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广东化工》2021,48(16)
分离纯化工艺是获得高分子量、高纯度透明质酸的关键环节,也是制约多数透明质酸原料企业生产高标准原料的技术瓶颈。现有技术中各种透明质酸纯化方法各有优缺点,针对不同原料的特点和不同产品需求,找到相应的分离纯化工艺对制备高标准透明质酸具有重要意义。只有透明质酸原料的品质不断优化,才能带来应用产品的不断迭代升级。  相似文献   

2.
过滤法分离纯化透明质酸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针对透明质酸的分离纯化,提出了用过滤法分离纯化透明质酸的工艺. 首先以20 g/L的溶解浓度将透明质酸粗品溶于去离子水中,并加入硅藻土作为吸附剂,调节溶液pH至4.6~4.8;然后采用硅藻土过滤、滤板过滤、超滤,用乙醇结晶后可得葡萄糖醛酸含量高达44.2%的透明质酸. 该工艺已成功应用于工业生产,所得产品的葡萄糖醛酸含量达47.3%,蛋白质含量为0.01%,相对分子量可达110万,收率高达90.5%.  相似文献   

3.
对兽疫链球菌诱变株NW-162发酵液中透明质酸(HA)的分离提取工艺方法进行了对比研究。采用乙醇沉淀分离透明质酸、链霉蛋白酶酶解结合氯仿除去蛋白质及经氯代十六烷吡啶分级分离工艺,结果表明:乙醇与上清液的体积比为2.5∶1.0时沉淀透明质酸25 h最为经济;酶解结合氯仿去除蛋白质较氯仿单独作用时,透明质酸产量及纯度均有一定提高,再经氯代十六烷吡啶分级分离后,可得纯度为71.5%、蛋白质质量分数2.8%、产量0.747 g/L、相对分子质量725×103的透明质酸产品。  相似文献   

4.
现阶段纯化工艺一般为:脱脂、脱色、脱蛋白、分离。本文综述了纯化工艺中各步骤的常用方法及应用情况,分析它们的原理及优缺点并对发展前景做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用乙醇提取射干中鸢尾苷,使用AB-8型大孔树脂、硅胶柱层析对提取液进行分离纯化;运用高效液相、红外、紫外、液质联用、核磁等对鸢尾苷进行定性定量分析;采用Elson-Morgan改良法测定鸢尾苷与透明质酸酶的作用。结果表明,最佳提取条件为乙醇浓度70%,固液比1∶8(w/v),每次提取30 min;分离纯化得纯度96.8%的鸢尾苷,提取率为0.653%;鸢尾苷提取物对透明质酸酶有明显抑制作用,抑制率达到81.2%。  相似文献   

6.
针对茶多酚的各种保健功效,茶多酚作为抗氧化剂以及其他用途也越来越广泛,所以茶多酚的提取纯化工艺的研究也受到大家的关注。本文综述了目前国内外茶多酚纯化工艺的研究,介绍了茶多酚纯化的几种方法,比如大孔树脂吸附分离茶多酚,离子沉淀-絮凝纯化茶多酚和微波辅助分离纯化茶多酚。还对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单体纯化工艺进行综述,最后对茶多酚的纯化工艺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大孔吸附树脂广泛用于天然药物有效成分的分离纯化,尤其对具有酸碱性的化学成分具有很好的效果,即对生物活性显著的碱性成分生物碱和酸性成分酚酸等均具有较好吸附分离能力。酚酸和生物碱均是天然药物中重要的有效成分,故本文对大孔吸附树脂在纯化酚酸和生物碱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系统综述,并总结归纳大孔吸附树脂在分离酸性和碱性化合物时的纯化方法和工艺,为相关的分离纯化研究和实际生产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一、引言在基因工程药物的研制中 ,为了生产出高纯度、高活性的蛋白药物 ,研究经费的 30 %需花费在分离纯化工艺的研究上 ;在商业生产中 ,分离纯化阶段的平均生产费用占产品总生产成本的 60 %~ 70 % ,即使这样仍然很多生物技术药物找不到经济可行的纯化工艺[1] 。传统蛋白药物的分离纯化是利用目标物质与杂质的性质 ,如溶解度、分子大小、电荷性质、疏水性质、专一识别序列及结合位点等进行分离。通常采用的方法有 :沉淀法、萃取和抽提、分子筛凝胶层析和超滤、阳离子和阴离子交换凝胶层析、疏水凝胶层析及亲和凝胶层析等方法。随着对蛋白…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WuT3杂交瘤细胞生物反应器无血清培养上清中单克隆抗体进行分离纯化,建立中试分离纯化工艺。方法采用两步离子交换层析法结合硫酸铵盐析法分离纯化WuT3单抗。在通过小量试验优化纯化参数后,进行中量试验和中试放大。结果建立的纯化方法可以放大到中试规模,每批投料30000ml培养上清,可收获单抗达1.5g,单抗总回收率大于60%。经分离纯化后,单抗IgG纯度大于95%,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抗体活性合格。结论建立了一条生物反应器无血清培养杂交瘤细胞大规模分离纯化单抗的工艺路线。  相似文献   

10.
《应用化工》2022,(10):2417-2421
就黄芪多糖提取、分离纯化工艺及应用的新进展进行了综述。比较分析不同提取、分离纯化工艺的优缺点,介绍了黄芪多糖在医疗、养殖、食品方面的应用,指出黄芪多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对其以后的发展进行讨论和展望。  相似文献   

