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行波管发射机故障率相对较高,为提高发射机可靠性,以关键器件行波管为关注对象,对行波管发射机的工作原理进行介绍。描述了行波管类发射机在调试时涉及的输出功率和相位一致性等主要参数的调试方法,并介绍了行波管发射机在调试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发射机自激和螺旋线电流保护等常见问题的处理方法,以供相关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围绕行波管发射机调试展开探讨,详述了行波管的工作原理,并对行波管发射机的电源和调制器进行了说明,其中还包括监控系统和冷却系统,同时,对行波管发射机的调试步骤也做了介绍。  相似文献   

3.
《电讯技术》2009,49(1)
机载脉冲雷达行波管发射机的设计和实现(王礼麒)介绍了一种机载脉冲雷达行波管发射机的组成和工作原理,给出了其主要的性能指标。介绍了该发射机的各主要组成部分的设计,对行波管各极电压对相位调制的影响设计作了重点讨论。最后给出了发射机的测试结果。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介绍了行波管发射机相位噪声的表征形式,分析了行波管发射机相位噪声产生原因及其对雷达最大作用距离的影响,并就如何改善行波管发射机相位噪声提出了两种行之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通过介绍行波管的结构特点和工作原理,分析了行波管发射机打火的机理。针对行波管不同部位的打火,提出了发射机电路的几种保护措施,为发射机的电路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机载行波管发射机设计的基本原则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沙文祥 《现代雷达》2006,28(7):88-91
论述了机载行波管发射机设计中需要遵循的5个基本原则,强调了行波管使用以及环境适应的重要性及优先地位,提出了对发射机指标理解的认识,以及最简设计与交叉设计的建议;介绍了机载行波管发射机设计过程中的几个主要步骤,对发射机主要性能参数进行了简单的分类与分析,并给出了一个行波管发射机设计的示例。  相似文献   

7.
行波管在雷达发射机中应用广泛。从行波管各极工作电流和工作电压方面介绍了发射机行波管的保护措施,并分析了保护措施的重要性及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8.
为提高真空管发射机的工作效率,减小发射机的体积和质量,行波管发射机常采用多级降压收集极形式,可将行波管发射机的效率从18%(约)提高到45%(约)。详细介绍了一种高效、小型化两级收集极行波管发射机高压电源的设计原理和关键技术,并通过仿真验证了设计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宇航 《电声技术》2023,(10):68-71
行波管发射机故障率相对较高,除行波管本身质量之外,能否正确地使用行波管和发射机也是影响其可靠性的重要因素。为提高发射机的可靠性,对影响发射机可靠性的主要因素进行简单分析,从设计角度和调测角度对降低上述因素影响应采取的措施进行详细说明,同时提出一个对行波管发射机实施有效保护、提高其可靠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CPLD在行波管发射机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CPLD在行波管发射机监控系统中的应用。该系统具有硬件的实时性和软件的可编程性双重优点,CPLD开发工具EDA的使用大大降低了软件开发周期。该文对行波管发射机中的干扰源进行了分析,并对各种干扰源采取的硬件和软件抗干扰措施作了简要介绍,完善了系统电磁兼容性设计。实践证明,这些措施的采用对CPLD监控系统的可靠工作十分有效。该系统完成了对行波管发射机的逻辑控制、故障检测、时序控制以及与上位机之间通信等功能,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1.
随着电真空技术的发展,直升机载雷达对其内部重要组件——发射机的技术指标要求不断提高,在严酷的机载环境条件下,要求进一步增大发射机输出功率,减小体积和重量,并且能够长时间稳定、可靠的工作,其结果给新型发射机的研制带来挑战。文中阐述一种干式、小型化的直升机载雷达发射机的设计方法,对发射机内部诸如控保、高压电源、调制器等重要组件的原理加以说明,并介绍了发射机的结构设计,对直升机载雷达发射机的研发、设计具有积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2.
四通道红外监控无线报警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设计了四通道红外监控无线报警系统。当有物体移入检测范围时,发射机发出高频无线电调幅波,距80m范围内的接收机收到信号后发出声、光报警。该系统主要由4个红外探测发射机和1个无线声光报警接收机组成。具有成本低、体积小、功耗低、安装简便等特点。在安全防护领域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叙述了1种毫米波行波管发射机的设计方法和工作特点。介绍了其频带宽、增益高、体积小、重量轻等特性;对宽带毫米波栅控行波管的管体特性、高压电源小体积高压整流电路、栅控调制器波形参数和打火保护的设计进行了详细说明;最后给出了发射机的测试结果和测试照片。  相似文献   

