为5.727×104 J/mol,准频率因子为2.348×105.  相似文献   

6.
采用间歇式超临界水氧化实验装置,以O2为氧化剂,在703~823 K、压力24 MPa、停留时间10~50 s的条件下,进行了超临界水氧化DDNP模拟废水实验,COD去除率可达99%;建立了COD去除率宏观动力学方程.结果表明,超临界水氧化对处理DDNP是有效的,在超临界条件下,DDNP废水的COD去除率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和停留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在氧化剂过量2倍的情况下,DDNP超临界水氧化反应对有机物的反应级数为1.33级,对氧气为0.21级;反应活化能Ea为30.7 kJ/mol,指前因子A为61.97.  相似文献   

7.
以COD的去除率为指标,考察温度及压力等因素对废水COD去除效果的影响;采用响应面分析法(RSM)对实验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和参数优化。结果表明,在最佳操作点温度压力25 MPa,392.54℃,氧化剂过量1.254倍,停留时间52.58 s的条件下,COD去除率达到最高值(98.92%)。  相似文献   

8.
超临界水氧化处理对氨基苯酚废水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Cu2+为催化剂、H2O2为氧化剂,在一连续流反应器中进行了催化超临界水氧化对氨基苯酚实验。研究了温度、压力、停留时间和Cu2+浓度对对氨基苯酚氧化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超临界水中对氨基苯酚能被有效去除。对氨基苯酚的去除率随反应温度和压力的升高、停留时间的延长和Cu2+浓度增大而提高。当Cu2+浓度为30 m g.L-1时,对氨基苯酚的去除率与无催化剂时相比有了较大的提高,当30 M Pa、500℃、2.8 s和Cu2+浓度为30 m g.L-1时,COD去除率高达97.2%。  相似文献   

9.
超临界水氧化处理偏二甲肼废水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Cu2+为催化剂、H2O2为氧化剂,在24~30MPa和480~500℃的条件下,在一连续流反应器中进行了催化超临界水氧化偏二甲肼实验。研究了温度、压力、停留时间和Cu2+浓度对偏二甲肼氧化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超临界水中偏二甲肼能被有效去除。偏二甲肼的去除率随反应温度和压力的升高、停留时间的延长和Cu2+浓度增大而提高。当Cu2+浓度为30 mg.L-1时,偏二甲肼的去除率与无催化剂时相比有了较大的提高。当30MPa、500℃、3.9s和Cu2+浓度为15 mg.L-1时,COD去除率高达99.4%。  相似文献   

10.
Mn2+催化超临界水氧化偏二甲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Mn2 为催化剂、H2O2为氧化剂,在24~30 MPa和400~500℃的条件下,在一连续流反应器中进行了催化超临界水氧化偏二甲肼实验。研究了温度、压力、停留时间和Mn2 浓度对偏二甲肼氧化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超临界水中偏二甲肼能被有效去除。偏二甲肼的去除率随反应温度和压力的升高、停留时间的延长和Mn2 浓度增大而提高。当Mn2 浓度为30 mg/L时,偏二甲肼的去除率与无催化剂时相比有了较大的提高。当30 MPa、500℃、3.6 s和Mn2 浓度为30 mg/L时,COD去除率高达99.6%。  相似文献   

11.
掌握Fe2+/H2O2体系O2的生成路径,可为避免H2O2无效分解,开发经济高效的Fe2+/H2O2体系利用技术指明方向。采用添加自由基捕获剂的方法,探究Fe2+/H2O2体系内各种自由基对O2生成速率的影响,进而确定O2的生成路径。结果表明:Fe2+/H2O2体系内不会产生大量O2-·,O2-·不是生成O2的主要反应物质;O2-·被全部捕获后,体系中仍产生大量O2-·,但此时无O2生成,证明生成O2的反应由·OH和HO2·两种自由基直接参与。分析认为反应·OH+HO2·-H2O+O2是体系内O2生成的主要路径。控制Fe2+/H2O2体系定向生成·OH,抑制HO2·的产生,是提高Fe2+/H2O2体系中H2O2利用率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2.
何扣宝 《化学世界》2007,48(11):675-677
采用一锅法的工艺通过甲基丙烯酸先酰氯化,再与2,2,2-三氟乙醇在催化剂4-二甲氨基吡啶的催化下酯化的方法,方便快捷地制备了甲基丙烯酸-2,2,2-三氟乙酯,并根据实验结果讨论了影响反应的主要因素。最佳反应条件是:二甲基甲酰胺(DMF)和4-二甲氨基吡啶(DMAP)的用量为5%~10%(质量比),甲基丙烯酸∶氯化亚砜∶2,2,2-三氟乙醇=1.1∶1∶0.9(摩尔比),反应温度为50~60℃,收率达到95%以上。  相似文献   

