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钢渣代砂建筑砂浆的性能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研究了宝钢转炉滚筒渣、电炉渣代砂建筑砂浆的和易性、强度、凝结时间和收缩等性能.结果表明,用2种钢渣代砂配制的建筑砂浆,其和易性、强度和收缩性能较普通砂浆均有明显改善,凝结时间能达到要求,且电炉渣优于滚筒渣.  相似文献   

2.
采用铁尾矿砂、天然河砂、混合砂分别制备建筑砂浆,通过测试三种砂浆工作性能、力学性能、耐久性能等指标,获得铁尾矿建筑砂浆与其他类型砂浆应用性能的差异。试验结果表明:为获得相近工作性,铁尾矿砂浆需水量比天然河砂和混合砂砂浆高约10%;在相同配合比条件下,铁尾矿砂浆力学性能高于其他两种砂浆。与天然河砂、混合砂砂浆一样,通过冻融循环试验表明,铁尾矿砂浆具有良好耐久性。  相似文献   

3.
钢渣代砂对砂浆的干缩和抗冻性影响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钢渣取代砂制备钢渣砂浆是环保型建筑砂浆的发展方向之一,将陈化钢渣破碎到中砂的细度代砂制备砂浆,钢渣取代砂的掺量分别为0、20%、40%、60%、80%、100%,对钢渣代砂砂浆的干缩性能和抗冻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钢渣掺量较小时,钢渣砂浆与普通砂浆的自然养护干燥收缩值比较接近,在掺量为40%左右时,干缩值相对最小,在掺量大于60%时,干缩值偏大 砂浆的抗冻性随着钢渣掺量的不同而差异很大,40%掺量的钢渣砂浆的抗冻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4.
通过研究石膏基钢渣建筑砂浆的配合比,以及水泥和缓凝剂对其强度的影响规律,制备出了一种新型建筑砂浆,该砂浆具有性能优良、成本低廉的特点.它与传统的水泥砂浆相比,具有粘结力强、不易空鼓开裂;具有自动调节室内的气候,改善室内的湿度和温度的特点,是一种适合人居环境的绿色建筑材料.  相似文献   

5.
高性能建筑砂浆是性能经过改良后,能更好地满足新型墙体材料砌体工程需要的建筑眇浆。与传统建筑砂浆比较,其组成和性能评价方法均有较大差异。本文通过对文献的分析和整理,综合介绍了商性能建筑砂浆与传统建筑砂浆的不同,并指出了我国高性能建筑砂浆的发展办向。  相似文献   

6.
通过吸水量、压折比、粘结强度及凝结时间等技术指标的测定,对比分析了钢渣砂抗裂砂浆和市售抗裂砂浆的性能。分析表明:粒径小于0.6mm自然堆放钢渣砂和河砂混合配制出的抗裂干混砂浆性能符合工程使用要求,实际工程应用效果好。钢渣砂70%取代河砂配制的抗裂砂浆吸水量偏高,但依旧在国标要求的范围内。和参比样河砂配制的砂浆相比,钢渣砂抗裂砂浆压折比更小,表现出更好的抗裂性。同时,钢渣砂抗裂砂浆凝结时间延缓,具有更长的可操作时间,有利于工程施工。研究工作总体说明当钢渣砂粒径小于0.6mm时,可取代同粒径天然砂或石英砂配制抗裂干混砂浆,并可保证抗裂砂浆对力学性能和工作性能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利用建筑垃圾中的黏土砖经破碎、筛分后作为再生细骨料制备干混砂浆,基于单因素试验,研究了砖砂对干混砂浆的用水量、稠度损失率、抗压强度的影响,并且采用掺合料和外加剂对砖砂制备的干混砂浆的性能进行了优化,探索了砖砂在干混砂浆中的应用方式。  相似文献   

8.
建筑砂浆粉工业化生产技术路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国内外建筑砂浆工业生产和应用关况,分析比较了目前国内外建筑砂浆工业化生产技术路线--预抖湿砂浆与干粉砂浆的优缺点,提出了一条发展建筑砂浆的创新技术路线--建筑砂浆粉。建筑砂浆是借鉴国际上发展干粉砂浆的成功经验,并结合我国的国情,将干粉砂浆中的砂与胶结料分离,将胶结料作为独立的产品命名为建筑砂浆粉。  相似文献   

9.
本文结合重庆市建筑砂浆常用的水泥、砂的实际情况,研究了所用水泥的凝结时间、强度等和长江砂、石灰岩机制砂、湖南洞庭湖砂的密度、级配、表观质量等,为建筑砂浆拌和物性能和硬化体性能研究提供基础数据;本文采用砂样品照片与其技术指标的对应比较方法,以便帮助关注砂浆用原材料质量的有关人员直观了解砂浆用原材料质量。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论述沸石粉代替部分水泥在建筑砂粟中的应用试验研究,达到节约水泥、降低成本、改善砂浆性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将废混凝土、废砖再生粗砂和特细砂混合后得到建筑垃圾再生混合砂,研究了水胶比、建筑垃圾再生粗砂取代率和粉煤灰取代率对砂浆性能的影响,通过正交层次分析、方差分析和综合评分法,得出再生砂浆的最佳配合比。结果表明,水胶比和粉煤灰取代率是影响再生砂浆性能的主要因素,粉煤灰取代率增大对再生砂浆强度具有较大的劣化作用,建筑垃圾再生粗砂取代率对砂浆稠度的影响较大,对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的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12.
将建筑垃圾中分拣出的废混凝土破碎为再生砂,将经筛分处理的建筑垃圾再生砂分别取代0%、30%、50%、70%和100%的天然砂作细骨料配置M5、M7.5级水泥混合砂浆。试验结果表明:砂浆用水量随再生砂掺量的增大而增大,用建筑垃圾再生砂代替天然砂配制中低强度砂浆有较好的和易性,控制稠度在70-90mm,随着取代率的增加用水量会增大,当掺量30%左右可获得良好的颗粒级配,强度也较高,随着建筑垃圾的取代率持续增加再生砂浆的抗压强度会下降,但能满足设计强度要求。  相似文献   

