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为分析某露天矿坑内排土场边坡稳定性,先采用极限平衡法中的瑞典法、简化毕肖普法、推力传递法、滑楔法、摩根斯法计算边坡安全系数,然后采用数值模拟软件FLAC~(3D)模拟边坡岩土体的应力及位移的变化规律.通过对所得边坡安全系数、应力及位移结果进行分析可知,该排土场边坡处于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某矿露天采场边坡的安全性与稳定性,根据三维建模资料,开展现场实际调查,对露天边坡稳定性计算坡面进行选取,分别利用极限平衡法与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对边坡的稳定性进行了计算分析,并根据计算分析结果对边坡的稳定状态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3.
矿山工程边坡稳定性是影响安全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以云南某尾矿库右岸坝肩废石土边坡为例,简单介绍了强度折减有限元法,并基于大型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利用强度折减法对该边坡进行具体分析,并绘制塑性应变云图。结果表明该边坡处于不稳定状态,有待治理,对不稳定边坡提出了合理的治理意见。  相似文献   

4.
针对厄立特里亚的科卡露天金矿边坡工程的稳定性进行分析,选取了代表性的三个剖面,采用极限平衡法和有限元强度折减法进行计算。结果表明:极限平衡法计算得到的三个剖面中最小的安全系数为1.46,而有限元强度折减法获得最小安全系数为1.45。安全系数均满足国家技术规范要求,初步设计的露天矿边坡处于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5.
为了评价新钢分宜露天矿边坡的稳定性,应用有限差分强度折减法,对该矿山人工边坡的稳定性进行了计算分析,并和现场实际情况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由于有限差分强度折减法能够实际模拟边坡计算模型,客观的分析边坡的稳定状态,求得的边坡安全系数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6.
矿山边坡稳定性对工程质量安全有着决定性影响,施工单位为提升边坡稳定性不断致力于各种技术的研究与运用,旨在提升边坡稳定性,在降低施工成本的同时,提高工程施工质量。本文将基于FLAC-3D视域,探究稳定边坡施工中强度折减法的应用措施,首先简要概述强度折减法在边坡稳定施工中的应用原理,了解FLAC-3D对边坡稳定性作出判断的依据,并基于FLAC-3D视域分析强度折减法内嵌方式。其次完成力学参数计算。  相似文献   

7.
为了能够更真实评价露天矿边坡稳定性及确定合理的边坡角,本文以内蒙古巴彦哈尔金矿北露天边坡为研究对象,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对代表性的边坡进行了稳定性分析,研究边坡在受力状态下的应力应变,从而估计边坡的破坏发展情况,结合摩尔库伦屈服准则和强度折减法计算边坡安全系数,并分析边坡破坏模式,揭示失稳机理,进一步确定合理的边坡角。  相似文献   

8.
为了能够更真实评价露天矿边坡稳定性及确定合理的边坡角,本文以内蒙古巴彦哈尔金矿北露天边坡为研究对象,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对代表性的边坡进行了稳定性分析,研究边坡在受力状态下的应力应变,从而估计边坡的破坏发展情况,结合摩尔库伦屈服准则和强度折减法计算边坡安全系数,并分析边坡破坏模式,揭示失稳机理,进一步确定合理的边坡角。  相似文献   

9.
彭博  陈玉明  袁利伟 《黄金》2014,(12):37-40
基于颗粒流离散元理论,利用fish语言编写强度折减系数的函数对边坡稳定性进行研究。通过研究宏微观参数之间的关系,参照传统的强度折减法,对颗粒的平行连接强度和摩擦因数进行折减。在有明显位移时,以累计位移作为边坡失稳的判断标准;无明显位移时,以不平衡力与接触力之间的比率作为计算结束标准。结合马鞍山铁矿2号露天采场具体情况,分别采用PFC2D软件和bishop法计算了其安全系数,其结果分别是3.874和5.564,并对2种方法产生差异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可为PFC2D中实现强度折减法的改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FLAC软件对边坡进行模拟,通过有限元分析和后处理可很快找出滑裂面,将安全系数直接求出,另外可以考虑边坡渐进破坏过程和变形对稳定的影响。在模拟计算过程中采用FISH语言对FLAC3D强度折减法进行二次开发,从而提高计算速度。  相似文献   

11.
徐金辉  徐学华  熊伟  高祥 《黄金》2016,(4):37-42
在边坡稳定性分析中,岩土物理力学参数是影响分析计算结果的一个重要因素。针对试验力学参数离散性大的问题,以德兴铜矿富家钨露天开采边坡工程为背景,对试验所获取的力学参数进行了反算,然后根据这些参数分别运用极限平衡法和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对边坡在天然、饱水、爆破等工况下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并综合考虑裂隙、岩性等因素对边坡作出稳定性评价。结果表明,边坡在局部地方可能发生失稳破坏,这也验证了参数反算结果的准确合理性且与工程实际相符。  相似文献   

