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岭瑶里风景名胜区位于江西省景德镇市东北部,地处黄山、庐山、三清山、西递一宏村四大世界遗产的中心地带。镇域面积200.48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90.4%,素有"瓷之源,茶之乡,林之海"的美称。几年来,瑶里镇先后获得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风景名胜区、AAAA级旅游景区、中国自然与文化双遗产、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等十三块国家级品牌。2010年景  相似文献   

2.
文章选取携程、途牛和驴妈妈等国内著名旅游网站,分析整理了含井冈山风景名胜区的158条旅行线路资料,结合区域旅游联动线路图和GIS空间分析法,研究其旅游线路联动效应空间格局。同时,指出井冈山风景名胜区的旅游联动发展尚处于线路数量扩张型阶段,并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3.
崔珩  黄喆 《室内设计》2015,(3):101-107
四川省经济的持续发展使旅游休 闲度假需求日益增多。四川风景名胜区资源 丰富,但缺乏对休闲度假旅游发展的预判与 定位。本文聚焦休闲度假旅游相关设施的 规划与建设问题,结合案例分析以及相关 规范解读,对休闲旅游设施类型、内容、特 征、主题及设置要求等进行理论探讨;基于 实践调查,进一步深入分析四川省风景名胜 区休闲度假旅游规划建设中的问题与不足: 设施类型单一,使用率低,缺乏规划统筹, 建设越界,忽视地方传统与本土风貌,形式 风格趋于城镇化等。结合实践经验以及风景 区地理环境与资源特质,从管理体系、规划 编制、功能定位、布局选址、形式风格等层 面提出规划先行、统筹兼顾、因地制宜、隐 物于景的可持续休闲度假设施规划策略,旨 在促进四川风景名胜区的建设改善。  相似文献   

4.
风景名胜区的保护和规划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风景名胜区集大自然的精华,渗透着我国悠久历史的影响,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科学研究和观赏价值,是国家的宝贵财富。当前,风景名胜区在保护、规划、建设和管理上都还存在着不少问题,值得研究探讨。该文就风景名胜区在保护和规划的有关方面提出一些看法和意见,以于交流。  相似文献   

5.
鉴于风景名胜区内乡村地区的规划涉及风景资源保护、村庄布局、民生改善、旅游发展等复杂问题,本文提出应转变既有村庄规划与风景名胜区规划的方法,使村庄与风景名胜区的功能互补、景观共生,形成村景融合的整体格局。规划设计方法上,应结合风景名胜区的分区情况,扩大村庄规划范围,做到点面结合;采用村景融合、产居复合的全域规划方法;形成建管并重、多层统合的规划成果;同时应完善规划程序让村民全程参与,并建立利益共享机制。进而结合四川省西昌市邛海—螺髻山风景名胜区邛海南岸详细规划,对该方法的应用进行了阐释与总结。  相似文献   

6.
随着旅游经济的发展,风景区内的水资源可能遭到污染。本文通过以庐山风景名胜区为代表的风景旅游区水资源环境开发利用的基本情况,探讨了风景旅游区水资源的利用,配置,水资源规划,管理及建议。  相似文献   

7.
许可 《规划师》2024,(2):153-160
在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风景名胜区作为具有重要生态价值、科学价值和文化价值的保护地,其规划建设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山岳型风景名胜区是风景名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展开研究有利于探索风景名胜区保护与发展的新路径、提升风景名胜区的开发建设水平。因此,以罗田大别山风景名胜区为研究对象,从风景资源评价、现状分析,以及空间布局规划、资源保护规划、旅游发展规划、居民点协调发展规划等方面对其规划实践展开详细的论述,以期为相似地区的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阐述了庐山近百年的历次规划,包括庐山首次规划--1905年kufing estate plan,以及从1936年起至2004年的五次总体规划,并对庐山文化表述、建筑风格、规划范式等问题进行了探讨.最后从世界遗产精神、环境伦理学的理论视角出发,评述历次规划得失,分析得出作为世界遗产项目的风景名胜区乃至其中景点景区的规划都必须以世界遗产精神为价值取向,在可持续发展原则导向下确定规划的目标定位和内容形式.  相似文献   

9.
胡洋  金笠铭 《城市规划》2006,30(10):56-59,I0001,I0002
在我国风景名胜区迅猛发展的同时,其社会问题日益突出。这些问题大多与风景名胜区当地居民有关。目前我国众多风景名胜区尚有相当数量的居民存在,在这种情况下,风景名胜区保护与利用的一举一措必然牵动到居民的利益,简单化的规划与管理措施引发了诸多的社会问题。本文即针对风景名胜区居民社会问题,从社会问题的5个主体入手对其进行探讨,提出整合规划的概念。同时以庐山为例,从居民入手,通过社会分层、居民参与等途径进行深入的分析,运用社区整合规划解决居民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0.
在很长一段时期内,旅游规划编制工作被认为是一项技术工作,相关的理论研究与旅游规划的编制发展过程并不协调同步。伴随西方城市规划研究理论的发展,旅游规划也开始了相应的理论研究并关注其发展演化过程。本研究以武陵源风景名胜区为案例,通过对比分析已有的四个旅游规划,探讨中国风景名胜区旅游规划的演进特点。  相似文献   

