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日前,住建部发布《关于加强生态修复城市修补工作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意见提出,2017年各城市制定"城市双修"实施计划,推进一批示范项目;2020年"城市双修"工作在全国全面推开。一些地方城市已经开始闻风而动。如海口市提出2017年以"大脚革命"的思维理念引领推进海口海绵城市建设与生态修复工作,在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中实现海口健康可持续发展;青海省确定了2017年将西宁市作为试点,开展城市修补生态修复工作;昆明市提出,2017年全面推进提升城乡人居环境工作,把城  相似文献   

2.
《中华建设》2013,(9):41
湖南大学建筑学院院长魏春雨认为,近期中国的城市规划,是以汽车为尺度作为城市规划的前提。事实上,规划很重要的一个部分是"反规划"——在城市建设中,首先进行不建设区域的规划,把一些需要生态保护、传统历史文化遗存等区域先控制保护起来,在此基础上,再对保护范围以外的区域进行城市规划,使两者有机共存。从一  相似文献   

3.
<正>2015年6月10日,国家住建部下发文件,原则同意将三亚列为城市修补生态修复(双修)、海绵城市和综合管廊建设城市(双城)综合试点。2015年年底,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要加强城市设计,提倡城市修补,加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公开性和强制性。习近平总书记对开展生态修复、城市修补提出了明确要求,李克强总理做出了工作部署。2016年11月,出版发行了由三亚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编的《三亚"双修"研究》。2016年12月10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在三亚市召开了全国生态修复城市修补工作现场会,总结了全面开展"城市双修"的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4.
"城市双修"包括生态修复和城市修补,旨在解决"城市病"、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品质。在"城市双修"理念下,传统河道整治的外延和内涵得到进一步扩展。四川营山县结合老城区"城市双修"工作,在河道整治工作中提出水体治理和修复、沿岸功能提升两大类规划策略,通过截污纳管、补水保水、护岸设计、海绵设施布局等措施,将河道整治与城市更新改造进行有机结合,以期为相关规划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正>从筑一栋高楼,到建设一座容纳千万高楼的城市,都必须有一张结构清晰、具备先导作用的蓝图。现代社会,城市功能结构愈发复杂,没有科学合理的规划先行,必然导致城市生长的杂乱无章甚至疾弊丛生。改革开放三十余年以来,伴随迅猛发展的中国经济,一座座生机勃勃的城市拔地而起,即便在世界经济版图中也显得璀璨夺目、熠熠生辉。城市规划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有力地支撑了城市的不断外扩增值。但是,在激昂奋进中也有妥协、有盲目甚至有失误,伴随城市迅猛发展而生的种种"城市病",城市规划也必须"分一口锅"。中央"城市双修"理念的提出,为我国  相似文献   

6.
1."生态城市规划"的发展简轴2.国内主要学者对"生态城市规划"的概念辨析1971年,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制定了"人与生物圈计划",生态城市的概念在这里第一次被正式定义。1987年,Yanitsk.Y.O出版《The Cityand Ecology》,完整地解释了生态城市的层次和含义,并提出了衡量指标。19世纪末,"田园主义和田园城市"思想成为生态城市规划发展的理论根源。而后的理论发展沿着这一思想发展为两条线索:一是以芝加哥学派和沙里宁为代表,将生态学的理论运用于城市学研究;二是将城乡统一起来,建立大地域系统观点并运用在城市研究当中。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今,城市的生态危机逐渐演化为全球性危机。臭氧层空洞、温室效应、城市热岛效应等成为全球性恶疾。这一阶段,人类的可  相似文献   

7.
正2017年7月潜江市被列入全国第三批生态修复、城市修复(简称"城市双修")试点城市。潜江市抢抓机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顺应新时代城市建设要求和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围绕"城乡一体、走在前列"的战略定位,通过打造城乡建设"三大亮点片区"和深化"城市双修"工作,在浴火重生中走出了一条城市建设绿色发展之路。潜江市住建委发挥综合统筹建设作用,牢固树立"城市建设人民说了算"的工作理念,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以规划为引领,以项目为支撑,从老百姓的关注点、利益点出  相似文献   

8.
<正>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常务理事吴舜泽指出,当前,生态文明建设中存在"新瓶"装"旧酒"的不良倾向,应引起警惕、尽力避免。主要表现为,有的地方将生态文明建设口号化,在传统工程项目上贴"生态"标签,炒概念、造"虚火";有的地方将生态文明建设视为一个"筐",将原有的国土整治、资源管理、城乡建设等常规性工作"打  相似文献   

9.
<正>日前,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发文,将19个城市列为第二批全国"城市双修"试点城市,洛阳名列其中。这预示着洛阳市将在未来两年内,开展生态修复和城市修补相关工作,在多个方面探索治理"城市病",改善人居环境。有人曾将水井比作城市的眼睛,在自来水时代之前,如果没有水井,不仅居民不能生活,城市也没了灵气。随着城市现代化的发展和农村城镇化步伐的加快,许多水井不同程度地受到污染、损坏,许多历史文化底蕴厚重的古井,甚至被填埋在高楼大厦和民居之下而永远消失了。据相关部门的不完全统计,在洛阳城乡有过上万口有百年以上历史的古井,但现在已有很  相似文献   

