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晓燕 《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5(3):17-20
用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制备胶质气体泡沫(CGA),以CGA为浮选载体并通入常规浮选气泡在浮选柱内对模拟舍Cu(Ⅱ)废液进行浮选分离试验,考察浮选柱循环泵工作压力、pH值和SDS用量对Cu(Ⅱ)去除率的影响,并综合各操作参数,用部分析因法做Cu(Ⅱ)浮选分离的正交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胶质气体泡沫与常规柱浮选气泡相结合的方法处理含Cu(Ⅱ)废水,铜离子去除率可达99%以上。 相似文献
2.
煤泥浮选泡沫数字图象处理研究(之一)——浮选泡沫视觉特征的线邻域提取算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进行了煤泥分批浮选实验 ,获取了大量的浮选精煤泡沫数字图象 .将图象的数字处理技术应用到泡沫图象特征参数的提取上 ,提出了有效描述浮选泡沫结构特征的线邻域提取算法——空间灰度相关矩阵法 (SGDM) ,并进一步引入了基于该灰度相关矩阵的能量、熵及惯性特征参数来描述浮选泡沫的视觉特征 .结合煤泥浮选泡沫的视觉纹理特征 ,分析了各特征参数的物理意义及其随浮选时间 (泡沫纹理 )的变化关系 ,定性地指出了各泡沫特征参数与泡沫纹理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溶气-柱浮选技术处理含Cr(Ⅵ)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溶气气浮技术和柱浮选技术的优点,提出用溶气-柱浮选技术处理含Cr(Ⅵ)废水的思路.采用φ50 mm的浮选柱,通过特制的溶气释放器在柱体内产生微泡.介绍了该技术的工艺流程及原理.采用水合肼(N2H4·H2O)为还原剂,AlCl3为絮凝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为表面活性剂,考察了废水pH控制、溶气压力、回流比、絮凝剂及表面活性剂浓度对浮选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优化操作参数的条件下,处理效果很好,废水中Cr(Ⅵ)的去除率达98%以上. 相似文献
4.
溶气析出式浮选柱处理含油废水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含油废水中难分离的细粒级油分,结合溶气气浮技术和柱浮选技术的优点,提出利用溶气析出式浮选柱处理含油废水,研制了溶气析出式浮选柱及液位调节装置,建立了一套试验研究系统,采用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为表面活性剂,聚合铝(PAC)、聚丙烯酰胺(PAM)为絮凝剂,通过系统试验,考察了溶气压力、进水pH值、处理量、回流比、泡沫层厚度、表面活性剂以及絮凝剂投加浓度等因素对除油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优化操作参数条件下,除油率可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5.
煤泥浮选泡沫数字图象处理研究(之二)——煤泥浮选泡沫视觉特征的面邻域提取算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提出了有效描述浮选泡沫视觉特征的面邻域提取算法——邻域灰度相关矩阵法 ;引入了基于该矩阵的细度参数、粗度参数、二阶距参数、熵参数及不均匀性等特征参数来描述泡沫的结构 .利用笔者开发的煤泥浮选泡沫特征参数提取软件完成了分批浮选精矿泡沫图象的特征参数提取工作 ,并定性地分析了各泡沫特征参数与泡沫纹理的相关性 .结果发现细度参数、粗度参数能较好地反映出浮选泡沫图象的纹理特征 ,但熵参数、二阶距参数和不均匀性参数与图象泡沫纹理特性的相关性不强 相似文献
6.
Cu(Ⅱ)-CAS-en-CTMAB显色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艳辉 《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01,18(4):42-44,52
提出了在Na2HPO4-NaOH介质中,利用Cu(Ⅱ)-CAS-en-CTMAB四元体系测定铜的新方法.试验表明,铜、铬天青S)(CAS)、乙二胺(en)、溴化十六烷基三甲铵(CTMAB)可迅速反应,生成黄绿色配合物.配合物的最大吸收峰位于560 nm处,表观摩尔吸光系数∈=3.16 X 104L·mol-1·cm-1.铜量在0-17pg/25 mL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本法适用于铝合金、粮食、人发及水中痕量铅的测定. 相似文献
7.
N-[(3-二甲氨基)丙基]-脂肪酸酰胺泡沫浮选一水硬铝石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研究了N-[(3-二甲氨基)丙基]-脂肪酸酰胺对一水硬铝石(Al2O3·H2O)的泡沫浮选行为.结果表明,使用该捕收剂,一水硬铝石的回收率最高达99.7%以上.在等电点附近一水硬铝石的回收率最高.碱性条件下,一水硬铝石的回收率急剧下降.增加N-[(3-二甲氨基)丙基]-脂肪酸酰胺的用量,可有效地提高一水硬铝石的回收率.通过测定矿物的Zeta电位,表明一水硬铝石的等电点(IEP)大约为6.2.根据矿物的红外吸收光谱和Zeta电位,讨论了表面吸咐机理,认为N-[(3-二甲氨基)丙基]-脂肪酸酰胺主要通过静电力和氢键的方式吸咐在矿粒表面. 相似文献
8.
以磷酸锡晶体作为吸附剂,应用批量吸附法,研究了pH值、吸附时间、初始浓度、温度、离子强度等因素对去除水溶液中Cu2+的影响,通过热力学分析及电位滴定实验探讨了吸附机理.结果表明:磷酸锡对Cu2+的吸附量随着pH(3~6.5)以及吸附时间的增加而增大,吸附动力学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等温吸附数据用Langmuir方程拟合效果最好,20℃时饱和吸附量达到48.69mg/g.根据吸附自由能Es(kJ/mol)可知,吸附机理属于化学离子交换,即磷酸锡中的H+与溶液中的Cu2+发生了离子交换反应.该反应是一个自发的、吸热的过程,升温有利于吸附.在模拟海水中,高盐强度对磷酸锡吸附Cu2+有一定的不利影响,但幅度不大.当NaCl浓度达到0.6mol/L时,吸附量为21.87mg/g,是淡水介质时的93.3%,表明磷酸锡适用于去除养殖海水中的Cu2+. 相似文献
9.
