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为了提升吉林省煤监局所辖矿井各种灾害监测的信息化水平,提高监管、监察的及时性、可靠性,研究了一套煤矿重大灾害联网预警分析技术。建立了基于重大灾害特征规律的动态预警模型,将各矿井瓦斯、二氧化碳、火、顶板4大灾害监测系统的数据进行集成和综合分析。介绍了系统建设的技术原理、架构、联网方式、数据集成方式以及模块设计。开发了联网分析预警平台,借助阿里云服务进行发布,实现吉林省主要矿井安全信息的综合管理和集成共享、安全隐患的在线监测和动态识别以及重大灾害信息的分类、分矿井集中展示。研究为煤矿安全监管监察工作提供了有效的辅助工具及手段。  相似文献   

3.
基于WebGIS的煤矿生产信息管理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WebGES是一种基于网络的信息管理系统,可以更加科学有效的为煤矿生产管理服务。该文首先探讨了基于WebGIS煤矿生产信息管理系统的目标,进而讨论了其建设内容,并介绍了框架,以期能够为煤矿管理者所采用,促进煤矿产业生产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4.
地方煤矿的信息化建设技术大部分与空间数据紧密相关,采用万维网地理信息系统(WebGIS)与地方煤矿的管理信息系统(MIS)有机结合,更适用于安全生产管理,是传统的管理信息系统所无法比拟的.提出一种基于WebGIS模式的地方煤矿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方案,采用ArcIMS平台,ASP,JavaScript和ArcXML技术作为系统开发环境,并对系统的平台构架设计、数据组织关系以及系统集成方法等关键技术进行了详细阐述,为数字矿山管理平台的建设及其应用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梁碧婵 《煤炭技术》2013,32(2):158-160
文章阐述了WebGIS技术的理论及其实现技术,对煤矿调度图形数字化的重要意义进行了分析,并且对基于WebGIS的煤矿调度图形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以及实现进行详细介绍,预言它必将对煤矿业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煤矿井下突水预警系统研制,有效地解决了局域水仓自动抽水系统各种故障解决不及时导致水仓内积水淹没设备的问题;同时采空区密闭内高水位放置探头,可以达到探测密闭内水位,确定水量,做到及时排放老空水,减少矿区井下水隐患,在为矿井创造了安全经济效益的同时,在技术效益方面也取得了可观的成效。  相似文献   

7.
覃远霞 《煤矿机械》2012,33(8):278-279
利用以网络为基础的WebGIS信息管理系统可以实现对煤矿生产的科学化管理。首先介绍了依托于WebGIS的煤矿生产信息管理系统的目标及整体框架;在此基础之上分别从GIS平台软件及其相关支撑软件、基础数据以及应用子系统等方面对基于WebGIS的煤矿生产信息管理系统的具体建设情况进行了全面阐述。  相似文献   

8.
黄竟文 《矿业安全与环保》2012,39(4):85-87,90,92
通过构建由三违、设备故障、环境参数异常、隐患及事故所构成的煤矿灾害风险记录体系,建立了利于实现多源信息融合及煤矿生产条件动态变化的煤矿灾害风险组合式指标体系。采用控制图与柱状图相结合的方法,可确定煤矿灾害异常风险的时空坐标。提出了由回归模型和GM(1,1)模型构成的灾害风险多模型预测方法,并建立了基于小误差概率—后验差比、相关系数—置信概率的两种预测模型优选策略。根据5类风险记录体系和3种风险预警分析方法,建立了煤矿灾害风险预警的信息流模型,可为煤矿灾害的防治提供一定的指导。  相似文献   

9.
罗强 《煤炭技术》2013,32(1):144-145
本文对基于WebGIS的煤矿地测远程管理系统的设计研究进行了讨论,阐述了煤矿地测实现远程管理的技术基础,指出了WebGIS系统带来的优点,这个系统的开发与应用,必能很好地解决煤矿区地测远程管理问题,有效地实现煤矿管理的网络化和信息化。  相似文献   

10.
采用数据中台技术解决煤矿重大灾害预警系统中监测数据的采集、整理、存储、分析需求,构建了数据共享能力中心,通过数据中台把煤矿中异构数据格式化为规范的结构化数据,作为数据资产进行管理,同时提供统一的数据服务,为重大灾害预警系统提供了有效支撑.  相似文献   

11.
煤矿安全预警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企业预警理论为指导,吸收并采纳了现有煤矿生产作业理论,结合煤矿安全生产的实践与经验,探讨一种具有预警、预控功能的煤矿安全管理新模式。  相似文献   

12.
伴随着煤炭开采量的不断增加,安全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重大、特大事故时有发生,再加上煤矿企业生产所具有的特殊作业环境,致使生产过程中潜在着危险性和不安全因素。基于上述原因,针对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的特点,以企业预警管理理论为指导,应用现代生产管理理论的最新成果,通过对近期煤矿安全事故的统计分析,提出一种能监测、诊断及预警的煤矿安全生产预警管理系统。  相似文献   

