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二倍体甜菜与四倍体甜菜杂交后获得的三倍体甜菜具有产糖量超过双亲的特性,故培育优良的三倍体甜菜是当前甜菜育种工作的重要途径之一。然而三倍体甜菜能否繁殖后代,至今国内尚无报导。国外曾有人试验用三倍体甜菜与三倍体甜菜杂交提纯四倍体甜菜,及用价交法改良单粒种甜菜的种性。  相似文献   

2.
我们已经在“甜菜三体研究动态”一文中,评述了糖甜菜三体的获得、特性及其在遗传研究中的意义。从那时以来,我国甜菜工作者对糖甜菜三体的兴趣激增,积极开展了这方面的工作,并且巳取得了可喜的初步结果。为了更深入地研究糖甜菜三体系列,我们对不同作者的从形态特征鉴别甜菜三体的研究,进行了初步分析和讨论。一、糖甜菜三体形态变化的类别当个别同源染色体附加于该物种正常染色体组之后,这个附加染色体对个体将产生明显  相似文献   

3.
引言植物三体(tzisomics)类型在解决细胞遗传和育种的许多重要问题中,已被广泛利用。它是遗传分析的重要手段,可用于测定具体染色体的连锁基因群(基因定位),说明个别染色体的遗传机能和表现型效应,成为染色体工程的重要材料。许多植物都已获得了三体,并且对其进行了研究。最初获得了三体的是在蔓陀萝、玉米、蕃茄、烟草、紫罗兰等,后来在大麦、黍、小麦、高粱、甜菜、苜蓿、马铃薯、黑麦等许多植物中也都获得了三体植株。其中有些已获完整成套的三体系列,如小麦、黑麦等。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了甜菜三体自交与回交后代中Ⅱ号染色体孢子形成与遗传规律。结果表明。甜菜Ⅱ号三体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Ⅰ,三个同源染色体的结合方式以8Ⅱ+1Ⅳ类型为主,其三价体出现的频率为53.11%;后期Ⅰ染色体的分离9~10(T6.92%)模式和后期Ⅱ9—9—10—10(77.14%)模式最高,证明甜菜Ⅱ号三体三个同源染色体大部分以正常形式分离.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观察到1.66%附加染色体的姊妹染色单体分离,及0.95%的染色单体错误分离的现象;甜菜Ⅱ号附加染色体主要通过雌配子传递,传递率为22.22%,而且Ⅱ号三体可以通过雌配子把其类型特征稳定地遗传给后代.  相似文献   

5.
从1963—1980年,我所采用秋水仙碱人工诱变技术,先后处理糖用甜菜15个品种,获得了14个四倍体甜菜品种,为多倍体甜菜育种创造了基础材料,1972年育成我国第一批三倍体甜菜新品种一双丰303和双丰304。  相似文献   

6.
多倍体具有生活力强、产量高,含糖量也高的优点。但是,三倍体甜菜由于染色体无法配对不能繁殖后代,为此我们试用了无性杂交的办法,将多倍体甜菜与普通甜菜、遗传单粒型甜菜进行了嫁接试验,以便对甜菜无性杂交的作用与效果进行研究。现将试验概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整四倍体甜菜子代中,由于减数分裂异常和非整倍体有结实能力的配子形成,而出现相当比率的染色体数目变化较大的非整倍体植株。Rommel 曾报道,非整倍体型可达到40%,而非整倍体的产量仅为整倍体产量的40—50%,因此非整倍体将严重影响四倍体的超级原种的繁育和三倍体杂交率,以及播种质量,并危及甜菜产量。国外极其重视甜菜非整倍体的研究,国内尚未有资料报导。我们在双丰一号(4n=  相似文献   