13.
废弃陶瓷再生砂配制砂浆、混凝土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混凝土作为世界上用量最大的建筑结构材料,每年用量达30亿m3,其对砂、石等天然资源的大量开采和消耗已引起严重的环境问题.利用经破碎筛分的废弃陶瓷再生砂代替天然砂配制砌筑砂浆与混凝土,进行了物理力学性能分析,并与天然砂及其砂浆、混凝土性能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废弃陶瓷再生砂性能良好,完全可以替代天然砂配制建筑砂浆和混凝土,具有良好的环境与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对沙漠风积砂基本参数进行测定,采用加入矿物掺合料、适宜外加剂的方法,拌制建筑砂浆,测定砂浆和易性及不同龄期的抗压强度;通过分析研究砂浆和易性、强度满足建筑施工技术要求;沙漠砂作为建筑砂浆细骨料是完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银尾矿用于建筑砂浆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银尾矿代替石灰用于建筑砂浆的可行性.实验结果表明,掺入银尾矿砌筑砂浆的稠度、分层度、凝结时间、抗压强度、含气量、保水性和抹面砂浆的抗裂性能均满足建筑砂浆规范要求.银尾矿掺量为60 kg/m3时,M5.0、M7.5砌筑砂浆28 d抗压强度分别为9.40、13.48MPa.按石灰抹面砂浆m(水泥):m(砂)=1:2.5,掺入60kg/m3银尾矿的抹面砂浆凝结时间和抗裂性均满足要求.工程试验表明了银尾矿替代石灰的良好效果,具有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6.
鄢朝勇  叶建军 《混凝土》2012,(9):109-111,128
针对我国建筑砂浆消耗水泥量大、天然砂资源日渐枯竭以及建筑垃圾资源化水平极低的现状,以废渣生态水泥作为胶凝材料,分别采用废砖粉、废砂浆粉、废混凝土粉和混合建筑垃圾粉等再生砂取代天然砂作骨料,配制建筑工程中常用的M5.0、M7.5、M10级生态型建筑砂浆.初步试验结果表明:①砂浆用水量随再生砂掺量的增大而增大,但其分层度却趋于减小,保水性提高;②用不同种类建筑垃圾再生砂代替天然砂配制中低强度砂浆,对其强度没有显著不利影响,28d抗压强度均可达到设计强度的要求.掺量为50%左右时可获得良好的骨料级配,强度较高;③不同种类的再生砂对砂浆性能的影响差别不大.  相似文献   

17.
建筑节能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由之路。由于具备成本低廉、施工简单、保温性能好等优点,建筑保温砂浆成为了近些年应用广泛的一种外墙保温材料。本文简述了建筑保温砂浆的分类,介绍了骨料种类和外加剂对保温砂浆性能的影响,概述了保温砂浆耐久性的研究现状,探讨了保温砂浆在研究、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展望了建筑保温砂浆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8.
利用建筑垃圾制备保温型砌筑砂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宿茹  布晓进  曹素改 《工业建筑》2013,43(4):115-117
利用建筑垃圾中废弃的加气混凝土制备轻砂,代替天然河砂资源作骨料,通过优化配比,制备保温型砌筑砂浆。产品密度小、保温性能好,大量利用固体废弃物,减少环境污染,符合我国节能减排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要求。  相似文献   

19.
黄煌  杨霞  陈乔 《重庆建筑》2013,12(4):52-55
该文主要研究了机制砂中石粉含量对建筑砂浆稠度、凝结时间、保水性及强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建筑砂浆中机制砂石粉含量的增加,稠度先提高后减少,且不同强度等级的砂浆中机制砂石粉最佳含量不同;砂浆的凝结时间随着石粉含量的增加凝结时间逐渐减少;保水性先增加而后逐渐减少,机制砂中最佳石粉含量宜为15%左右;机制砂中石粉含量在0%~20%范围时,砂浆的强度随着机制砂中的石粉含量增加而提高,当机制砂中石粉含量超过20%时,砂浆的强度随着石粉的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20.
发展干混砂浆是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提高建筑工程质量.实现文明施工和促进建筑施工现代化的重要技术.经济措施.建筑干混砂浆行业的健康发展,取决于它的基础研究水平.应用技术水平.产品的检验与质量控制水平.目前.国内建筑干混砂浆产品品种已基本与国际接轨.但是对建筑干混砂浆产品生产技术性能.质量标准.检测方法.施工技术等方面的基础研究匮乏.技术理论薄弱.导致整个行业技术水平较低.特别是对建筑干混砂浆技术性能的理解仍停留在对传统砂浆理解的层面上.对产品性能评价的充分性及检测方法的针对性缺少研究.这些因素直接影响了产品技术性能的提高和产品的推广与使用.限制了整个行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