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张春红  张莹  赵菲 《食品工业科技》2011,(3):208-210,214
利用固定化谷氨酰胺转胺酶(MTG)对酸法大豆浓缩蛋白(SPC)进行改性,并对改性SPC进行红外光谱分析。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研究了MTG改性对SPC持水性和吸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固定化MTG添加量1U/g,pH6.0,50℃下反应2h时,改性后大豆浓缩蛋白的持水性和吸油性分别比对照提高了24.8%和64.5%;与大豆分离蛋白相比,其凝胶性和吸油性分别高出58.3%和27.0%,持水性则低8.0%。  相似文献   

2.
利用固定化谷氨酰胺转胺酶(MTG)对酸法大豆浓缩蛋白(SPC)进行改性,并对改性SPC进行红外光谱分析。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研究了MTG改性对SPC持水性和吸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固定化MTG添加量1U/g,pH6.0,50℃下反应2h时,改性后大豆浓缩蛋白的持水性和吸油性分别比对照提高了24.8%和64.5%;与大豆分离蛋白相比,其凝胶性和吸油性分别高出58.3%和27.0%,持水性则低8.0%。   相似文献   

3.
采用物理方法对酸沉法大豆浓缩蛋白进行改性,旨在提高大豆浓缩蛋白溶解性.探讨加入热水温度、蛋白溶液pH、超声波处理时间等因素对氮溶解指数(NSI)的影响,得出物理改性最佳工艺条件为:加入热水温度100℃,蛋白溶液pH 9,超声波功率300 W,频率25 kHz,超声波处理时间30 min.改性后产品的NSI由64.00%提高到88.06%.此外,产品的乳化性、吸油性和持水性也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和改善.  相似文献   

4.
酸法生产大豆浓缩蛋白的研究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对大豆烘干,脱皮工艺和对原有大豆分离蛋白生产线进行了改造,使一条生产线能生产大豆分离蛋白和大豆浓缩蛋白两种产品,并优化了酸洗工艺参数,使生产的大豆浓缩蛋白产品的蛋白含量NSI值均大于70%,达到国外同类产品指标,产品得率高,能耗低。  相似文献   

5.
本文综述大豆浓缩蛋白(soy protein concentrate,SPC)的研究现状,展望SPC改性后的应用前景。SPC的生产方法主要有传统的稀酸洗涤法、环保型醇提法和新工艺超滤膜法3种。SPC改性方法主要有热、微波、超声波、生物酶等8种方法来提高其功能特性和生物特性。改性后的功能性SPC可作为食品工业和饲料工业中最重要的营养物质,其应用前景十分广泛。  相似文献   

6.
改性醇法大豆浓缩蛋白在火腿肠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改性醇法大豆浓缩蛋白添加到肉制品中,考察其在肉制品中的添加效果。经实验得出添加改性醇法大豆浓缩蛋白的火腿肠表现出良好的蒸煮率、持水性以及硬度、弹性、内聚性、咀嚼性。添加效果与加入大豆分离蛋白效果相似,比添加未改性醇法大豆浓缩蛋白的效果有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7.
将改性醇法大豆浓缩蛋白添加到肉制品中,考察其在肉制品中的添加效果。经实验得出添加改性醇法大豆浓缩蛋白的火腿肠表现出良好的蒸煮率、持水性以及硬度、弹性、内聚性、咀嚼性。添加效果与加入大豆分离蛋白效果相似,比添加未改性醇法大豆浓缩蛋白的效果有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8.
醇法大豆浓缩蛋白的微波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研究了微波对醇变性大豆浓缩蛋白进行改性的方法,分析了改性时间、微波功率、pH及原料均质时间对微波改性的影响.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微波改性的最佳条件:浆液均质时间8min,pH 9,改性时间50 s,微波功率800 W.最佳改性条件下改性的大豆浓缩蛋白的NSI可达到67.28%,乳化稳定性达90%.  相似文献   

9.
酸法生产大豆浓缩蛋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大豆烘干、脱皮工艺和对原有大豆分离蛋白生产线进行改造,使一条生产线能生产大豆分离蛋白和大豆浓缩蛋白两种产品,并优化了酸洗工艺参数,使生产的大豆浓缩蛋白产品的蛋白含量NSI值均大于70%,达到国外同类产品指标,产品得率高、能耗低  相似文献   

10.
醇法大豆浓缩蛋白改性及在肉制品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醇法提取大豆浓缩蛋白具有明显优势,但此方法提取的大豆浓缩蛋白功能性不好,应用受限。本文介绍了通过物理、化学、酶法、基因工程等方法对醇法大豆浓缩蛋白进行改性,改性后醇法大豆浓缩蛋白的功能性明显提高。改性后的醇法大豆浓缩蛋白应用于肉制品中具有优良的持水持油性、乳化性以及凝胶性,可以提高肉制品的组织结构特性,并降低生产成本,且价格低廉,是一种性价比很高的大豆蛋白产品。  相似文献   

