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对高锰酸钾强化混凝工艺去除藻类和藻毒素的效果分别进行了实验室烧杯试验和水厂现场生产性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高锰酸钾预氧化能够强化常规工艺的混凝过程,对藻和藻毒素的去除率有较大提高,同时对浊度和高锰酸盐指数等常规指标的去除也有显著改善,是水厂预氯化工艺的理想替代工艺。  相似文献   

2.
以人工配制的含藻原水为处理对象,比较了UF工艺、生物粉末活性炭+UF组合工艺的除藻效能。结果表明,在膜生物反应器启动阶段,生物粉末活性炭+UF组合工艺对藻类、叶绿素a、藻毒素的去除效果高于UF工艺;生物粉末活性炭形成后,组合工艺对MC-RR、MC-LR的平均去除率达到96.0%和85.2%,能去除全部的藻类和叶绿素a,是较为理想的除藻工艺。  相似文献   

3.
去除藻毒素的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综述了藻毒素在传统制水工艺、活性炭吸附、光降解、臭氧氧化、化学药剂氧化、膜过滤、生物处理等工艺中的去除特性及影响因素,并在总结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藻毒素处理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
源水中藻毒素污染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某市源水中的藻毒素高发期、藻毒素的分布、藻密度作了分析,并探讨了藻毒素浓度和藻毒素产经与水中氮、磷浓度的关系,以及常规水处理工艺对藻及藻毒素的去除率。  相似文献   

5.
参考27篇文献,对饮用水中藻类与藻毒素去除技术从物理、化学、生物及其他方法进行具体论述,系统分析了各种技术的去除效果和局限性,并对饮用水中藻类及藻毒素去除技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给水处理中藻类去除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饮用水源由于富营养化而导致水体中藻类大量繁殖是影响净水厂工艺正常运行及出厂水质的一个突出问题,介绍了国内外除藻技术研究进展.通过分析各种除藻工艺的除藻效果,认为生物处理法及其组合工艺可有效去除藻类、藻毒素,出水稳定,水质安全性高,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7.
饮用水源富营养化导致的藻类大量繁殖及藻类代谢物分泌对饮用水质安全造成严重影响,本文以水质安全多级屏障控制与保障的角度,系统总结了饮用水处理、输配与二次供水过程去除与控制藻细胞及其代谢产物的工艺方法。其中,藻细胞灭活、凝聚与絮凝、固液分离(沉淀或气浮)及过滤分离等工艺过程是去除饮用水中藻细胞的主要单元;吸附、氧化等是控制藻细胞代谢产物(藻毒素、geosmin与2-MIB等致嗅微量有机物等)的关键工艺;对于输配与二次供水过程中,对供水系统进行优化设计并提高科学管理水平,这是最为可行的避免藻类生长的途径。在饮用水处理与输配过程以及建筑给水工程中应尽可能去除藻及其代谢产物,并控制由此产生的水质安全风险,从根本上保障饮用水质安全。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高效浅层气浮工艺处理低浊高藻水的除藻效能。高效浅层气浮工艺具有占地面积小、停留时间短等优点,通过中试研究确定了高效浅层气浮池的主要参数,对藻类的去除率达80%以上,未被去除的主要是体积较小的单细胞藻类。与传统工艺相比,对于四类14项指标,气浮工艺均有良好的处理效果,尤其对富营养化指标(氮、磷)的去除率更是传统工艺的1~5倍。  相似文献   

9.
不同水源饮用水水质指标的控制及工艺选择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不同饮用水水源情况下水质指标的控制是很重要的,研究了不同水源情况下藻类、藻毒素、内分泌干扰物的去除,对水中氨氮、三卤甲烷、微量有机物以及AOC的控制作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对控制供水水质指标和提高供水水质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化学氧化破坏藻体及胞内藻毒素释放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借助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并利用胞内、外微囊藻毒素分析技术,研究了受污染源水中铜绿微囊藻在几种水厂常用化学氧化剂作用下的藻体破坏形态特征,探讨了胞内藻毒素的释放特性及氧化剂对藻毒素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氯、臭氧和二氧化氯均能引起藻体破坏及胞内藻毒素的释放,其中臭氧对藻体形态的破坏最为严重,氯的作用相对较差,二氧化氯则介于二者之间;在氧化剂低投量(0.5 mg/L)下,二氧化氯引起胞内藻毒素的释放最为显著,臭氧对藻毒素的去除效果优于二氧化氯和氯.从藻毒素的安全去除角度考虑,在水处理过程中应该首选臭氧,其次为二氧化氯,氯的使用应当慎重.  相似文献   

