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轻金属》2015,(7)
利用硫酸法提取粉煤灰中氧化铝,必须对浸出液进行除铁处理。本文综述了重结晶法、高锰酸钾氧化沉淀法、亚铁氰化钾和铁氰化钾沉淀法、有机物络合沉淀法及有机物萃取法等除铁方法的原理与特点,其中有机物络合沉淀法和萃取法是当前研究的热点。最后提出了利用粉煤灰中和浸出液进行除铁的新方法,有利于降低成本,同时可提高资源利用率。  相似文献   

2.
湿法炼锌浸出液针铁矿法除铁晶种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水热法在酸性条件下制备针铁矿晶种,经TG-DTG和XRD分析,结果表明:前驱体经80~110 ℃水热,可以制得针铁矿,且在110 ℃水热条件下,水热反应6 h所得产物结晶最好.受水热反应器限制,水热法制备的针铁矿的产量有限,若改用准均相成核法制备针铁矿晶种,可以满足湿法炼锌浸出液针铁矿法除铁所需大量晶种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湿法生产硫酸锌工艺中除铁的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湿法生产工业硫酸锌工艺中除铁的重要性。评述了各种除铁方法的特点,重点讨论了针铁矿一氧化水解联合法除铁原理,实验及生产实践证明联合法除铁方法简单易行.除铁效果好,产品质量达到HO/T232-92一级产品标准。  相似文献   

4.
利用钙化焙烧-酸浸工艺,以CaO为焙烧添加剂从低冰镍中高效提取有价金属。研究焙烧温度、焙烧时间、添加剂CaO、H_2SO_4浓度和浸出液固比对有价金属提取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最佳条件下,Ni、Cu、Co和Fe的提取率分别为94.2%、98.1%、92.2%和89.3%。在随后的针铁矿法除铁工艺中,99.6%的Fe从浸出液中以针铁矿的形式分离。阐明CaO的焙烧行为与机理,焙烧过程中CaO与Fe_2O_3优先反应,抑制有色金属铁氧体的形成,使得金属氧化物(Cu O和Ni_xCu_(1-x)O)在高温焙烧过程中能保持稳定,最终通过稀硫酸溶液浸出实现有价金属的高效提取。  相似文献   

5.
为得到硫酸镍溶液除铁的合适工艺条件,以硫酸铵焙烧红土镍矿的熟料溶出液为原料,采用 NH4HCO3合成黄铵铁矾。考查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反应终点pH以及Fe3+初始浓度对除铁率的影响。以上因素均对Fe3+的去除率有显著影响,其中反应温度的影响最为显著。合适的反应条件为:Fe3+初始浓度19.36 g/L、反应温度95℃、反应时间3.5 h、反应终点pH2.5。在此条件下所得到的黄铵铁矾为包含片状或棱形颗粒的花簇结构。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黄钠铁矾法除铁的操作和掌握及工艺控制条件。  相似文献   

7.
邵立新  段立霞 《铸造技术》2014,(11):2657-2659
简述了铁杂质对铝合金的危害和常用的除铁技术,从溶剂的选择、稀土的影响以及机理研究等方面综述了近年来硼化法除铁技术的研究进展。分析指出,硼化法除铁技术的发展方向为复合溶剂的开发。  相似文献   

8.
《轻金属》2015,(10)
本文介绍了粉煤灰生产氧化铝的意义,实验室研究打通了硫酸氢铵法处理粉煤灰生产冶金级氧化铝的整体流程,得到了最佳的工艺条件,粉煤灰中氧化铝经济提取率83.5%,硫酸铵循环使用。进行了初步技术经济分析及成本测算,综合成本仅为1536.9元/t-Al2O3,大大低于目前氧化铝的平均成本和氧化铝售价。通过工业装备可靠性分析阐明了该工艺具有极大的工业化前景。  相似文献   