13.
张学平  崔瑞芝  刘乾  桑世华 《化工学报》2016,67(11):4552-4557
采用等温溶解平衡法研究了两个三元体系PbCl2-ZnCl2-H2O和CaCl2-PbCl2-H2O在373 K时的相平衡,测定了平衡溶液的溶解度和密度,并根据溶解度数据和对应的平衡固相绘制了相图和密度-组成图,根据相图对单变量曲线和结晶区进行了讨论。研究发现,两个三元体系均为简单共饱和型,均无复盐和固溶体生成,有一个共饱点,两条单变量曲线,两个结晶区。平衡液相对应的固相由XRD确定,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简要的讨论。  相似文献   

14.
15.
SC(NH2)2-H2O2-Cu2+-OH-封闭体系非线性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秋玲  张洪林 《化学世界》2007,48(1):16-17,22
利用微量量热仪测定体系热功率随时间的改变。对于SC(NH2)2-H2O2-Cu2 -OH-封闭体系,测定了不同浓度,不同温度下,体系的单峰振荡行为,得到了不同温度,不同浓度下的振荡周期,并由此计算出振荡反应的表观活化能和反应级数。并得到下列关系:1t∝c-0.3355  相似文献   

16.
17.
生产乙炔对电石的要求及乙炔清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国内外乙炔大部分仍是由电石制得。然而由于工业电石除CaC2 外还含有很多杂质 ,所以生产乙炔不仅要求电石的纯度、粒度 ,还要求水温。一般电石的块度采用 8~ 2 5mm ,发生器温度控制在 85± 5℃ ,乙炔气体中含H2 S、H3 P、NH3 等气体会使氯乙烯合成氯化催化剂活性下降。因此 ,必须对乙炔气体进行清洁。采用次氯酸钠液体的氧化性将乙炔中的杂质氧化成酸性物质而除去。  相似文献   

18.
PbBr2-PbCl2-PbF2-PbO-P2O5系统玻璃形成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研究了PbBr2-PbCl2-PbF2-PbO-P2O5系统的玻璃形成能力和系统的玻璃形成区,测试了一些玻璃的特征温度,结果表明,加入5%PbO的5%PbF2都使玻璃转变温度升高,玻璃形成区缩小,并向PbBr2方向偏移,同时加入2.5%PbO和2.5%PbF2同样提高了玻璃转变温度,但却增大了玻璃形成区;继续提高PbO和PbF2的加入量,玻璃形成区显著减小。  相似文献   

19.
20.
BaAl2-2xLi2xSi2O8-2x (x = 0, 0.005, 0.0075, 0.01, 0.02, 0.03) ceramics were synthesized by solid-state sintering method. Based on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the first-principle calculations provided by the Cambridge Sequential Total Energy Package (CASTEP) software were introduced to the BaAl2Si2O8 (BAS) system. In an effort to confirm the site occupied by Li+, we discussed the formation energy and final energy of different positions of Li+ doped BAS. The result demonstrated that Li+ should substitute Al3+ to promote the hexacelsian-to-celsian transformation with the aid of generated oxygen vacancies. The sintering behavior, crystal structure, surface appearance, and microwave dielectric properties of samples were investigated. Completely transformed celsian could be obtained when x = 0.005–0.03, which lowered the sintering temperature from 1400 °C (x = 0) to 1300 °C (x = 0.03), as well as strikingly improved the compactness, quality factor (Q × f) value and temperature coefficient of resonant frequency (τf) of BAS ceramics. When x = 0.1, unveiling the significant effects of Al-position ion substitution, BaAl1.98Li0.02Si2O7.98 ceramic sintered at 1350 °C for 5 h exhibited a supreme Q × f value of 48,620 GHz, and the εr and τf values were 6.99 and -23.29 × 10?6 °C?1,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