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制备了水/Span80-Tween80/醇/大豆油食品级微乳。选用助乳化剂浓度法制备微乳液。用改良三角相图法筛选得到了能形成大豆油微乳的食品乳化剂。考察了助乳化剂及其浓度对增溶水量的影响。电导率法区分了微乳液的油包水(W/O)、双连续(B.C.)和水包油(O/W)类型。结果表明,大多单一食品乳化剂不能形成W/O大豆油微乳,Span80和Tween80复配后HLB值在9.7~12.9之间时能获得相对大面积的可转相微乳区域。乳化剂与油的相对比例不同,助乳化剂助溶效果不同。甘油是低乳化剂含量下效果相对较佳的助乳化剂,其浓度为25%时的增溶效果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2.
以核桃油为油相,以聚甘油聚蓖麻油酸酯(PGPR)为表面活性剂,制备油包水(W/O)乳液,乳液于55 ℃避光保存,每隔1 d测定乳液液滴的平均粒径及粒径分布等物理特性,同时检测乳液初级氧化产物—脂质氢过氧化物与次级氧化产物—己醛,探究水油界面与表明活性剂浓度对W/O乳液稳定性影响。结果表明,在W/O乳液,油水界面存在加速乳液脂质氧化,降低了乳液氧化稳定性。0.3~1.0% PGPR,表面活性剂浓度增大显著降低乳液液滴粒径,提高乳液物理稳定性;同时,表面活性剂浓度增加显著推迟了初级与次级产物形成延迟期,提升了乳液脂质氧化稳定性。W/O体系中过量表面活性剂与脂质氢过氧化物相互作用,增加了脂质氢过氧化物在油相的浓度,并降低了该初级氧化物的分解速率。  相似文献   

3.
以核桃油为油相,以聚甘油聚蓖麻油酸酯(PGPR)为表面活性剂,制备油包水(W/O)乳液,乳液于55℃避光保存,每隔1 d测定乳液液滴的平均粒径及粒径分布等物理特性,同时检测乳液初级氧化产物—脂质氢过氧化物与次级氧化产物—己醛,探究水油界面与表面活性剂用量对W/O乳液稳定性影响。结果表明,在W/O乳液,油水界面存在加速乳液脂质氧化,降低了乳液氧化稳定性。0.3%~1.0%PGPR,表面活性剂含量增大显著降低乳液液滴粒径,提高乳液物理稳定性;同时,表面活性剂含量增加显著推迟了初级与次级产物形成延迟期,提升了乳液脂质氧化稳定性。W/O体系中过量表面活性剂与脂质氢过氧化物相互作用,增加了脂质氢过氧化物在油相的浓度,并降低了该初级氧化物的分解速率。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盐(NaCl)对于香油微乳液体系相态的影响,结果表明,随NaCl浓度的增加,体系由2相态(O/W型微乳液-丁香油)经3相态、4相态、3相态再转变成2相态(W/O型微乳液-水)。电导实验结果表明用正丁醇做助表面活性剂时,体系发生电导渗透(6.0ml水),在含水量为18.0ml时完全相反转(即由W/O型转变为O/W型),并可以获得较为稳定的O/W型丁香油微乳液。  相似文献   

5.
微乳液通常是由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通常为醇类)、油(通常为碳氢化合物)和水(或电解质水溶液)组成的透明的、各向同性的热力学稳定体系。表面活性剂可以形成O/W及W/O两种类型的微乳液,但是应用纳米材料制备的主要是W/O型反相微乳液,平时常不加区分地统称为微乳液。微乳液用于纳米材料制备研究较早,是研究最多的表面活性剂体系。  相似文献   

6.
本发明介绍多相乳化型人造奶油的制法.即,使水包油型(O/W)乳化液以稳定状态在油相中乳化分散,形成油包水包油型(O/W/O)人造奶油.内相的O/W乳化液在二次乳化时,油脂不会移向最外相的油相中去,可保持稳定状态,因此可制成风味和呈味性良好的多相乳化型人造奶油.本发明O/W/O型乳化物中的最内相油脂与最外相油脂可使用性质不同的油脂,因此可望改变制品稠度等物理性质.另外,由于最内相含有油脂,因此水相的表面积比含同量水相的油包水型(W/O)乳化液的水相表面积大.而且水相中所含的乳蛋白等风味物质能发挥良好的呈味性.以往加工多相乳化型油脂时,必须使用  相似文献   

