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电池生产的废水中含有大量的Zn^2+、Mn^2+,Hg^2+等重金属离子,如果不加治理排放,则将对环境造成污染。以FeCl3为混凝剂,NaOH为离子沉淀剂和pH调速剂,采用斜管进行沉降,对废水进行治理。治理后的排放水含Zn^2+为1.0 ̄1.5mg/L,含Mn^2+为1.2 ̄1.4mg/L,含Hg^2+为0.003 ̄0.010mg/L,pH值为8.5 ̄8.7,达到广东省广州废水治理排放的DB443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强酸性低熔点电解质熔液中铝在钨丝电极上的沉积和溶解损失。沉积铝的氧化包含有有限程度的生成低价铝离子的反应。金属铝的溶解损失由金属/熔液界面层内的稳态扩散控制,某值为14.2mgcm-2h-1数量级。  相似文献   

3.
用离子氮化技术制备一种钛基pH敏感电极,电极对pH的响应范围为pH2-12,斜率为55mV/Ph,电极对一价阳离子的选择性优于玻璃pH电极的,有较好的生现性和稳定性。用热力学计算和X射线衍射试验探讨了电极的响应机理,由此极结构牢固,耐腐蚀,寿命长,是可在一定范围内代替玻璃pH电极的新一代pH传感器。  相似文献   

4.
镍正极中钴添加剂掺入方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涛  刘岩  翟玉春 《矿冶工程》2005,25(5):50-52
以钴作为Ni(OH)2活性物质的添加剂, 研究了化学共沉积-表面沉积-机械混合、化学共沉积、表面沉积、机械混合4种掺入方式对镍电极性能的影响。通过恒流充放电对比测试表明, 在钴添加剂掺杂量相同的前提下, 采用化学共沉积-表面沉积-机械混合分步复合掺入方式的镍电极其放电容量和放电平台得到明显改善和提高。X射线衍射(XRD)和循环伏安(CV)法对镍电极分析表明, 分步复合掺入方式的钴添加剂能够在镍电极中能够形成良好的导电网络, 充电过程中更能有效的抑制γ-NiOOH的生成, 提高了析氧过电位, 增强了镍电极氧化还原反应的可逆性, 提高了活性物质的利用率, 大大提高了钴添加剂对镍正极的优化作用。分步复合掺入方式弥补了单一掺入方式的不足, 使镍电极表现良好的电化学性能。  相似文献   

5.
将乙二醇添加到ZnCl2-EMIC离子液体中,采用循环伏安法研究该离子液体中锌电沉积的阴极过程,采用计时电流法分析形核机理,通过电沉积试验研究乙二醇对锌镀层的影响.结果表明,未加入乙二醇时,在钨电极上锌的初始析出电位为-0.15V,当在体系中加入不同比例的乙二醇时,锌的析出电位正移,当乙二醇达到60%时,锌的初始析出电位为0V.乙二醇对锌的形核方式没有影响,电结晶过程都是三维瞬时形核半球形扩散长大过程,但乙二醇的加入有助于改善镀层的性能.  相似文献   

6.
本文研究了黄药体系中磁黄铁矿电极表面吸附的双黄药的稳定性。采用怀电位阶跃法确定了丁基黄药离子在磁蓼铁矿表面的扩散系数D为2.25×10^-6cm^2/s;采用循环电位扫描法确定丁基双黄芭博学 原为黄药离子的阴极反应为一不可逆电化学反应,结合恒电流阶跃法建立了双黄药在磁黄铁矿电极表面还原角吸的电化学还原动力学方程。  相似文献   

7.
甲基苯胺树脂浮选石英时金属离子的抑制作用及其消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新型聚合物表面活性剂甲基苯胺树脂对石英矿物的浮选行为与机理;讨论了Ca^2+,Fe^3+对浮选的影响及消除,应用溶液化学计算和表面ζ电位测定,阐明了Fe^3+对石英浮选的抑制作用机理和草酸的去Fe^3+活化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8.
Bi2S3矿浆电解热力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Bi2S3在NaCl溶液中的溶解度,Bi2S3-Cl-H2O系的电位-pH,电位-lg「Cl」图分析表明:Bi2S3矿在氯盐水溶液中的溶解度有了很大的提高,在矿浆电解时它同时存在三种浸出机理。即 1.化学溶解,Bi2S3(S)+3nCl(aq)+6H(aq)^+=2BiCl^3-nn(aq)+3H2S^0(aq) 2.化学氧化。Bi2(3S)+6Fe^3+(aq2)+2nCl^-(aq)=6Fe  相似文献   

9.
采用三源蒸发静态沉积,单溶液超声波雾化静态沉积2种MOCVD工艺,在轧制抛光的Ag基带上制备了YBCO超导膜,同时综合分析了典型样品的组织结构特点与超导性能的关系,采用这2种工艺制备的YBCO膜皆呈强烈,c-轴取向的123相为主相,其Jc值为1×10^4A/cm^2(78K,0T)采用第2种工艺制备的典型样品,尽管其分偏离123相较大,但杂相不显,具有细小而高密度的晶粒组织,其Jc值达到2.2×1  相似文献   

10.
钨矿物和含钙矿物分离新方法及药剂作用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浮选溶液化学研究和借助吸附量、红外光谱、光电子能谱测试手段,研究了CF法浮选钨过程中硝酸铅及CF药剂在矿物表面的作用机理。研究表明,硝酸铅的主要活化成分是Pb^+和PbOH^+离子;CF药剂对白钨矿和黑钨矿表面的Ca^2+、Mn^2+和Fe2+不敏感。在硝酸铅存在时;CF药剂才在白钨矿和黑钨矿表面发生化学吸附,其作用形式是Pb^2+或PbOH离子先化学吸附于白钨矿和黑钨矿表面,然后CF药  相似文献   

