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 毫秒
1.
研究了Ni-P-金刚石化学镀液主要成分、pH值、温度以及时问等工艺参数,通过正交实验对金刚石复合镀施镀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探讨了镀液成分及工艺参数对镀层沉积厚度、镀层中金刚石微粒含量及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合适的工艺条件,可得到金刚石含量较高、均匀分布的复合镀层,Ni-P-金刚石复合化学镀层硬度可达1850HV0.1左右,耐磨性比化学镀Ni-P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Ni-P-金刚石化学镀液主要成分、pH值、温度以及时间等工艺参数,通过正交实验对金刚石复合镀施镀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探讨了镀液成分及工艺参数对镀层沉积厚度、镀层中金刚石微粒含量及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合适的工艺条件,可得到金剐石含量较高、均匀分布的复合镀层,Ni-P-金刚石复合化学镀层硬度可达1850 HV0.1左右,耐磨性比化学镀Ni-P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3.
化学复合镀Ni—P—金刚石工艺及性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化学复合镀Ni-P-金刚石工艺及性能,并探讨了热处理对化学复合镀Ni-P-金刚石性能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4.
化学复合镀镍-磷-金刚石镀速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刘英 《表面技术》2003,32(3):25-27
研究了在化学校镍磷合金镀液中加入金刚石微粒形成镍-磷-金刚石复合镀层的共沉积过程,分析镀液中各成分及操作条件对合金镀层沉积速度的影响,并对镀层的组织和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Ni—P—金刚石复合镀层镀速可达28μm/h,硬度可达HV0.11850左右。  相似文献   

5.
镍—金刚石复合镀层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国钦  王重生 《表面技术》1993,22(4):152-158
  相似文献   

6.
本文用扫描电镜对Ni-P-金刚石粉化学复合镀层的表面状态及内部形貌进行了观察,并用图像址理仪定量计算了复合镀层中金刚石粉的体积百分数。结果表明,随镀液中金刚石粉添加量增加,镀层中金刚石粉含量也增加,金刚石粉在镀层中呈均匀分布。同时,测定了复合镀层的力学性能,结果指出,复合镀层中金刚石粉含量增加,硬度、耐磨性提高。  相似文献   

7.
叙述了用复合电镀镍铁合金——金刚石工艺规范;镀液组成及工艺条件;工艺操作过程、方法及注意事项。用镍铁合金——金刚石复合电镀工艺制造金刚石磨具、刃具,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纳米金刚石/镍电刷镀复合镀层机械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普通快速镍镀层和纳米金刚石/镍复合镀层的显微硬度和耐磨性进行了研究,分析了纳米颗粒含量、镀层厚度、加热温度等参数对纳米复合镀层显微硬度及摩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纳米金刚石的弥散强化作用,使得复合镀层的硬度和耐磨性大幅提高,摩擦系数明显降低。镀液中纳米金刚石含量约30g/L时,镀层硬度最高为650HV,经过300℃处理,硬度仍能保持在480HV之上。  相似文献   

9.
在镍磷化学镀的基础上,研究了微米、纳米金刚石化学复合镀工艺。采用正交试验方法,研究化学镀液、金刚石种类与浓度、表面活性剂种类与含量以及热处理温度对镀层耐磨性能的影响。通过超声搅拌,实验成功制备出具有优异耐磨性能的Ni-P-金刚石复合镀层。结果表明:对镀层耐磨性影响明显的因素依次为表面活性剂的种类和含量,金刚石颗粒的含量和种类,而镀液的种类和热处理温度对镀层耐磨性的影响较小。并且,最佳工艺为:添加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含量为1:15,复合颗粒为金刚石微粉,浓度为10g/L,镀层热处理温度为400℃。  相似文献   

10.
金刚石复合镀层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综述了化学复合镀、复合电沉积法制备金刚石复合镀层的研究现状。阐述了复合镀层制备的机理。应用及制备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为今后的研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化学镀镍诱发过程催化活性的电化学本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XPS电子能谱技术的测定表明,化学镀诱发伊始,先只有镍的沉积,然后才有NiP的共沉积出现。结合铜基试样在所设计的4种溶液体系中动电位扫描伏安曲线的结果,初步显示,对化学镀镍具有催化特性的金属,从电化学本质上来说,就是一种自身能提供到达或超过镍的析出电位的金属。通过电极电位的理论计算及混合电位的测定,说明了化学镀镍首先是镍析出,然后再发生NiP共沉的机理  相似文献   

