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液体制种固体浅层发酵生产白僵菌防治虫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森林病虫害防治中,白僵菌是国家重点发展的生物农药,属最成熟,最有效的生物菌剂之一。传统方法是固体接种,固体扩大浅层培养。生产出的产品孢子每克含量少,工作量大,产量小。本文重点介绍通过流体深层发酵制种,固体线层发酵的中试生产,提高白僵菌的也子含量,达到工业化,规模化生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发酵型南安板鸭生产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植物乳杆菌、戊糖片球菌、木糖葡萄球菌和变异微球菌混合发酵生产发酵型南安板鸭。采用正交试验,得到最佳的发酵工艺条件为:植物乳杆菌、戊糖片球菌、木糖葡萄球菌与变异微球菌之间的比例为1:1:2:2,发酵温度为30℃,发酵时间为18h,接种量为3%。经混合发酵后,氨基酸态氮含量增加,板鸭风味增强,营养价值提高,为工业化大生产提供了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3.
植物乳杆菌的筛选及其在泡菜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实验筛选了1株产酸较好的菌株,鉴定为植物乳杆菌(Laobacillusplantarum),将其应用在制作泡菜中,进行小批量自然发酵和人工发酵。结果表明,自然发酵的最佳周期为48h,人工接种发酵的最佳周期为36h。人工接种发酵从发酵周期、乳酸产量、感官评定等各方面都明显优于自然发酵,既适合家庭制作,又适于工业化大批量生产。  相似文献   

4.
通过新型制备菌种等原料发酵制备结冷胶。研究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以发酵所得结冷胶的黏度和产胶率为指标,对发酵时间、接种时间、装液量、接种量、温度、pH、摇床转速等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优发酵时间为60h,接种时间为20h,装液量为10%,接种量为10%,温度为30℃,pH为7.2,摇床转速为220rpm时产胶率达到1.41%。为工业化发酵制备结冷胶,提高产胶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具有脉冲接种的传染病模型的渐近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具有比例接种和脉冲接种的传染病模型的渐近性态,给出了对疾病传播有重要影响的再生数,得到了比例接种模型无病平衡点和地方病平衡点的全局渐近稳定性及脉冲接种模型无病周期解的全局稳定性,比较了接种效果,并对一定的参数进行了数值模拟。  相似文献   

6.
在甜菜维管束根病致病接菌试验中,进行了多年,大量的室内,室外接种,结果表明,在甜菜块根病害诸多接种方法中,以接菌棒接种为好,该种方法简单且使用方便接种效果在55-100%,接种甜菜出现维管束根病在田间的典型症状。  相似文献   

7.
苹果酸-乳酸发酵接种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以四个酿酒葡萄品种和酒类酒球菌(Oenococcus oeni)31DH为材料,进行了苹果酸-乳酸发酵(MLF)接种研究。结果表明,MLF应在酒精发酵结束后接种,接种量以10^7cfu/ml为宜,品种间MLF的速度受接种量的影响。适宜的接种环境条件为:温度18-21℃,pH不低于3.2,总SO2浓度不超过50mg/L。本文还对MLF接种时间的确定和接种量选择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在长期探索的基础上,新时期中国提出了“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发展战略,这是个重大的路径转换。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快速发展阶段,在传统产业还有较大发展潜力的现实国情下.又放眼世界信息化的浪潮——”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特定内涵,并将中国工业化发展置于世界发展变化的主流中来考虑.根据内部外部环境条件变化.科学规划我国工业化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9.
苹果酸乳酸发酵接种量选择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酒明串珠菌(Leuconostocoenos)31DH接种到四个品种的干红葡萄酒中,研究了接种量与苹果酸—乳酸发酵(MLF)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接种量的增大,MLF适度加快,品种间MLF速度差异缩小。接种量对MLF速度的影响受温度条件的制约。以不同的接种量进行MLF,对葡萄酒中的挥发酸的含量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传统山西老陈醋酿造技术装备水平,实现山西老陈醋产业技术升级,试验采用固态功能菌制剂接火方式进行醋酸发酵,并以产品感官评价和理化指标为判定依据,比较不同接种量的固态功能菌制剂接火酿造山西老陈醋对发酵周期及产品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量为5%,10%,15%的固态功能菌制剂进行醋酸发酵,其发酵时间随着用量的增加而缩短,根据感官、理化指标进行评价,得出以15%的接种量进行接火发酵可缩短发酵周期,山西老陈醋中不挥发酸提高14.6%、总酯提高10%、川穹嗪提高37%。说明固态功能菌制剂接种进行固态醋酸发酵不但可以提高山西老陈醋的品质,还为传统山西老陈醋实现工业化酿造、提高技术装备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从土壤中筛选到一株高产γ-亚麻酸(GLA)的丝状真菌,GLA占总脂肪酸的12.85%,菌丝含油量为19.70%。经鉴定为根霉属真菌。比较两种不同的接种方式发现,孢了接种发酵所得菌丝体干物质产量、GLA含量以及油脂含量分别比菌丝接种高25.98%、51.90%和43.87%。用菌丝制作液体种了二级发酵,其GLA含量可以达到孢了接种水平,但菌丝生物量仍然低于孢了接种组。  相似文献   

