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改善水库大坝安全监测仍然存在的缺乏先进监测技术和监测系统以及监测仪器空间分布广、监测结果可视化程度低等问题,基于BIM和3D GIS技术,通过构建大坝BIM模型、3D GIS场景和利用现场大坝安全监测采集系统数据库,进行BIM和3D GIS的融合,设计开发了大坝安全监测管理系统,实现了水工建筑物、监测仪器的三维空间展示和安全监测数据的统计、异常分析,可为评价大坝运行性态提供辅助决策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
为整合现有各类水利信息资源,实现各类信息资源在区域水利机构间的高度共享和统一管理,综合应用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IM)以及数字水库流域地理信息系统(Geo-Information System,GIS),以网络系统为依托,构建三维BIM+WebGIS可视化区域数字水库安全管理系统平台。该平台可对区域信息进行实时融合分析,实现不同层次之间的信息共享、交流和综合分析,对水库BIM信息进行三维可视化展示,为水库运行管理的科学决策提供技术支撑。平台的完善与推广将对保障我国水库安全科学管理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决传统大坝监测信息三维可视化程度低,展示不够直观、形象等问题,采用BIM+GIS技术,将监测信息展示从传统二维空间拓展到三维空间。对BIM建模、模型轻量化、三维可视化展示以及系统功能设计进行了研究,通过在桃源水电站的应用实例表明,BIM+GIS技术能够实现大坝安全监测信息三维可视化展示,展示效果更为形象、生动,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面向水电工程运行期资产难管理、数据壁垒等问题,引入BIM+GIS技术可有效整合工程各阶段结构化、非结构化数据,实现工程数字化、数据资产化,提高管理工作效率;以全生命周期管理为基础,以数字化转型为驱动,结合BIM+GIS技术,构建安全监测管理平台,提出B平台土石坝三维设计解决方案,建立精细化三维模型,以唯一编码贯穿设备管理全流程,采集融合多源数据,对内对外提供服务支撑,平台主要功能包括可视化展示、监测仪器管理、数据管理及分析等;平台在湖北省某土石坝进行应用,应用效果良好,为工程数智化运维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5.
为提升水库管理信息化水平和运行维护能力,实时掌握工程管理的动态信息,以月潭水库基于BIM+GIS技术建立的一体化平台为例,梳理系统建设的总体思路,分析了平台构建的总体架构,研究了一体化平台建立的关键技术,结合月潭水库信息化系统,探索BIM+GIS可视化应用技术路线,为月潭水库运行管理决策提供了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6.
研究数字孪生工程网络构架下的用户交互模式以及可视化引擎渲染技术,在泵站数据中心化管理体系下,研究GIS+BIM+监测数据的数据融合,形成泵站工程数据底板。基于数据底板以及水利专业模型建设可视化业务管理平台,实现信息综合管理、智能巡检功能,并基于降水预报模型以及体积反演逼近法实现泵站联合调度下的积淹模拟,完成四预应用功能。平台的部署应用提高泵站综合决策管理水平,为智慧水利建设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7.
针对目前水利工程施工阶段工程建管平台功能设置与行业联系不紧密、工程参建各方业务彼此孤立、三维可视化场景功能单一及加载速度慢、 BIM与其他技术手段结合较弱等问题,提出了以Cesium.js+Three.js前端融合框架为基础,以任务流程为主线,采用BIM+GIS+IoT技术搭建符合行业内功能特色的建管平台开发技术路线。以北京市密云水库改造消隐工程为实施点,自主研发了包含四级架构、三大模块、12大功能点的基于BIM的工程建设管理平台,实现了以工程参建各方协作流程为主线的工程建管模式,充分融合扩展了BIM+GIS+IoT的核心技术应用。该平台目前已经上线使用,通过各参建方协同、工程资料档案管理、进度/质量管理及物资码、智慧工地、VR等可视化应用,提升了工程建设管理效率,确保了工程按时按质完成,降低了20%的人力成本。相对于其他平台,BIM+GIS+IoT+VR融合度高,可视化场景应用点及交互效果丰富,在采用Cesium.js与Three.js融合的前端框架下,加载速度提高了50%以上,在实际工程中发挥了巨大的实用作用。  相似文献   

