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钱丽霞 《山东煤炭科技》2023,(2):188-190+193
针对煤泥水絮凝沉降过程具有大惯性、时滞性、不确定性及非线性的特点,利用模糊控制和PID算法,结合絮凝剂自动加药系统的现场实际,进行了软件和硬件设计,改进了控制系统。东滩煤矿选煤厂的现场应用表明,该控制算法简单易行,鲁棒性强,能动态调整絮凝剂加药量,溢流水浊度稳定,改善了循环水质量,可节约药剂达15%,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提升了煤泥水的处理效率。  相似文献   

2.
基于EDLVO理论的煤泥水沉降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煤泥水系统运行效果直接影响到选煤厂的经济效益。现有煤泥水处理多为实验或实践性讨论,煤泥水沉降的机理研究是解决这一问题的理论依据。通过分析EDLVO理论中每组实验的总势能曲线上都存在一个最大势垒(势能值最大点)和一个相对应的临界距离及相关公式推导并将其应用于煤泥水悬浮液系统中,经实验结果验证,得出在不同絮凝剂用量下煤泥水悬浮液中细粒煤泥的各种作用势能变化。从而在煤泥水沉降的机理方面作出了必要工作。  相似文献   

3.
煤泥水的絮凝沉降是煤炭湿法洗选工艺的重要操作单元。分析和优化絮凝过程,提高絮凝效率,对提高选煤生产效率有重要意义。本文从絮凝动力学的角度,综述了煤泥水中悬浮颗粒的性质、药剂制度和流体运动对絮凝过程的碰撞频率、碰撞效率和破碎效率的影响,总结了絮凝药剂促进细颗粒絮凝的化学作用机制和湍流涡旋尺度调控对提高絮凝效率的物理作用机制;综述了从絮凝动力学角度研究煤泥水絮凝过程的方法,比较了计算流体力学(CFD)、群体平衡模型(PBM)和离散元(DEM)等方法应用于煤泥颗粒间作用力、絮凝流场和煤泥絮凝动态过程研究的优缺点。通过比较分析认为,CFD-DEM耦合方法特别适用于多组分、多粒度的煤泥水体系,是研究煤泥水絮凝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4.
细泥煤泥水凝聚与絮凝沉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Stokes沉降定律和DLVO理论,分析了细泥煤泥水难以浓缩澄清的原因以及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根据细泥煤泥水性质,提出了凝聚与絮凝沉降方法,在实践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张鹏  王志强 《煤炭工程》2021,53(4):166-171
针对选煤厂煤泥水沉降效果差的问题,通过优化煤泥水沉降条件来提高其沉降效果.利用煤泥水沉降试验,考察煤泥水浓度、pH和阴离子型聚丙烯酰胺(NPAM)用量对煤泥水沉降效果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 Design响应面法(RSM-BBD)进行条件优化试验,建立响应面回归模型,研究煤泥水浓度、pH、NPAM用...  相似文献   

6.
基于溶液化学性质调控的煤泥水沉降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改善难沉降煤泥水沉降效果差的问题,以煤泥水溶液化学性质调控为切入点,探索了影响煤泥水沉降的主要溶液化学离子,其中钙镁离子影响最显著;以钙离子为例,通过比较不同浓度的钙离子沉降试验效果,确定了调控钙离子的有效浓度;利用正交试验,对钙离子浓度和絮凝剂浓度配比进行优化。试验结果分析表明,通过调控煤泥水的溶液化学性质实现煤泥水沉降,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节能减排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根据所选煤泥水的特性,实验研究了不同p H值、3种不同类型的絮凝剂、不同的搅拌速度及不同的搅拌时间下的煤泥水沉降效果。3种絮凝剂沉降实验的对比确定了PHP最适宜作为处理该煤泥水的絮凝剂。  相似文献   

8.
 摘要:结合选煤厂煤泥水的沉降设备,建立数学模型计算出颗粒的沉降时间为63s。进行煤泥水絮凝沉降试验,研究煤泥水的沉降时间对沉降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沉降时间为60s是合理的,沉降时间过长意义不大。  相似文献   

9.
岳双凌 《煤炭技术》2018,(4):320-322
以选煤厂高灰细泥型煤泥水为研究对象,分别选用阴离子型、阳离子型和非离子型聚丙烯酰胺高分子絮凝剂和氯化镁、氯化铝和氯化钙无机凝聚剂对其进行絮凝沉降试验,考察沉降速度、上清液浊度等评价指标。通过正交试验设计研究该煤泥水沉降的影响因素关系,并确定了适合该煤泥水沉降的较优药剂制度。  相似文献   

10.
冯瑞波 《煤》2010,19(8):20-21,32
漳村矿选煤厂改造后,存在煤泥水澄清液浑浊、洗水浓度高的问题,通过对煤泥水联合加药的试验分析研究,确定了最佳的加药顺序、加药量与间隔时间。  相似文献   

11.
任楼煤矿选煤厂煤泥水絮凝沉降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皖北任楼煤矿选煤厂煤泥水难以絮凝的现状,分析研究了煤泥水性质,并选用不同凝聚剂与絮凝剂进行沉降试验.结果表明:煤泥水中含有较多黏土类矿物,细粒煤泥含量高,采用质量浓度为200 g/m3石膏,15 g/m3聚丙烯酰胺的联合加药制度,对质量浓度为90 g/L的煤泥水有显著沉降效果,初始沉降速度可达7.8 cm/min.  相似文献   

