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 毫秒
1.
 以含Nb、Ti微合金的汽车大梁用钢为对象,采用热模拟试验和试制生产卷取后控制冷却试验,研究了Nb、Ti微合金的汽车大梁用钢在不同终轧温度和卷取后采用不同冷却方式下对氧化铁皮结构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含Nb、Ti微合金的汽车大梁用钢在820~920℃之间终轧时,氧化铁皮主要由Fe3O4层和FeO层构成,终轧温度和轧制速度综合作用因素影响氧化铁皮厚度;卷取后不同冷却方式对氧化铁皮的外层Fe2O3层、中间层(Fe3O4+Fe)层及内层少量残余的FeO结构和厚度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2.
对700 MPa级汽车大梁钢进行了热轧试验,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能谱仪等设备研究了不同的层冷工艺和不同的卷取温度对试验钢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轧后不同的冷却工艺中,前段集中冷却模式所得到产品强度高于后段集中冷却模式所得到的产品强度,两段冷却模式所得到产品强度最优;在相同的冷却模式条件下,降低卷取温度,...  相似文献   

3.
结合梅钢1 422 mm热轧机卷取温度控制的实际情况,对现有CTC模型存在的不足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优化CTC模型族的划分、层流冷却控制方式以及精轧机组轧制速度等,从而提高了轧线的卷取温度控制精度,尤其提高了卷取目标温度差异大的温度控制精度。  相似文献   

4.
李卫平 《四川冶金》2012,34(1):21-24
本文针对560 MPa级别P560L汽车大梁用钢出现了批量延伸率不合格的问题,通过采用金相分析等手段,对造成延伸不合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指出热轧工序卷取温度的波动造成部分钢卷或钢卷的局部位置卷取温度较低,组织相变进入了贝氏体转变区,而带钢表面形成了一定厚度的贝氏体组织层是造成P560L的延伸率偏低的直接原因.在生产中,通过增加Mn含量及提高中间坯厚度、提高卷取温度等技术措施后,P560L延伸率不舍格的情况有了明显的改善,大大提高了合格率.  相似文献   

5.
通过金相检测等手段对汽车大梁用钢B510L出现的批量延伸率不合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分析认为由于热轧工序卷取温度的波动造成部分钢卷局部位置卷取温度较低,进入贝氏体转变区,从而带钢局部区域出现一定量贝氏体组织以及由于粗轧温度过高,带钢四分之一断面处出现混晶,是造成B510L的延伸率偏低的原因。在生产中,通过采取增加Nb含量、提高中间坯厚度及提高卷取温度精度等技术措施,B510L延伸率不合的情况有了明显改善,大大提高了性能合格率。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不同的卷取温度对45带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卷取温度的升高,试验钢的强度和硬度降低,塑性提高,且变化幅度较大;当卷取温度在珠光体转变开始温度以上时,产品组织为近似平衡转变的铁素体和珠光体组织,该钢具有较低的强度、硬度和优异的塑性特点,提高了产品的加工性能。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不同卷取温度、卷取模式及冷却状况对气瓶钢性能的研究,使珠钢HP295产业化以来,气瓶钢良好的成形性能得到保证.  相似文献   

8.
以低碳复合添加微合金元素铌和钛为成分设计思路,综合运用细晶强化、相变强化和析出强化三种强化机制,在国内某厂1750mm半连续热连轧机组进行了780MPa级大梁钢的工业试制.结果表明,终轧温度需控制在780~860℃,卷取温度需控制在450~550℃.大梁钢的显微组织为贝氏体和少量的细晶铁素体,并获得了大量弥散的尺度为1...  相似文献   

9.
层流冷却是带钢热轧计算机过程控制的一项重要功能,而数学模型是其核心。以鞍钢集团鞍凌钢铁有限公司1700带钢热轧生产线为背景,针对不同的层流冷却控制模式和模型功能,论述了模型中预设定与动态控制设定计算及通过温度精调系数和温度精调修正因子完成卷取温度自适应的实现方法。给出了现场实测的一组不同钢种、不同规格的卷取温度曲线。应用结果表明,模型具有较高的控制精度。  相似文献   

10.
热轧带钢卷取温度高精度预报的人工神经网络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贾春玉  李兴东  宋战 《钢铁》2003,38(2):30-33,54
针对传统卷取温度模型的固有缺陷,为了满足扩展钢种,规格及卷取温度高精度的要求,提出热轧带钢卷取温度预报的人工神经网络方法,运用实际生产数据对BP神经网络进行了训练和仿真。结果表明,它能准确地预报钢卷取温度,实现卷取温度高精度的实时预报,有在线实际应用的前景。  相似文献   