7.
杨晨 《中国油脂》2021,46(6):59-64
采取相转变法和拟三元相图法制备牡丹籽油微乳液,从不同表面活性剂、亲水亲油平衡值(HLB值)、助表面活性剂中筛选最佳组分以确定制备牡丹籽油微乳液的体系组成。同时,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牡丹籽油微乳液的制备条件。结果表明:牡丹籽油微乳液的体系组成为牡丹籽油/Tween 80/Span 80/无水乙醇/水;最优的制备条件为制备温度25 ℃,以Tween 80与Span 80(质量比为6∶ 4)为混合表面活性剂(HLB值为11),混合表面活性剂与助表面活性剂无水乙醇比例(Km)为1∶ 1,先将混合表面活性剂相与牡丹籽油混合均匀,再逐滴加水。在最优条件下,随着加水量的增加,得到的牡丹籽油微乳液结构以W/O型向双连续相再到O/W型转变,最终得到的牡丹籽油微乳液为微黄澄清透明状液体,粒径为(40.63±1.77)nm,多分散系数稳定在0.218±0003,电导率为(681.75±19.15)mS/cm。同时发现,低浓度盐离子(≤1.0 mol/L)的存在可以促进牡丹籽油微乳液的形成,但盐离子浓度过高(≥1.5 mol/L)时会抑制微乳液的形成。  相似文献   

8.
以富含多不饱和脂肪酸(UPFA)的核桃油为油相,采用超高压微射流均质机制备油包水(W/O)乳液,分别添加非极性抗氧化剂α-生育酚及其极性对应物—6-羟基-2,5,7,8-四甲基色烷-2-羧酸(Trolox)于乳液中,45℃避光保存,检测乳液初级氧化产物—脂质氢过氧化物与次级氧化产物-顶空己醛含量,探究抗氧化剂极性对W/O乳液稳定性影响。结果表明,10~1000μM,α-生育酚与Trolox对W/O乳液脂质氢过氧化物和己醛的形成都具有抑制作用,其中Trolox抗氧化性随浓度的增大而提升,而较高浓度的α-生育酚(500~1000μM)反而降低其对脂质氢过氧化物的抑制作用;α-生育酚分布于乳液油水界面浓度小于极性抗氧化剂Trolox,导致非极性抗氧化剂α-生育酚活性低于极性抗氧化剂Trolox;乳液水相pH 3.0时,Trolox抗氧化性高于水相pH 7.0,水相pH通过影响Trolox在W/O乳液各相分布,从而影响其抗氧化性。  相似文献   

9.
为了降低婴儿配方营养油中不饱和脂肪酸的氧化酸败和提高其消化吸收,该研究以调和油为油相、乳清蛋白为壁材,将乳化剂溶于油相,超声法制备成纳米级乳化液,利用喷雾干燥法将纳米乳液制备成微胶囊粉末。以乳液粒径为响应值,用响应面分析法研究乳化剂添加量、超声功率和超声时间等因素对乳液粒径和喷雾干燥产品表面含油率的影响,优化制备工艺。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卵磷脂(PC)质量分数5.0%、超声功率660 W和超声时间20 min,乳液的平均粒径为(184.37±0.64)nm,微胶囊表面含油率为5.82%,依据此响应面模型数据可有效指导试验操作。喷雾干燥后的产品品质较好,在体外消化模拟试验中,在禁食和喂食状态下纳米乳液的游离脂肪酸释放量均高于未处理调和油。  相似文献   

10.
姜如雪 《中国油脂》2020,45(8):71-75
南极磷虾油(AKO)在HLB值为6~16时具有较好的乳化能力,且在HLB值为8~11时表现最佳,倾向于形成水包油(O/W)型乳液。以南极磷虾油为乳化剂,鱼油为油相,制备O/W型乳液。研究了剪切速率、油相含量、AKO含量对乳液体系的影响,并利用单因素实验优化制备条件。结果表明:在南极磷虾油含量为3%,剪切速率为12 000 r/min,乳化时间为5 min,鱼油含量为60%条件下制备的乳液综合表现最好。  相似文献   

