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通过对某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和矿体赋存特征分析研究,采用3DMine软件平台建立三维数字化矿体模型,确定上、下2个采区的最佳分界线标高为850 m,确定上部采区竖向开采范围为990~850 m,下部采区竖向开采范围为850~670 m。以矿床36号剖面勘探线为例,采用K.B.鲁别涅依他等人的公式对上、下采区间水平岩柱的临界厚度进行计算,得出上、下采区同时开采的安全间距为42 m。采用UDEC软件对矿床36号剖面水平岩柱稳定性进行数值模拟,水平岩柱在垂直方向上的最大位移为4.62 cm,对水平岩柱的整体稳定性没有影响。分区方案留设的水平岩柱可以保证上、下采区同时安全开采。  相似文献   

2.
某矿-460m至-580m中段开拓方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某矿Ⅰ#矿体赋存状态,研究-460m至-580m中段矿体回采顺序并制定了几种可能的阶段开拓方案。通过对这几种开拓方案进行经济技术综合比较分析,最终确定为自下而上的上行式阶段回采顺序,开拓方案选择在-520m和-580m中段布置阶段开拓巷道,阶段高度为60m,分段高度为20m。  相似文献   

3.
田时丰  胡小军  付秋萍  王祁军 《铀矿冶》2005,24(4):185-188,193
研究了松辽盆地某铀矿床区域水文地质特征,矿层地下水补给、径流和排泄条件,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主要的水文地质参数;对矿区地浸水文地质条件的分析表明,该铀矿床具备可地浸开采的条件。  相似文献   

4.
某铀矿床矿石堆浸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唐泉  张晓文 《铀矿冶》2002,21(1):47-50
通过不同粒级浸出试验及串堆试验,得出某铀矿床矿石堆浸的适用粒度及合理的串堆数目等一系列技术参数,为该矿地表堆浸工业生产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某铀矿床主要出露黑云母斜长片麻岩、黑云母花岗伟晶岩,通过岩石浸泡试验,发现各类岩石中的铀都可被水浸出,浸泡液的铀浓度与岩石铀含量、浸泡时间成正相关关系。研究表明特定区域水体中的铀浓度主要取决于该区域地质体中的铀含量和其水浸出性能,研究结果为该矿床辐射环境治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近10多年来,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地质系统在我国北方新探明了一批大型、特大型(含超大型)铀矿床,为建设一批大型天然铀生产基地提供了重要资源保障。概述了这批大型、特大型铀矿床的资源条件,勘查开发、科技攻关和统筹部署推进的工作思路,认为加快大型、特大型铀矿床的开发是提高天然铀产能的重要出路。  相似文献   

7.
唐泉  张晓文 《铀矿开采》2001,25(3):32-35,31
通过不同粒级浸出试验及串堆试验我们能得出某铀矿床矿石堆浸的适用粒度及合理的串堆数目等一系列技术参数,为该矿地表堆浸工业生产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介绍某铀矿床各含水层的特征,分析矿坑充水因素,深入探讨前人矿坑涌水量预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研究RQD与深度的关系及RQD与渗透系数的关系,对水文地质比拟法预测矿坑涌水量的公式进行修正,并建立了适合该矿床矿坑涌水量预测的水文地质比拟法。  相似文献   

9.
金沙江上游某水电站坝址区存在特大型危岩体,其稳定性严重影响水电工程布置、施工及安全。因危岩体范围与方量巨大不宜笼统评价,按潜在失稳模式进行分区,并对各分区进行稳定性评价。研究表明,该危岩体范围分为三个区,Ⅰ区为解体崩落型,坡表遍布松动危岩体,浅表部稳定性差;Ⅱ-1区为整体滑移型,Ⅱ-2区为渐进式解体崩落型,受长大张开滑移面及侧边界控制,可能整体滑移破坏,稳定性差;Ⅲ区为局部倾倒或滑移崩落型,基本稳定。根据各分区失稳模式与稳定性差异,有针对性地提出工程处理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0.
针对某铀矿床的具体条件,以矿岩机械物理力学参数的测试、开采技术条件分析和采矿方法初步确定为前提,探讨全面采矿法的应用效果。通过对技术经济指标的分析,指出今后在深入研究中需注意的技术和安全问题及采场结构参数优化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陈亮  谭凯旋  谢焱石  刘江  黄伟 《金属矿山》2013,42(7):101-104
以新疆某砂岩铀矿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其地球化学特征(主量、微量元素及铀赋存形态)及其对地浸采铀的影响。样品中铀赋存形态表现出活性铀占主体地位、惰性铀所占比例小的特征。SiO2、Na2O含量及烧失量均对浸出液铀浓度具有较大的影响,微量元素分布特征对铀浸出的影响很小。铀赋存形态是影响铀浸出率的决定性因素,即活性铀含量越高,铀浸出率一般越高,反之亦然。从主量元素分布特征及铀赋存形态角度考虑,本砂岩铀矿是适合采用酸法地浸技术开采的。  相似文献   