9.
本文探讨了西北铅锌冶炼厂锌系统“中性浸出一两段热酸浸出--黄钾铁矾法除铁”浸出工艺及所存在的问题,试验研究了热酸浸出酸度及预中和终酸控制条件,分析了影响铅银渣、铁矾渣含锌和浸出回收率的因素,由试验研究结果、生产实践、参照设计参数,综合分析确定了适合目前生产状况下的浸出工艺条件,取得了较好的技术经济指标。  相似文献   

10.
对细菌合成晶种和化学法(不含细菌)合成晶种的催化性能进行研究。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分析显示,生物合成的晶种表面光滑,主要由黄钾铁矾组成,化学法合成的晶种具菜花结构,主要由草黄铁矾组成。相对化学法晶种,生物法晶种催化性能更优,诱导期缩短至20 min,温度降至75°C,初始速率增加显著,达到3.933%/min。采用生物法晶种的除铁沉淀结晶度高达97.22%,而不含晶种时结晶度仅为12.89%,这表明生物法晶种可使铁矾沉淀转化更完全。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分析了在锌常压富氧直接浸出过程中的氟氯走向,通过优化工艺条件,提高针铁矿沉铁工艺和铜渣除氯工艺条件,以降低系统的氟氯离子浓度,达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针对铬盐无钙焙烧工艺浸出液除钒现行钙盐沉钒法钙盐加入量大、需反复调节pH值、脱钒渣含铬酸钙等问题,提出采用铁盐作为沉钒剂进行除钒。考察铁盐加入量、pH值和温度等主要因素对钒脱除的影响,得到了最佳工艺条件,且终液钒浓度低于0.08 g/L,满足后续工艺要求。铁盐除钒可在较宽的pH值范围内操作,不需反复调节溶液pH值。渣相分析表明:脱钒渣为吸附钒酸根的氢氧化铁,其中不含铬,进一步探讨氢氧化铁对钒的吸附机理,确定钒酸根通过内层络合方式吸附在氢氧化铁表面。  相似文献   

13.
两株不同铁氧化细菌合成的沉淀差异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ICP-AES、SEM、XRD和FTIR等方法,对不同铁氧化细菌在不同温度条件下所合成的赭黄色高铁沉淀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无论是嗜铁钩端螺旋菌DY菌株(Leptospirillum ferriphium),还是嗜酸氧化亚铁硫杆菌GF菌株(Acidi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合成的沉淀都是黄钾铁矾和黄铵铁矾的混合物;其中,GF合成的沉淀混合物中黄钾铁矾的含量比DY合成的黄钾铁矾约高出5.53%;而DY合成的沉淀中,黄铵铁矾的含量比GF合成的沉淀中的黄铵铁矾的含量约高出15.24%。  相似文献   

14.
含钒钢渣的选矿预处理及其对后续浸出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围绕钢渣提钒的关键技术和难点,对四川某含钒钢渣的选矿预处理及其对后续浸出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通过磁选手段,可获得品位为72%的铁精矿,不仅回收了钢渣中的铁,而且减少了铁在浸出液中的累积,降低了酸浸液中钒铁分离的难度;重选预处理虽未实现钒的有效富集,但可脱除轻质钙和部分有害杂质,避免杂质对后续浸出的不利影响,大幅度提高钒的浸出率;与未经预处理原料直接酸浸相比,选矿预处理后酸浸,钒的浸出率提高11%,同时,酸浸液中铁钒浓度比也随之降低,为后续萃取工艺提供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5.
李莎莎 《轻金属》2021,(2):6-8,14
通过X射线衍射、镜下鉴定、扫描电镜、矿物参数自动分析系统、化学成分分析等手段对广西地区铁铝共生矿的化学成分、矿物组成及含量、主要矿物产出形式等进行了详细的工艺矿物学研究.结果表明,矿石中的主要铝矿物为三水铝石和一水硬铝石,硅酸盐矿物主要有高岭石和绿泥石,铁矿物主要有褐铁矿、赤铁矿、针铁矿以及少量的钛铁矿.  相似文献   

