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数据通信》2008,(22):F0003-F0003
南京邮电大学坐落在钟灵毓秀、虎踞龙蟠的六朝古都南京,是江苏省人民政府与工业和信息化部共建的省属重点高校。1942年诞生于抗日烽火中,1958年成立南京邮电学院,2005年更名南京邮电大学,他的成长壮大始终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联,与时代和社会的变革息息相关。1978年学校成为国家改革开放后首批招收硕士研究生的高校,  相似文献   

2.
《中国数据通信》2008,(24):F0003-F0003
南京邮电大学坐落在钟灵毓秀、虎踞龙蟠的六朝古都南京,是江苏省人民政府与工业和信息化部共建的省属重点高校。1942年诞生于抗日烽火中,1958年成立南京邮电学院,2005年更名南京邮电大学,他的成长壮大始终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联,与时代和社会的变革息息相关。1978年学校成为国家改革开放后首批招收硕士研究生的高校,1998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  相似文献   

3.
《中国新通信》2008,10(22):F0003
南京邮电大学坐落在钟灵毓秀、虎踞龙蟠的六朝古都南京,是江苏省人民政府与工业和信息化部共建的省属重点高校。1942年诞生于抗日烽火中,1958年成立南京邮电学院,2005年更名南京邮电大学,他的成长壮大始终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联,与时代和社会的变革息息相关。1978年学校成为国家改革开放后首批招收硕士研究生的高校,  相似文献   

4.
《电信科学》2005,21(12):24-24
11月10~12日,由中国电子学会和中国通信学会联合主办,南京邮电大学和哈尔滨工业大学共同承办的“2005年全国超宽带无线通信技术学术会议(UWB’05)”在南京召开。本次在南京邮电大学召开的学术会议聚学术界、国内外产业界和政府官员、IT行业管理者于一堂,开幕式上,大会主席、清华大学副校长龚克教授希望借此会议推动我国超宽带无线通信技术的研究、发展和应用,给我国下一代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建设献计献策,更加有效地宣传国家的无线通信产业政策,促进无线通信技术交流,推动无线通信领域的产学研合作。  相似文献   

5.
正4月17日,黑龙江省通信管理局与南京邮电大学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订仪式在南京举行。黑龙江省通信管理局局长刘茂先与南京邮电大学校长杨震代表双方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在仪式上,《通信管理与技术》主编冀云与南京邮电大学信息产业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王春晖还签署了《通信管理与技术》合作办刊协议。黑龙江省通信管理局办公室、安全中心和南京邮电大学信息产业发展战略研究院、  相似文献   

6.
4月17日,黑龙江省通信管理局与南京邮电大学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订仪式在南京举行。黑龙江省通信管理局局长刘茂先与南京邮电大学校长杨震代表双方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在仪式上。《通信管理与技术》主编冀云与南京邮电大学信息产业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王春晖还签署了《通信管理与技术》合作办刊协议。黑龙江省通信管理局办公室、安全中心和南京邮电大学信息产业发展战略研究院、科技处、社会科学处及学报期刊社等相关负责人出席了签约仪式。  相似文献   

7.
《江苏通信技术》2008,24(Z2):17-17
1942年,山东战时邮务总局为提高军队干部素质,加强抗日根据地之间的通信联系,为抗日反攻做好准备,于同年7月在山东省莒南县东甘霖村成立了邮政干部训练班,南京邮电大学即发源于此。1958年,根据国家邮电通信事业发展的需要,南邮升格为本科院校,定名为南京  相似文献   

8.
《江苏通信技术》2009,(1):72-72
2009年1月9日,由江苏省通信管理局主办,南京邮电大学承办的江苏通信行业2009新春联谊会在南京隆重举办。省政府副秘书长周游与来自江苏省通信管理局、江苏省邮政管理局、江苏电信、江苏移动、江苏联通、江苏卫通、江苏邮政、江苏通服、南京普天、  相似文献   

9.
张顺颐.南京邮电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南京邮电大学信息网络专业和南京邮电大学信息网络技术研究所学科带头人。曾任南京邮电大学副校长.目前任职于南京邮电大学信息网络技术研究所.担任设在南京邮电大学的江苏省网络与通信技术工程研究中心主任。专职指导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主持有关科研项目并担任教学工作等。他是南京邮电大学学位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电子学会高级会员,中国通信学会会士、高级会员。[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电子科技》2006,(12):19-19
由《电子科技》、《电子机械工程》理事会,南京易泽广告工程有限公司主办的“电磁兼容与通信电子技术研讨会”于2006年10月21—23日在南京召开。会议邀请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路宏敏教授、南京邮电大学曾伟教授等知名专家、学者作了精彩的学术报告。众多业内知名企业的管理及工程技术人员参加了此次研讨会。会议期间大家就目前业内动态及前沿科研成果进行了广泛地交流、学习,为促进各理事单位的进一步深入合作搭建了良好的平台。  相似文献   