10.
正城市的发展,不仅体现在国内生产总值数字增长,也包括完善的城市功能布局、先进的城市建设管理水平、舒适宜居的生存环境等众多内容因素。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先导和灵魂,是城市的"火车头",其与国计民生相互捆绑。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历了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镇化进程,城市发展波澜壮阔,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人的美好生活所需,就是城市发展所趋,如何让不同人群公平地分享实现城镇化所带来的红利,提高城市的宜居性,实现城市发展方式的转型,是"新常态"下城市规划亟须探索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1.
刘谦 《中华建设》2011,(8):100-101
近年来,在建设"生态城市"、"民生工程"、"宜居城市"等大旗下,城市水系的保护和生态恢复成为城市规划和市政建设领域关注的热点。河南省商丘市在新一轮的城市发展战略中,提出了"水通、水清、水美"的水系发展目  相似文献   

12.
分析总结了黄泛平原区"水城"的景观形态和形成机制,指出这类城市是经历洪涝灾害的适应性景观.针对近年来"水城"景观被破坏和一系列错误的建设方式,提出"水城"建设不应仅限于提升城市形象,更需致力解决城市面临的洪涝灾害、水资源短缺、水污染、水生态恶化等综合性问题.提出从水伦理、宏观生态基础设施规划和场地生态设计三个层面进行"水城"保护和建设,系统建设以水为核心的城市生态环境.最后对菏泽市的水系统进行了规划探讨,在尊重和保护原有的菏泽水城景观基础上.根据城市发展的需要,设计建立更系统完善的、以水系为核心的生态基础设施,将水系与生物栖息地、城市游憩绿地和文化遗产等多个系统整合在一起,以便发挥其综合的生态服务功能.这一系统的建立将可以有效地防止洪涝灾害,并资源化利用雨洪,避免单一水利工程带来的弊端.  相似文献   

13.
正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了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重点任务,其中多处涉及城市水利工作,从切实保障城市安全、营造生态宜居环境等方面,为城市水利发展指明了方向。"实现城市有序建设、适度开发、高效运行、努力打造和谐宜居、富有活力、各具特色的现代化城市",是《意见》提出的总体目标。随着城镇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城市发展犹如一  相似文献   

14.
正在传统的城市建设过程中,往往会将工作重点放在经济发展方面,对于生态保护的重视度不够,这使得城市环境污染问题加重,对人们的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环境问题已经逐渐成为城市发展中的一项重点问题。本文对健康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的原则进行了说明,并提出了规划设计的具体措施,以期满足环境保护要求,提升城市规划设计水平。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以某城区某条"旱河"的综合整治工程为例,针对其淤积干涸、生态环境严重破坏、丧失输水及行洪功能、水体黑臭的河道现状,结合当地城市规划,通过采取一系列综合整治技术,有效地解决该河道存在的问题,使河道"重生",将其打造成城市生态清洁小流域,为其他城市"旱河"的综合整治工程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6.
宋义红 《中华建设》2021,(15):18-19
自2015年三亚作为首个试点城市以来,城市双修工作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快速推广,仅住建部先后确定的三批试点城市就多达58个。“城市双修”成为了治理城市病、转变城市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生态破坏、特色缺失等城市问题得到了有效缓解。在此背景下,针对实现千年古都再复兴的发展诉求,开封作为第二批试点城市于2018年开始启动了“城市...  相似文献   

17.
<正>如果说三亚是全国人民的后花园,那么,三亚两年多来的"城市双修"工作可以被看作是美丽中国建设的一个实验,是一场发生在后花园中的建设实践!这个实验体现了如何将一个执政党和中央政府的伟大理念,付诸具体的城市建设,并获得民众的积极响应和广泛参与,使一个国家的梦与每个个体的梦融为一体。2012年11月8日,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美丽中国建设被作为党的执政理念提了出来,强调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作为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缓解城市内涝的一项重大工程,海绵城市建设在全国许多城市陆续铺开,城市发展方式迎来重大转变。海绵城市是中国城市建设方式转型。我国城镇化建设中出现了开发强度高、硬质铺装多等问题,特别是屋面、道路、地面等设施建设导致下垫面过度硬化,改变了城市原有自然生态本底和水文特征,70%以上的降雨形成径流,城市"大雨必涝、雨后即旱",带来水生态恶化、水资源紧缺、水环境污染、水安全缺乏保障等问题。发达国家在城镇化过程中也曾出现过类似情况,通过及时调整城市规划建设理念,实施低影响开发模式、可持续排水管理、水敏感城市设计等,合理控制雨水径流,有效解决了上述问题。海绵城市建设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城市的突破口。我国城市基础设施现状是长期的历史欠账,不可能一蹴而就,海绵城市建设是一个漫长而艰巨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正>建设海绵城市,就是要通过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保护和恢复城市海绵体,有效控制雨水径流,由"快排"转为"渗、滞、蓄、净、用、排",由末端治理转为源头减排、过程控制、系统治理,从而实现修复城市水生态、改善城市水环境、保障城市水安全、提升城市水资源承载能力、复兴城市水文化等多重目的。编好海绵城市专项规划、做好顶层设计是科学有序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基础。通过城市生态本底和现状问题调查、海绵城市建设目标指标确定、海绵城市  相似文献   

20.
武汉城市总体规划利用先进的科技手段,对现状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通过建立绿色基础设施和城市交通之间的联系,对微气候学这个既是地方、又是全球关注的可持续发展重点问题,从城市规划设计的角度进行解剖,提出了可持续的空间发展框架和策略,在协调生态保护与城市发展方面进行了宝贵探索,在实现特大城市依靠自然循环促进生态保护方面具有全球示范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