11.
溶血磷脂比磷脂的HLB大,易形成O/W型乳化剂,可制备热力学稳定的微乳化体系.利用溶血磷脂作乳化剂,制备含沙棘油的微乳液,以沙棘油为油相,溶血磷脂为乳化剂,正丙醇为共表面活性剂,制成微乳液.最终产品呈透明、稳定的均相混合物.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以大豆分离蛋白(SPI)作为乳化剂和稳定剂,吸附在油水界面,形成O/W(水包油)型乳液(蛋白浓度2.0 wt%,大豆油浓度20.0 wt%),在人工胃液的模型中(37℃,p H 1.2,34 m M Na Cl离子强度,95 r/min持续摇动2 h),检测乳液的粒径,Zeta电位和显微结构。通过检测乳液的显微结构和粒径表明,大豆分离蛋白(p H 7.0)能够形成稳定的乳液,但在人工胃液的模型中,乳液液滴会出现絮凝或结合现象。并且,液滴絮凝或结合程度取决于水解时间。乳液的Zeta电位检测结果表明,SPI乳液与人工胃液混合后,乳液的Zeta电位由﹣35.9±0.3 m V变化到﹢16.3±0.9 m V。对未经乳化的SPI溶液和乳化后的乳液进行SDS-PAGE分析表明,吸附到油水界面的SPI蛋白更容易被胃蛋白酶水解。本研究能够提高人们对O/W型SPI乳液基于人工胃液模型下降解特性的认识,对设计以SPI乳液为基础的食品系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正>二种互不相溶液体以微小液滴分散于另一方的体系称之乳液.不仅水与油,各种液状有机物质均可成乳液.对食品乳液而言,主要是水与食用油脂类乳化;当油与水成乳液时,油可作分散相,分散于连续相水内成O/W型乳液,如牛奶便是天然O/W型乳液.反之,水也可作分散相,分散于连续相油内成环W/O型乳液,如人造奶油便是W/O型乳液典型例子.而且,O/W或W/O型乳液本身可作内层即分散相分散于连续相水或油中成O/W/O型或  相似文献   

14.
为提高番茄红素的稳定性和水溶性,采用低能乳化法制备番茄红素微乳液,利用伪三元相图优化番茄红素微乳液配方。探讨油相、乳化剂、助乳化剂、乳化剂与助乳化剂质量比(Km值)对微乳液形成的影响,通过计算并比较伪三元相图微乳液区域面积确定各因素的最佳值,并对微乳液的类型、形态、粒径、多分散指数(PDI)和Zeta电位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番茄红素微乳液最佳配方为油相为亚麻籽油、乳化剂为吐温80、助乳化剂为无水乙醇、Km值为2∶1,采用最佳配方得到的番茄红素微乳液为O/W型,微乳液液滴呈规则球形,粒径为(167.70±0.45)nm, PDI为0.179±0.006,Zeta电位为(-7.71±0.53) mV。采用该方法制备的番茄红素微乳液均一稳定。  相似文献   

15.
以富含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核桃油为油相,于水相添加大豆分离蛋白(SPI),采用超高压微射流均质机制备油包水(W/O)乳液,乳液于45℃避光保存,每隔1 d测定乳液的平均粒径及粒径分布等物理特性,同时检测乳液初级及其次级氧化产物—脂质氢过氧化物与己醛,探究SPI对W/O乳液稳定性影响。结果表明,SPI应用于W/O乳液,乳液水滴粒径降低,乳液物理稳定性增大,SPI同时具有抗氧化活性。0.1%~0.4%SPI,蛋白质用量的增大对乳液物理稳定性无显著性影响;SPI用量增大(0.1%~0.2%)延长了脂质氢过氧化物与己醛形成延迟期,而用量进一步增大(0.4%)乳液脂质氧化稳定性影响不显著。乳液水相p H对SPI抗氧化活性有显著影响,水相p H 7.0,SPI抗氧化活性高于水相p H 3.0。研究同时表明,水相钙离子强度0~200mmol/L Ca Cl2,钙离子引入提高了乳液物理稳定性;乳液水相钙离子强度较低时(≤10 mmol/L Ca Cl2),离子强度的增大降低了SPI抗氧化活性,较高离子强度(100~200 mmol/L Ca Cl2)加速了乳液脂质氧化。  相似文献   

