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 毫秒
1.
水库蓄水会对周围工程与地质环境造成较大的影响,严重时甚至会引起岸体滑坡.基于空间计量学全局和局部空间自相关系数及其相关分析方法,以向家坝坝体下游坝后左岸人工高边坡为例,在传统研究只考虑二维坐标的情况下,进一步考虑不同测点的三维空间坐标,建立了考虑空间坐标的空间权重矩阵,计算了各个蓄水时段高边坡不同测点的外观变形数据的全局和局部空间自相关系数;对比了不同蓄水时段下游边坡外观变形的空间聚集性态,从而定位高边坡变形监测关键测点.研究结果表明:2种空间自相关系数可以有效探测变形数据的聚集程度,识别聚集区域;水库蓄水会在下游坡形成明显的空间聚集性变形,尤其是在蓄水初期变化最为剧烈,需要在该阶段加强观测.  相似文献   

2.
水库大坝常涉及边坡工程,传统边坡监测主要针对单个测点的变形和应力的变化情况,不太注重多测点边坡整体变形状态的分析。基于Pearson相关系数和Moran相关系数,考虑不同测点的空间坐标,提出一种空间相关系数,用以分析边坡各测点空间上的关联性质;并建立边坡外观变形监测的3个关联性指标:测点关联度Rij、测点影响度Ii、边坡整体度I。通过指标的变化趋势,从关联性角度实现对边坡整体性质的把握。通过对某混凝土坝左岸高边坡外观变形资料的分析,本文提出的空间相关系数符合实际,3个关联性指标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对分析边坡安全状态有一定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3.
张勇 《人民长江》2015,46(2):111-114
为加强向家坝水电站蓄水期间的安全监测,对枢纽建筑物实施了变形(水平及垂直位移、接缝开合度和基岩变形)、渗流渗压以及应力应变监测,并开展了泄洪消能建筑物水力学专项监测工作,获取了大量监测数据。监测结果分析表明,大坝蓄水后,大坝主体、右岸引水发电系统、边坡等部位的变形、应力应变以及渗流渗压值均趋于稳定,变化规律基本合理。枢纽建筑物工作性态总体正常。  相似文献   

4.
李家峡水电站坝前滑坡蓄水前后的变形及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家峡水电站坝前滑坡在蓄水前后一直处于活动状态,其危害是剧滑形成的坝前涌浪对大坝安全带来影响.本文通过对电站坝前滑坡体的勘察及变形监测资料分析,对滑坡的复活和蠕变特性进行了探讨,采用Sarma法对滑坡在水库蓄水前后的稳定性进行了计算和评价.认为:滑坡在水库运行期处于极限平衡和缓慢的蠕滑状态,整体失稳产生剧滑的可能性不大.这对李家峡工程后期处理和正常运行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根据三峡水库蓄水前后的变形观测资料,以坝基地质条件为基础,分析茅坪溪防护大坝基座段在三峡水库蓄水前后的变形与坝基弱风化岩体的对应关系。讨论和分析了2003年5月20日三峡水库开始蓄水至135.9m,最高蓄到139m以后大坝基座段的变形特征。结果表明,三峡水库蓄水到高程135m时其变形量远小于设计变形量,总体趋势是弱风化带上部岩体厚度大的地段其变形量也相对大,说明变形符合客观规律,但是,相邻两点间垂直变形量之差都为毫米级,对沥青混凝土心墙的变形影响较小,不会导致大坝沥青混凝土心墙的剪切破坏。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三峡水库蓄水前后库区干流水体中浮游藻类的变化情况,结合库区地形和城市分布情况,设立了监测断面。利用1999~2008年的监测资料,对三峡库区藻类变化情况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蓄水后,库区TP、高锰酸盐指数等含量总体稳定,水体悬浮物含量下降,藻类光合作用条件改善,使库区干流藻细胞密度总体增加,且呈库尾至库首逐步上升的趋势。藻密度峰值出现季节由蓄水前的冬季转变为蓄水后的春季;但蓄水前后,库区干流浮游藻类种群结构组成基本一致,均是硅藻、绿藻、蓝藻占主体,蓄水后群落结构总体仍表现为河流型生态群落结构特点,只是库首段水体喜静水性的藻类在蓄水后检出频度有所上升。  相似文献   

7.
黑河水库初次蓄水大坝湿化变形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基于邓肯E-B模型的增量有限元法,对黑河水库初次蓄水时大坝的湿化变形进行了计算分析,并与实际观测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所用分析方法合理,所得计算结果接近实际。  相似文献   