11.
控轧控冷工艺对HP345屈强比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控轧控冷工艺试验对HP345的屈强比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终轧温度和卷取温度对HP345钢的屈强比都有较大的影响,降低终轧温度和卷取温度,均使HP345的屈强比升高;卷取温度为650℃时,屈强比明显降低;而卷取温度降至580℃时,屈强比明显升高;卷取温度在610℃~630℃区间变化时,屈强比较低而且变化不大,同时钢具有较高强度。  相似文献   

12.
以新型热轧纳米析出强化钢为研究对象,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了不同卷取温度下纳米析出相的形貌特征及尺寸分布。分析结果表明,当卷取温度小于650℃时,纳米析出颗粒尺寸小,但数量较少,对高强钢力学性能的贡献有限;当卷取温度高于650℃时,纳米析出颗粒逐渐长大并粗化,这也不利于提高材料的强度;只有当卷取温度为650℃时,钢中纳米析出颗粒无论是数量还是尺寸,均更有利于纳米析出高强钢获得优异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3.
对汽车大梁钢510L进行了实验室热轧试验,研究了轧后冷却工艺变化对试验钢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轧后4种不同的冷却模式中,超快冷-层流冷却模式所获得的组织最为细小,强度最高.在层流冷却-空冷-层流冷却模式下,随着卷取温度的降低,抗拉强度显著提高,屈强比降低,可实现510L的升级轧制.  相似文献   

14.
试验钢经热轧后,采用超快速冷却系统冷至不同温度(M s~M f之间的某温度)后随炉冷却,研究卷取温度对DQP钢组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卷取温度由200℃升高至360℃,试验钢中铁素体含量略有增加,残余奥氏体体积分数由5.9%增加至12.1%。拉伸变形后,200℃卷取温度下,试验钢的残余奥氏体含量没有变化,而在360℃卷取温度条件下,残余奥氏体体积分数减少为8.5%。卷取温度为360℃时可获得极佳的综合力学性能,伸长率达到23.9%,强塑积达到20GPa·%,且屈强比低至0.79。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唐钢1810生产线不同卷取温度条件下生产的冷轧用钢在罩退的生产试验,分析了热轧低温卷取制度对冷轧退火板组织及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刘靖  韩静涛  温志强 《工程科学学报》2008,30(10):1122-1126
基于热轧轧机HSMM模型建立了与某钢厂实际热轧生产线相一致的虚拟生产线.以B510L钢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加热温度、终轧温度和卷取温度下所能获得的铁素体晶粒尺寸及相应的力学性能,并在此基础上为该钢厂提出了生产6.4 mm厚B510L带钢的最佳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17.
针对济钢1700mm热连轧生产线原层流冷却卷取温度控制系统中存在的不足和弊端,通过采用数学模型,开发多种冷却策略,修正带钢速度变化,抛钢后处理,采用反馈控制,开发模型维护工具等措施对层流冷去系统进行改造。系统改造后稳定可靠,卷取温度命中率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以面向对象的视角审视热轧带钢轧后冷却过程涉及的轧件、辊道、集管、冷却介质与仪表5要素,对轧件在辊道的传热过程、冷却水量和温度的控制过程进行分析、分解并抽象成类。利用面向对象的方法对卷取温度控制(coiling trmperature control,简称CTC)模型的体系结构进行设计,结合模型的触发逻辑进行对象设计,利用C++语言开发面向对象的卷取温度模型。基于有限差分计算方法的模型设定时间满足在线快速计算的要求,模型具有良好的可移植性和可扩展性。现场应用表明,冷却控制系统运行稳定,模型设定准确,卷取温度控制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9.
为了生产出力学性能理想的热轧酸洗低碳铁素体/贝氏体双相钢,针对不同卷取温度对C–Mn系低碳铁素体/贝氏体双相钢力学性能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含碳量较低的铁素体/贝氏体双相钢,在贝氏体区采取不同的卷取温度,将获得不同形貌的贝氏体组织,同时影响组织的晶粒度级别,进而对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和延伸率等力学性能产生重要影响。通过合理控制卷取温度,可以生产出高强度、高延伸率、低屈强比的优质铁素体/贝氏体双相钢。  相似文献   

20.
唐文军  郑磊  王自强  郑芳 《宝钢技术》2010,(2):45-48,53
采用Si-Mn系简单成分设计,充分发挥宝钢1 880 mm热连轧机组的密集冷却能力和卷取能力,通过密集水冷—空冷—水冷的三段式冷却模式和低温卷取,成功实现在1 880 mm机组工业试生产600 MPa级热轧双相钢。结果表明,通过合理的冷却速度、中间待温温度和待温时间配合,试验钢可获得铁素体和马氏体比例适合的双相组织,力学性能满足600 MPa级双相钢设计要求;同时试验发现,冷却和卷取工艺显著影响双相钢的微观组织和性能,因轧速变化造成钢卷头尾冷却条件不一致,导致钢卷不同位置力学性能波动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