12.
从滑坡滑带土力学强度参数反分析的基本理论入手,利用折线型滑坡工程实践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传递系数法,依据滑坡变形特征确定稳定性评估指标,结合赣州石上高含水浅层滑坡工程实例建立了反分析计算模型。通过联立两个反分析计算剖面,采用插值法和图解法联合求解了高含水浅层滑坡滑带土强度参数c、φ值,其计算结果基本能够满足滑坡稳定性分析和滑坡工程防治设计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结合露天矿边坡实际情况,利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对露天矿边坡进行三维数值模拟分析,运用有限元强度折减法计算边坡稳定安全系数。为研究各因素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选取6个典型边坡影响因素(内摩擦角、黏聚力、抗拉强度、重度、弹性模量和泊松比)设计正交试验,采用FLAC3D数值软件对正交实验方案进行模拟运算,运用多因素灰色关联分析法分析计算结果,并与单因素分析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根据计算不收敛这一判据,求解安全系数流程简单,在满足精度要求的情况下,求得边坡安全系数为1.96;2种分析方法计算得出的各因素敏感性大小基本一致,内摩擦角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最大,其次是黏聚力,泊松比的影响最小。其中,多因素分析过程中正交实验灰色理论耦合分析考虑各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通过计算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联度,得出各影响因素的敏感性大小,所得结果更加可靠。  相似文献   

14.
苏振宁  邵龙潭 《工程科学学报》2022,44(12):2048-2056
提出了一种基于有限元弹塑性应力场和极限平衡状态的三维边坡稳定分析方法——三维有限元极限平衡法。首先,考虑三维空间中滑动方向,提出滑动面上一点在滑动方向上的极限平衡条件,并证明滑动面上土体整体达到极限平衡状态与滑动面上土体各处在滑动方向上处于极限平衡状态等价。再通过刚体极限平衡假定计算主滑方向和滑动面上各点滑动方向。最后,定义局部安全系数为抗剪强度与滑动方向上剪应力投影的比值,基于三维边坡整体极限平衡条件将局部安全系数通过积分中值定理转变为整体安全系数。该方法计算简单,消除了剪应力比形式定义安全系数滑动面形状限制,具备合理性与有效性。算例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滑动方向假设合理,安全系数与严格三维极限平衡法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5.
宝钢3号高炉炉壳开孔强度有限元计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太辰  李富帅  刘兆宏 《钢铁》2000,35(6):14-17
针对宝钢3号高炉因安装冷却筒需要在炉壳上开孔问题,依据宝钢3号高炉实际情况,进行炉壳整体应力计算,并以此为依据,模拟高炉炉壳开孔的各种模型,分别进行高炉炉壳开孔强度弹笥应力计算、塑性应力计算以及工应力计算。为验证计算的可靠性,制作了光弹实验模型,进行光弹性应力分析,得到与有限元弹性应力计算相吻合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在软土地基上采用整体稳定分析方法确定的安全系数可能会存在偏大的危险, 当堤身强度高于堤基软土的强度过多时, 可能存在堤基软土失稳的安全系数小于整体稳定安全系数的情况, 因此, 对于软土地基的堤围稳定计算, 除进行整体稳定计算外, 还应复核堤基软土的稳定性.并通过案例证明了该观点的正确性, 同时提出了软土堤基稳定计算的方法, 并以该方法为基础, 提出了堤脚受冲刷情况下的整体稳定性计算方法.可为软土地基的堤围安全提供更合理安全的设计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7.
刘亚星  顾清  张文军  白振华 《钢铁》2021,56(10):108-116
 为了解决采用圆弧模型计算超高强钢冷轧过程轧制变形区轧辊压扁曲线误差较大的问题,充分考虑到超高强钢的轧制特点,通过分析不同压扁半径下轧辊压扁曲线的变化规律,构造出新型轧辊压扁曲线函数模型,给出了该函数中轧制变形区接触弧长特性参数与轧辊压扁曲线特性参数的求解方法。基于此,根据弹塑性理论中的变形与应力关系,推导了入口弹性变形区、塑性压下变形区以及出口弹性变形区单位轧制压力分布计算过程,建立了超高强钢冷轧过程总轧制力计算模型。并将其推广应用到某钢厂2030冷连轧机组,验证了该模型的计算准确度。结果表明,超高强钢冷轧过程轧辊压扁曲线用二次函数表示,更能准确反映轧辊压扁状态,其计算结果与实际值具有较高的吻合度。同时,为冷连轧机组生产超高强钢产品极限轧制能力的评估与轧制规程的制定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石油套管的壁厚公差对承载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石油套管的强度计算是按API标准进行的,它未能反映高强度套管和尺寸公差对抗压溃能力的影响。利用弹塑性力学理论建立理想的石油套管的抗压溃能力计算公式,并考虑套管的壁厚公差对计算公式进行修正。用该方法对受均匀载荷及非均匀载荷作用的套管进行分析,并同有限元计算结果相比,两者十分吻合,说明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The simulation of metal forming processes with the finite element method (FEM) in the sense of a “numerical experiment” is gaining more and more importance. Bending of FeP04 (St1403), × 5 CrNi 189 and AIMgSi1 sheets in V- and U-shaped dies prove the quality of this type of calculation. Of particular interest here is the determination of punch forces, strains and stresses in the workpiece. The calculation of residual stresses is important for process optimisation. Comparisons between calculated and experimentally determined results indicate the calculation qualities. There are many possibilities of influencing the simulation quality of residual stress calculations. In particular, the material model has to be optimally selected. Two combined isotropic-kinematic hardening models (from Axelsson/Samuelsson and McNamara/Sharma) implemented in the FE program to take the Bauschinger effect into consideration point out the influence of material models on the calculated residual stress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