11.
张顺颐     
张顺颐,南京邮电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南京邮电大学信息网络专业和南京邮电大学信息网络技术研究所学科带头人。曾任南京邮电大学副校长,目前任职于南京邮电大学信息网络技术研究所,担任设在南京邮电大学的江苏省网络与通信技术工程研究中心主任。  相似文献   

12.
业界要闻     
朗讯科技南京研发中心开业典礼近日在南京隆重举行。江苏省副省长张桃林、南京市副市长许慧玲、南京市鼓楼区区长鲍永安、南京大学党委书记韩星臣、南京邮电大学校长谢玲,以及江苏电信、江苏移动、江苏联通、江苏网  相似文献   

13.
2020年12月10-11日,由中国电子学会主办,中国电子学会通信分会、南京邮电大学、北京邮电大学、重庆邮电大学、江苏省物联网技术与应用协同创新中心等联合承办的2020年全国通信理论与技术学术会议暨通信领域创新发展论坛在南京顺利召开.中国科学院院士陆建华、毛军发、崔铁军,中国电子学会副秘书长刘明亮,西安邮电大学党委书记...  相似文献   

14.
行业资讯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对加快物联网发展提三要求 近日,由中国电子学会、南京市人民政府和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联合主办的“2011中国物联网应用与标准大会”在南京召开。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杨学山、国际电信联盟副秘书长赵厚麟、南京市市长季建业和南京邮电大学校长杨震等领导出席会议并致辞。  相似文献   

15.
朗讯科技南京研发中心开业典礼近日在南京隆重举行。江苏省副省长张桃林、南京市副市长许慧玲、南京市鼓楼区区长鲍永安、南京大学党委书记韩星臣、南京邮电大学校长谢玲以及江苏电信、江苏移动、江苏联通、江苏网通等相关领导和朗讯科技及其贝尔实验室的有关负责人出席了开业仪式。朗讯科技南京研发中心将致力于支持码分多址和通用移动电信系统/宽带码分多址网络等3G扩频移动通信解决方案的研发。研发中心初期主要从事与中国移动通信相关联的项目,未来将进一步服务于朗讯在全球各地的移动运营商客户。朗讯科技隆重举行南京研发中心开业典…  相似文献   

16.
南京财经大学仙林校区项目实现了高速上网、VoIP、IPTV多业务承载,而且实现了校园内网业务和Internet公共网的业务分离,南京电信在这个网络的基础上可以较快地实现WLAN网络的建设,从而实现对手机数据业务的分流。为探索FTTx网络的演进发展方向,从2009年开始江苏电信对10G EPON进行了全面的性能测试。2011年为进一步验证10G EPON的现网应用能力,江苏电信委派南京电信和苏州电信进行10G EPON的规模商用,南京电信分别在南京财经大学仙林校区、南京邮电大学仙林校区进行了3万线规模的正式商用。  相似文献   

17.
实验室成立于20世纪80年代,分别于1996年和2000年被批准为部省级重点实验室,是南京邮电大学“信号与信息处理”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博士点、博士后流动站的实验、科研和教学的支撑平台。实验室的学科梯队现有研究人员近30人,其中教授10人,副教授7人,60%以上具有博士学位,从国外学成回国7名,获政府津贴4人。目前在读博士生20余人,硕士研究生100余人,博士后3人。  相似文献   

18.
春风化雨润心田 南京邮电大学是中国共产党创办最早的培养邮电通信人才的学府之一.1942年,其前身"战时邮务总局干部训练班"诞生于山东抗日根据地,培养了千余名战争急需的通讯人才.1958年8月,学校定名"南京邮电学院",成为邮电部部属本科院校.周恩来总理为首任院长秦华礼签发了任命书.  相似文献   

19.
2011年底,我院牵头成功申请“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的“LTE覆盖增强组网技术研究”(2012-2013年)课题。我院担任该课题的组长单位,蒋远副院长亲自担任课题组组长,院内由院本部研究所和无线所共同承担,并联合工信部电信研究院、大唐移动、北京邮电大学和南京邮电大学等四家知名机构。  相似文献   

20.
信息     
电磁兼容与通信电子技术研讨会在南京召开由《电子科技》、《电子机械工程》理事会,南京易泽广告工程有限公司主办的“电磁兼容与通信电子技术研讨会”于2006年10月21-23日在南京召开。会议邀请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路宏敏教授、南京邮电大学曹伟教授等知名专家、学者作了精彩的学术报告。众多业内知名企业的管理及工程技术人员参加了此次研讨会。会议期间大家就目前业内动态及前沿科研成果进行了广泛地交流、学习,为促进各理事单位的进一步深入合作搭建了良好的平台。本刊编辑部法国布列塔尼国立高等电信学院吴宗焱教授来校访问为了更好地贯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