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里下河地区2003年梅雨水情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6月21日~7月21日,淮河流域发生自1954年以来第二次流域性最大暴雨洪水。而地处淮河下游的我省里下河地区水情、灾情严重,尤其是中北部地区河流水位多站超历史.出现了极严重的内涝。本文对该次雨情水情作了初步分析,并就大涝中暴露的水利矛盾提出治涝建议。  相似文献   

2.
2003年6月21日盐城市进入梅雨期.7月21日结束,历时31d。入梅后,江淮流域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伸北抬的影响,北方不断有冷空气南下,与副高北侧暖湿气流在江淮流域汇合,形成稳定少动的东西向降水云系。由于受以上因素影响,淮河流域普降暴雨,盐城市出现了历史上罕见的洪涝灾害。  相似文献   

3.
一、雨情、汛情及灾情今年安徽省入梅晚、出梅迟,梅雨时间长达37天,比正常年份多13天。主要有以下四个特点:1、降雨时间长,范围广,强度大从6月29日至7月28日,雨带在淮北和江淮之间摆动,先后发生4  相似文献   

4.
吴旭  徐胜 《治淮》2006,(4):8-10
一、淮河流域台风综述新中国成立以来,已有约90个热带风暴影响淮河流域,影响淮河流域较大的台风一般生成时间集中在7月下旬到8月之间。热带风暴受大气环流形势及地理环境影响,引发的暴雨突发性强,降雨集中、强度大,在流域的上游山区极易形成重大洪涝灾情。如1974年“7412”台风造成了沂沭泗洪水、1975年“7503”台风造成了淮河“75·8”大洪水,2005年“0513”台风造成了淠河洪水。影响流域的台风有登陆型和沿海转向型二种。登陆型台风在广东、福建、浙江沿海省份登陆后,从流域外围西行消失或转向东移移经流域,可能会在流域产生较强的降水和…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2003年夏季淮河流域汛情的发展状况,以及防汛指挥调度措施的运用。根据遥感动态的监测结果,详细分析了汛情的发展和调度措施运用后汛情的变化情况并进行了对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在这一次洪水发生过程中,防汛指挥调度是成功的,洪水没有造成大范围的洪涝灾害,多时相、连续动态的汛情遥感监测能够准确、及时、全面地反映汛情的发展及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6.
【目的】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干旱事件发生更为频繁、剧烈,研究安徽省季节干旱特征及大气环流遥相关关系,可为安徽省旱灾防治工作提供指导。【方法】以标准化降水指数(SPI)为干旱指标,采用Sen斜率估计Mann—Kendall趋势检验等方法分析安徽省各季节降水趋势和干旱时空特征,并通过交叉小波变换(XWT)和小波相干变换(WTC)探究各地区季节干旱与大气环流的相关关系。【结果】结果显示:在1960—2021年间,春季和秋季降水量减少,干旱站次比增大。夏季和冬季降水量增大,干旱站次比减少;春季和夏季干旱频率在淮北平原最高,干旱强度在大别山区最大。秋季干旱频率在皖南山区最高,干旱强度在江淮丘陵最大。冬季干旱频率在大别山区最高,干旱强度在皖南山区最大;南方涛动指数(SOI)与皖中和皖南地区春季SPI、北大西洋振荡(NAO)与皖中和皖南地区夏季SPI以及皖南地区冬季SPI、太平洋北美振荡(PNA)与皖中和皖南地区秋季SPI、北极涛动指数(AO)与皖北和皖中地区冬季SPI在不同时间尺度的共振周期上具有较好的相关关系。【结论】春季和秋季有变干趋势,夏季和冬季有变湿趋势。安徽省平原和丘陵地区干旱频率较大,...  相似文献   

7.
8.
郁丹英  贾利 《治淮》2009,(12):7-7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淮河水污染问题,淮河也成为我国第一条进行水污染综合治理的流域。1994年5月,在蚌埠召开的第一次淮河流域环保执法现场会及第五次淮河流域水资源保护领导小组会议,正式拉开了淮河治污的序幕。从“九五”开始,淮河就一直是水污染治理的重点。2004年10月,国务院在安徽蚌埠再次召开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现场会,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1996年淮河流域省界河段以及淮河干流的水质进行了评价,并结合雨情、水情对1996年与1995年水质状况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0.
11.
选择有一定代表性、分布较为均匀的256个雨量站,选取2000~2009年逐月降水量资料,对淮河流域水势变化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淮河流域近10年降水量呈现2~3年周期性变化,且变幅逐年减小。建议流域水资源管理、调度应适应这种降水周期变化。  相似文献   

