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探讨了不同温度下黏度下降值及其影响因素,并对黏度下降值在不同的温度下进行了对比和比较,供同仁们相互探讨。  相似文献   

2.
油煤浆中溶剂的黏度与油煤浆黏度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庆芳烃萃取油是理想的煤液化起始溶剂的原料,常压,100℃以下用德国Haake旋转黏度仪测定了不同加氢次数安庆芳烃萃取油的黏度,神华煤液化循环溶剂的黏度及其相对应的干煤浓度为45%的煤浆黏度变化,提供了油煤浆中溶剂的黏度与油煤浆黏度关系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3.
高蕾 《山东化工》2015,(3):80-82
沥青是一种从煤和石油当中提炼出来的由碳氢化合物以及其他成分的衍生物组成的液态黑褐色混合物,这种物质具有超强的防水防潮防腐的功效,被大量运用于橡胶、建筑路面等。石油沥青的黏度是是其重要的流变指标,是衡量其抗高温性能的重要指标,本文选绥中36-1原油提炼出来的重交AH-110石油沥青利用布洛克菲尔德黏度计测定135℃黏度,用于确定各种沥青混合料的施工温度,利用快速删选试验条件的情况下分析各个温度下黏度的变化,为提高石油沥青的检测以及使用性能提供必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内燃机油的黏度是影响其润滑性能的重要指标,包括低温启动黏度、低温泵送黏度、运动黏度和高温高剪切黏度等。介绍了内燃机油的黏度指标和试验方法,以及我国内燃机油分类标准的情况,解读了将于2019年7月1日实施的GB/T 14906-2018《内燃机油黏度分类》标准修订内容。  相似文献   

5.
以催化裂解油浆(DCC)、山东渣油(SDR)、中低温煤焦油重馏分(TAR)和塔河渣油(THR)为研究对象,考察了不同条件下油煤浆表观黏度变化规律,研究了油煤浆的流体性质和黏温特性,探讨了制浆过程中不同性质重油对煤的适应性。结果表明:不同性质的重油组分差距较大,THR与TAR中饱和脂肪烃含量低,含有大量氢键缔合结构。分析结果表明THR中沥青质的分子母核结构更大,重油胶质体系稳定性差,极易缩聚,在升温过程中容易结焦。煤粉浓度为30%条件下,随剪切速率提高,DCC,SDR和TAR油煤浆体系黏度下降幅度均小于10%,这与三种重油均呈牛顿流体性质有关。添加煤粉增强了THR剪切稀化的能力,黏度下降高达26.80%。四种重油配制的不同浓度油煤浆体系lnμ与1/T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0.98。在相同温度和煤浆浓度条件下,THR油煤浆体系黏度>SDR油煤浆体系黏度>TAR油煤浆体系黏度>DCC油煤浆体系黏度。SDR与TAR配制的油煤浆黏度适中,且在输送过程中受温度波动影响较小,油煤浆稳定性较高,是比较适宜的制浆原料。  相似文献   

6.
碱式碳酸镁颗粒形貌对环氧树脂黏度和固化时间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扫描电镜(SEM)和黏度计分别分析了碱式碳酸铗的颗粒形貌和测定了环氧树脂/碱式碳酸镁体系的黏度.研究了碱式碳酸镁的颗粒形貌对环氧树脂黏度和固化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表面疏松、有鳞片和微孔、不光滑的颗粒.具有较强的吸附力,使环氧树脂的黏度和固化时间分别提高了30.2%和34.6%.  相似文献   

7.
张正清 《上海化工》2013,38(1):27-33
针对淬火温度、淬火时间和淬火液温度等条件,采用三因素二水平的正交表L(423)分析方法对聚四氟乙烯管材性能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初步得出了淬火工艺条件控制的规律,即淬火温度在380~400℃内,提高温度对改善产品性能有利;淬火时间在20~40 min内,延长淬火时间有利于产品性能的改善;淬火液温度在0~15℃内,淬火液温度降低,有利于产品柔韧性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神华煤液化油黏度的测定与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考察神华煤液化油的黏度特性,采用NDJ-79型旋转黏度计,测定神华煤液化油各馏分在不同温度下的黏度,获得常压下20℃C和50℃各馏分的黏度数据,测定并讨论了液化油几个馏分的黏度与温度间的关系,并用Excel软件平台对数据点进行拟合和回归分析,得到很好的函数曲线,为以后估算其他温度下各馏分的黏度提供了依据.比较几个馏分与几种有机物或有机混合物的黏度,找到240℃~260℃馏分和320℃~340℃馏分的理想模型化合物.  相似文献   

9.
丁晓炯 《乙烯工业》2020,(1):37-38,43
急冷油黏度高是影响乙烯装置长周期稳定运行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时使乙烯装置的能耗增加,而在线黏度测量一直是装置设计和生产中的难点,主要原因是在线测量温度高、在线黏度低,而实验室采样测量的温度和方法通常和在线黏度测量方法不一致,导致在线测量仪器选型错误和测量数据无法直接比较,因此在线黏度测量日益受到重视.通过一个实测案例,分...  相似文献   

10.
为建立油煤浆表观黏度测定标准,实现油煤浆表观黏度的准确测量,研究了多种煤液化油煤浆在不同条件下的流变行为,考察了剪切速率、测量温度、样品放置时间、读数开始时间等因素对油煤浆表观黏度测值的影响,并确定了油煤浆表观黏度测定方法的精密度。结果表明:测定油煤浆表观黏度的最佳条件为:剪切速率100 s-1,测量温度60℃,油煤浆取样后应立即进行黏度测定,启动旋转黏度计后,第11 min开始记录读数,每隔10 s记录一次,共计30次,以测定结果的平均值为样品黏度值,修约到整数位报出。规定油煤浆表观黏度测定方法的重复性限r=0.13η100 s-1-4.30,由于试验仪器条件的限制,未对再现性做出说明。  相似文献   

