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以CSP流程生产的35W440无取向电工钢热轧板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退火温度对无取向电工钢磁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的结果表明,在实验参数的范围内,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最终成品的晶粒尺寸增大.利用X射线测量了不同退火温度的成品板的宏观织构,结果表明,退火温度的提高有利于减弱{111}面织构,从而有利于改善产品磁性能的α纤维织构和{100}〈0vw〉有利织构组分得到了增强.因此随着退火温度的提高,成品板试样的铁损降低,磁感增加.  相似文献   

2.
研究在875~1000 ℃退火对高锰50W470无取向电工钢组织、织构以及磁性能的影响,并对975 ℃×3 min与975 ℃×5 min退火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成品板晶粒尺寸增大且均匀,相应的铁损不断降低,磁感在975 ℃时略有升高,整体为下降趋势。而过长时间退火,有利于铁损,不利于磁感。在975 ℃×3 min退火后,成品板中存在较强的有利于磁性能的{100}面织构,而975 ℃×5 min退火后{100}面织构强度明显减弱,磁感降低。因此,试验用高锰50W470无取向电工钢的最佳退火工艺为975 ℃×3 min高温短时退火。  相似文献   

3.
主要研究了0.7%Si无取向电工钢退火试样的组织、晶粒尺寸和织构对其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晶粒尺寸逐渐增大,组织的均匀性得到改善;ɑ取向线上的纤维织构多集中于{114}<110>和{223}<110>附近,再结晶结束后,织构含量变化不大。{111}<110>织构取向密度值随温度升高而下降,{112}<111>织构与{111}<110>织构变化相反。晶粒尺寸增大对磁感强度的影响较小,而对铁损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4.
对Fe-3%Si无取向电工钢冷轧板进行不同时间的退火处理,利用光学显微镜、EBSD等研究了退火过程的晶粒长大行为及其对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退火时间的增加,退火板中Goss以及γ织构晶粒占比降低,{114}<841>以及{001}<120>织构晶粒占比增大。在退火时间低于20 s时,退火织构以强γ和Goss织构为主。退火时间为60 s时,{001}<120>织构晶粒长大速率急剧增大,平均晶粒尺寸达到约105 μm。退火时间达到240 s时,退火织构以强{001}<120>以及{114}<841>织构为主。退火时间为30~60 s时轧向及横向磁感值迅速增大,60 s时轧向磁感达到最大值1.74 T,120 s时横向磁感达到最大值1.67 T,之后随着退火时间增加而轻微降低,并分别稳定在1.72 T和1.66 T左右。退火板45°方向磁感值先升高后降低,20 s时达到最大值1.67 T。各方向的铁损值均随退火时间的增加而降低,且磁各向异性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5.
综述了退火温度、时间对无取向电工钢磁性的影响.退火温度主要影响无取向电工钢不同织构的占有率,退火时间主要影响晶粒足寸的大小,晶粒尺寸的变化对织构的形成也有一定的影响.磁感最高点出现在纤维组织完全消失,(111)面织构组分较弱的组织状态.铁损的降低主要依赖于磁滞损耗的降低,织构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退火温度对0.27 mm厚高强无取向电工钢组织演变与性能的影响,冷轧试验钢板在800~960℃退火3 min,借助光学显微镜(OM)分析组织,EBSD分析晶粒取向与微观织构,磁性能设备测试铁损与磁感应强度,万能拉伸试验机测试力学性能。结果发现,冷轧试验钢在不同温度退火3 min,均发生了完全再结晶,得到等轴状铁素体;随着退火温度升高,平均晶粒尺寸从9.56μm升高至72.89μm,对磁性能不利的{111}面织构体积分数先增加后减少。高频铁损P1.0/400从28.09 W/kg降低到16.02 W/kg。磁感应强度B5000的平均值在1.63~1.64 T之间。随退火温度从800℃升高到960℃,由于晶粒尺寸增大,细晶强化作用减弱,屈服强度从510 MPa降低到437 MPa,抗拉强度从609 MPa减小到531 MPa。  相似文献   

7.
在实验室模拟薄板坯连铸连轧(CSP)工艺生产无取向电工钢,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及能谱分析等手段研究了板坯加热温度对CSP无取向电工钢磁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采取较低的板坯加热温度可以改善CSP无取向电工钢的磁性能。  相似文献   