11.
在pH4~5的条件下,以PAN,EDTA-Cu作指标剂,在80℃左右用EDTA直接滴定Ga^3+终点敏锐,300mgCu^2+,Fe^3+,Zn^2+,Cd^2+,Bi^3+,100mgPb^2+,In^3+,Sn(Ⅳ);60mgAl^3+;40mgGe^4+,30mgSb(Ⅴ)Mo(Ⅵ)1mgAu^3+Tl^3+经萃取分离后不干扰测定,本法可用于含镓0.5%以上样中镓的测定。  相似文献   

12.
常温铁氧体法处理酸性矿山废水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了在常温下从酸性矿山废水中制取铁氧体的可行性。所获得的共沉淀物经X-射线衍射分析和磁化率的测定表明,在常温下pH值为9~11可得到尖晶石型铁氧体。控制铁氧体生成的关键因素是Fe3+与Fe2+的摩尔比,本研究认为最佳比值为1.75.此外,还研究了废水中Zn2+和Ca2+对铁氧体形成的影响。Zn2+的存在对所形成铁氧体的磁性无负面影响,但铁氧体的饱和磁化率随Ca2+含量的增加而下降。用模拟的酸性矿山废水所得试验结果表明,用常温铁氧体法处理酸性矿山废水是一个很有前途的新工艺。  相似文献   

13.
分光光度法测定粉煤灰中微量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Zn(Ⅱ)-SCN^--RhB-PVA显色站(Ⅱ)的研究,建立了一种新的光度法测定量锌(Ⅱ)。结果表明,在盐酸介质中具有高灵敏度的显色反应,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1.58×10^6L/mol.cm,Zn(Ⅱ)量在0.0~0.040mg/L的内服从比耳定律。用于测定粉煤灰中微量锌,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4.
用循环伏安测温热电化学方法首次研究了Cu2S阳极溶解过程;实测得Cu2S阳极过程的熵变△rSm与根据热力学数据计算所得到的电极反应Cu2S=CuS+Cu^2++2e的熵变值相符;实验的塔费尔斜率b与按迟缓放电机理所导出的Tafel斜率b的理论计算值接近。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道了用CVD动态沉积法连续制备YBCO起导带的实验结果。以Y(TMHD)3,Ba(TMHD)2,Cu(TMHD)2为挥发源,高纯Ar和O2分别为载流和反应气体,在移动的金属Ag基带上,以10-15cm/h的带速制出了有强烈C-轴取向的YBCO超导带。最好样品的Jc达到1.4×10^4A/cm^2(78K,OT)。  相似文献   

16.
硫化矿物和贵金属浮选的电位调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使用不同气体(空气和氮气等)进行浮选电位调控的新方法,并给出了一种复杂铜铅锌硫化矿和两种金矿使用该方法进行电位调控浮选的试验结果。使用该方法,在浮选中电位调控的灵敏度为2~5mV。从复杂矿石中浮选铜矿物时,电位控制浮选的选择性比电位不控制时显著提高。在低电位硫化矿的回收率很低,而过度充气造成的高电位则会降低选择性。在矿物电极电位约为OmV(相对标准氢电极电位)时获得最佳选择性。在金矿石的  相似文献   

17.
闪锌矿一步法生产活性氧化锌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闪锌矿一步法生产活性氧化锌的工艺。通过添加一定量的MnO2(或贫锰矿)作氧化剂,在酸性介质中可实现闪锌矿的常压直接浸出,锌、锰、硫的回收率为95.7%、95%和86.9%。产品性能检测结果表明该工艺得到的活性氧化锌比表面积≥100m^2.g^-1,活性Vco+H2≥3L.g^-1.h^-1,且样品的比表面积与活性正比,与结晶度成反比。  相似文献   

18.
报道了直接电解硫化钠水溶液水产生多硫化物溶液的研究,电解槽采用阳离子隔膜分为阳极与阴极室,阳极液为Na2S水溶液,阴极液为NaOH水溶液(1mol/dm^3)分析了影响电解槽槽电压各成分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电解温度在61℃时,槽电压可控制在0.9~1.2V之间,电流密度20~30mA/cm^2之间,阳极过电位在0.4V以下,研究了电解温度,电解时间,硫化钠溶液浓度及电流密度对多硫化物生成效率的影  相似文献   

19.
氢氧化亚镍制备中[NH3]—[Ni^2+]—pH值的相互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讨论了在制备球形氢氧化亚镍时,溶液中〔NH3〕-〔Ni^2+〕-pH值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建立热力学数学模型进行计算机求解。由理论计算得出氨对镍离子浓度的影响规律。这种通过热力学计算得出的基本规律,对氢氧化亚镍生产中工艺参数和调整范围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细菌快速氧化Fe^2+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生物反应器结构和细菌快速氧化亚铁工艺,通过试验证明:研制的生物反应器结构合理,能有效地富集细菌,用该生物反应器富集的细菌能快速氧化地浸吸附尾液中Fe^2+在云南地浸矿山用研制的生物反应器(总有效容积约为1.4m^3),在外界不补加营养物质条件下,通气量为150L/min时,氧化尾液流速为2.5m^3/h,氧化后溶液电位达到550mv以上,高于原每升吸附尾液0.4gH2O2与溶液电位(约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