8.
在水利工程的建设管理中,施工进度会不可避免地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导致工程施工不能按照原有计划进行。针对于此提出了基于BIM+GIS的施工进度动态计划关联方法,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结合数据库技术和可视化技术,实现工程量统计与施工进度的动态模拟,通过Cesium 3D GIS平台建立了基于BIM+GIS的水利工程施工进度管理系统。此系统将GIS大场景与BIM深度结合,为水利工程项目参建方提供施工三维动态可视化环境,精细化控制水利工程的工程量统计与进度计划管理。目前该系统已经在某水闸工程中投入使用,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
传统灌区工程管理可视化程度低,难以形象、直观地掌握工程管理动态信息.应用工程领域新兴的BIM+GIS技术,依托于甘肃省古浪县黄花滩调蓄供水工程信息化建设项目,构建了灌区建筑物及各种设备的BIM模型,融合灌区实景模型及正摄影像等GIS数据,实现了灌区工程的可视化展示.运行实践表明:该项目的可视化应用提升了工程建设、运行、...  相似文献   

10.
针对大型水电工程建设项目群管理信息集成与三维可视化的表达问题,通过Geo-BIM技术实现IFC和City GML两个数据标准之间的转换,构建基于GIS+BIM的建设管理系统。该系统基于施工区域三维GIS平台,以水工建筑物BIM模型为基础,实现宏观层面与微观层面相结合的多层次信息集成,为水电工程项目群提供了一种有效的管理工具,并在实践中得到了成功应用,对促进水电工程建设管理和水利信息化发展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随着国内各大流域水电开发初具规模,流域梯级电站群大坝安全风险管理问题日益突出。基于大渡河流域电站大坝安全监测与监控关键技术,结合大渡河流域梯级电站群库坝安全信息综合管理系统建设,依托云计算大数据实时存储、处理和交换平台,以瀑布沟水电站为例,探讨并提出了九种大坝风险预警管理模式(触发边界条件+应急响应流程),深入探究了六种大坝风险实时评判准则,为实现流域梯级电站大坝安全风险自动识别、智能决策管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传统环境保护管理系统存在数据管理方式落后、多源缺乏动态关联、可视化效果欠佳等缺陷。以实现流域生态环保工作的数字化管控为目标导向,在系统分析流域环保信息化管理面临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流域环保数字化管理平台的设计思路。通过数据分类存储、多源数据清洗、统一数据编码等技术实现了数据的融合管理和动态关联;在此基础上结合物联网数据采集、数值模拟模型和统计分析算法,实现环保数字化管理的各项功能需求;最后依托三维GIS和BIM融合技术实现了对流域环保的三维数字化展示。该平台在雅砻江流域进行了实际应用,实现了流域环保三维数字化管理,其中通过对锦屏一级水电站分层取水设施运行期间相关数据和运行面貌的实时监控及三维场景查询,显著提升了该设施的运行效果,并有效降低了流域生态环境保护风险。研究结果对于类似管理平台的设计和研究均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利用GIS在数据管理、可视化和空间分析等方面的技术优势,结合水工程安全自动化监测的实际业务需求,基于GIS平台研发水工程安全监测信息管理系统,构建属性信息、监测数据与空间信息一体化数据管理体系,在C/S、B/S混合模式架构下实现安全监测信息的可视化查询、资料分析、信息化管理与成果输出等功能。系统在全国多个水工程安全监测自动化系统中投入应用,提高水工程自动化安全监控的工作效率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4.
文章阐述了BIM和GIS的特点以及数据融合方法和问题,以水利信息化为思路,探索BIM与3DGIS的深度融合,结合3DGIS平台CityMaker实现基于GIS平台的BIM模型展示、查询、分析、仿真模拟应用。  相似文献   

