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关于中国当前油气勘探的几个重要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贾承造 《石油学报》2012,33(Z1):6-13
中国油气供需缺口加大,勘探形势严峻。本文从当前油气勘探面临的形势出发,着重分析了全球油气勘探趋势、中国当前油气勘探面临挑战、非常规油气勘探的基本问题,以及当前油气勘探理论与关键问题。全球油气勘探领域不再受勘探程度的限制,逐渐呈现出向深水、深层、非常规、北极等新区、新领域转移的趋势。中国重点含油气盆地逐步进入较高油气勘探程度,勘探深度加大、目标更为隐蔽、储层物性更差,油气勘探开发工程技术难度逐渐加大。中国能源企业海外油气勘探开发战略面临区块获取困难、政治风险增加、勘探技术要求更高等多方面挑战。非常规油气地质理论与资源评价等核心技术需要加强研究,井筒和压裂等关键开发技术需要加强现场试验攻关。在新一代油气勘探地质理论指导下,重点解决地质条件下全过程的有机质烃类生-排-运-聚模型、构造改造盆地的油气资源潜力评价、低渗-致密储层的孔喉结构与油气渗流机理、中国大型岩性地层油气藏与连续型非常规油气的形成条件与勘探方向等9个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2.
过去的半个世纪中国油气勘探在被世界公认“贫油”的陆相湖盆创造了奇迹。本文通过对我国目前油气资源状况、勘探形势以及技术现状等焦点问题的分析认为,21世纪中国的油气勘探将会有更大发展。含油气系统、层序地层学、储集层预测等基础地质理论研究和特殊地表、地质条件下的地震技术、定向井和测井技术攻关必将在东部老区、中西部新区以及海域取得丰硕成果。  相似文献   

3.
《中国石油地质年会》是中国石油学会石油地质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地质学会石油地质专业委员会为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国中化集团公司实现油气资源战略联合举办的专业性学术会议。其主题包括油气勘探战略选区研究、油气勘探重大发现与成果介绍、油气地质理论与技术进展、油藏地质研究与描述、勘探案例分析与经验介绍以及上游发展战略等内容。  相似文献   

4.
中国海相碳酸盐岩油气勘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中、新生代陆相盆地油气勘探已进入成熟阶段。要保证我国石油产量和储量的持续稳定增长,必须加强海相碳酸盐岩的勘探。对于我国海相碳酸盐岩的油气勘探,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同时,必须结合中国自己的地质特点形成适合于中国地质背景的海相油气地质理论;同时要进行勘探技术攻关。  相似文献   

5.
中国近海油气勘探进展与前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中国近海诸盆地主要为古生界一中、新生界组成的复合盆地,尽管油气勘探开发工作开展较晚,但取得的成效显著。整个油气勘探工作经历了4个阶段。每个阶段都以其相应的地质理论、综合技术以及确定的主要勘探目标和思路而区别于其它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一个油气地质储量增长峰。回顾30多年的勘探历程,有利于深化该区油敢勘探工作。中国近海已成为中国又一个新的油气产区,预计仍有很多勘探领域和较大的资源潜力,吸引人们继续进行勘探开发。  相似文献   

6.
黄海地质构造与油气资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针对以往黄海油气勘探在找油思路、勘探深度、勘探领域、勘探部署和勘探技术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概述了南、北黄海地质构造、盆地演化、油气地质特征及成藏条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黄海油气资源远景的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7.
针对以往黄海油气勘探在找油思路、勘探深度、勘探领域、勘探部署和勘探技术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概述了南、北黄海地质构造、盆地演化、油气地质特征及成藏条件 ,并在此基础上 ,提出了对黄海油气资源远景的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8.
中国近海诸盆地主要为古生界—中、新生界组成的复合盆地,尽管油气勘探开发工作开展较晚,但取得的成效显著.整个油气勘探工作经历了4个阶段.每个阶段都以其相应的地质理论、综合技术以及确定的主要勘探目标和思路而区别于其它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一个油气地质储量增长峰.回顾30多年的勘探历程,有利于深化该区油气勘探工作.中国近海已成为中国又一个新的油气产区,预计仍有很多勘探领域和较大的资源潜力,吸引人们继续进行勘探开发.  相似文献   

9.
中国海相碳酸盐岩油气勘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金之钧  庞雄奇 《勘探家》1998,3(4):66-68
中国中、新生代陆相盆地油气勘探已进入成熟阶段,要保证我国石油产量和储量的持续稳定增长必须加强海相碳酸盐岩的勘探。对于我国海相碳酸盐岩的油气勘探,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同时,必须结合中国自己的地质特点形成适合于中国地质的海相油气地质理论;同时要进行勘探  相似文献   

10.
中国海域中生界油气勘探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通过对全球、中国邻区和中国中生界油气资源分布以及中国中生界油气勘探现状的分析,论述了加强中国海域中生界油气勘探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对中国海域中生代盆地地质特征进行了分析,认为海域中生代盆地主要有构造残留型和断陷型两类。这两类盆地的石油地质条件虽各具特征,但它们都具有一定的油气勘探潜力。目前有利的勘探区为北黄海盆地东凹,珠江口盆地潮汕坳陷,渤海部分地区及东海陆架盆地福州凹陷。  相似文献   