11.
对电-膜分离技术用于透明质酸分离过程的可行性进行了初步研究. 着重研究了透明质酸在电场作用下的行为,并考察了料液中透明质酸浓度、溶液pH值、离子强度、电流强度等因素对迁移过程的影响. 结果表明,透明质酸透过膜的速度在一定范围内与料液的浓度和电流强度成正比,在pH 7~9范围内透明质酸的电迁移率基本保持恒定. 膜孔径对迁移速度没有明显影响,单位膜面积的产量也与电流密度成正比. 该方法能有效地将透明质酸与蛋白质分离.  相似文献   

12.
长链二元酸发酵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目前国内外长链二元酸生产中菌种的培养与发酵,以及其发酵液中二元酸的分离与纯化技术。  相似文献   

13.
乳酸是合成聚乳酸的原料,生物法制备乳酸是目前工业上生产乳酸的主要方法。但乳酸发酵液成分复杂,后续的分离提纯过程成了制约乳酸生产的技术瓶颈和难点,也决定着乳酸的品质与收率。本文对乳酸发酵液的主要的分离提取工艺进行了介绍,包括结晶分离技术、酯化水解法、萃取法、分子蒸馏法、膜分离法、吸附法及与发酵耦合的原位分离技术。并提出单一的分离技术很难有效提取乳酸,需将多种技术集成、改良提纯工艺路线。其中,将各种新型高效的集成技术与发酵过程的有机结合,实现连续或半连续的发酵过程,可提高乳酸产率和产品质量,有望形成高效率、高品质、低污染、低能耗、可工业化的乳酸提纯工艺路线。  相似文献   

14.
赵亚玲  惠有为 《应用化工》2010,39(5):655-657
进行了兽疫链球菌NW-162高密度发酵HA的工艺研究,通过发酵过程中不同饱和度的溶解氧和不同pH调控方法对该菌株发酵生产透明质酸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实验表明,采用30%饱和度的溶解氧和在发酵过程的0~30 h,调pH 7.2,发酵后期调pH 6.8的调控方法,OD660可达0.84,透明质酸产量为0.532 g/L。在此条件下,有利于细胞生长和产物表达,降低乙酸等有害代谢副产物积累。  相似文献   

15.
花生四烯酸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花生四烯酸(AA)是人体必需脂肪酸,具有极高的保健价值。对菌种培育、发酵条件优化进行了分析,综述了该研究领域的国内外发展现状、动态及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发展趋势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生物法获得的丁二酸发酵液中,含有部分残留底物、副产物以及无机离子等杂质,不利于其分离纯化。探讨了丁二酸发酵液经酸化与酯化分离纯化生物基丁二酸的过程。正交实验优化的酯化工艺为:丁二酸盐为丁二酸二钠、氢离子与丁二酸二钠的物质的量比为2.2∶1、反应时间12h,在此条件下,生物基丁二酸收率为91.7%。Box-Behnken中心组合设计实验优化的纯化工艺为:活性炭加量3.3%、脱色温度72℃、脱色时间37min,在此条件下,生物基丁二酸纯度达98.44%。通过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分析确证提取物质为生物基丁二酸,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酯化法提取的生物基丁二酸的微观形貌,为生物发酵法产丁二酸的产业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进行了兽疫链球菌NW-162高密度发酵HA的工艺研究,通过优化了发酵过程中不同饱和度的溶解氧和不同PH调控方法对该菌株发酵生产透明质酸的影响。试验表明:采用30%饱和度的溶解氧和在发酵过程的0~30小时,调pH 7.2,发酵后期调pH 6.8的调控方法,OD660可达0.84,透明质酸产量为0.532 g/L。在此条件下,有利于细胞生长和产物表达,降低乙酸等有害代谢副产物积累。  相似文献   

18.
L-谷氨酰胺是人体必需氨基酸之一,在医药食品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目前,发酵法生产L-谷氨酰胺的提取工艺采用的离子交换方法树脂利用率低,生产周期长,酸碱用量大。模拟移动床(Simulated Moving Bed)连续离子交换技术是一种先进高效的分离方法,采用此方法分离提纯谷氨酰胺发酵液将产生极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9.
倪正  关今韬  沈绍传  贠军贤 《化工进展》2016,35(11):3627-3633
苯乳酸是一种高值有机酸和新型的天然防腐剂,可由乳酸菌等多种微生物代谢产生。苯乳酸有着较为宽广的抑菌谱,对大多数革兰氏阳性、阴性菌和真菌都有明显的抑菌作用,不仅作为天然抑菌剂可替代化学合成的防腐剂,而且可经聚合反应合成聚苯乳酸新型高分子材料,作为聚乳酸高分子的替代物。因此,苯乳酸在化工、制药、生物、材料和食品等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从苯乳酸抑菌特性、微生物菌株、转化合成、代谢途径及下游分离纯化等方面,简述了其生物转化合成和分离的研究现状。微生物菌株是苯乳酸合成的关键,基因工程菌的转化能力虽然高效,但构建工程菌较复杂;从自然环境中筛选安全优良的菌株,可以简化转化合成过程,提高转化率和料液中苯乳酸的浓度;苯乳酸的分离纯化还处于实验室的规模,有待进一步探索以达到工业化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发酵法生产医药用透明质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山东临朐华元生物工程有限公司通过对菌株的筛选培育、发酵原料配方和工艺的改进、提纯工艺和设备的优化、制粉工艺和设备的改进、生产环境的改造,利用生物工程技术发酵法研制生产出医药用透明质酸,并形成1.5t/a的生产规模。产品应用于眼科手术、滴眼液、手术防粘连等方面,改变了国内医药用透明质酸依赖进口或动物器官提取法微量生产自用的局面,为国内以透明质酸为基质的制剂产品发展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