11.
随着国内旅游业的迅速发展,目前国内很多景区进行盲目的建设,由于缺乏对文化的重视和把握,对风景名胜区的人文资源和自然资源都造成了永远无法修复的破坏。本文以冠豸山风景名胜区景观规划设计为例,倡导文化力重塑风景名胜区的旅游价值,核心在于文化创意的生成,旅游规划以文化为引导,从旅游概念策划—空间营造—活动体验—产业联动—管理引导等多个方面探讨文化在风景名胜区建设和可持续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和影响力,达成文化造景、文化经营的目标,从而进一步增强景区的吸引力、生命力和承载力,使地方文化得到可持续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陈娜 《山西建筑》2007,33(25):68-69
以龙宫风景名胜区龙潭村半边街整治规划为例,阐述了风景名胜区的规划对策,对龙宫风景名胜区的产业结构和布局结构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建筑整治的具体措施,以改善村寨环境、促进旅游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我国风景名胜区发展和规划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风景名胜区以璀璨的人文景观、独特的自然景观和自然与文化相融合的风景资源在世界上独树一帜:在国家遗产保护地体系中居重要地位,在世界上等同于海外的国家公园.我国的风景名胜区地域面积广大,风景名胜区规划也因此体现出明显的综合性、多样性和复杂性特征.从我国风景名胜区体系的建立、风景名胜区规划体系发展等方面进行梳理分析,总结了我国当代风景名胜区规划的4个发展阶段,国家三大遗产保护地体系与风景名胜区的关系.提出风景名胜区规划的法定地位:法定规划、建设规划、管理规划,论述了风景名胜区的规划发展的10个特性.  相似文献   

14.
《规划师》2001,(1)
以东坡赤壁风景名胜区规划为例,提出在历史文化地段和文化型风景名胜区规划中,必须将文化内涵与景观的载体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从而达到较高的文化品位,并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相似文献   

15.
一个建议     
我们这次风景名胜区规划与建设学术会议集中了规划、建筑、园林、建筑历史、建筑经济五个学术委员会的同志们,是否可以向国家提出一个建议,把黄山与千岛湖(新安江水库)规划建设成为国家的风景旅游中心。这个提法当否,盼大家指正。  相似文献   

16.
根据全国风景名胜区当前存在的实际问题,为了切实贯彻与执行国务院颁发文件中所提的要求与指示,经会议讨论谨向政府有关部门提出以下建议: (一)鉴于风景名胜区的建设,对于国土整治、环境保护、生态平衡、发展旅游经济、保护历史及革命文物,对广大人民进行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美学教育,满足人民休息、  相似文献   

17.
论风景名胜区的“合理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观海 《规划师》2005,21(5):12-14
风景名胜区问题的实质在于:如何正确对待和处理好风景名胜区在旅游开发中的保护与开发的辩证关系。风景名胜区“合理开发”应包括原真性、生态性、适度性、协调性、系统性、按规划建设、旅游宿分离等原则。  相似文献   

18.
建学信息     
建筑与文化2002国际学术讨论会征集论文启事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史学分会建筑与文化学术委员会、南昌大学、江西省建设厅、庐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决定联合主办“建筑与文化2002年国际学术讨论会”。自即日起向国内外公开征集论文。会议时间及地点:2002年10月20日至22日在江西庐山召开。会议主办单位: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史学分会建筑与文化学术委员会、南昌大学、江西省建设厅、庐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会议合办单位:中国中央电视台、湖南大学建筑系、华侨大学建筑系、昆明理工大学建工学院、西南交通大学建筑系、郑州大学建筑学…  相似文献   

19.
从风景名胜区规划的定义与基本原则两方面出发,对风景名胜区规划的内涵和外延进行了探讨,并对风景名胜区规划与开发保护、景观设计、旅游规划之间的关系进行了阐述,以规划出更加惬意的景区。  相似文献   

20.
许奇 《福建建筑》2011,(7):116-118
以武夷山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为中心,充分发挥大武夷周边世界遗产、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省级风景名胜区以及浓郁地域特色的文化资源优势,以优良的生态环境为基础,加强精品景区建设,推动风景旅游资源整合,构建"一核、二环、四线"的大武夷旅游圈风景名胜区空间格局,以及为实施这一目标,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