16.
采用双乳化法制备胭脂虫红W/O/W复合乳液,以纯胭脂虫红酸水溶液作为内水相,大豆油为油相,司盘80、磷脂为亲油性乳化剂,将内水相、油相、亲油性乳化剂混合,在高剪切分散乳化机上以10 000 r/min的转速搅拌10 min,得到初乳。阿拉伯胶溶于水作为外水相,与初乳混合后用均质机均质后得到胭脂虫红W/O/W复合乳液。结果表明,采用双乳化法制备胭脂虫红W/O/W复合乳液,不仅能提高胭脂虫红在酸性条件下的稳定性,还能解决胭脂虫红在食品中形成色斑、不易涂抹问题,并能扩大胭脂虫红在食品领域的使用范围。  相似文献   

17.
以富含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核桃油为油相,于水相添加桃仁分离蛋白(PKPI),采用超高压微射流均质机制备油包水(W/O)乳液,乳液于45℃避光保存,每隔1 day测定乳液的平均粒径及粒径分布等物理特性,同时检测乳液初级氧化产物—脂质氢过氧化物与次级氧化产物-己醛,探究PKPI对W/O乳液稳定性影响。结果表明,PKPI应用于W/O乳液,可以降低乳液油滴粒径,提升乳液物理稳定性,PKPI同时具有抗氧化活性;PKPI浓度0.1~0.4%,乳液物理及氧化稳定性随PKPI浓度的增大而增强。水相p H对PKPI抗氧化活性有显著影响,水相p H 7.0,PKPI抗氧化活性高于水相p H 3.0。水相钙离子强度同时影响PKPI乳液的稳定性,100~200 Ca Cl2m M,乳液物理稳定性随离子强度的增大而增强;乳液水相钙离子强度较低时(≤10 m M),增大离子强度将降低PKPI抗氧化活性,钙离子强度较高时(≥100 m M),增大离子强度加速乳液脂质氧化。  相似文献   

18.
为开发预消化防呛咳鸡肉蛋白补充剂,采用鸡油和鸡肉蛋白水解物制备O/W型Pickering乳液,研究高速剪切对乳液性质的影响,并添加卡拉胶制备热诱导型乳液凝胶。结果表明:在高速剪切工艺中,在50℃下以17 000 r/min高剪切力处理6 min所制备的乳液粒径较小、乳液液滴均匀分布且乳液物理稳定性相对较好;当卡拉胶添加量为0.3%时,乳液凝胶在0.1~100.0 rad/s频率范围内出现屈服应力点(G’=G’’),即发生相变,且在25~55 ℃的温度波动下能保持良好的凝胶特性,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乳液凝胶的持水性。采用高速剪切处理在50℃下以17 000 r/min高剪切力处理6 min所制备的乳液特性最好,当卡拉胶添加量为0.3%时所形成的鸡肉蛋白水解物Pickering乳液凝胶稳定性最好且易发生凝胶态向流动态转变,可作为适合老年人食用的凝胶态鸡肉蛋白产品。  相似文献   

19.
O/W型微乳液对β-胡萝卜素增溶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考察吐温80/乙醇/丁酸乙酯/水微乳液体系对水难溶性物β-胡萝卜素的增溶作用,同时用黏度计和动态光散射仪研究了空白微乳和含β-胡萝卜素微乳液的微结构。结果表明,β-胡萝卜素在以丁酸乙酯为油相的微乳液中溶解度明显增大;β-胡萝卜素加入明显影响微乳液的微结构。加入β-胡萝卜素使微乳液的W/O区域变小,BC和O/W区域变大;同样的,含β-胡萝卜素微乳液的粒径较空白微乳大,含β-胡萝卜素微乳液的粒径同空白微乳液一样,在储藏初期逐渐减小,3d后,基本不变,且在一个月内稳定。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制备一种南极磷虾油微乳包埋方法并研究其稳定性。方法:以肉豆蔻酸异丙酯(IPM)为油相,Tween 80和Span 80复配表面活性剂相,乙醇为助表面活性剂,制备南极磷虾油油包水(W/O)型微乳液,并利用拟三元相图法考察各组分对微乳的影响。通过动态光散射法测定微乳液在离心试验、高温试验、盐度试验、贮藏试验中微乳液粒径大小变化,考察微乳液的稳定性。结果:在复配表面活性剂中,Tween 80和Span 80的质量比为6∶4,乙醇作为助表面活性剂且与表面活性剂质量比K_m=1.0时,得到稳定性良好的微乳液体系。结论 :该南极磷虾油微乳液制备简便,稳定性良好,是一种新型南极磷虾油的包埋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