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 毫秒
1.
基于34条微生物脂肪酶序列,用多元逐步回归法分析了影响脂肪酶最适温度的氨基酸及其二联体.结果表明:与最适温度呈正相关性的氨基酸是Y,负相关性的有I、S、K;呈正相关性的氨基酸二联体有IR、KS、NY、SA、ST和YR,负相关性的有DK、DY、IS、KA、WS、YS和QI.通过对相关性氨基酸二联体在耐热和不耐热脂肪酶中空间位置的分析发现:与最适温度呈正相关性的氨基酸二联体多数位于α-螺旋区,且分布在酶蛋白表面;而呈负相关性的多数位于β-折叠区和无规则卷曲区,一般分布于酶蛋白内部,并常出现在多肽链的N或C端.  相似文献   

2.
在淀粉制糖工业中,普鲁兰酶通常与糖化酶配合使用,其在酸性pH和较高温度下的催化活力是影响淀粉脱支效率的主要因素.该研究通过对长野芽胞杆菌(Bacillus naganoensis)普鲁兰酶蛋白质解折叠自由能的差值(ΔΔG)的计算预测和突变位点稳定性分析,选择突变位点并进行定点突变,获得突变体N467G.与野生型普鲁兰酶...  相似文献   

3.
运用灰色关联分析理论对棉织物纤维素酶的整理工艺参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影响棉织物减量率的因素从大到小依次为酶处理时间、酶处理液的pH值、处理温度和酶用量。这对酶处理时工艺参数的选择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以北方寒冷地区紫花苜蓿鲜草为原料,用纤维素酶破壁和机械破壁相结合提取叶蛋白。研究酶解反应温度,pH和加酶量三因素对苜蓿叶蛋白提取率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响应面分析法确定纤维素酶法提取苜蓿叶蛋白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酶解反应温度为55.65℃、pH为4.86、加酶量为7.22%,在此工艺条件下,粗蛋白提取率为41.59%。通过氨基酸分析结果表明,苜蓿叶蛋白氨基酸种类齐全、含量高、氨基酸比例协调,因此苜蓿叶蛋白是优质蛋白质。  相似文献   

5.
付康丽  陆大年 《印染》2013,39(6):8-10,25
研究绿色木霉属纤维素酶的最适温度及最适pH值,探讨其在不同温度下的热失活情况,以及多元醇(海藻糖、聚乙二醇400、乙二醇、甘油)对其热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绿色木霉属纤维素酶最适温度为50~55℃,最适pH值为4.6;其在70℃时迅速失活,失活半衰期为3.2 min。多元醇的加入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其热稳定性,其中添加聚乙二醇400和海藻糖的混合物,能将其半衰期延长至5.9 min。  相似文献   

6.
为了提高内切纤维素酶的热稳定性,利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多元醇类、糖类、金属离子以及蛋白质对酶热稳定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半乳糖、明胶、糊精能显著提高该内切纤维素酶的热稳定性,正交试验获得最佳复合稳定剂配比为:半乳糖4%、明胶1%、糊精8%。在该复合稳定剂作用下,65℃保温2 h后,酶活保留率达250.67%,显著提高了内切纤维素酶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运用灰色关联分析理论对棉织物纤维素酶的整理工艺参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影响棉织物减量率的因素从大到小依次为酶处理时间、酶处理液的pH值、处理温度和酶用量。这对酶处理时工艺参数的选择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采用U15·(157)均匀试验对虫源性的蜡状芽孢杆菌产纤维素酶发酵条件进行逐步回归分析:以DNS法测定酶活力,确定了该菌株的最优产酶条件.试验结果表明,在自然供氧条件下,发酵74h时酶活性最高;蛋白胨对纤维素酶活力有促进作用.最佳组合条件为:在100mL三角瓶中装入20mL液体培养基,初始pH值为7.5,0.5%CMC-Na,1.2%蛋白胨,最大酶活为233.4711μg/(mL·min).进一步的酶学特性研究显示,酶促反应的最适pH值为8.5,最适温度为25℃~60℃,范围内酶活可保持60%以上.  相似文献   

9.
本文运用灰色关联分析理论对棉织物纤维素酶的整理工艺参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影响棉织物减量率的因素从大到小依次为酶处理时间,酶处理液的pH值,处理温度和酶用量。这对酶处理时工艺参数的选择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用纤维素酶酶解提取鸡腿菇中的呈味物质。以鸡腿菇中呈味核苷酸和氨基酸的提取率为指标,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纤维素酶法提取工艺条件进行优化。试验结果表明,鸡腿菇呈味物质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纤维素酶量0.8%,酶解时间3.5 h,温度50℃,p H 8.0,料液比1∶35(g/m L)。在该最佳条件下,呈味核苷酸和氨基酸的提取率分别为7.39%和1.63%。  相似文献   

