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全自动相变测定装置、扫描电镜及硬度测试仪,分析两段式冷却热膨胀试验中体育用C-Mn钢的组织和硬度变化。结果表明,试验钢中奥氏体的相变温度受到其冷却速度的影响,冷却速度较快时,试验钢中贝氏体的初始与最终相变温度降低,马氏体相变的初始温度升高,相变产物从珠光体和铁素体转化为网状铁素体、魏氏体、贝氏体以及马氏体。  相似文献   

2.
利用DIL805A淬火相变膨胀仪测定了AH80DB低碳贝氏体钢的连续冷却转变(CCT)曲线与等温转变(TTT)曲线,并结合金相-显微硬度法确定了过冷奥氏体在不同冷速冷却及不同温度等温时的组织转变。结果表明,连续冷却转变时,在0.2~30℃/s冷速范围内,可得到贝氏体组织;AH80DB钢的等温转变曲线为珠光体区在右,贝氏体区在左的双鼻型,在Ms~600℃等温可获得贝氏体组织。  相似文献   

3.
奥氏体转变产物与冷却速度关系的数学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依据相变动力学理论,定量地研究了奥氏体的转变产物与冷却速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对具有共析型相变的材料,能够以预想的冷却速度计算转变产物;反之,能够以转变产物确定冷却速度。也可在冷却过程中,任意改变冷却速度,计算转变产物。  相似文献   

4.
综合运用全自动相变仪,扫描电镜及电子探针技术研究了成分已均匀化的T7钢在珠光体转变温度范围等温所形成的先共析铁素体周围奥氏体中的碳分布。发现先共析铁素体周围存在有富碳奥氏体薄层,且此富碳奥氏体薄层中的碳分布并非都是 ;此一富碳奥氏体薄层的特征与随后转变所变形成的珠光体及马氏体形态相关。  相似文献   

5.
通过在Gleeble1500热模拟试验机上进行单轴热压缩试验,研究了共析钢过冷奥氏体在A1~Ar1之间变形时的动态相变特征.结果表明:共析钢过冷奥氏体在变形过程中动态相变与等温相变具有明显差异.动态相变过程中首先沿原始奥氏体晶界形成先共析铁素体,随后生成的珠光体与等温相变得到的珠光体相比,其片层间距和渗碳体厚度较小.提高应变速率将导致动态相变完成时先共析铁素体含量增加,珠光体片层间距减小而渗碳体厚度略有提高.由此提出过冷奥氏体变形使共析点右移的观点,并给予初步解释.  相似文献   

6.
采用Gleeble热模拟技术结合金相法研究了一种C-Mn-Si-Cr-V热轧双相钢静态及动态连续冷却条件下的相变过程和组织.实验结果表明奥氏体未再结晶区变形不仅促进奥氏体向铁素体转变,而且使仅添加微量Si、Cr合金的低碳锰钢结合轧后连续冷却工艺就可以在10℃/s-60℃/s的宽冷却速度范围内抑制贝氏体与珠光体的形成而获得细小均匀的铁素体(F) 马氏体(M)双相组织,且铁素体及马氏体含量都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7.
Cr5钢过冷奥氏体转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膨胀法测试了Cr5钢过冷奥氏体连续及等温转变曲线,根据测得的CCT和TTT曲线对显微组织与硬度进行了研究,为Cr5钢的热处理与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冷却速度对65Mn钢过冷奥氏体组织转变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炜新 《热加工工艺》2008,37(10):76-78
用热膨胀法对65Mn钢连续冷却条件下过冷奥氏体的转变情况进行了研究.发现在900℃奥氏体化条件下,该钢的M5点为265℃,获得马氏体的临界淬火冷却速度为45℃/s.冷却过程中,奥氏体仅在很窄范围内形成贝氏体,且属于典型的羽毛状上贝氏体组织,没有观察到针片状下贝氏体组织.  相似文献   