13.
采用B /S模式设计了矿井通风信息的预警系统,对该系统的系统原理、功能模块以及关键技术作了详细的说明,系统将完成数据采集、分析和处理,实现远程监测和故障诊断、告警,具有很强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凌飞  杨鹏 《中州煤炭》2022,(8):257-262
介绍了一种基于BIM技术分析的实时监测、事件报告和预警平台,结合基于RSS距离的加权质心定位算法,用于改善煤矿井下施工安全管理和预防事故。该平台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实时操作数据库、应用网关和应用程序接口,无缝集成了监控、分析和本地化方法,用于空气质量参数(包括温度、湿度、CH4、CO2和CO)的传感器表现出出色的性能,每个参数的回归常数始终大于0.97。该框架支持实时监控、识别异常事件(>90%),并验证矿工在地下矿山恶劣环境中的定位(误差小于1.8 m)。该研究成果能够有效促进煤矿井下安全,为矿井安全预警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刘旭东 《中州煤炭》2021,(11):188-192,199
根据瓦斯地质异常、采矿应力和瓦斯排放特征,考虑我国煤、瓦斯突出防治技术和矿山规律,结合矿山生产过程、地质资料和多种历史气体动态现象,对多源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建立了综合预警指标系统和煤矿模型,确定并建立了煤和瓦斯突出预测的指标模型和系统。此外,利用该模型建立在线综合系统和数据库,进行了瓦斯突出的预测,实现了煤矿工作面爆发危险的实时监测和智能识别。预测系统的应用结果表明,系统软硬件可以保证瓦斯突出的连续稳定预警,预警结果及时且准确,与矿山的实际风险一致。  相似文献   

16.
陈常晖 《中国矿业》2020,29(6):76-80
针对煤矿安全影响因素多、各影响因素之间相互关联、样本信息采集困难等问题,分析了煤矿安全生产系统风险,从人员、设备、环境、管理四个方面构建了煤矿安全影响因素指标体系,基于粗糙集理论融合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方法的提出了煤矿安全机预警模型,并以实测数据为例对该预警模型的计算结果进行了训练和检验。结果表明,粗糙集融合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能够有效提高预警效率,反映各控制因素对煤矿安全的影响,计算结果与样本值拟合精度较高,对保障煤矿安全生产具有重要而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新一轮能源变革正在孕育,互联网+及智能化发展势头强劲,在总结我国煤矿典型动力灾害预防存在主要问题及思考煤矿监控预警如何面对新一轮科技创新的基础上,提出了煤矿典型动力灾害风险精准判识及监控预警新理念与关键技术。煤矿典型动力灾害风险精准判识及监控预警是在煤炭精准开采的理念指导下,基于多相多场耦合灾变孕育演化机理,利用灾害前兆信息采集传感与多网融合传输技术、多源海量前兆信息提取挖掘方法,能够实现煤矿典型动力灾害前兆信息深度感知、风险精准判识及监控预警的新模式新方法。该模式能够实现煤矿监控预警由传统的经验型、定性型向精准型、定量型转变,全面提升我国煤矿典型动力灾害风险判识及监控预警能力。凝练了煤矿典型动力灾害风险精准判识及监控预警的4个关键科学问题和8个主要研究方向,围绕基础理论研究、关键技术开发和预警平台搭建,重点阐述了12个方面的研究进展,为实现冲击地压、煤与瓦斯突出和煤岩瓦斯复合动力灾害隐患在线监测、智能判识、实时精准预警提供了技术路径。  相似文献   

18.
冲击危险性分源权重综合评价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冲击地压综合监测如何设计及评价结果如何判断的问题,从诱发冲击启动的载荷源着手,提出冲击地压分源监测评价的理论,建立冲击地压分源权重综合评价模型,并开展实践应用研究。结果表明:冲击地压监测以激发冲击启动的载荷源为靶目标,分别对集中动载荷源,集中静载荷源开展分源监测,同时依据载荷源类别、产生原理、时空特征进行方法,方位确定;对不同监测物理量进行归一化处理,采取连续监测数据作为样本分析,通过熵权法进行计算,确定各监测指标对冲击地压贡献率的大小,计算其权重,避免了人为定权的主观因素影响;将分源监测结果进行量化后与权重进行加权计算,并对计算结果采用置信度识别原则,通过验证分析,分源权重综合评价方法能够反映出当前危险程度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从资源保障、开发条件、生态环境和煤炭市场4个方面分析了河北省煤炭资源安全影响因素,建立了煤炭资源安全预警指标体系,划分了警度,进行了预警区间分析,并应用突变理论建立了综合预警模型.在对河北省煤炭需求、生产能力预测等方面综合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了河北省煤炭资源安全预警分析,给出了相应的警度预报.河北省煤炭资源安全处于重警状态,应加大地质勘探、矿山建设投资,提高煤炭资源采出率,同时发展新能源,改变能源消费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