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为经济高效地去除城市生活污水和硝酸盐废水中的氮磷元素,本研究在厌氧折流板反应器(ABR)和连续搅拌反应器(CSTR)一体式反应器中分别建立了反硝化除磷(DPR)和短程反硝化厌氧氨氧化(PDA)工艺。结果表明,反应器运行185天,在缺氧/厌氧和外加COD/NO -N比仅为0.7条件下,PO -P和TN的去除率高达96.91%和97.75%,最终出水PO -P和TN的浓度低至0.22mg/L和3.30mg/L,意味着该系统极佳的脱氮除磷效果不依赖氧气和有机碳源量。DPR对系统PO -P和TN的去除均占主体部分(99.07%和60.23%),而PDA对总氮(TN)的去除占比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4.53%→37.52%)。批次实验表明:①COD(300mg/L)显著抑制DPR菌活性,PO -P主要是在缺氧状态下以NO -N为电子受体,有机物为电子供体通过DPR途径去除;②高效短程反硝化过程(亚硝酸转化率92.25%)稳定为厌氧氨氧化供给电子受体(NO -N),DPR系统剩余NH -N主要被NO -N氧化去除,因此DPR+PDA系统实现了高效同步脱氮除磷效果。高通量测序表明,Accumulibacter(7.41%)是DPR系统功能性除磷菌,Thauera(7.24%)和Candidatus Brocadia(3.12%)为PDA系统关键脱氮菌。 相似文献
4.
氮磷比对一体化反硝化同时脱氮除磷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反硝化同时脱氮除磷理论,设计了1套连续流一体化脱氮除磷反应试验装置,并实现了反应器的连续稳定运行.在COD为250~350mg·L-1、m(C)/m(N)为5~8的条件下,研完了不同NIP对一体化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在m(N)/m(P)=5~8的低值时,TP去除率仅有64%,COD、NilrN、TN的去除率分别可达到90%、980/0、90%;m(N)/m(P)在8~10时,COD、NHrN、TP和TN的去除率分别为91%、98%、90%和90%,达到了GB 18918--2002的一级A标准,处理效果最佳;而在m(N),m(P)=10~14的高值下,除COD的去除率可达到92%外,NH3-N、TP和TN的去除率仅为80%、60%和52%. 相似文献
5.
6.
为了更加深入地了解亚硝化反硝化聚磷菌(NDPAOs)对碳源的需求,对NDPAOs的葡萄球菌属(Sta.)、副球菌属(Par.)、克雷伯氏菌属(Kle.)和芽孢杆菌属(Bac.)通过纯培养的方式研究了不同碳源对其脱氮除磷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NDPAOs最容易利用的碳源均是葡萄糖。厌氧条件下,4种NDPAOs对COD的单位细胞降解量均是以葡萄糖为碳源时最高,降解量分别为3.9×10-6、3.5×10-6、2.2×10-6和2.6×10-6mg/cfu;其分别以丙酸钠、乙酸钠和蔗糖、乙酸钠以及丙酸钠为碳源时释放的磷酸盐最多,释放量分别为6.9×10-9、4.0×10-9、2.8×10-8和6.2×10-9mg/cfu。缺氧条件下,4种NDPAOs分别以丙酸钠、葡萄糖、葡萄糖和丙酸钠为碳源时消耗的亚硝酸盐最多,同时吸收的磷酸盐量最高,消耗的亚硝酸盐量分别为8.1×10-8、8.1×10-8、4.1×10-8和6.4×10-8mg/cfu,吸收的磷酸盐量分别为1.5×10-8、1.3×10-8、9.6×10-9和1.3×10-8mg/cfu。 相似文献
7.
以实际城市生活污水为处理对象,应用改良UCT分段进水工艺研究反硝化除磷的实现途径与维持方法,探讨工艺运行参数对反硝化除磷性能的影响,并分析了强化缺氧吸磷对提高系统脱氮除磷效率的作用和稳定维持反硝化除磷的控制策略。结果表明,通过A/O分段进水工艺向改良UCT分段进水工艺运行方式的转变,可以成功富集反硝化聚磷菌,最高比例达39.2%,污泥缺氧吸磷速率为3.19~4.48 mg P·(g VSS)-1·h-1。缺氧/好氧吸磷速率和磷去除率随厌氧池体积的增加而增加,最佳体积分配为34/102/204 L(1/3/6)。控制污泥回流和内循环分别为100%相似文献
8.
SUFR脱氮除磷系统中反硝化聚磷菌的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螺旋升流式反应器(SUFR)脱氮除磷系统中高PHB及低PHB含量的污泥在有无外碳源及硝酸盐条件下的反硝化吸磷/释磷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1)反硝化聚磷菌约占全部聚磷菌总量的72.4%,同时加入碳源和磷酸盐的反硝化速率高于只加入碳源的反硝化速率,约有37%~39%的脱氮作用是由反硝化聚磷菌完成的;(2)当有外碳源存在时,反硝化速率是无外碳源时的1.6倍左右,PHB含量高的污泥表现出反硝化吸磷现象,PHB含量低的污泥表现出反硝化释磷现象;(3)在缺氧条件下,吸磷量与消耗PHB的比值为0.71~0.86,低于在好氧条件下的1.08。 相似文献
9.
10.
11.
12.
13.
14.
15.
随着人们对污水生物脱氮除磷过程认识的不断深入,产生了一些新的处理工艺。本文重点介绍了耦合好氧-缺氧N2O分解工艺(CANDO)、同时去除含碳有机物及氮磷营养物质新工艺(BioCAST)、上流式厌氧-缺氧污泥床工艺(UAASB)、厌氧循环流化床工艺(A-CFBBR)、双循环流化床生物反应工艺(TCFBBR)、双污泥反硝化诱导结晶工艺(A2N-IC)等6种新工艺的原理、影响因素和工艺流程特点。通过与传统工艺的相比较,对新工艺的特性进行了探讨。最后展望了污水脱氮除磷技术的发展趋势,指出经济、高效、低能耗的可持续脱氮除磷工艺是污水处理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为进一步探讨反硝化除磷机理,试验采用前期分离一株典型的反硝化聚磷菌,研究其生长及除磷脱氮特性。利用纯菌和反应器静态模拟试验考察了不同电子受体对脱氮除磷效率的影响。该反硝化聚磷菌的生长曲线比较典型,其潜伏期不足1h,对数生长期约为14h,菌株除磷过程中吸磷与硝氮去除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对硝氮和亚硝氮两种电子受体都能利用,该菌株相对亚硝酸盐敏感性低,不同的电子受体并未对菌株除磷效果有明显的影响,吸磷率都达到60%以上。反应器静态模拟实验验证了在反应器内存在的主要优势DPB菌对两种不同电子受体都能利用,与菌株实验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7.
18.
反硝化除磷过程中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近年来国内外关于反硝化除磷的原理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综述。讨论并分析了NO3-、NO2-、碳源、污泥龄、溶解氧、碳氮比和碳磷比对反硝化除磷的影响,并指出了反硝化除磷作为一种绿色可持续发展污水处理工艺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反硝化除磷理论及运用现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介绍反硝化除磷理论的基础上,对反硝化除磷机理和工艺作了综合概括,并与传统好氧除磷进行了比较,重点说明了反硝化聚磷菌的研究现状和最新反硝化除磷工艺的特点.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