12.
高泥化煤泥水沉降特性及凝聚剂作用机理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掌握无机凝聚剂对高泥化煤泥水沉降性能的影响规律及其作用机理, 进行了凝聚剂用量及凝聚剂与絮凝剂复配使用对煤泥水沉降特性及水质的影响试验, 并分析了凝聚剂在高泥化煤泥水沉降过程中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 单独使用凝聚剂难以满足高泥化煤泥水沉降处理的目的, 石膏用量为400 g/m3, 与分子质量为1 000万的聚丙烯酰胺5.6 g/m3配合使用时, 初始沉降速度为108.0 cm/min, 上清液透光率为90.6%, 取得较好的沉降效果。添加明矾和无机聚铝铁澄清水硬度小, 使用氯化钙和石膏时, 矿化度较大, Mg2+浓度较高; 在pH=6.3左右, Ca2+主要通过静电吸附在煤泥微颗粒表面, Al3+、Fe3+除静电吸附外, 还可能存在羟基络合吸附。  相似文献   

13.
牛国前 《煤炭工程》2013,45(6):63-65
 南屯选煤厂细煤泥回收系统由于设备老化导致处理能力有所下降、故障率较高,同时南屯煤矿煤质变化相对较大,这样导致选煤厂细煤泥回收系统不能满足生产要求,压滤煤泥产量过高,产品结构极为不合理。因此必须对现有细煤泥回收工艺系统进行改造优化,增加厂内混煤产品回收,优化产品结构,增加矿井和公司效益。  相似文献   

14.
为提高水煤浆浆体稳定性, 基于煤炭颗粒的微观孔洞和裂隙理论, 提出了高压射流式水煤浆制浆工艺。 射流式水煤浆制浆工艺技术具有以下优点:淤适应制浆的煤种广泛;于水煤浆中平均煤炭颗粒度可控性好;盂制浆过程中分散剂用量少, 且不需使用稳定剂;榆水煤浆稳定性好;虞与传统水煤浆相比, 同煤种同浓度的水煤浆其黏度较低, 在同煤种相同水煤浆黏度下, 可制备出更高浓度的水煤浆;愚改善了煤种与添加剂的配伍关系;舆与传统水煤浆制浆工艺相比, 射流式水煤浆制浆工艺节能20%;余适合长时间仓储或长距离输送。 经存放试验及燃烧验证, 高压射流式水煤浆细化装置及其成套设备生产的射流式水煤浆在存放2年后未产生硬性沉淀, 且燃烧稳定, 灰烬呈灰白色, 无结焦现象, 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5.
朔里选煤厂是模块式动力煤选煤厂,年处理能力150万t,采用原煤分级-块煤重介旋流器分选-煤泥高频筛回收的工艺流程。该厂煤泥水处理的目的是将煤泥尽可能地从煤泥水中分离出来,以得到洁净的循环水。粗煤泥采用分级旋流器、高频筛回收,细煤泥由浓缩机浓缩后,亦由高频筛回收。由于朔里煤矿是一个开采了30多年的老矿,随着矿井优质煤资源的枯竭,剩下的煤层不稳定、断层多、夹矸多、矿井原煤中矸石量大、灰分高。选煤厂的煤泥水处理系统不能适应矿井生产要求,需要对其工艺做相应的调整,进一步完善煤泥水处理系统。  相似文献   

16.
褐煤水煤浆气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褐煤水煤浆气化是一种高效褐煤加工技术,用途广泛,尤其在制氢、制甲醇、合成氨领域优势明显,市场前景广阔。而水煤浆浓度对气化效率及系统总成本有着显著影响,水煤浆浓度越高,气化效率越高,系统总成本大大降低,如何制得高浓度水煤浆成为当前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7.
李国威  张强  张辉 《煤矿机械》2008,29(5):42-44
针对目前以煤代油技术日趋成熟,精细水煤浆在柴油机上燃烧、排放等问题研究已取得重要进展,而在供浆系统中燃烧器的重要部件—喷嘴的磨损和堵塞问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对系统中燃料组成成分进行了分析(主要是固体煤粉颗粒、液体水及少量柴油和添加剂),在燃料供给过程中运用固液两相流理论对整个过程进行了动力学分析,给出了动量方程,并根据计算结果设计制造了一种新型喷嘴。  相似文献   

18.
水煤浆添加剂的适配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试验以常村煤为水煤浆制浆原料煤,通过粒度级配试验、确定最优分散剂种类试验、制浆浓度和添加剂用量试验,确定最佳分散剂与助剂之间的配比,筛选出针对常村原煤兼顾成本和制浆性能的优秀添加剂配方。  相似文献   

19.
煤泥水煤浆制备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四种不同煤泥、采用三种不同制浆工艺制备了一系列煤泥水煤浆,以木质素磺酸盐作为分散剂,对煤泥水煤浆成浆性浓度、流动性、稳定性等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煤泥的成浆性与制浆工艺的选择和煤泥本身的性质有关,干法制浆时煤泥的成浆性、稳定性和流动性最好;干法制浆最有利于提高煤泥的成浆性浓度,但浮选后精煤泥干法制浆最不利于提高成浆性浓度;在髙灰条件下,影响定粘浓度的因素主要是灰分,在低灰条件下,影响定粘浓度的主要因素则是碳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