15.
为解决航电枢纽安全监测海量数据统筹管理以及GIS技术结合应用程度低等问题,开发了基于GIS的航电枢纽安全监测信息管理系统。倾斜摄影技术的应用实现了高效建立工程三维数字模型,通过实景模型与工程监测的结合,为监测点可视化管理及成果可视化展示提供了条件。系统实现的技术路线,可为类似工程项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建设年代久远的引水工程,监测感知和数据共享不足,业务支撑能力欠缺,信息化管理手段有限,难以全面掌控工程运行情况。为提升引水工程运行管理水平,实现高效节能安全运行,需系统全面开展数字化建设。以深圳市引水工程为例,采用统一大数据基础库、综合监测平台、GIS平台的一数一源机制;利用数据融合集成ROMA平台,实现不同业务系统数据交互和业务流转;依据集约建设适度冗余原则,构建实用可靠的业务功能架构体系;通过全面现场调研重点突破协同推进,迭代跨系统供水调度闭环流程;遵循微服务架构规范,提供系统可扩展支持,可为其他系统提供共享服务;基于统一可视化引擎,利用区级共建共享BIM模型库。结果显示:引水工程管理系统的各应用场景能保持数据一致,不同系统、模块之间数据和业务功能可以互通,且涵盖多层级用户需求,工程全景展示立体直观。结果表明:通过以上技术和方法,实现多层级一体化的引水工程相关业务信息化管理,减轻相关人员的工作强度,提高工作效率,提升应急事件应对能力,实现引水工程设施的安全高效运行,为更好地完成引水工程任务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7.
为解决建设工程项目工期紧、管理数据来源多、管理模式多样、信息化程度低等问题,基于GIS与BIM技术各自的优势,建立基于GIS+BIM技术的数据中心,研发了建设工程项目数字化管理平台,实现了工程BIM模型、GIS数据、倾斜摄影数据、工程管理数据等多源数据的集成,为建设工程项目数字化管理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和工具。  相似文献   

18.
雅砻江流域气象、地质条件复杂,梯级水电工程安全风险管理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分析总结了深埋长大隧洞、地下厂房洞室群、高边坡及滑坡体、梯级水库群联合调度等安全管理的关键技术;利用GNSS、无人机、BIM、GIS等信息技术,开发了泄洪安全实时监控系统、流域中下游水库地震监测系统、流域大坝安全信息管理系统、水电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管理平台等安全管理应用系统;建立了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和流域应急管理指挥中心。通过综合利用现代工程和信息技术,流域工程安全与风险处于可控状态。  相似文献   

19.
随着全国水利水电工程信息化工作的推进,BIM技术在水利水电行业的应用愈加广泛。为了管理、共享和应用BIM模型数据,研究了一款稳定高效、功能强大、易于扩展的水电站工程三维可视化引擎系统。该引擎系统利用C++语言和Direct X技术体系进行开发,基于多分辨率理论进行地形模拟系统的框架设计,具备标准化数据接口,解决了传统的系统平台刷新慢、服务器负载严重以及平台流畅程度偏低等问题。将工程项目的数据传递到该引擎系统,可以实现工程的施工状态显示、施工进度模拟,并对过程中的滞后进度进行预警提示。该引擎系统在丰宁抽水蓄能电站中加以应用,已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20.
水泥灌浆工程是隐蔽工程,灌浆工程质量难以进行直观检查和控制,因此对灌浆过程参数进行自动监测是十分必要的。综述灌浆自动记录仪技术进展,概述灌浆自动记录仪研制历程和数字化灌浆监测系统发展状况,并融合现代电子、物联网、大数据和区块链技术最新成果,智能化灌浆自动记录仪、灌浆全过程智能监测云平台、灌浆在线监测数据反造假分析技术和基于BIM+GIS技术的灌浆监测系统进行展望,该技术有利于保障水电工程安全和工程质量,降低工程成本,提高工程建设管理信息化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