12.
对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纳岭沟铀矿床铀含量明显不同的两种灰色砂岩进行了岩心观察、薄片镜下鉴定、扫描电子显微电镜以及X-射线衍射等分析,讨论了不同灰色砂岩中黏土含量的变化及其变化机制,最后总结了纳岭沟铀矿床的黏土特征及其与铀矿化的关系。研究表明纳岭沟铀矿床的黏土矿物主要为高岭石和蒙皂石,绿泥石和伊利石含量较低,未见伊利石-蒙皂石混层和绿泥石-蒙皂石混层。伊利石多以薄膜状包裹在碎屑颗粒表面,高岭石多呈蠕虫状、书叶片状分布在碎屑颗粒表面及颗粒之间,蒙皂石多以片絮状、蜂窝网状存在于碎屑颗粒之间和碎屑颗粒表面。黏土总量和绿泥石在两种灰色砂岩中相差不大,高岭石和伊利石在矿化灰色砂岩中含量高,在原生灰色砂岩中含量低,而蒙脱石与之相反。含氧含铀层间水对原生灰色砂岩的改造引起长石的溶解,促进了高岭土的形成。纳岭沟铀矿床的铀并不是主要赋存在黏土矿物中,而更有可能主要赋存在有机质当中,为该铀矿床进一步研究开发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3.
伊犁盆地某砂岩铀矿的浸出动力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浸出过程动力学的主要目的为揭示浸出过程的控制步骤,从而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进行强化。以伊犁盆地某砂岩铀矿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其浸出动力学特征。铀浸出反应速率主要受扩散控制,表面化学反应的影响相对较小。对该砂岩铀矿含矿层粒度分布特征进行系统研究显得十分必要,它可为铀矿山合理采用地浸技术及其经济技术评价提供重要参考。增加溶浸剂浓度也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铀浸出率与资源回收率。  相似文献   

14.
洪海沟铀矿床头屯河组岩相特征及对铀成矿的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头屯河组是伊犁盆地近年来发现的砂岩型含铀矿层位。通过对盆地南缘洪海沟铀矿床头屯河组重要的控矿因素--岩性岩相特征进行系统分析,找出其独特的成矿规律,为该地区的铀找矿工作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根据研究区头屯河组的岩性特征、砂体发育特征、砂地比平面展布特征,结合区域沉积体系演化特征,分析认为头屯河组在研究区主要为1条近东西向展布的主河道,河道两侧为河漫滩,河漫滩外侧为洪泛平原。在主河道的局部位置,砂体变薄,为河心泥滩沉积。沉积时期的沉积环境、河心泥滩的发育、沉积微相的相变对铀成矿有着重要的控制作用,而含矿流体垂直于河道方向渗流并最终形成工业铀矿体,是头屯河组有别于其他含矿层位、独特的铀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15.
为了查明矿床地下水的连通性和连续抽出条件下地下水渗流速度等地浸地质条件,给矿床地浸地质条件评价提供依据。在某砂岩型铀矿床开展井间示踪试验,试验结果显示,示踪剂突破时间为15d,峰值时间为54d,峰值浓度为2.561mg/L。依据水动力条件下含矿含水层的溶液渗流速度公式,计算出地下水平均流动速度为0.51m/d,表明地下水连通性较好;通过示踪试验期间两次停机前后示踪剂浓度值变化极小这一结果可知地下水在天然状态下流动性较弱;示踪剂浓度随时间变化曲线表明试验区段地下水赋存性质呈现孔隙水特征。  相似文献   

16.
地浸采矿因能较好地回收常规开采方法不能回收的低品位矿石,且开采成本低,对环境污染程度小,显示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笔者总结了多年来一直在哈萨克斯坦从事古河道砂岩型铀矿床酸法钻孔地浸开采的经验,成井工艺、工艺孔修复、添加氧化剂等钻孔地浸工艺技术,认为:采用行列式形式的开采单元,并将部分注液孔设计为抽液孔,可使浸出率提高。采用浓度60%的双氧水(H2O2)作为氧化剂,可以提高溶浸液Fe3+离子浓度,加快四价铀(U4+)转化六价铀(U6+)的速度,提高浸出率,减少硫酸消耗,总体上降低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17.
根据320铀矿床的品位分布特征和矿山采冶技术经济指标,以计算机为工具用数理统计估值法确定矿山合理的开采边界品位。在320铀矿床常规开采条件下,要求铀矿资源(金属量)利用程度不低于原情况的95%时,选择的边界品位为0.045%。矿山提高经济效益477617¥/a,水冶厂降低成本1507920¥/a,提高采冶经济效益合计1985537¥/a。  相似文献   

18.
为了克服常规工艺高能耗、低效益的缺点,充分利用铀矿资源,针对某碱性铀矿石碳酸盐含量高、铀品位低的特点,开展了堆浸法提取铀的研究。首先进行了酸法搅拌浸出实验、碱法搅拌浸出实验、焙烧去除有机物实验、原矿加温浸出实验、焙烧矿石的加温碱法浸出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常温下的搅拌浸出其浸出率只有65%左右,加温搅拌浸出可达80%左右,找到了从这种低品位碱性铀矿石中浸出铀的有效方法,为下一步堆浸浸出试验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