16.
《轻金属》2019,(9)
粉煤灰是我国燃煤电厂的主要工业固体废弃物之一,富含大量铝资源。从粉煤灰中提取Al_2O_3,不仅能减少粉煤灰排放对环境带来的污染,而且能够缓解我国铝土矿资源短缺、品位较低等问题,实现粉煤灰的高附加值利用。文章综述了几种典型的粉煤灰碱法回收氧化铝的工艺,并将其分为烧结法和碱溶法两大类,分析了不同工艺的原理、过程及优缺点,并对不同工艺做了比较分析,提出了未来碱法回收Al_2O_3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针铁矿法沉铁过程的混杂建模与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针铁矿法沉铁过程铁离子浓度和pH值难以控制,提出一种基于混杂系统理论沉铁过程的建模与控制方法。在深入分析沉铁过程物理化学反应机理的基础上,采用物料平衡原理,建立基于连续搅拌釜的数学模型。针对溶液中Fe2+浓度对氧气有效溶解浓度的影响,建立Fe2+浓度不同波动区间内有效溶解氧浓度切换模型。采用公共李亚普诺夫函数的方法,给出基于溶液中Fe2+浓度和有效溶解氧浓度的沉铁系统切换控制器的设计方法。仿真结果表明:混杂建模与控制方法能反映沉铁过程各离子浓度的动态变化,满足工艺指标。  相似文献   

18.
以钒渣亚熔盐法钒铬共提工艺所得到的中间产品钒酸钙为研究对象,针对钒酸钙后续产品转化问题,提出钒酸钙碳化铵化生产钒氧化物的工艺路线;研究NH_4HCO_3转化溶出钒的工艺条件,考察是否通入CO_2、NH_4HCO_3的添加量、反应温度、不同液固比以及反应时间等对钒酸钙转化溶出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钒酸钙碳化铵化反应的最佳条件为反应温度75℃,液固比20:1,通入CO_2,且流速1.5 L/min,铵钒摩尔比1.0,反应时间1h,此条件下钒酸钙中钒转化率为97.35%。  相似文献   

19.
内蒙古准格尔矿区循环流化床粉煤灰中的镓平均含量约为82.5μg/g。神华集团粉煤灰酸法氧化铝工艺系统中,酸浸液通过树脂除铁时,镓同时被树脂吸附,洗脱液中镓浓度可达200 mg/L以上。与传统氧化铝生产的碱性循环母液不同,此除铁树脂洗脱液为酸性,而且含大量Fe~(3+)和Cl~-。神华集团自主研发了从此除铁树脂洗脱液中回收镓的工艺技术,攻克关键性技术难题,生产出4N金属镓。该技术已成功应用于氧化铝中试厂,且稳定可靠。粉煤灰中镓的溶出率为79.99%,酸浸液中镓的回收率为65.45%。粉煤灰中镓的总提取率达50.79%,大大优于传统氧化铝生产工艺中镓的回收能力。  相似文献   

20.
为强化钒与杂质离子的分离,研究以N235为载体的支撑液膜体系从钒页岩酸浸液中直接萃取钒时载体浓度、稀释剂种类、反萃剂种类及浓度、浸出液pH对钒传质过程的影响,以及钒与浸出液中主要杂质离子铁、磷、铝的分离规律。结果表明:当萃取剂的体积浓度10%、煤油为稀释剂、Na_2CO_3作反萃剂且浓度为0.6 mol/L、料液相pH=1.8、传质时间13 h时,钒的萃取率可达92%,同时硅的萃取率为6.1%,磷的萃取率为4.2%,铁、铝等金属离子的萃取率低于2%。采用一级动力学模型计算了传质过程的相关扩散参数。最后为考察支撑液膜的稳定性进行了循环试验,经过9次循环,萃取率仍能达到70%,膜经再生后萃取率为90.1%,仅比新膜的萃取率低1.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