8.
在生产高效无取向专用电工钢50W310G时,常化炉均热段出现供电异常波动事故,导致均热段炉温从920℃波动960℃而后又降低至800℃并停产。为了弄清本次事故对电工钢组织、织构和磁性能造成的影响,将事故卷在相应的温度区间进行在线(不切断)取样。利用万能拉伸机、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X射线织构测试仪和磁性能测量等技术手段,研究和分析冷轧无取向电工钢事故钢的卷微观组织、织构和电磁性能。研究发现事故钢卷随温度的降低,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呈现增大趋势;晶粒随着温度的降低再结晶效果越来越差,温度840~800℃时出现“混晶”组织;AlN夹杂呈现较大的方块状,但Al和N的元素占比变化较小。事故卷中,随温度的降低,磁性有利的(100)<001>、(110)<001>位向组分增加,不利的(111)<110>组分减弱,这种反常的变化与炉内的张力波动有关。磁性能变化最终体现在随温度的降低铁损增高,磁感降低。通过以上研究可知:对常化炉均热段供电事故产生的事故卷处理的最好方式是采取二次常化或者继续生产根据实际电磁性能进行降级(降低牌号)改判处理,从而减少废品产生,降低事故增碳...  相似文献   

9.
采用SEM、EBSD和XRD等分析手段研究了退火温度对含Ce新能源无取向电工钢组织及织构的影响。结果表明:800 ℃退火后,试验钢边部和中心部位均能观察到再结晶组织及亚晶组织,α线织构中的{112}<110>取向密度最高,γ线织构中的{111}<112>取向密度较弱,退火板存在少量η织构;830~920 ℃退火后,温度越高,再结晶越充分,α线织构取向密度下降,γ线织构取向密度增加,η织构基本消失;试验钢在950 ℃退火后发生了完全再结晶,平均晶粒尺寸为48.29 μm,γ线织构中的{111}<112>取向密度最高,为11.36。  相似文献   

10.
借助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交流磁性能测量仪和万能拉伸试验机研究了0.3 mm厚高强无取向电工钢冷轧板在780、820、860和900℃退火保温2 min后的组织、织构和性能.结果 表明:在退火温度范围内,试验钢均发生了完全再结晶,得到等轴状的铁素体晶粒;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平均晶粒尺寸从9.2 μm增长到41.3 μm...  相似文献   

11.
采用EBSD技术研究Cu含量对低碳低硅无取向电工钢热轧板、常化板、冷轧板和成品板表层织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卷取过程中Cu元素在热轧板表层的偏聚作用阻碍{100}晶粒的长大,导致{100}织构组分减少,不利的{111} 〈100〉、{112} 〈100〉、{554} 〈100〉织构和随机织构组分相对增加.常化过程中,表层偏聚的Cu元素在高温下向热轧板心部扩散,对晶粒长大抑制作用降低,同时{100}面具有低表面能,最终使得有利的{100}织构组分长大速率较快,织构组分含量增加.Cu元素对冷轧和成品板表层织构也有一定影响,加入Cu元素后,冷轧板表层{111} 〈112〉织构得到加强,而{111} 〈110〉织构被削弱,成品板的有利织构{100} 〈100〉和{110} 〈100〉面织构组分增加,不利织构{111} 〈100〉组分减少,达到了改善织构,提高磁性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于雷  罗海文 《金属学报》2020,56(3):291-300
通过显微组织表征和磁性能、力学性能检测等实验,研究了含Nb高强无取向硅钢在900℃以下退火时的组织、织构、力学性能与磁性能的变化。在700~850℃范围内,随着退火温度增加,冷轧板回复并逐步发生部分再结晶,同时α织构总体趋于增强而γ织构减弱;而在900℃退火时发生完全再结晶,α织构受到抑制而γ织构显著增强。随着退火温度升高,由于回复和再结晶程度不断增强,位错密度显著降低和析出相的固溶、粗化,导致强度下降和塑性增强,高频铁损也显著降低。磁感应强度由α织构强度决定,850℃退火时,冷轧组织大部分发生再结晶,α织构最强,可以获得力学性能和磁性能的最佳匹配,此时磁感应强度B50最高为1.572 T,高频铁损P1.0/400为33.26 W/kg,屈服强度约为600 MPa,该高屈服强度主要来自位错强化、析出强化和细晶强化等综合贡献。  相似文献   