11.
在试验筛选出适用于劣化淬火油样的两次絮凝工艺流程的基础上,通过单因素试验找出两次絮凝各自的最优工况条件,分别为:二乙烯三胺一次絮凝:絮凝剂加量1.5%(体积分数),反应温度80℃,反应时间8min;25%聚酰胺树脂-乙醇溶液二次絮凝:絮凝剂加量10%(体积分数),反应温度75℃,反应时间12min。本工艺可使油样的吸光度大大下降。  相似文献   

12.
应用旋转流变仪和凝胶时间测定仪研究了不同功能添加剂对不饱和聚酯(UP)包覆层料浆的黏度和凝胶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粉状填料可提高UP包覆层料浆的黏度,层状硅酸盐(MMT)对包覆层料浆黏度影响最大,Sb2O3的影响最小;芳纶纤维(PPTA)和碳纤维(CF)均能显著影响UP包覆层料浆的黏度,当PPTA和2mmCF的质量分数...  相似文献   

13.
明胶是一种由不同长度的聚合物链组成的混合物,凝冻强度和黏度是其重要的质量指标。本文研究了加热的温度和保温时间对明胶水溶液凝冻强度和黏度的影响,揭示了其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加热温度的提高和保温时间的延长,明胶水溶液的凝冻强度和勃氏黏度分别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常压低温条件下胜利褐煤油煤浆的黏度变化,重点分析了溶剂、温度、浓度以及煤粒度、溶胀和剪切速率、剪切时间对黏度的影响,并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回归,建立了黏度变化的数学模型,实验结果表明,胜利褐煤油煤浆的黏度随溶剂黏度增加而增加,随煤粒度增加、剪切速率增大、剪切时间延长而降低;随煤油比增大呈指数递增型变化,方程为γ=γ0 A·exp(x/t),随温度增加呈指数递减型变化,方程为γ=γ0 A·exp(-x/t);常压低温条件下溶胀对胜利煤浆黏度变化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5.
纳米二硫化钼对冷冻机油密度和黏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萌  张华  娄江峰 《化工进展》2014,33(6):1425-1428
采用聚乙烯吡咯烷酮(PVP-K30)对纳米二硫化钼(MoS2)进行表面化学修饰,配制了分散稳定性良好的环烷基纳米冷冻机油。利用旋转式黏度计和密度仪对5种配比的纳米冷冻机油(二硫化钼质量分数为0.25%、0.5%、0.75%、1%、1.25%、1.5%)在不同温度(288~333K)下的密度和黏度进行了测试,并对其数据进行了拟合关联。实验结果表明:经PVP修饰的纳米MoS2在低浓度情况下在冷冻机油中分散稳定性能良好,且在质量分数之比为1∶1时达到最佳分散效果;纳米冷冻机油的黏度随MoS2和PVP质量分数的增加而下降,在温度较低时更为明显;纳米冷冻机油的密度测量值和计算值基本吻合,其密度黏度关联式的计算值与90%的实验数据吻合较好。该结果为纳米冷冻机油在传热、流动和摩擦领域的应用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6.
原油储罐搅拌器使用时间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化工设计通讯》2019,(12):21-22
侧向深入式搅拌器是近年来开始应用于油库和炼厂油罐的一种附属设备。其主要用途是进行油品调和及防止罐内沉积物的堆积。日照港油品码头有限公司配套使用的油库中,6个50 000m3浮顶罐每罐配备2台可变插入角VAI-700型搅拌器。该公司常储油品有三种:马瑞原油、M100燃料油和M380燃料油。从计算分析单位体积油品所需要的搅拌功率方面,探讨不同存储条件下三种油品的搅拌时间。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重质油黏度的定量结构-性质关系。将量子化学参数和拓扑指数相结合作为结构描述符,分别用多元线性回归(MLR)和人工神经网络(ANN)建立了结构描述符和黏度之间的校正模型。用留一交叉验证法,验证、评价所建立的MLR和ANN模型的预测能力。对于MLR模型,验证的均方根相对误差为7.77,对于ANN模型,验证的均方根相对误差为7.21,说明建立的MLR和ANN模型都可用于预测重质油的黏度,但ANN模型优于MLR模型。  相似文献   

18.
优选107硅橡胶(α,ω-二羟基聚二甲基硅氧烷)为基胶,选择气相法二氧化硅作为补强填料,添加适量的交联剂、偶联剂、催化剂等功能性助剂,研制一种具有优良力学性能的酸性硅酮胶.探究混合的107胶黏度对酸性硅酮胶的表干时间、硬度、拉伸强度、拉伸延展量的影响.经试验发现,硅橡胶胶黏剂的表干时间都随着黏度10000mPa·s的1...  相似文献   

19.
液体洗涤剂的黏度对温度敏感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考察了阴离子体系液体洗涤剂中影响黏度对温度敏感性的因素,提出了以活化能的大小来评价液体洗涤剂体系黏度对温度敏感性。实验结果表明,控制体系活化能的大小可以控制体系黏度对温度的敏感性,作为增稠剂的无机盐不影响液体洗涤剂黏度对温度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20.
通过改变ULTRASOFT 505(羟丙基甲基纤维素/水辉石/异十三醇醚复合物)的不同配比,观察了其在不同温度条件下黏度的变化。与同类产品相比,ULTRASOFT 505具有良好的黏度调节性能和增稠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