11.
醇法大豆浓缩蛋白改性工艺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孟橘  石珊珊  张骊 《中国油脂》2006,31(11):72-74
主要对醇法大豆浓缩蛋白改性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探讨了改性过程中加水温度、溶液pH、超声时间对改性工艺的影响。通过正交实验得出最佳工艺条件为:将醇法大豆浓缩蛋白加100℃水溶解,调pH为10,超声时间30 m in,在此条件下生产的产品水溶性蛋白质可达57.2%,氮溶解指数(NSI)为81.5%。  相似文献   

12.
醇法花生浓缩蛋白改性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醇法花生浓缩蛋白产品进行物理改性,探讨了热水温度、溶液pH、超声波处理时间对产品功能特性的影响.通过正交实验得出优化的改性工艺条件为:将醇法花生浓缩蛋白加入100℃热水中溶解,固液比1:9,调pH为9,超声波功率300 W,频率25 kHz,超声波处理时间30 min.改性产品的蛋白含量为65.86%(N×6.25,干基),氮溶解指数(NSI)为64.68%.  相似文献   

13.
糖蜜作为醇法大豆浓缩蛋白的主要副产物,长期以来没有得到足够的利用。糖蜜含有丰富的糖类和大豆异黄酮等成分,通过喷涂到大豆皮上制成糖蜜豆皮,可作为饲料添加剂使用。介绍了糖蜜豆皮的生产工艺,分析了影响糖蜜喷涂比例的因素以及生产工艺关键控制点,并对经济效益进行了测算。通过控制糖蜜黏度、气流干燥热风温度等因素,可使糖蜜与大豆皮的喷涂比例提高至1∶1,不仅增加了糖蜜的利用效率,而且可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孙冰玉 《食品工业科技》2011,(9):312-314,318
以微波改性蛋白和低筋粉为原料,制作富含大豆蛋白的蛋糕。实验采用单因素和正交实验对微波改性蛋白蛋糕成品进行感官评定,确定出微波改性蛋白蛋糕的最佳工艺配方。结果表明:微波改性蛋白具有良好的起泡性,可替代蛋糕制作中的部分鸡蛋。微波改性蛋白的替代率对产品感官品质的影响最大,其次是糖用量、搅打时间和疏松剂用量。微波改性蛋白蛋糕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微波改性蛋白替代率20%、绵白糖用量110%、搅打时间16min、疏松剂用量0.6%,以此最佳工艺条件生产的产品口感松软,风味纯正,品质优良。质构仪测定结果为硬度642.663,弹性0.883,咀嚼性0.809,咀嚼度459.367。  相似文献   

15.
微波对醇法大豆浓缩蛋白乳化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改善和提高醇法大豆浓缩蛋白的乳化功能特性,采用微波对醇法大豆浓缩蛋白进行改性,并以微波功率、改性时间、均质时间、pH、料液比、溶液质量、NaC l浓度及不同种类盐为改性影响因素,研究了其对改性蛋白乳化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蛋白浆液处理量为55 g,均质6 m in,微波功率640 W,改性时间1.5 m in,料液比1∶9(W/V),pH为9时,可使乳化能力达到96.9%。  相似文献   

16.
对醇法大豆浓缩蛋白的生产及功能性改性进行了介绍。从原料豆粕的处理及质量要求出发,详细介绍了醇法大豆浓缩蛋白的生产工艺及相关指标要求,应注意的问题;从环保和食品安全方面考虑,选择物理改性,对醇法大豆浓缩蛋白进行功能性改性,并对其工艺及设备进行了介绍,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我国生产醇法大豆浓缩蛋白,醇提工艺基本相同,但使用的浸出器和脱溶设备不同。通过对醇法大豆浓缩蛋白进行功能性改性,针对不同产品的用途对生产过程进行过程控制和产品质量控制,可分别生产出食用级和饲用级大豆浓缩蛋白。为大豆蛋白的生产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7.
氨作碱性剂对醇法大豆浓缩蛋白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氨作碱性剂,通过均质、物化改性、喷雾干燥等方法对醇法大豆浓缩蛋白(SPC)进行改性,以期获得功能性较好醇法大豆浓缩蛋白。实验表明,醇法大豆浓缩蛋白加入氨水后经均质、物化改性、喷雾干燥等步骤可获得溶解性、凝胶性、乳化性等功能性较佳大豆浓缩蛋白。  相似文献   

18.
利用谷氨酰胺转胺酶(MTG)对大豆分离蛋白(SPI)进行改性,并将改性SPI应用于低能量肉制品中。实验表明:除常温黏度外,改性SPI的其他功能性明显优于市售肉用SPI;改性SPI在低能量肉制品中适宜的添加量为5%,改性SPI使产品的固体脂肪乳化稳定性、得率分别比肉用SPI提高了14%和7%,产品的感官指标也明显好于肉用SP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