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李林英 《化学世界》1992,33(3):111-114
塑料印刷用油墨大都是由色料、树脂、溶剂和辅助剂组成的,对配制稀释剂来说,只要弄清楚树脂和溶剂的主要成份就够了。根据不同类型的树脂在有机溶剂中具有不同的溶解性,作者通过简单的实验方法,利用树脂对有机溶剂的溶解性来确定油墨中树脂的类型。参照塑料印刷用油墨中所含树脂的类型和承印材料的特性,结合有关的资料,可以初步拟订出油墨稀释剂应采用的溶剂。通过蒸发速率的测定、参考有机溶剂的有关数据、利用混合溶剂的蒸发速率公式,便可得到塑料印刷用油墨稀释剂的配方。本方法简单、易行,并大大节约成本。  相似文献   

2.
赵兰英 《杭州化工》1997,27(1):33-34
在氯化聚丙稀和氯化的乙烯醋酸乙烯共聚体系列树脂中,加入丙烯酸单体与氯化聚丁二烯及氯化聚烯烃共聚树脂作为连接料制成一种通用的复合印刷用油墨。  相似文献   

3.
1 市场分析 美国1997年油墨用树脂的消费总量为24.2万t,约占油墨原料的四分之一。其中松香树脂为8.6万t,占总消费量的35.7%,是第一大类油墨用树脂,松香树脂来源于妥尔油、松树的树胶脂和木胶脂,主要用于快速干燥的热定形凹版印刷和平版印刷油墨中;来源于石油的烃类树脂是第二大类的油墨用树脂,主要用于轮卷胶印用印刷  相似文献   

4.
《广东化工》2021,48(13)
随着我国涂料、油墨水性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市场对聚酮树脂等涂料、油墨助剂水性化的需求也随之加剧。国外在售同类型水性助剂售价较高,国内暂无可替代产品,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国水性涂料、油墨的发展。本文提出并实现了利用高羟值环己酮-甲醛树脂为多元醇,利用聚氨酯改性技术制备水性聚酮树脂的构想。为保持聚酮树脂原有的助剂特性,配方设计聚酮树脂添加量不低于45%。同时,为验证产品工艺与性能,以氢化苯乙酮-甲醛树脂为原料采用相同工艺制备了对照组。通过对两者进行红外分析、热学分析和微观形貌分析,证实了分子设计及所述工艺的可行性。得到了纳米级水性聚酮树脂分散体,产品透明均一、分散性良好,很好地保留了油性聚酮树脂的基本特性。  相似文献   

5.
随着塑料薄膜包装的兴起,对印刷油墨的需求很为迫切,聚乙烯等薄膜的凹版印刷油墨多采用聚酰胺树脂(PA)作粘结料,而我国如今所用的PA仍多依赖进口,估计每年数百吨。一些制墨厂认为,国产PA现仍存在树脂颜色过深、有臭味、光泽度低和  相似文献   

6.
双环戊二烯石油树脂已在包括新闻纸印刷、凸版印刷、活版印刷、平版印刷、照相版印刷等油墨中得到了应用。但由于双环树脂中没有极性基团,所以双环树脂与干性油相容性较差。本文使用顺丁烯二酸酐对双环戊二烯石油树脂进行改性,使得改性后树脂与干性油有良好的相容性,可以广泛应用于油墨制造。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印刷电路板用热固阻焊油墨LTR - 1研制的试验情况、技术指标 ,对连结树脂 (热固性树脂 )的制备工艺条件进行优化 ,根据试验确定了连结树脂、稀释剂、固化剂、着色剂、填充料、增稠剂、消泡剂、流平剂的最佳配比  相似文献   

8.
紫外光固化UV防金属皱纹(皮纹)油墨,是由聚氨酯丙烯酸树脂、环氧丙烯酸树脂、稀释剂、光引发剂及其他助剂为原料制造而成。该产品是丝网印恻的特种装饰装油墨,可广泛应用于包装印刷领域,提高产品的包装档次,使产品增值增色。  相似文献   

9.
新型无苯环保型喷码油墨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氯醋树脂为成膜物质,以丁酮、乙酸丁酯为溶剂,制备了一种PE用无苯环保型喷码油墨,分析了树脂、溶剂、染料等对油墨快干性、耐酒精性、稳定性及附着力等性能的影响.实验发现:使用两种树脂复配,制得的喷码油墨挥发速度适宜,对PE底材附着力强,耐酒精性能好,稳定性能高,且当w(树脂V1)=2.0%,w(树脂V2)=4.0%,w(丁酮)=70.0%,w(乙酸丁酯)=13.0%,w(染料S-34)=8.0%时,油墨的各项性能均较好.  相似文献   

10.
塑料水性凹印油墨附着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合适的颜基比和分散剂制备了塑料水性凹印油墨基墨,用与基墨具有良好相容性的树脂溶液调稀基墨,添加各种助剂以改善油墨样品的印刷适性,探讨了颜基比、树脂溶液、助剂对油墨附着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基墨中颜基比为3:1、分散剂为1.5%时油墨在PET和BOPP塑料表面均有较好的附着力,制备油墨时,使用50%的AZ-3808树脂溶液并添加1.5%异丙醇或1.5%润湿剂时,油墨在PET塑料表面具有较好的附着力,使用50%的1424树脂和1437树脂的混合溶液并添加1.5%异丙醇时,油墨在BOPP塑料表面具有较好的附着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