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青海尕斯油田E3^1油藏综合含水达60%,已进入中高含水期阶段,地层已形成大孔道,油田的稳产难度越来越大。本文通过抗高温、抗高盐深部调剖剂的筛选和综合评价,最终选取预交联凝胶颗粒深部调剖剂在尕斯油田区块进行整体深部调剖试验,试验区块实施整体调剖后,累计增油9334t,降水10065m^3,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2.
尕斯库勒油田N1-N2^1油藏是青海油田的主力油藏之一,是一个往水开发的非均质油田,目前已进人开发中期,为了保持稳产或减少产量递减幅度,近年来,采油一厂不断加大注水力度,同时研究和应用各种强化开采方式和技术,取得了良好效果.复合解堵技术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新型解堵技术,它将旋转自振空化射流处理地层的物理方法与使用的化学工作液的作用结合起来,是一项新型的解堵技术,在尕斯N1-N2^1油藏进行了多井次作业,效果良好.本文对复合解堵在尕斯N1-N2^1油藏油井中措施的效果、存在的问题及措施的适用性进行试分析。  相似文献   

3.
尕斯库勒油田发现于1978年,包括E3^1、E3^2、N1-N2^1油藏。其中尕斯E3^1。油藏具有埋藏深、异常高压、高温.低渗透等特点.是国内典型的低渗低粘油藏.十多年来。尕斯E3^1油藏以坚持完善注采井网系统。坚持加大分层注水.找堵水.调剖.分层酸化.动态监测等“控水稳油”方针,坚持扩边挖潜.保持储采平衡等措施,使油藏已连续高效开发稳产增产十三年。各项开发指标达到总公司一类开发指标,取得了较好的开发效果和巨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针对尕斯库勒N1-N2^1油藏矿化度高,且油层非均质严重,平面矛盾突出,水驱效果变差,油藏不具备常规聚合物驱的基本条件,通过室内研究筛选出了新型高分子量抗温耐盐聚合物-交联凝胶体系基础配方,与尕斯库勒油田N1-N2^1油藏流体进行了配伍性研究,在室内开展了凝胶调驱物理模拟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研制的新型凝胶体系对该油藏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在提高采收率方面极具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尕斯N1-N2^1油藏Ⅲ层系地质建模为例,介绍如何利用EXCEL、SUFER、GEOMAP软件在数模软件CMG中建立初始化地质模型。  相似文献   

6.
针对尕斯N1-N2^1油藏,应用概率统计法对储层物性下限进行确定,分别应用古油产状分布统计法与经验统计法确定储层物性下限。应用四性关系进行验证,以取得准确的储层物性下限。  相似文献   

7.
《断块油气田》2013,(1):18-18
针对三采过程中各类堵剂在中低渗透油藏调剖存在的难题,胜利采油院科研人员研发出纳米级聚合物微球体系.并在滨南油田开展了调剖试验.增油效果显著。此前常用的各类堵剂在中低渗透油藏调剖存在2个难题:一是颗粒类堵剂尺寸大,无法进入地层深部:二是聚合物类凝胶冻胶类堵剂在高温高盐的作用下易降解,有效期短,因此低渗透油藏调剖堵水技术一直是制约低渗油藏开发效果的瓶颈。  相似文献   

8.
纳米微球调驱技术目前在海上油田已经大范围推广使用。但针对具有高渗透条带和大孔道的油藏,单一纳米微球驱仍难以取得较好的封堵能力,需要与传统聚合物凝胶类调剖技术配合使用。根据矿场实际情况,开展了不同调驱剂类型,组合驱方式和纳米微球后续聚合物凝胶驱三类矿场比较容易实现的组合调驱工艺驱油效果评价实验。实验结果表明,纳米微球与传统聚合物凝胶类调驱剂搭配使用,可有效提高油藏整体的驱油效率和波及体积,达到更为显著的增油降水效果。  相似文献   

9.
耐碱聚合物微球颗粒剂是在原有聚合物合成方式的基础之上降低了丙烯酰胺的用量,增加了不可水解单体、疏水单体和2-丙烯酰胺-2-甲基丙烷磺酸盐(AMPS)的用量,通过对丙烯酰胺的接枝聚合改性,使聚合物微球具有更强抗碱性能.耐碱聚合物微球颗粒调剖剂具有很好的封堵性能,与三元体系配伍性良好;在多孔介质中具有可流动性,不但可调整注入井的吸液剖面,而且有一定的稳油控水作用.现场调剖试验表明,耐碱聚合物微球颗粒调剖技术应用于三元复合驱可有效调整其注入剖面,连通采出井含水下降,提高驱油效果.  相似文献   