13.
在实验室模拟薄板坯连铸连轧(CSP)工艺生产无取向电工钢,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及能谱分析等手段研究了板坯加热温度对CSP无取向电工钢磁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采取较低的板坯加热温度可以改善CSP无取向电工钢的磁性能.  相似文献   

14.
最终退火温度的设计是无取向电工钢实现最终磁性十分重要的工艺参数,本文着重研究了0.25%Si无取向电工钢退火过程中晶粒组织的变化对磁性的影响。研究表明其磁感最高点出现在纤维组织完全消失,{111}(112)、{554}(225)织构组分较弱的组织状态。铁损的降低主要依赖于磁滞损耗的降低,织构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5.
顾晨  杨平  毛卫民 《金属学报》2019,55(2):181-190
将低牌号无取向电工钢的原始铸坯采用不同的工艺轧制得到5组样品,在H_2气氛下进行相变退火处理,使其发生α→γ→α相变,采用EBSD、XRD和磁性能测量技术确定了不同轧制工艺对低牌号无取向电工钢相变退火组织、织构与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再结晶退火处理相比,相变退火处理可显著粗化晶粒降低成品板铁损;相变过程中存在织构遗传现象,相比于热轧-冷轧工艺,直接冷轧工艺相变退火后更有利于获得{100}织构,并显著改善成品板的磁性能;低温热轧比高温热轧能保留更多的{100}取向晶粒,相变退火后成品板中的非{111}取向晶粒增多,并提高了成品板的磁性能;此外,工业板中P和Al元素的偏聚或氧化对相变退火后成品板的组织、织构与磁性能有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6.
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仪等研究了不同退火温度对高牌号无取向3.2%Si钢成品板组织、织构及磁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 表明: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无取向3.2%Si钢的平均晶粒尺寸逐渐增加,但尺寸均匀度有所下降,退火板织构的整体强度呈先减后增的趋势,其中850℃退火板中出现了较强的Goss织构,1000℃退火板...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1.3%Si无取向硅钢双辊连铸薄带和热轧板坯在冷轧退火过程中组织、织构和磁性能演化的特点。结果表明:铸带组织和热轧板坯初始组织的明显差异影响了冷轧退火再结晶组织和织构的演化。在相同冷轧和退火条件下,铸带试样再结晶晶粒比例较后者热轧板坯低试样,但是晶粒尺寸较大,而且Cube和Goss等有利织构组分比例高于热轧板坯试样,有害的γ组分较弱,这使得铸带试样具有较高的磁感和较低的铁损。  相似文献   

18.
通过转炉→RH→连铸→热连轧→一次冷轧→退火流程,成功开发了冷轧无取向电工钢50W1300~50W600系列牌号,并实现了批量化生产.产品性能表明:研制的50W1300~50W600磁性能良好,达到国标要求;产品板形和表面质量良好,能够满足下游电机和电器行业制作高效电机的要求.还对电工钢铸坯、热轧板及冷轧板的组织进行了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9.
选取了三种50W 800无取向电工钢,分析了化学成分、晶粒尺寸、织构、以及200℃时效处理48 h前后的磁性能和第二相粒子析出状态的变化。结果表明,钢板中第二相粒子的分布密度对钢板铁损有最重要的影响。降低钢中C、N元素含量,或改进钢板热加工参数以降低成品钢板中第二相粒子形成元素的过饱和度均有利于明显降低钢板磁时效过程中的铁损增幅。钢板中对磁性能有利的织构也有利于降低钢板铁损的时效幅度。  相似文献   

20.
0.1%Si无取向电工钢晶粒长大对织构和磁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研究了0.1%Si无取向电工钢退火过程中晶粒长大对织构和磁感、铁损和交流磁导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晶粒尺寸越大,(1)有利面织构(0k1)强度降低;(2)较低磁场下磁感升高,高磁场下磁感降低;(3)铁损降低实际上是磁滞损耗降低;(4)交流导磁率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