12.
淮河流域水质及回顾分析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对 1995~ 2 0 0 0年淮河流域水质进行评价及回顾分析 ,充分利用河道径流量资料 ,分析了淮河流域豫皖边界、皖苏边界、苏皖边界、鲁苏边界和淮河王家坝、颖河界首、洪河班台、涡河付桥闸以及淮河干流 6个断面的输污量及污染成因 ,指出目前的水质改善是高污染水平上的初步控制 ,实现淮河水变清的任务依然艰巨  相似文献   

13.
2011年1—5月湖州市全市少雨,降水量比同期多年平均偏少50%以上,但6月初因受暖湿气流影响连续降雨且紧接梅雨的到来,故全市水情形势旱涝急转,形成典型的梅雨洪水。介绍以实测水文资料为依托,对对河口水库在2011年梅雨期间的降水、产流、水情等进行综合分析,为今后对该水库的洪水调度、安全度汛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利用1960—2016年逐年冬季的NCEP再分析资料资料,以及国家气候中心公布的气候指数资料对梅州冬季降水异常事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梅州冬季降水与同期500 hPa高度场、850 hPa风场及海温场的特征存在显著的相关。冬季降水异常偏多年,500 hPa位势高度上,乌拉尔山高压脊偏强,北亚高纬度地区纬向环流显著,副高强度偏强,高原槽活跃,低纬度存在较大的位势高度正距平,中低纬的南支西风气流风速较大,南支西风带低槽活跃,锋区降水偏多。850 hPa风场上,菲律宾上空为距平反气旋环流,有利于低纬的暖湿气流从南海北部输送至华南上空。海温场上,赤道中东太平洋海域为大范围的正值区,是典型的El Nino型。冬季降水异常偏少年则反之。  相似文献   

15.
淮河流域水质变化情况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淮河流域省界河段及淮河干流1997年枯水期水质进行了综合评价,对1994年11月~1997年5月3年枯水期(11月至次年5月)的水质变化情况及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潘红忠  王丹  白钰 《人民珠江》2021,42(1):13-19
任何一个流域的降水都是全球大气与水循环的一部分,大气中的水分大部分来自海水蒸发,水气量的多少与海洋表面温度直接相关,海洋表面温度是水循环的主要驱动因子.海水蒸发进入大气、大气中的水分降落在某个流域并形成径流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为增长径流预报的预见期,海温与径流的遥相关关系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通过利用自然正交函数分解法...  相似文献   

17.
试对1997年流域工业污染源达标后的排污量进行预测分析,指出由于近几年来生活污水和生活污水COD排放量增加很快,且尽管近几年污染治理取得一些成效,但部分企业生产规模有所扩大,在一些地区污水和污染物排放量均增加较大。由此看来,淮河流域污染治理形势仍相当严峻。  相似文献   

18.
淮河流域水资源现状分析及承载能力研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介绍了淮河流域概况,分析了2000~2006年的水质资料、污染物人河量和水质达标状况,针对淮河流域水资源现状,总结了目前存在的水资源问题,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缺水问题突出,水污染问题严峻;闸坝众多,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高.最后提出了在淮河流域开展水资源承载能力研究的重要意义及基本的研究框架.  相似文献   

19.
淮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之一资源十分短缺,长期以来面临着比较严重的用水危域农业用水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水资源总量匮间差异较大;农田水利设施落后,严重影响粮食生持续发展的主要保障对策是:发展雨水积蓄工程,用水效率;改善农田水利设施,促进粮食增产等。然而由于气候和地形等自然原因,流域内水机,严重阻碍了农业发展和粮食安全。淮河流乏,农业干旱严重;农业用水效率低下,且空产等。针对上述问题,该地区实现农业用水可缓解水资源紧张;建设节水型农业,提高农业  相似文献   

20.
基于SPEI的海河流域干旱时空演变特征及环流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海河流域31个气象站1961—2017年逐日气象资料、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NCEP)和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NCAR)再分析数据集,计算了多时间尺度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分析了海河流域1961—2017年干旱时空演变特征,并结合流域夏季500 hPa等位势高度场分析了流域干旱演变特征的环流成因。结果表明:1961—2017年海河流域有轻微干旱趋势,且长历时干旱主要集中于1980—2017年,但干旱强度呈减弱趋势,春末(5、6月)湿润化趋势显著,夏季(7、8月)干旱化趋势显著;空间分布上,海河流域内57.4%的区域呈现干旱化趋势,19.0%的区域呈现干旱减弱趋势,全流域夏季呈显著干旱化趋势;蒙古高压增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移、南扩以及增强的环流特征不利于水汽输送及降水形成,高压系统的增强和水汽输送的减少是流域夏季干旱化趋势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