8.
三峡蓄水前后新江口站水位流量关系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三峡水库蓄水运行,清水下泄后坝下游河段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刷,使江湖关系发生变化,引起水沙特性变化。根据新江口站1997-2006年的实测水位流量关系,分析了三峡蓄水前后水位流量关系的变化,特别是40.00m以下水位流量关系的变化,为今后试行单一线法流量测验、实现水文巡测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9.
利用沈珠江院士提出的"南水"双屈服面弹塑性模型和笔者通过试验得出的浸水变形计算经验公式,对"635"砂砾石料心墙坝蓄水初期上游坝壳料变形进行有限元计算,并与大坝实测资料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在计算蓄水初期坝体变形时,考虑上游坝壳料砂砾石料浸水变形特性后,其计算结果与坝体的实际变形相吻合;在坝体设计过程中,能准确预计坝体蓄水初期的变形对合理选择筑坝材料和保证水库蓄水期运行安全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0.
混凝土拱坝作为一种高次超静定结构,具有较强的自适应性和整体性,但传统混凝土拱坝变形统计模型主要考察单个测点的变形序列,不能体现不同测点之间的相互作用。基于传统混凝土拱坝变形统计模型,用空间计量方法挖掘了拱坝不同测点同一时刻误差项空间面板数据的空间关联特性;进一步采用空间面板自回归模型拟合变形序列误差项面板数据,建立了混凝土拱坝变形预测空间误差模型。小湾拱坝坝体34个监测点水平向变形监测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误差面板数据之间存在很强的正空间关联性质,空间误差模型的预测效果优于传统统计模型,具有一定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基于水东大坝补强加固前后的水平位移监测资料,通过时空分析和在有限元模型基础上建立的确定性模型,分析了各个影响因子对坝体变形性态的影响,并对其水平位移陡增情况进行了物理成因解析。结果表明,坝体变形主要是由于补强加固中灌浆水泥产生的水泥水化热引起坝体上游部分混凝土温度升高,建议加强对坝顶水平位移的监测,以便更好地观察补强加固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针对常态碾压混凝土拱坝受温控措施制约而产生不均匀的收缩变形和坝面裂缝问题,基于MgO混凝土材料延迟膨胀特点,通过沙老河与三江拱坝8~10年的自生体积变形监测资料,对全坝外掺MgO混凝土的自生体积变形性态特征进行了较为深入地对比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外掺MgO混凝土可有效减少混凝土拱坝常见的温度变形问题,并降低工程成本,为其它类似工程设计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三峡大坝泄2号坝段水平位移变形性态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基于三峡大坝关键监测部位——泄2号坝段实测坝顶水平位移较大的情况,对其在初期蓄水及运行过程中水平位移变形性态进行了定性分析,并结合统计回归模型进行了变形原因分析。结果表明,泄2号坝段结构和工作性态正常,为三峡大坝安全运行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长河坝水电站进水口下游侧1749m高程以下边坡开挖后出现变形,多处出现裂缝,通过工程地质勘察,查明了边坡的工程地质条件,分析了裂缝形成的原因,并根据选取的岩体力学参数,对边坡可能存在的失稳模式进行计算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处理措施。本文对此加以介绍。  相似文献   

15.
坝基加固后锦屏一级高拱坝应力变形计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锦屏一级高拱坝坝址地质条件复杂,其基础加固处理工程巨大,主要包括:左岸混凝土垫座置换、左岸传力硐、左岸f5、f8、煌斑岩脉混凝土网格置换,右岸f13、f14断层混凝土网格置换.文中采用非线性有限元分析方法,对坝基加固后锦屏一级水电站坝体在多种工况下的应力变形特性进行了计算分析.给出了坝体蓄水期的应力位移分布及超载、降强对位移的影响结果,表明蓄水期坝体总体变形规律比加固前明显改善,坝踵拉应力减小.加固后坝体与坝基安全储备能力提高,可以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6.
三峡工程船闸高边坡岩体长期变形及稳定性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提出了三峡工程船闸高边坡岩体的流变模型,计算分析了边坡内渗透水压力对边坡岩体长期变形的影响,并对边坡的长期稳定性作了评价。  相似文献   

17.
为实现渗透溶蚀对高混凝土坝长期变形影响的量化分析,以累积Ca2+溶蚀量为中间指标,提出了室内快速溶蚀试验所得材料性能演变规律到现场混凝土坝的应用方法;在此基础上,引入环境损伤因子,构建了考虑环境损伤的高混凝土坝非定常时变本构模型,并推导了其黏性应变增量的计算方法。某高拱坝计算结果表明:坝体混凝土的渗透溶蚀导致大坝位移年极值及极值间年变幅均增大,溶蚀100 a后坝顶径向位移增加1.7%,而实测位移HST统计模型所得拟合均方差与最大位移的比例为2.1%,由此表明溶蚀引起的长期位移增量容易被环境荷载的波动及监测误差等因素所隐蔽,进而在研究混凝土坝长期变形时,可不单独考虑坝体混凝土渗透溶蚀的影响,但应注重研究能反映大坝变形时空特征转异的监控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