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李宏 《电子质量》2002,(1):68-70
介绍了KJ010晶闸管移相触发器的引脚功能、内部结构、工作原理、参数限制,并探讨了其应用技术。  相似文献   

3.
4.
陈国华 《电子技术》1991,18(7):34-37,33
一、KJ004可控硅移相集成电路 KJ004可控硅移相集成电路适用于单相、三相全控桥式供电装置中作可控硅的双路脉冲移相触发。它输出两路相差180°的移相脉冲,可以方便地构成全控桥式触发器线路。该器件具有输出负载能力大,移相性能好,正负学周脉冲相位均衡性好,移相范围宽,对同步电压要求小,有脉冲列调制输出端等特点。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改进型晶闸管触发器集成电路KJ011的引脚排列,参数限制,主要设计特点,剖析了其内部结构和工作原理,进而给出其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改进型晶闸管触发器集成电路KJ011的引脚排列、参数限制、主要设计特点,剖析了其内部结构和工作原理,进而给出其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7.
陈国华 《电子技术》1992,19(8):34-35
KJ006可控硅移相触发集成电路主要适用于直接由交流电供电的双向可控硅或反向并联可控硅线路的交流相位控制。它可由交流电网直接供电,而无需外加同步信号、输出脉冲变压器和外接直流工作电源,并且能直接与可控硅控制极耦合触发。该电路具有锯齿波线性好,移相范围宽,控制方式简单,有失交保护,输出电流大等优点,是交流调光、调压的理想电路。KJ006也适用于半控或全控桥式线路的相位控制,亦可由直流供电使用。一、主要电参数 KJ006的主要电参数如下: 1.电源电压自生直流电源电压+12~+14V 外接直流电源电压 +15V允许波动±5%(±10%时功能正常) 2.电源电流≤12mA  相似文献   

8.
可控硅变流技术在电子电力系统中已经应用得极其广泛,而可控硅触发系统则是变流装置中不可缺少的电路单元。本文介绍的集成电路触发器KJ001具有移相性能好,控制角与控制电压成比例,移相范围宽、抗干扰能力强、温漂小、输出功率大及可靠性高等一系列优点。该集成电路主要适用于单相、三相半控桥式供电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一种单片式快速充电机用的改进型晶闸管移相触发器集成电路LZ111,文中不但讨论了它的引脚功能、参数限制、设计特点,而且剖析了它的内部结构及工作原理,进而探讨了其应用技术。  相似文献   

10.
高建华 《电子技术》1993,20(10):33-35
文章主要介绍KC785晶闸管移相触发集成电路的工作原理,以及它在三相可控硅供电装置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对于直流调速系统改造,本文介绍了一种具有较高经济性和实用性的直流调速控制系统。该系统采用新一代高科技产品,与晶闸管电路有机结合,构成技术先进、结构简单、运行可靠的直流调速装置。  相似文献   

12.
常自  小菁 《现代通信》1991,(11):18-19
  相似文献   

13.
本文详细介绍了ZF系列晶闸管触发器的功能特性、电气参数、安装尺寸及其应用方法。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了一种晶闸管移相触发器集成电路LZllO,它可以用于快速充电器中。文中不但论述其引脚功能、设计特点、参数限制,还剖析了它的内部结构与工作原理,进而探讨了其应用技术。  相似文献   

15.
高性能集成移相触发器:TCA785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6.
17.
移相控制电路应用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CA785是一种优秀的移相控制电路,在晶闸管控制中广泛应用:根据TCA785电路在一台逆变器实际运用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提出改进方法。  相似文献   

18.
研制出新的单相触发器TC782A,介绍电路原理、参数、特点及应用。  相似文献   

19.
韦抒 《电子世界》2013,(11):112-113
本文介绍了一种利用80C196单片机作为数字触发器实现对三相可控硅半控桥电路移相触发的方法。给出了数字触发器的电路设计、工作原理、控制角算法及程序流程图。  相似文献   

20.
己开发出一种利用光学移相、傅里叶交换和空间滤波技术,使基片上的对称图形与中间掩模上的移相图形套准的新型精密对准技术。这两个标记之间的对准是用检测基片对准标记反射光的零阶空间频率先强的最小值点来确定的。此最小值是因两对准标记共心时相位将完全抵消而形成的。所进行的理论分析知计算机模拟证明,这种技术不受对准标记图形线宽和台阶高度变化的影响,也不因制有对准标记的基片材料的光学特征变化而变化。初步实验结果与计算值相当一致。从而证明,这种技术不存在利用栅光图形和检测干涉条纹图像这些技术中所存在的模糊问题。现有结果表明,这种技术的套刻精度可优于0.1μ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