11.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是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主管、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主办,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家级石油技术期刊。该刊为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石化核心科技期刊、华东地区优秀期刊和山东省优秀期刊。她以讨论油气勘探开发新理论、新方法和提高油气采收率技术为主题。设置栏目有油气地质、勘探技术、油气采收率、油气藏工程、油气钻采工程和油气藏经营管理等,欢迎广大科技人员和院校师生踊跃投稿。  相似文献   

12.
正《油气地质与采收率》期刊主要讨论"油气勘探开发新理论、新方法"和"提高油气采收率技术"。设置有"油气地质"、"勘探技术"、"油气采收率"、"油气藏工程"、"油气钻采工程"和"专家论坛"等栏目。文稿格式凡拟投本刊之文稿,务请参照本刊近期刊文格式。1题名:题名应紧扣文稿主题,不宜超过20个汉字。  相似文献   

13.
论块体油气地质体与油气勘探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全球油气资源分布与板块构造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块体的沉积构造演化控制了数量众多、分布广泛、复杂而有序的含油气地质体的形成,而油气地质体又决定了油气的有序分布。中国的油气资源比较丰富,但中国大陆是由多个不同时期的小块体拼合而成的,它们经历了多旋回构造演化和强烈的陆内活动,各块体在基底、沉积盖层、构造变形和含油气性等方面均存在较大差异,由此造成的非常复杂的石油地质条件使得油气在平面上和层系上分布相对不够集中,勘探发现的难度大。因此,油气勘探过程中更应注重块体油气地质体的整体解剖,根据地质体的发育规律和油气分布的有序性去勘探发现油气藏。根据油气地质特征、构造背景等差异,将中国大陆划分为23个主要的油气地质块体。开展块体石油地质研究,将块体视为相对独立的地质体,从区域构造背景出发,考虑块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影响,整体探寻和解剖其油气生成、运移和富集规律,对于寻找勘探新区、新层系和新领域,重新认识和评价中国的油气资源潜力将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十二五"以来,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以下简称"中国海油")油气勘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国内勘探油气储量发现再创历史新高,成熟区勘探拓展连获成功,勘探新区新领域不断开辟。石油地质理论的创新和勘探技术的进步是中国海油"十二五"勘探突破的重要保证。渤海活动断裂带油气差异富集理论,南海北部大陆边缘深水油气成藏理论及南海西部高温高压天然气成藏理论的重大创新,以及针对中国海域复杂地震地质条件的地球物理采集处理等一系列技术重大创新,引领了中国海油,在渤海海域、南海北部深水领域、高温高压层系获得了一系列油气勘探重大突破。"十三五"将继续创新地质认识,发展关键技术,为中国海油可持续发展和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作出新贡献。  相似文献   

15.
重点分析研究合浦盆地低熟烃源岩有机质丰度、生源母质类型和成熟度等生烃条件,以及生储盖组合、圈闭类型和油气运移和保存等油气成藏地质条件,认为合浦盆地具有形成低熟油气/生物气的有利地质条件,是华南陆块西南缘上具有一定油气勘探远景的沉积盆地。合浦盆地未来油气勘探方向及重点勘探领域,应围绕低熟烃源供给区,主要勘探寻找低熟油气及浅层生物气资源,争取获得油气勘探的突破。  相似文献   

16.
不同油气勘探阶段的非地震勘探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重、磁、电等非地震勘探技术,在油气勘探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大量勘探实例,初步总结出一套在不同油气勘探阶段、不同地表及地质条件下的非地震勘探技术序列,对今后合理应用各类非地基技术进行油气勘探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测井技术的新进展及其对油气勘探的贡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常熹  谭廷栋 《测井技术》1992,16(6):391-401
油气勘探中的测井技术包括数据采集技术、处理解释技术及地质应用技术。本文研讨这些测井技术的新进展及其对油气勘探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含油气系统在束鹿凹陷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有关含油气系统的地质新概念,介绍了美法等国近期应用的并已成为一种油气调查与勘探研究方法的含油气系统理论。应用含油气系统对束鹿凹陷的主要勘探目的层-沙河街组三段油气藏时空展布作了分析,并对关地刻,持续时间和保存时间以及地质要素和作用在时空上的变化进行了研究,从而指出了寻找油气藏的主攻方向。  相似文献   

19.
随着中国近海油气勘探程度的不断深入,勘探挑战倍增,成效日趋降低。中国海油立足价值勘探理念,致力于地质理论认识创新和海上勘探关键瓶颈技术突破,形成了一系列勘探技术体系,为中国近海油气勘探向新区新领域、深水深层、高温高压(简称“双新双深双高”)领域拓展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通过勘探管理创新提高勘探效率,破解海洋石油勘探高成本的困局,近年来在深层、深水、高温高压勘探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实践证明,地质理论认识创新与勘探实践互动是中国海油近海油气勘探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泉,未来勘探突破方向的确定需要新的地质理论突破、勘探技术创新及管理模式变革。  相似文献   

20.
新中国石油人50年艰苦卓绝的创业,不仅建成了一个个的石油工业基地,而且留下了巨大的精神财富。这里体现了中华民族前仆后继永不停息的奋斗精神,也有对油气勘探实践和石油地质理论的科学总结。从后者看,有三部雄文长卷特别值得注意,它们是16卷的《中国石油地质志》,4卷的《中国油气勘探》和7卷的《中国油气新区勘探》。它们从不同时期不同角度总结了勘探的宝贵经验,丰富着石油地质学的理论,堪称记录我国油气勘探史的三座丰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