8.
1982年在黑龙江省拉哈,以三倍体品种双丰303(2n=27)和二倍体品种双丰5号(2n=18)为杂交亲本,然后按单株收获种子。同年将这批种子在江苏省徐洲地区种植。在一定时期,田间取心叶,采用苏木精分带和前期核型的分析方法,鉴别出附加1、2、8、9号染色体的四种甜莱三体,并得到这四种三体的清晰的细胞染色体图。采用鉴别体细胞同源染色体的途径,划分糖甜菜三体类型,从而将糖甜菜三体类型和具体的染色体联系在一起,这在世界上是首次报道。根据这一成果,本文讨论了Levan.Butterfass以及Bormotov等人以形态特征划分糖甜菜三体的结果,将染色体途径和形态特征途径划分三体的类型做了对比,找到了1、2、8、9号四种糖甜菜三体的标志性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9.
甜菜多倍体品种是用人工诱变的方法,将普通二倍体甜菜细胞核中的染色体加倍而变成四倍体,然后再用四倍体和二倍体甜菜杂交制成三倍体杂种(n=27),直接用于生产。四倍体和三倍体甜菜通称为“多倍体”甜菜,其特点是优良的多倍体品种产量显著优于双亲,含糖分接近或高于两亲本,并且有抗逆性强、纯度高、灰分低、杂质少、易结晶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甜菜育种技术的理论基础是细胞遗传学,而细胞遗传学的一些实验方法,又是甜菜育种工作中的重要手段,甜菜染色体组型分析则是育种过程中基本环节之一。通过对甜菜的染色体组型分析,不仅在于能准确识别每条染色体,而更重要的目的是为深入研究甜菜的起源、系统演化、亲缘关系等提供理论依据。尤其是对甜菜的远缘杂交、三体系统的建立、基因定位、基因图的建立、花粉培养、细胞融合以及遗传工程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导了三倍体甜菜的F_1到F_4代单粒结实性状表现的特点以及种子的播种品性。指出了从四倍体甜菜品种单粒(简称.单粒,下同—译注)同超高糖)多粒品种杂交后代中分离出优良单粒材料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2.
甜菜多倍体育种成败的关键,主要在于诱变四倍体及用以制种的二倍体亲系间的配合力,即双亲的优良经济性状与生物学性状及其对当地栽培条件的适应性的遗传传递能力。它表现在用以制得的三倍体对环境条件的适应能力与同化程度和抗逆性及经济效果上。要获得一个理想的三倍体,不但要在诱变、选择、稳定四倍体上采取有效手段,还要选取配合力好的亲本。因此,要获得大幅度增产的三倍体,必须占有不同亲缘的四倍体,并选配大量的制种组合。四倍体甜菜的获得有许多方法,最常采用的主要是:一、诱变当地优良的二倍体,镜检淘汰其它倍数体、非正倍体、嵌合体,选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博士论文发表,包括下列章节:(1)用单倍体甜菜研究地衣红和Giema带染色的染色体,(2)Beta L.属减数分裂前期染色体的洋红—Giema带的染色技术,(3)普通甜菜减数分裂前期基本异染色质的位置和行为,(4)甜菜及亲缘种的染色体形态,(5)B.procumbens Chr.Sm.(平伏甜菜)的粗线期染色体,(6)Ag—NOR(银——氧化还原氮)在B.vulgaris和Petunia hybrida随体染色体的染色,(7)B.vulgaris x B.procumbens抗线虫三体中异染色体的鉴定。该论文部分已发表(参见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苗期的三个生长阶段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分别分析了糖甜菜初级三体系列及其对照二体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发现由于单条染色体的附加同工酶的分子表型有如下变异:基因剂量效应;同工酶酶带消失;新生带酶在丧失了的原有酶带附近出现;新生酶带的出现。作者详细分析比较了不同三体类型间及二体与三体之间同工酶分子表型的差异。本文讨论了分子表型变异的原因及其研究这种变异的可能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道了栽培甜菜(B.vulgarisVV)与白花甜菜(B.corollifloraCCCC)种间杂交,获得了2n=36(VVCC)和2n=27(VCC)杂种。观察了杂种F1的减数分裂行为。2n=36杂种F1,终变期形成18个二价体的频率为98.73%,二价体环状结合方式为6个(范围4~10),棒状结合方式平均为11.99个(8-17)。用栽培甜菜回交,获得B1F2。经细胞学检查,染色体数均为2m=27,其9Ⅱ+9Ⅰ染色体构型频率为90.4%,减数分裂终变期的三价体频率占3.03%。后代出现大量形态变异及染色体数不同的植株。其与2n=18的植株频率为41.58%,2n=27的植株频率为30.19%,可能是无融合生殖形成的。2n+1=19的植株频率为10.39%,是附加白花甜菜染色体的异附加三体。  相似文献   

16.
在作物育种过程中,需要不断改进育种方法,探索育种新技术以使育种水平不断提高。非整倍体的研究和应用,就是作物遗传育种的一项新技术。植物非整倍体的三体类型是遗传分析的重要手段,可用于测定具体染色体的连锁基因群,判断个别染色体的遗传机制和表现型效应。同时,还可用于开展染色体工程,有目标地更换染色体,以创造新型的育种材料。如今已有数十种作物获得了三体植株,其中小麦、黑麦、蕃茄、玉米等作物已获得成套的三体系列,近年来,在大麦杂种优势利用上,由于选用了三体品系(2X 1=14 1=15),已成功地解决了大麦雄性不育系和保持系问题,为大麦配制杂交种开辟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17.
研究甜菜核型,从形态特征上鉴别每对染色体,是甜菜遗传学和育种实践的重大课题。但甜菜与大多数重要的经济作物不同,染色体在形状、大小、着丝点指数等指标上,极为相近,六十年的研究成果,仅可有效地鉴别第1、第2和第9染色体。近年,一些学者开展甜菜中期染色体Giemsa分带,目的在于揭示并定位染色体的结构差异。  相似文献   

18.
甜菜病毒性病害,其种类繁多,分布广泛,凡属甜菜种植区,皆有轻重不同的病毒病发生,甜菜云纹叶病毒是甜菜病毒性病害之一。国外对该病毒已有报导,国内尚未见报导。 1983年,在我所的甜菜试验田发现了大理石斑纹状的花叶病害的罹病植株,经研究证明为甜菜云纹叶病毒所引起的病毒性病害。现将该病害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19.
甜菜离体培养的研究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试图对甜菜细胞、组织、器官离体培养的研究与进展做一回顾和展望。内容包括:一、离体培养的研究方法与技术;二、甜菜单倍体的获得及其利用潜力:三、甜菜原生质体技术;四、离体培养的应用;五、培养细胞的胚胎发生与形态建成.  相似文献   

20.
轻工部甜菜糖业科学研究所1989年育成我国第一个甜菜单粒品种“双丰单粒一号”以后,又培育出我国第一个甜菜雄不育多倍体新品种“轻工糖8084”。这个新品种已于1990年3月经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评审通过,并命名为“双丰308号”。“双丰308号”属标准偏丰产抗病类型多倍体新品种,是雄不育杂交种,三倍体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