12.
以向日葵霜霉病菌孢了囊作接种体,用顶芽接种法接种向日葵2至12叶期植株,2叶至8叶期的植株产生了系统侵染,部分系统侵染植株无表观症状,但可产生菌种子。试验证明孢子囊可引起向日葵幼株再侵染。  相似文献   

13.
《饮食科学》2008,(4):43-43
给孩子接种流感疫苗后发低烧不正常吗?NO 一般来说,在接种疫苗前不需要做什么准备。如果是给孩子接种,让孩子休息好就行了,也可以先给孩子洗个澡。接种疫苗之后要注意保证接种部位的清洁,不要碰水。接种一天之内注意观察孩子的情况,一般情况下少数孩子会有稍许不适,比如接种部位发红、有痛感等,少数孩子还可能会低烧,这些情况都属正常,24小时之后自然消失。  相似文献   

14.
高压脉冲电场杀菌的工业化展望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高压脉冲电场用于食品的非热杀菌具有时间短,能耗低,能有效保存食品营养成分和天然色,香,味特征,具有重要的工业化应用前途 。从处理系统设计,灭菌机理,处理效果,影响因素,工业化应用等方面对其工业化应用前景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对比接种发酵和自然发酵辣白菜样品,研究植物乳杆菌的接种对辣白菜风味和微生物结构的影响。检测2种不同处理样品中乳酸菌数量、可滴定酸、还原糖和氨基酸含量以及挥发性风味物质在发酵过程中的变化,通过高通量测序分析菌群结构。接种发酵样品中乳酸菌数量提前2 d达到最大值lg 7. 34 CFU/g,且在发酵第7天时乳杆菌属含量占乳酸菌总数的98. 16%,但物种丰度明显降低;接种发酵组中样品可滴定酸含量在第5天时积累量达到0. 52%;此外,接种发酵组样品中还原糖含量和氨基酸含量均高于自然发酵组;两样品中共检测出84种挥发性风味成分,发酵剂的接种导致样品中二甲基硫化物含量明显增加。植物乳杆菌作为单菌种发酵剂,能加快发酵进程,缩短发酵时间并达到改变菌群结构和改善风味的目的,为辣白菜工业化产品品质控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通过分析工业化中三次产业结构演化的规律,从三次产业的纵剖面(主要是产业革命次序)和横剖面(产业间的关系),思考了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选择,并结合我国新型工业化中产业间和产业内协调发展的要求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接种Bacillus coagulans低盐腌渍雪里蕻的探讨(Ⅰ)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文中研究了接种Bacillus coagulans低盐腌渍雪里蕻的腌渍效果。分别检测了腌渍过程中卤汁中的微生物变化及分析了一些理化指标变化。结果显示,接种Bacillus coagulans进行腌渍,可使盐分添加量由传统方法的8% ̄10%降至5%,且接种后腌菜中的溶氧量和pH下降较快,产酸量增加快而显著,接种后也能明显促进乳酸菌快速生长繁殖,有效地抑制酶母和霉菌的生长,研究结果为雪里蕻低盐化腌渍工  相似文献   

18.
首先考察了运动发酵单胞菌(Zymomonas mobilis,Z.mobilis)和休哈塔假丝酵母(Candida shehatae,C.shehatae)分别利用葡萄糖或木糖为唯一底物时的乙醇发酵特性;其次,研究了单菌及双菌发酵混合糖(葡萄糖和木糖比例为3∶1)的产乙醇性能;在此基础上,考察了单菌和双菌培养应用于玉米秸秆发酵产乙醇的可行性。结果表明,Z.mobilis和C.shehatae的接种方式显著影响混合糖发酵产乙醇的效率,当分步接种发酵48 h后,乙醇产量达到最高,为25.77 g/L。当以60 g/L Na OH预处理的玉米秸秆为底物时,分步接种可高效利用秸秆酶解产物(葡萄糖和木糖)实现乙醇产量的最大值(22.34 g/L),提示Z.mobilis和C.shehatae分步接种发酵可最大化地发酵秸秆中的葡萄糖和木糖生产乙醇,有利于乙醇的高产率生产,可为实现纤维原料生产燃料乙醇的工业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乌衣红曲的培养及改革方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傅金泉 《酿酒科技》1998,(4):26-26,25
介绍了乌衣红曲的生产操作方法,指出注意事项,要选择曲种,掌握配比,控制开耙;指出乌衣红曲的生产应改种醪接种为种粉接种。  相似文献   

20.
箱式固态发酵生产纤维素酶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丁重阳  王玉红  章克昌 《酿酒》2003,30(2):33-35
利用里氏木霉进行箱式固态发酵生产纤维素酶,在发酵前期(24h)品温控制在28-33℃,发酵中期(24-60h)控制在40℃以下,发酵后期控制在35℃以下,其最高酶活(FPA)达到430U/g干曲。第一次翻曲时间在40-48h,整个过程翻曲次数不宜过多。采取液体种子,大接种量,可以有效的防止发酵前期染菌,中后期染菌后,将固体曲的pH长时间的控制在4.5以下将可以尽量减小梁菌带来的危害,虽然产酶高峰时间延长了约14h,但产酶水平仅下降了17.1%,从工业化的角度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