14.
边昆 《电子科技》2007,(8):24-27
现代雷达对于发射机体积、重量、可靠性、可维护性和效率方面都有了非常严格的要求。为了适应这样的要求,介绍了某机载雷达发射机的设计方法,重点讨论了高压电源、发射机调制器以及检控电路的设计原则,将高效率的软开关高压电源和大脉宽高重复频率的调制器应用于发射机的设计中,有效地提高了雷达发射机的整体效率,并减小了发射机的体积、重量。通过系统设计提高了电真空雷达发射机的工作可靠性。并针对如何解决体积小、重量轻情况下的电磁兼容问题,低气压条件下的高压绝缘与散热矛盾作了较详细说明。这一设计方法已经成功地运用于某机载雷达发射机的工程设计当中,并且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紫外光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及研究背景出发 ,针对特定环境下实现目标定位的 应用需求,结合偏振光的振动特性,提出了基于偏振紫外光单次散射实现非视距目标定 位的方法。首先,基于紫外光大气散射传输特性,建立了偏振紫外光非视距单次散射模型, 利用矩阵光学的方法推导了紫外光偏振散射传输特性;建立了接收光强与方位角及收发距离 之间的关系。其次,利用Matlab软件仿真并分析了收发仰角及视场角对接收光强及方位角测 量范围的影响,选取了合适的收发仰角及视场角。根据接收信号光强随方位角的变化获得目 标方位角,并通过解算得出收发距离,理论上验证了系统可行性,并对各误差影响进行了仿 真分析,在距离500 m,收发仰角偏离(预设值25°)3°时,距离测量误差为25.3 m。噪声对光 强的影响导致方位角判定误差对测距误差的影响较小,但方位角判定误差为3°时,会引起 距 离500 m时真实位置横向偏离误差26.2 m。本 文研究结果为拓展紫外光通信系统的功能及实 际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本文采用小功率红外发光管作光源,用光敏二级管作光接收器件,建立了高灵敏度的光波通信系统。文中研究了光敏二极管的频响特性,合理地设计出发送和接收电路,解决了接收灵敏度和带宽的矛盾,使系统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较宽的频带。系统采用光滤波器,大大降低了杂散光的干扰,具有较高的信噪比。  相似文献   

17.
白光LED在提供室内照明的同时可被用作通信光源进而有望实现室内无线高速数据接入, 并有望成为下一代高速无线通信的模式。利用KEIL软件实现了基于单片机STC89C52的无线可见光发射机的设计, 采用脉冲位置调制(PPM)编码方式对数据进行了调制编码, 并通过电路搭建和实验测试验证了该系统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白光LED在提供室内照明的同时可被用作通信光源进而有望实现室内无线高速数据接入,并有望成为下一代高速无线通信的模式。利用KEIL软件实现了基于单片机STC89C52的无线可见光发射机的设计,采用脉冲位置调制(PPM)编码方式对数据进行了调制编码,并通过电路搭建和实验测试验证了该系统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基于可见光通信原理设计了LED可见光模拟通信实验系统,该系统实现了短距离无线传输模拟信号。系统包括三个主要模块,分别为电源、发射端、接收端。实验系统的发射端采用大功率10W LED灯作为信号源,接收端采用高精度TDA2030音频专用功率放大器和20000HZ低通滤波器,用以提升该实验系统的传输距离和效果,经测试该系统可传输300—15000HZ的模拟信号,传输距离可达5m以上,接收到的信号强度大且无明显失真。  相似文献   

20.
A real-time visible light communication(VLC) to universal asynchronous receiver/transmitter(UART) conversion system is made up of a transmitter with a light emitting diode(LED) and a receiver with a photodiode(PD), by which a VLC system is connected to traditional communication modes, and the data are transferred by wireless visible light. UART packets are converted to light packets by the modulation of a 10 k Hz on-off-keying(OOK) light signal, and the data losses in the transportation are avoided by the protection of a data buffer mechanism.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reveal that the real-time VLC to UART conversion system can provide a real-time VLC transmission way for two UART devices in not less than 10 m at a baud rate not less than 19 200 Bd with stable ambient lighting at the same tim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