11.
不同水处理工艺流程对除藻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为了解和考察不同处理流程、各种预氧化剂的除藻效果及对除藻特性的影响,首先研究了春季天津市“引黄”原水藻类的数量与分布特征,发现该季节优势藻为小球藻、绿梭藻和栅列藻。对比了预氯化沉淀、单独气浮、预臭氧化气浮和高锰酸盐复合药剂(PPC)预氧化气浮工艺的除藻效果和除藻特性。结果表明各种工艺流程的除藻特性有明显差异,采用气浮工艺代替沉淀工艺能够提高对原水中不同优势藻的去除率,预臭氧化和PPC预氧化能够进一步提高气浮工艺对优势藻的去除率。PPC预氧化去除小球藻更有效,而预臭氧化去除绿梭藻和栅列藻效果更好。预臭氧化和PPC预氧化能够提高气浮工艺去除叶绿素a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MBBR和陶粒生物滤池预处理受污染黄河源水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MBBR)与陶粒生物滤池(BF)预处理受污染黄河源水.结果显示,MBBR和BF均能有效去除水中的天然有机物(NOM)、藻类和藻毒素等污染物,并有效降低了消毒副产物生成势;MBBR和BF对CODMn和TOC的去除效果相当,但就不同性质的有机物而言,易生物降解的小分子有机物更容易被去除;BF对三氯甲烷前体物的去除效果高于MBBR,对藻类的去除效果则相近;BF与MBBR均表现出较好的去除微囊藻毒素的能力,去除率分别为56%和63%.MBBR和BF作为生物预处理工艺,能较好地去除常规工艺难以去除的有机物,可保障供水水质安全.  相似文献   

13.
Laboratory-Scale Investigations of Algal Toxin Removal by Water Treatment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e paper describes some water-treatment processes which have been investigated on a laboratory and pilot-plant scale for their effectiveness in removing toxic algal cells and the dissolved toxins microcystin-LR and anatoxin-a. Oxidation with ozone or potassium permanganate, or treatment by biological activated carbon, were found to be the most effective processes for removal of the dissolved toxins. Chlorination was effective only for the removal of microcystin-LR. Toxins, contained within algal cells, could be removed effectively by coagulation, clarification and filtration under suitable conditions. Consideration of the 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of micro-cystin variants suggests that treatments which are suitable for removal of microcystin-LR and anatoxin-a should be suitable for removal of other microcystins.  相似文献   

14.
针对净水厂重度含藻水污染问题,提出了机械絮凝池与压力溶气气浮池联合工艺,以达到高效处理含藻水的效果,并在对主体构筑物进行设计及设备选型后,对药剂投加量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高锰酸钾投加量为2.5 mg/L,氧化5 min后投加PAC 30 mg/L对藻类、CODMn和浊度的去除效果良好,去除率分别达到62.9%,69.5%和94.5%,减轻了后续处理构筑物负担,研究结果为重度含藻水厂建设和改造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孙明泉  孙志民  刘强 《供水技术》2012,6(1):13-15,23
采用净水供水一体化设备对珠海市唐家水厂水库原水进行净化处理。结果表明,一体化净水供水设备对浊度、藻类、有机物和细菌均有较好的处理效果,运行期间浊度和CODM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7%和46%,藻类去除率大于99%,细菌的截留率达到100%,出水水质满足《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限值要求。  相似文献   

16.
针对高温、高藻期原水较难处理的特点,采用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进行了中试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对有机物的去除效果明显,对CODMn的平均去除率为73.76%,对UV254的平均去除率为86.38%。高温条件下,大量生长的细菌随出水流出反应器,在投氯量为1 mg/L时可杀灭生物活性炭工艺出水中的大部分细菌,剩余细菌数〈10 CFU/mL,对细菌的杀灭率为99%,能够保证出水的微生物安全性。同时为避免细菌在活性炭表面大量繁殖而堵塞活性炭微孔,应适当缩短反冲洗周期,以3~4 d为宜。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对藻类的平均去除率为75%,且在其出水中未检测出藻毒素。  相似文献   

17.
水中藻源神经毒素的检测及其去除方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近年来水体内藻类频繁暴发,藻类产生的毒素逐渐成为关注的热点。其中藻源神经毒素的毒性大、作用快,对人类、牲畜都有严重危害。就目前国内外有关藻源神经毒素及其去除方法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8.
气浮处理含藻水库水的工艺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四川省资阳市二水厂的源水是水库水,因藻类增多使原处理工艺无法正常运行,为此在尽量保留原有构筑物的基础上,采用气浮除藻工艺进行了改、扩建。介绍了气浮除藻工艺的设计方法,并在总结与分析运行效果的基础上,提出了改进工艺设计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