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概述自射线照相技术在十九世纪出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得到较大的发展。1964年已有用自射线照相技术来研究核燃料的报道。燃料的α自射线照相主要用途是在Pu基燃料中把Pu区分出来,或者研究PuO_2与UO_2燃料分布的均匀性等,与宏观照相对比,能发现一些新的情况。自射线照相在燃料中能把Pu区分出来是由于Pu的比放射性高,从表1中可看出, 相似文献
2.
本文简要地论述了利用X射线照相分析,对不同成因类型的铀及铀-钼矿床所作的矿物-物理化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4.
一、前言 放射性核素在各种屏障材料上吸附分配比的测定及吸附机理的研究,是当前环境放射化学中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放射性核素在硅酸盐矿物上的吸附机理,通常看作是阳离子交换反应。根据离子交换平衡理论,在水相pH值恒定及含有大量钠离子的条件下,放射性核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一种用无本影装置测定中子照相射线束准直比的方法,用这种技术通过对无本影装置影像的分析就可以确定中子束的准直比,而不需要测量和计算准直器系统的有关物理量。 相似文献
7.
中子探测和照相技术在无损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马振泽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1995,15(6):377-381
本文简述了中子照相探测和照相技术的原理,方法和特征,介绍了300^#反应堆中子照相装置的性能,及其在无损检测中的应用和取得的某些结果,并概述了目前中子照相技术在材料科学研究中的应用概况。 相似文献
8.
D301—DHDECMP树脂对锕系和镧系元素吸附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锕系元素Am3+和镧系元素Eu3+、Nd3+在D301-DHDECMP树脂上的交换容量、吸附速率及溶液酸度对分配比的影响,并对D301-DHDECMP树脂吸附Eu、Nd前后的红外光谱图作了分析和比较。实验表明:D301-DHDECMP树脂和DHDECMP萃取剂在HNO3介质中均对锕系和镧系元素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分配比随着溶液中硝酸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在HNO3浓度大于8mol/L时,分配比有所回落;到10mol/L时,再随酸度升高而上升。D301-DHDECMP树脂对Am3+、Eu3+、Nd3+具有很好的吸附动力学性能,在1min内即可达到吸附平衡。在酸性介质内对Eu、Nd的交换容量分别为0.28、0.22mmol/g干树脂 相似文献
9.
综述了放射性核素在花岗岩上吸附作用的研究现状和进展。相关研究表明:(1)花岗岩的物化性质(包括形貌、化学组成及表面酸碱特性)对放射性核素的吸附有一定的影响;(2)放射性核素在花岗岩表面的吸附速率普遍较快,吸附可在较短时间内完成;(3)各种环境因素如pH值、离子强度、温度、地下水中的主要离子、天然有机质、低氧条件等对放射性核素在花岗岩表面吸附的影响因吸附质离子不同而变化各异;(4)建立在基本吸附数据基础上的表面配位模型可以用于间接探讨相应的吸附机理,拓展了研究核素迁移的思路;(5)采用先进光谱表征技术如XPS可对放射性核素在花岗岩上的吸附机理进行分子或原子水平上的论证。 相似文献
10.
11.
本文用间歇平衡实验和柱迁移实验研究了放射性~(131)I~-和~(131)IO_3~-在花岗岩-1(浙江)、花岗岩-2(江苏)、紫色页岩(江苏)、凝灰岩(江苏)等4种地质材料中的吸附和迁移行为,并测定了它们的吸附比。结果表明,四种岩石样品对~(131)I~-和~(131)IO_3~-基本上不吸附或仅有微小的吸附,间歇平衡实验与柱迁移实验所得结果除紫色页岩相差稍大外,其它基本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2.
用静态实验法研究了锝在格列土上的吸附行为,考察了葡萄糖,NaOH和腐殖酸对锝在格列土上吸附比(Rd)的影响,结果表明,格列土比一般地表土(砂土,凝灰岩土等)对锝有更大的吸附比,微生物活动能够阻滞锝的迁移,腐殖酸对吸附的影响不大,NaOH可以增加格列土锝的阻滞能力。 相似文献
13.
放射性锶和铯在石灰性土壤上的吸着和解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85,89Sr和^134Cs作放射踪剂,采用静态平衡法和选择性提法研究了痕量锶和铯在石灰性土壤及其固相组分碳酸钙、有机质上的吸着和解吸,讨论了石灰性土壤中碳酸钙和有机质对整个土壤吸着的贡献,以及吸着-解吸滞后作用。 相似文献
14.
15.
混凝土、粘土对锆的吸附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放射性固体废物的处置已成为世界各国密切关心,也是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1980年美国Erdal等就粘土对裂变产物Ce,Sr,Ba,Eu,U,Am等核素的吸附情况进行了研究。1985年瑞典Torstenfel等对Sr,Tc,I,Ce,Th,U,Np,Pu,Am等核素在粘土中的迁移、扩散情况作了探讨。英国、芬兰、瑞典均对混凝土对多种核素的吸附和扩散作用进行过研究。白庆中等和庄慧娥等对放射性核素Sr,Cs在地质介质中的吸附和迁移规律也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6.
17.
循环柱实验装置的建立及其在核素迁移实验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循环柱实验装置的特点以及在核素迁移实验研究中的应用。该装置是将实验介质如石英砂或黄土填充在有机玻璃柱中,联接所有管路接头并密封,即可进行实验。采用该装置进行实验时,淋洗液在柱中多次循环,直到循环流出液的放射性浓度基本不变,它具有静态和动态实验的特性。经实验验证,所建立的循环柱实验装置设计配置合理、运行稳定、操作方便。采用不同介质分别与^237Np和^238Pu在循环水作用下,进行了核素迁移实验。结果表明:循环柱实验结果与静态实验结果有明显的相对可比性(即相关性),它可替代静态法和动态法,用来测定吸附分配比、分析核素在介质中的迁移分布状况。所得结果更接近现场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18.
锶和铯在粉碎花岗岩柱中的迁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锶、铯在粉碎花岗岩上的吸附和迁移性能。设计了小型吸附柱,用氚水和~(125)I~-作示踪剂分别测定了自由柱体积FCV,完成了含有小量载体的~(85,89)Sr和~(134)Cs示踪剂淋洗曲线的测定,计算出柱法和批式法的吸附比R_d值,并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吸附柱能满足碎岩柱实验要求。用氚水或用~(125)I~-测定的FCV本质上没有差別。锶、铯淋洗曲线仅出现单个的宽的淋洗曲线峰,未发现存在不可逆吸附现象。本实验使用的花岗岩对锶的吸附比在较高锶浓度(10~(-3)~10~(-5)mol/l)时随锶浓度而变化。当柱法和批式法两种实验体系中锶量对花岗岩重量比接近时,两种方法测出的R_d值也相近。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