12.
镁锂合金化学镀镍工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镁锂合金化学镀镍进行了研究,确定了合适的前处理工艺。使用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技术分析镀层的表面形貌和化学组成,并采用电化学及硬度测试等手段分析镀层性能。结果表明:化学镀Ni-P镀层致密、无明显缺陷,其P含量约为5.61 mass%。化学镀Ni-P镀层的显微硬度值约为350.5 HV,其自腐蚀电位约为-1.30 V。在3.5% NaCl溶液中浸泡48 h后有少数腐蚀斑点出现,表明镀层具有良好的耐蚀性能,对镁锂合金提供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碳纤维增强镁基复合材料表面化学镀镍Ni-P合金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碱式碳酸镍作为化学镀液主盐,在T300碳纤维增强AZ91复合材料表面化学镀Ni-P合金层.采用SEM扫描电镜、EDS能谱仪和X射线衍射仪研究镀层的成分和结构.结果表明,经过化学镀Ni-P的复合材料表面有大小均匀连续的胞状凸起,镀层均匀、致密没有缺陷,主要成分是Ni和P,其中Ni为非晶态结构,P含量为8.5%,镀层属于耐腐蚀性能较好的中等磷含量镀层.动电位极化曲线测试表明,化学镀Ni-P处理后复合材料的自腐蚀电位升高250mV,说明化学镀Ni-P层可以明显改善碳纤维增强镁基复合材料的耐腐蚀性能.  相似文献   

14.
外电场对诱发化学镀镍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采用计算机采样等实验手段,研究了外电场在诱发非催化活性金属铜表面产生化学镀镍过程中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当铜基体电位等于或低于临界诱发电位时才有可能引发化学镀自催化沉积。试样的表面状况、溶液条件和通电电流密度都对临界诱发时间有影响。铜基体达到临界诱发电位-0.520V(vsSCE)和临界诱发时间是引发化学镀镍成功的必要和充分条件。计算表明,新生的镍原子如果以单原子层覆盖铜表面,其覆盖率大约为12%就足以诱发化学镀镍自催化过程  相似文献   

15.
化学镀Ni—Cr—P合金镀层在NaCli溶液中的耐蚀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电化学方法研究了化学镀Ni-Cr-P合金镀层在3.5%NaCl溶液中的耐蚀性,结果表明Ni-Cr-P镀层与Ni-P镀层的阳极极化曲线形状相似,自腐蚀电位正移150mV以上,自腐蚀电流降低近3倍,在钝化区的阳极是约1个数量级,镀层的耐蚀性提高。  相似文献   

16.
低温酸性光亮化学镀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郭贤烙  肖鑫  易翔  钟萍 《腐蚀与防护》2000,21(4):173-175
通过对络合剂、稳定剂、光亮剂的筛选 ,获得一种较理想的酸性化学镀镍工艺 ,该工艺具有沉积温度低 (70°C左右 )、镀速高 (8~ 1 0 μm/h)、镀层光亮、耐蚀性优异、镀液稳定性好、成本低等特点。  相似文献   

17.
AZ31镁合金表面化学镀镍工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在AZ31镁合金表面直接化学镀镍工艺,得到了镀液的最佳配方,镀液的成分为25 g/L NiSO4•6H2O、25 g/L次亚磷酸钠、15 g/L柠檬酸、10 g/L NH4F、1 mg/L硫脲.在温度为85℃、pH=9.0、反应时间1小时条件下可以在AZ31镁合金表面得到性能良好的Ni P合金化学镀层,镀层厚度超过10 μm.用SEM、XRD和EDS研究了镀层的形貌和物相组成;在3.5%NaCl水溶液中通过测定Tafel极化曲线研究了镀层的耐腐蚀性能.结果表明,Ni-P镀层比基体AZ31镁合金的耐腐蚀性能有极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对不同热处理温度与Ni-Mo-P、Ni-Mo-P/Al2O3及Ni-Mo-P/PPS合金镀层的耐蚀性的影响进行了对比;并对Ni-Mo-P/PPS镀层进行表面复合涂敷,观察了涂敷层的截面的形貌并测定其耐蚀性。结果表明,Ni-Mo-P/PPS镀层具有良好的耐蚀性,在85℃的腐蚀速率为Ni-Mo-P镀层的1/3;与化学镀层相比,复合涂敷层具有极其良好的耐蚀性,涂敷层与镀层之间结合致密、无间隙。  相似文献   

19.
AZ91D镁合金化学镀镍   总被引:60,自引:6,他引:60  
利用化学镀镍的方法,在AZ91D镁合金表面得到了均匀、致密,无明显表面缺陷的Ni-P涂层,X-ray衍射分析表明,镀层组织为单一的Ni;热震实验表明涂层与基体合金结合良好;动电位极化测试表明涂层的自腐蚀电位接近-0.4V(SCE),有明显的钝化区,而腐蚀性能优异,可对基体合金起到理想的防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PROCESSANDPROPERTIESOFELECTROLESSPLATINGRE-Ni-B-SiCCOMPOSITECOATINGS¥GUOZhongcheng;LIUHongkang;WANGZhiyin;WANGMin(KunmingIns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