胡浩 《广东工业大学学报》1997,(Z1)
Cu(Ⅱ)与DBH-PF生成1∶3的紫色络合物,在pH5.4六次甲基四胺-HCl缓冲介质中在表面活性剂CPB-OP存在下,显色反应时间为10min,络合物一经反应完全至少可稳定10h吸光度不变,摩尔吸光系数为1.65×105L·mol-1·cm-1,最大吸收波长于538nm处,比耳定律范围为0~9μg/25ml,方法已被应用于铝合金标样和硫铁矿中铜含量的测定,获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11.
胡应喜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学报》1994,(1)
本文以煤油为稀释剂,用上升液滴法研究了HDEHP从氯化物水溶液体系中萃取Cu(Ⅱ)的反应速率及机理。实验结果表明:萃取速率对[Cu~(2+)],[H~+]和[H_2A_2]_((o))的反应级数分别为1,—1和2,由温度对萃取率的影响确定了该萃取过程的活化能为4.02KJ·mol~(-1),并提出了该过程的机理。 相似文献
12.
通过静态吸附实验考察交联壳聚糖树脂对Cu(Ⅱ)的等温吸附特性,并对其进行热力学及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树脂对Cu(Ⅱ)的等温吸附符合Langmuir方程,在实验浓度和温度范围内,该吸附过程表现为自发的吸热过程;吸附动力学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反应活化能为44.52kJ/mol,表明交联壳聚糖树脂对Cu(Ⅱ)的吸附由化学吸附控制。 相似文献
13.
研究竹炭对溶液中Cu2+的吸附性能.研究内容包括接触时间、pH、投料量、吸附温度和溶液中铜的初始浓度对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条件下,竹炭能有效地除去水溶液中的铜,竹炭对铜吸附的最佳pH=1.6,吸附平衡时间为180 min,温度升高,吸附量减小,说明吸附是放热过程.研究表明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能较好地描述吸附过程.用水和微波加热的方法对吸附后的竹炭进行再生,竹炭的吸附能力可恢复到原来的98%以上.竹炭可作为理想的除铜吸附材料. 相似文献
14.
选择4-吡啶甲酸和Cu(NO3)2·3H2O通过水热合成法制备出一种新颖的铜配合物[CuL2(H2 O)4](HL=4-吡啶甲酸).通过元素分析和X-射线单晶衍射对配合物进行表征,结果显示氢键和分子间力在超分子化合物结构的构建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荧光光谱测定配合物与鱼精DNA(FS-DN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Cu配... 相似文献
15.
文(一)[1]中已阐述用活性炭吸附法处理焦化废水中有机毒物的结果及热力学分析。为了使活性炭得到有效利用,作者研究了一种新的活性炭再生方法—湿式催化氧化,选出了较有效的催化剂,确定了最佳再生条件。活性炭经五次再生,其平均再生率为64.4%。 相似文献
16.
用紫外-可见光谱法研究了对-四羟基苯基卟啉(简称P0)在不同胶束体系中与Zn(Ⅱ),Cu(Ⅱ)的反应动力学,并对不同胶束微环境对P0与过渡金属离子络合的动力学影响进行了初步探讨.实验结果表明:当两种金属离子浓度大大过量时,P0与Cu(Ⅱ),Zn(Ⅱ)的反应为准一级反应,CuP0的生成速率远远大于ZnP0的生成速率,其原因与过渡金属离子的半径有关;在胶束体系中,增溶位置决定了P0与金属离子络合反应速率常数的大小,P0在不同类型的表面活性剂胶束中与金属离子络合的反应速率常数为KSDSKCTABKTX-100. 相似文献
17.
吸附法处理焦化废水中有机毒物的研究(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焦化废水中含有不可生化降解的有机毒物,目前工业化的处理方法尚未见报导.作者采取吸附法作处理研究,本文阐述静态与动态实验及其结果分折,实验结果证明经处理的废水符合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8.
氢氧化镁作为环境友好型水处理剂,近年来在环保领域的应用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本文对氢氧化镁净化酸性含镍(Ⅱ)废水进行了研究。考察了氢氧化镁用量、混合反应时间、温度及pH对镍(Ⅱ)离子去除效果的影响,探讨了吸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氢氧化镁对含镍(Ⅱ)污水的处理,操作简便、去除率高,可达99%以上。在镍(Ⅱ)离子浓度低于60mg/L时,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模式,饱和吸附量为12.41mg/g。 相似文献
19.
氢氧化镁作为环境友好型水处理剂,近年来在环保领域的应用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本文对氢氧化镁净化酸性含镍(Ⅱ)废水进行了研究。考察了氢氧化镁用量、混合反应时间、温度及pH对镍(Ⅱ)离子去除效果的影响,探讨了吸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氢氧化镁对含镍(Ⅱ)污水的处理,操作简便、去除率高,可达99%以上。在镍(Ⅱ)离子浓度低于60mg/L时,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模式,饱和吸附量为12.41mg/g。 相似文献
20.
本文研究了麦饭石对水溶液中铜(Ⅱ)离子的吸附性质,得到了吸附等温线,在实验条件下,该体系的吸附平衡可以用弗罗因德利希方程描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