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20,(51)
在幼儿园语言课堂中,将游戏与教学内容合理地结合在一起,不仅会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还对幼儿的未来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对于幼儿来说,爱玩是他们的天性,所以在实际教学中,应用游戏化教学模式,利用幼儿的天性,根据幼儿的自身特点以及接受能力,引导幼儿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从而为幼儿今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4,(4)
在幼儿园教育体系中,游戏和教学不可相互替代。幼儿园时期是幼儿学好英语语言的最佳时期,而兴趣是学好英语的关键。对于幼儿来说,游戏是他们最大的兴趣与爱好,只有在快乐的游戏过程当中,他们才能更加扎实地学习英语语言。所以,想要幼儿学好英语,就不能违背孩子的天性,就要通过游戏来学习英语。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9,(36)
幼儿园科学教育需要遵循儿童爱玩游戏的天性。目前,部分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形式单一,教师对结果的关注多于对过程的关注,忽视了幼儿的天性。游戏化实施策略更适合儿童的科学学习。教师应从创造游戏氛围,创造实地游戏环境,进行游戏化教学和加强教师培训等方面开展幼儿科学教育游戏活动。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9,(13)
幼儿的天性是活泼好动的,玩游戏是幼儿阶段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此幼儿教学中的游戏教育显得极其重要。游戏教育可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幼儿教学的质量,促进了幼儿的发展。适当的游戏教育使幼儿教学充满趣味。教师可对幼儿教学中游戏教育应用的问题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9,(32):114-115
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幼儿教育作为教育事业的基础和起点对幼儿的人生发展至关重要。幼儿天性活泼好动,喜欢接触自然,探索世界;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形式,《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到: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教育活动。因此,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身心特点将游戏与教学融合,积极创设良好的游戏化教学环境,让课堂动起来,既能激发幼儿主动参与,又能实现教学的真正目的。德国幼儿教育家福禄贝尔认为,游戏活动是幼儿的天性,玩耍、游戏是幼儿时期发展中的最高阶段,是幼儿内心需求的表现。[1]德国生物学家谷鲁斯认为,游戏不是没有目的的活动,游戏并非与实际生活没有关联,它是为了将来面临生活的一种准备活动。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20,(39)
所谓的故事教学,是指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利用小故事来激起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注意力,让幼儿在听故事的过程当中学习相关的知识内容。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利用故事教学不仅能够教会幼儿相关的知识道理,也能够帮助其进行表达。通过对故事教学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进行分析研究,并且提出一定的教学意见,为幼儿教学的发展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7,(28)
幼儿在入园学习初期还未形成学习的意识,不能接受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应选择一种效果好的学习方式。游戏是儿童的天性,教师应以游戏为主要教学方式,按照学生具体情况制订教学活动,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下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这就是幼儿园课程教学游戏化实现方案。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20,(6)
开展美术活动可以提高幼儿的美术技能,从而促进幼儿创造创新思维的提升。幼儿的天性就是爱玩耍,在美术活动中融入游戏活动,能够提升美术活动的趣味性,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从而提升幼儿的美术能力。本文围绕幼儿美术活动的游戏化特点和优势,分析幼儿美术活动的游戏化方案。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6,(36)
玩教具指的是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所使用的教具和玩具,能够有效地将游戏与学习相结合,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和兴趣,有效激发幼儿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幼儿教学中使用玩教具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在使用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安全性,通过合理、科学的安排进行有效教学,充分开发幼儿智力。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9,(14)
幼儿多处于发展阶段,并不具备较强的自我意识,但其天性喜爱游戏,因此在幼儿园进行科学教育期间,应充分利用幼儿的这一特点,实现科学教育的合理化、系统化。但目前,许多幼儿园的科学教育存在一定问题,其中主要包括教学模式过于单一、传统,教师无法充分明确幼儿内心所想,从而忽视了游戏体验过程,使幼儿的天性无法得到充分发挥。游戏化的教学模式能够有效促进幼儿科学教育的顺利展开,因此教师应不断营造良好的游戏氛围,设计符合幼儿特点的教学模式,促进幼儿全方位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