10.
针对渤海BZ34-3油田水驱开发过程中存在的油井含水率高、非均质性强问题,以往采取的解决方法是单一注凝胶调剖或微球调驱,实验证明这两种方法的剩余油开采效果均不理想。为了提高油田开发效果,通过室内岩心模型开展了“调剖+调驱”组合方式对驱油效果影响的研究。以目标油田为例,对组合调驱和单一的调剖或调驱技术各项指标进行对比,得出适用于普遍非均质性较强油田的注入方式。另对5种调剖剂搭配优选微球的效果进行综合评价,评选出适合目标油田条件的组合调驱体系及最优段塞组合方式。实验结果表明:在65℃下,中等凝胶、弱凝胶、铬凝胶聚合物分子间交联速度比等流度调驱剂和冻胶分散体(DMG)这2种体系快,具有良好的成胶强度;纳米聚合物微球的分散性和稳定性要优于超分子聚合物微球,且质量浓度变化对纳米型微球粒径中值影响程度不大;中等凝胶体系与岩心高渗层配伍性较好,0.1 PV中等凝胶+0.2 PV纳米微球的段塞组合调驱比单一的调剖或调驱技术的采收率增幅要大,且能够有效改善储层的非均质性,驱油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1.
尕斯N1-N21油藏地层能量较弱,注入水利用率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油藏的开发效果和经济效益。本文运用存水率、水驱指数两项指标,结合油藏初始含水率和目前藏的综合含水率,对该油藏的注水利用率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2.
该研究从N1-N2^1油藏地质特征分析人手,分析了油藏的地质特征、储层物性、岩性和流体性质,进而分析了储层伤害的机理和程度,最后确定以分阶段混合多元酸酸化新工艺技术来对注水井酸化改造,并结合储层岩性室内敏感性和酸—岩溶蚀实验研究,选择出了有效的酸化液体系和合适的酸化液添加剂,确定出尕斯油田N1-N2^1油藏注水井现场优化注水量表达式,现场实施酸化增注后取得了巨大成功,目前大量展开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3.
结合沈67块油藏特征,研究了交联聚合物微球ESsc深部调驱体系封堵性能,进行聚合物微球室内岩心驱油模拟实验。实验结果显示:微球ESsc驱油时,当岩心渗透率在(500~3500)×10-3μm2范围内,微球驱对应采收率相对稳定,能满足化学驱提高采收率要求。另外,针对油藏孔隙吼道的多分布特征,在选择微球作为主调驱段塞时,应对特大孔隙采用过250目延迟体膨型颗粒调剖剂进行先期调剖。2009年在沈67块实施聚合物微球体系深部调驱先导试验,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4.
渤海SZ36-1油藏深部调剖剂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渤海SZ36-1油田具有油田水矿化度高、砾石充填完井及平台生产空间狭小等特点,常规深部调剖剂的溶解及耐盐性不能满足该油田深部调剖的要求。研制出抗盐速溶交联聚合物弱凝胶深部调剖剂(RNSTP—CTm),它由梳形抗盐聚合物、间苯二酚及复合助剂等组成。室内及现场试验均表明,该调剖剂在高矿化度盐水中能迅速地分散溶解,适宜在温度40~70℃、矿化度40g/L以下的油藏和作业空间受限的海上油田及陆地油田进行注水井深部调剖。SZ361-1-A21井深部调剖试验后,井组日增油50~60t、有效期超过1a,累计增油超过万吨,取得了良好的深部调剖效果。图7表2参9  相似文献   

15.
为了确定尕斯E3^1油藏在不同含水阶段的最优采油方式,通过建立标准化图版,可以直观方便地决定各类油井在不同含水阶段的最优采油方式,对尕斯E3^1油藏中高含水期综合稳产具有普遍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中国石油青海油田分公司采油一厂管辖的油田中,以尕斯油田的产量和成本所占的分量最重,尕斯油田经历了20多年的开发,含水逐步上升,目前尕斯E31油藏含水超过75%,尕斯N1-N21油藏含水达到60%,小层水淹逐渐加重,剩余油分布越来越离散,自然递减每年均超  相似文献   

17.
凝胶颗粒再交联调剖技术,就是在调剖施工时注凝胶型颗粒调剖剂的同时注入交联聚合物,使二者在地层有机结合,提高凝胶型颗粒调剖剂调剖效果。在室内实验的基础上,找出与凝胶型颗粒调剖剂匹配的交联聚合物,以达到最佳效果。2009年,利用该技术在文明寨油田现场实施6口井,累计增油1483t,增油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8.
凝胶颗粒再交联调剖技术,就是在调剖施工时注凝胶型颗粒调剖剂的同时注入交联聚合物,使二者在地层有机结合,提高凝胶型颗粒调剖剂调剖效果。在室内实验的基础上,找出与凝胶型颗粒调剖剂匹配的交联聚合物,以达到最佳效果。2009年,利用该技术在文明寨油田现场实施6口井,累计增油1483t,增油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9.
磁性聚合物复合微球调剖堵水剂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介绍了结构稳定、纳/微米级的磁性聚合物复合微球,可用作深度调剖驱油剂和堵水剂。表征分析了微球内磁性二氧化硅无机内核和聚丙烯酰胺-丙烯酸聚合物外壳的复合结构。室内评价试验表明,该聚合物复合微球具有很好的水溶胀性、耐温耐盐性,并具有一定的封堵能力,适于注水井深部调剖;同时,该聚合物复合微球具有超顺磁性,作为选择性调剖堵水剂,不仅在其突破油层随采出液携出时可实现磁性分离,而且适于在生产油井内进行磁性堵水,是一种具有潜质的新型调剖堵水剂。  相似文献   

20.
通过分析秦家屯油田SN142低渗裂缝油藏区块近两年的调剖现场实践,在对储层特征及注水水质与堵调剂配伍性实验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了调剖剂的优选及相关堵调工艺参数的优化,通过"乳液聚合物+聚合物微球"、"铬冻胶+核壳体"两种调剖体系现场实施效果,开展适合秦家屯低渗裂缝油藏区块调剖技术研究。现场试验结果表明,优化后的调剖体系和注入工艺降水增油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