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奥氏体转变产物与冷却速度关系的数学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依据相变动力学理论,定量地研究了奥氏体的转变产物与冷却速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对具有共析型相变的材料,能够以预想的冷却速度计算转变产物;反之,能够以转变产物确定冷却速度。也可在冷却过程中,任意改变冷却速度,计算转变产物。 相似文献
4.
综合运用全自动相变仪,扫描电镜及电子探针技术研究了成分已均匀化的T7钢在珠光体转变温度范围等温所形成的先共析铁素体周围奥氏体中的碳分布。发现先共析铁素体周围存在有富碳奥氏体薄层,且此富碳奥氏体薄层中的碳分布并非都是 ;此一富碳奥氏体薄层的特征与随后转变所变形成的珠光体及马氏体形态相关。 相似文献
5.
通过在Gleeble1500热模拟试验机上进行单轴热压缩试验,研究了共析钢过冷奥氏体在A1~Ar1之间变形时的动态相变特征.结果表明:共析钢过冷奥氏体在变形过程中动态相变与等温相变具有明显差异.动态相变过程中首先沿原始奥氏体晶界形成先共析铁素体,随后生成的珠光体与等温相变得到的珠光体相比,其片层间距和渗碳体厚度较小.提高应变速率将导致动态相变完成时先共析铁素体含量增加,珠光体片层间距减小而渗碳体厚度略有提高.由此提出过冷奥氏体变形使共析点右移的观点,并给予初步解释. 相似文献
6.
7.
8.
冷却速度对65Mn钢过冷奥氏体组织转变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热膨胀法对65Mn钢连续冷却条件下过冷奥氏体的转变情况进行了研究.发现在900℃奥氏体化条件下,该钢的M5点为265℃,获得马氏体的临界淬火冷却速度为45℃/s.冷却过程中,奥氏体仅在很窄范围内形成贝氏体,且属于典型的羽毛状上贝氏体组织,没有观察到针片状下贝氏体组织. 相似文献
9.
低碳贝氏体钢形变奥氏体的连续冷却相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低碳NoNbV奥氏体钢为研究对象,在Formaster-D全自动化仪上测量了过冷奥氏体CCT曲线:在Glecble 1500热模拟机上,利用热膨胀法制定了800℃形变奥氏体的CCT曲线。采用光学显微镜、金属薄膜电子显微分析发现,添加合金元素、形变和冷却速度对低碳贝氏钢显微组织均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11.
利用Gleeble-1500热模拟机测定并分析了ML10钢的连续冷却转变曲线(CCT图);研究了ML10钢的连续冷却转变产物及其组织形态,分析讨论了它与一般钢种组织形态之间的差异。为生产实践和新工艺的制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13.
14.
新型奥氏体—贝氏体钢的力学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种新型高碳低合金钢,经300 ̄370℃等温处理,获得板条状无碳化物贝氏体与薄膜状残留奥氏体交替均匀排列的奥氏体-贝氏体复相组织,具有很高的强韧性。研究了该钢的常规力学性能,与淬火回火的AISI4340钢进行了比较,分析了奥氏体含量对常规力学性能的影响,探讨了奥氏体-贝氏体组织与常规力学性能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采用Gleeble-3500热模拟试验机模拟了550 MPa级桥梁钢板热变形奥氏体的动态连续冷却转变过程,结合金相法绘制实验钢的CCT曲线,并对相变组织进行硬度和拉伸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当冷却速度小于1℃/s时,钢的冷却组织为粒状贝氏体,其基体为铁素体;当冷速为5℃/s时,转变组织中开始出现少量板条贝氏体,为粒状贝氏体+板条贝氏体的混合组织,且粒状贝氏体岛状组织明显沿板条界面分布;随冷速继续增大,粒状贝氏体减少,板条贝氏体特征更加明显。随冷速的增大,组织细化,连续冷却转变组织硬度增加,强度升高。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