9.
低碳贝氏体钢形变奥氏体的连续冷却相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低碳NoNbV奥氏体钢为研究对象,在Formaster-D全自动化仪上测量了过冷奥氏体CCT曲线:在Glecble 1500热模拟机上,利用热膨胀法制定了800℃形变奥氏体的CCT曲线。采用光学显微镜、金属薄膜电子显微分析发现,添加合金元素、形变和冷却速度对低碳贝氏钢显微组织均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508钢是一种核电工业用钢。采用Gleeble1500D热模拟机、光学金相显微镜和扫描电镜研究了508钢从奥氏体化温度以不同速度冷却后的贝氏体组织形貌,并测定了显微硬度。结果表明,508钢奥氏体化后以0.1~7.0℃/s的速度冷却,将依次获得粒状贝氏体、上贝氏体和下贝氏体,硬度逐渐上升,最小值约为260 HV,最大值约为440 HV。  相似文献   

11.
利用Gleeble-1500热模拟机测定并分析了ML10钢的连续冷却转变曲线(CCT图);研究了ML10钢的连续冷却转变产物及其组织形态,分析讨论了它与一般钢种组织形态之间的差异。为生产实践和新工艺的制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以低碳MoNbV奥氏体钢为研究对象,在Formaster-D全自动化仪上测量了过冷奥氏体CCT曲线;在Gleeble1500热模拟机上,利用热膨胀法制定了800℃形变奥氏体的CCT曲线.采用光学显微镜、金属薄膜电子显微分析发现,添加合金元素、形变和冷却速度对低碳贝氏体钢显微组织均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14.
新型奥氏体—贝氏体钢的力学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种新型高碳低合金钢,经300 ̄370℃等温处理,获得板条状无碳化物贝氏体与薄膜状残留奥氏体交替均匀排列的奥氏体-贝氏体复相组织,具有很高的强韧性。研究了该钢的常规力学性能,与淬火回火的AISI4340钢进行了比较,分析了奥氏体含量对常规力学性能的影响,探讨了奥氏体-贝氏体组织与常规力学性能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采用Gleeble-3500热模拟试验机模拟了550 MPa级桥梁钢板热变形奥氏体的动态连续冷却转变过程,结合金相法绘制实验钢的CCT曲线,并对相变组织进行硬度和拉伸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当冷却速度小于1℃/s时,钢的冷却组织为粒状贝氏体,其基体为铁素体;当冷速为5℃/s时,转变组织中开始出现少量板条贝氏体,为粒状贝氏体+板条贝氏体的混合组织,且粒状贝氏体岛状组织明显沿板条界面分布;随冷速继续增大,粒状贝氏体减少,板条贝氏体特征更加明显。随冷速的增大,组织细化,连续冷却转变组织硬度增加,强度升高。  相似文献   

16.
17.
利用Gleeble-1500D热模拟试验机将冷却速度控制在50℃/s,探究该冷速下WB36CN1钢的连续冷却转变产物。结果表明,WB36CN1钢由900℃连续冷却至室温后的基体组织包括少量针状铁素体、贝氏体铁素体、马氏体、块状铁素体及分布于马氏体板条界的膜状残留奥氏体,析出相包括棒状渗碳体(θ-碳化物)和与基体呈完全共格关系的球状NbC颗粒。  相似文献   

18.
用Formast-F全自动相变仪测定了27SiMn钢的临界点Ac1、Ac3和在不同冷却速度下连续冷却时的膨胀曲线,结合金相-硬度法获得了该钢的连续冷却转变曲线(CCT曲线);研究了27SiMn钢连续冷却过程中过冷奥氏体转变过程及转变产物的组织形态.结果表明:随着冷却速度的提高,显微硬度逐渐提高.  相似文献   

19.
测定了SWRCH22A钢在不同冷却速度下连续冷却时的膨胀曲线,获得了该钢的连续冷却转变曲线(CCT曲线);分析了该钢连续冷却过程中奥氏体转变产物的组织和硬度变化,为生产实践和工艺的制定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0.
利用膨胀法和差热分析法结合金相-硬度法测定T23钢过冷奥氏体的连续冷却曲线(CCT图).由差热分析仪测得了临界点Ac1、Ac3、Ar1和Ar3,由Gleeble-1500热模拟机测定T23钢以不同冷却速度连续冷却时的膨胀曲线和M(*),获得了该钢的连续冷却转变曲线.研究了T23钢连续冷却过程中奥氏体转变过程及转变产物的组织.通过对CCT图的分析,确定铁素体、贝氏体、贝氏体/马氏体复合相冷却速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