11.
纤维素酶处理棉织物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阐述纤维素酶在纺织整理中的应用,并对其在棉织物应用中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2.
纤维素酶活力测定方法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6  
张瑞萍 《印染》2002,28(8):38-39
用DNS为显色剂,分别以滤纸和CMC为底物,以滤纸糖酶活性(FPA)和羧甲基纤维素酶活性(CMCase)表征纤维素酶活力,确定酶活测定用波长为530nm,参比溶液应为失活酶,底物和DNS等共热的反应物;比较了两种底物的酶活力测定方法,结果表明,CMCase比FPA高,说明酶对水溶性底物有较高的活力,也表现吸附对酶的活性部位与纤维素分子链段的结合及催化均有很大影响,对于不同牌号的纤维素酶,织物的酶减量率与CMC酶活力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3.
牛仔布纤维素酶整理中起花和返染的控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纤维素酶活力和酶蛋白组分是影响牛仔仿旧整理中起花效果的主要因素;染色工艺和纤维素酶产品配方则是影响抗返染效果的重要原因,对于不同的服装面料,需使用不同的纤维素酶和工艺。通过助剂对酶进行改性,可以达到更好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14.
枣花蜜的热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哲灵  高荫榆  薛艳辉 《食品科学》2006,27(11):217-220
热处理会造成蜂蜜中生物酶活性的损失,同时还会生成有害物质羟甲基糠醛(HMF)。本文研究不同温度、时间下枣花蜜的热稳定性。采用分光光度法、铁氰化钾滴定法、紫外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枣花蜜中淀粉酶活性、蔗糖转化酶活性、HMF含量在不同热处理温度下随热处理时间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热处理温度下,枣花蜜中淀粉酶相对酶活、蔗糖转化酶相对酶活、HMF含量随热处理时间变化的关系式分别为[RAA]=exp(-kat),[RAI]=exp(-kit),[HMF]=[HMF0]exp(kht)。ka、ki、kh与热处理温度有关。最适宜热处理条件为温度45~50℃、时间8.1~1.7h。  相似文献   

15.
脂肪酶热稳定性改造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热稳定性改造是脂肪酶酶学性质研究的热点之一,随着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有效手段被用于脂肪酶热稳定性改造。作者综述了影响脂肪酶热稳定性的主要因素、提高其热稳定性的研究方法以及最新研究成果,为脂肪酶的进一步改造提供依据,并对其他酶的酶学性质改造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纤维素酶脱墨的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生物酶对废纸浆进行脱墨是一种环境友好的脱墨新技术,该技术已经在国外的一些工厂得到应用。酶法脱墨所使用的酶以纤维素酶为主,根据处理对象不同辅以聚木糖酶、淀粉酶等酶协同作用。本主要就国内外纤维素酶酶法脱墨的研究进展及其脱墨机理作一综述报道。  相似文献   

17.
血栓导致的心脑血管疾病是当前危害人类健康、导致死亡率最高疾病之一,因此近年来溶栓药物及具有溶栓功能保健食品的研发进展得十分迅速。纳豆激酶因其特有的高效溶血栓作用,成为国内外科研热点之一。本研究针对目前纳豆激酶稳定性的问题,以纳豆激酶的晶体结构和序列比对为基础,通过定点突变构建组纳豆激酶突变体,对可能影响纳豆激酶热稳定性的氨基酸进行研究。在构建的5个突变体中,P14L、N76D两个突变体的热稳定性有明显提高,在65℃下的半衰期由20 min分别提高为30 min和50 min。同源建模和分子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这两个氨基酸位点是通过不同机理对纳豆激酶催化活性以及热稳定性产生的重要作用。本研究可为纳豆激酶的基因工程改造以及其生产和应用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8.
Thermal inactivation kinetics of soluble horseradish peroxidase and the enzyme covalently immobilized onto glass beads were studied in phosphate buffer and organic solvents in a temperature range of 65° to 98°C. The z value of the heat-stable fraction of peroxidase was changed from 26.3°C to 14.1°C by the method of enzyme immobilization. Further, the z value of 14.1°C of the immobilized peroxidase was lowered to 11.1°C using an organic solvent in order to modify the environment of the enzyme.  相似文献   

19.
来源于原核生物成团泛菌(Pantoea agglomerans)的苯丙氨酸氨基变位酶(Pa PAM)可催化α-苯丙氨酸转变为药用价值更高的(S)-β-苯丙氨酸,然而其酶活较低,热稳定性较差,限制其工业应用。本研究突变苯丙氨酸氨基变位酶酶活中心上方loop环上的氨基酸及与其相互作用位点的氨基酸,降低loop环的柔性,以期稳定酶活中心的结构,提高酶的热稳定性。筛选得到热稳定性显著提高的突变体I91M,50℃保温1 h后,剩余酶活达到83%(野生型酶酶活仅剩余30%左右)。该结果有助于苯丙氨酸氨基变位酶的理论研究和工业应用。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玉米、木薯、马铃薯、西米四种淀粉为原料,采用100~200℃高温加热的方式,研究原淀粉以及经物理方法处理后的淀粉白度在高温下变化情况,并用扫描电镜观察白度变化最明显的马铃薯淀粉颗粒形貌。结果表明,经过200℃加热,马铃薯原淀粉白度从85.88降到45.51,变化最明显,玉米原淀粉白度从88.21降到79.10,变化最小;原淀粉经乙醇提纯后加热,以及原淀粉在真空下加热,白度变化趋势跟原淀粉差不多,且200℃下白度都比原淀粉同温下白度下降2~6,其中马铃薯淀粉白度变化最明显;原淀粉分别在酸、碱性条件下加热,白度变化更明显,特别是碱性条件下,此时200℃下,白度都降到13.67~24.76;原淀粉经过预糊化后高温加热,不同淀粉白度变化大致相似,且200℃下白度都非常接近39。说明淀粉中蛋白质和脂质对高温下淀粉白度影响不大,不同淀粉白度耐高温特性的差异可能与淀粉颗粒大小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