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基于GIS的水文地质基础数据管理系统的开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介绍组件式GIS的特点以及分析水文地质基础数据管理需求的基础上,本文从基础数据的统一管理,基于GIS的空间属性数据互查、钻孔卡片的自动生成以及水文地质剖面图的绘制等方面探讨了组件式GIS在水文地质基础数据管理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三维GIS的基本问题与研究进展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经过多年的研究和探索,三维GIS取得了很大成果,成为GIS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该文首先分析了三维GIS应实现的功能,然后从三维数据获取、三维空间数据模型、三维空间关系的描述和表达、三维可视化和三维空间分析等几个方面评述了三维GIS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地理信息系统(GIS)、数据库和计算机网络等技术为基础,采用浏览器/服务器(B/S)三层体系结构,在超图公司的Surpcr MapIS.NET2008平台上运用asp.Net技术和C#程序语言设计开发了矿山水文地质信息管理系统,可为指导矿井生产和防治矿井水害提供及时有效的服务。文中详细阐述了系统的体系结构及客户端和服务器端平台配置,以及各子系统和模块实现的主要功能。  相似文献   

4.
曹波 《信息与电脑》2022,(24):15-17+25
当前的城市绿化景观园林三维空间一般采用单层次规划的方式,整体搭接受到阻碍,导致空间优化比下降,为此提出基于园林三维空间原理的城市绿化景观园林规划方法。首先,根据实际的建设需求及标准,明确园林基础规划面积,构建多空间层次分隔处理结构,强化结构的搭接效果,打破限制。其次,进行空间网格配置,采用空间协调转换实现园林规划。最后,在获取植被覆盖区域、景观区域、建筑区域、通行区域、活动区域的空间利用率后,将园林的规划阶段划分为基础标定、园林结构搭接及空间分割处理,并记录各个区域的空间利用率与空间优化比率。测试结果表明,经过3个阶段的测定规划后,D园林最终得出的空间优化比在1.5以下,表明在对园林进行规划的过程中,空间规划情况较为平均,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园林规划设计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持,并日益彰显其优势.GIS即地理信息系统,是一个关于地理和空间数据的计算机信息系统,能提供动态地理空间环境等相关信息.拥有强大的空间和数据处理功能,能辅助园林规划设计,能快速采集数据并进行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6.
为了对蛋白质的三维结构进行比较研究,提出了一种利用分形理论对蛋白质空间复杂度进行评价的方法.采用原子覆盖蛋白质α碳骨架,进行蛋白质三维结构的分维计算,并与互联网上提供蛋白质比较的网站所对应的数据相比较,结果表明,本方法有效快速,可对蛋白质结构进行粗分类.  相似文献   

7.
基于GIS的配电网空间拓扑建模方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介绍了一种配电网在GIS中的空间数据建模方法。基于图论建立了配电网空间拓扑分析模型及其数据结构描述形式。描述了配电网空间实体及其在GIS中的表示,介绍了配电网空间拓扑关系及其结构。为进一步进行配电网络空间分析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叶倾角分布(leaf angle distribution,LAD)是植被冠层最重要的结构参数之一,直接决定冠层对太阳辐射的截获量,进而影响植被冠层在不同波段的反射率.相比基于实测数据开展的研究,计算机模型模拟能够较好地排除扰动因子的影响,实现特定冠层结构参数对冠层反射率的影响研究.文章基于DART(discrete ...  相似文献   

9.
基于GIS的地下水数值模拟模型拟合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在分析传统的地下水数值模拟模型拟合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GIS的“点”、“线”、“面”的模型拟合的技术路线,实现了基于GIS的地下水数值模拟模型的可视化拟合。  相似文献   

10.
地理学科的研究与GIS技术发展状况息息相关,且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约.GIS技术有效推进地理学科的发展.然而,我国的GIS相较于其他国家来说较为落后,但其投入却远高于其他国家.我国极其重视对GIS技术的投资,其也被社会广泛应用,进而为多数领域作出巨大贡献.主要围绕GIS技术的发展以及其应用区域进行研究,分析其在计算机基础上的发展趋势以及发展特点.  相似文献   

11.
钟正  张玲  柳军燕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12,48(13):211-215,222
安防监控系统中,传统方法令摄像头的空间布局很难取得最优效果。在3DGIS环境下,提出一种视频监控系统中摄像头空间布局的方法,基于特尔斐法提取建筑布局、景观效果、安全等级、区域出入口范围、可持续发展5个影响因子,并在此基础上确定监控点选址的基本原则和评价体系,通过综合多因子评价,结合摄像头成像模型与3DGIS的分析功能,建立一个通用的监控摄像头空间布局优化方案。应用案例表明该方法可快速、有效地实现监控点的空间布局。  相似文献   

12.
一种构建3D GIS应用的三层结构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提出了一种构建3DGIS应用的三层结构方法,它由数据模型层、对象层和应用层三个层次组成;结合三层结构方法,首先分析和总结了地学中一些原型系统和应用软件的特点;然后在此基础上,采用了一种适合地学应用的混合数据模型,实现了一个面向地学应用的3DGIS原型系统;最后,对该三层结构方法在地学中的应用做出总结。  相似文献   

13.
基于X3D的三维Web GIS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宋蔚  李华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5,26(11):2920-2921,2941
Web GIS正经历着从二维系统到三维系统的发展,分析了现有基于VRML的三维Web GIS,并指出其中的缺点。介绍了新一代三维网络图形标准X3D,并结合Web GIS本身的特点,提出了基于X3D的三维Web GIS模型。该系统模型克服了VRML系统的一些缺点,具有可移植性好,利于大场景地理环境的实现和异构数据库集成,以及空间数据的共享和互操作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三维地理信息系统空间数据库具有数据量大、空间实体关系复杂、空间操作计算量大等特点。为了提高检索效率,必须建立高效的空间索引机制。八叉树空间索引是对二维GIS中四叉树索引进行扩展的一种三维空间数据结构,具有思路简单、容易理解和实现、查询速度快的优点。本文首先阐述了线性八叉树空间索引的原理,然后重点介绍了线性八叉树空间索引的建立和查询算法。  相似文献   

15.
郭文普  孙继银  王鹏 《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009,17(9):1802-1803,1845
基于匹配识别的导航系统不能缺少匹配参考图的支持,制备前视匹配参考图更是前视目标匹配识别的一个关键环节。为了利用航空航天图象信息制备出有效的前视匹配识别所需的参考图,提出了基于3D可视化GIS的前视参考图生成方法,介绍了该方法总体思路,分析了其中的三维数据制备、目标区三维场景生成和前视匹配序列参考图生成等关键环节,给出了部分制备的参考图与实时图的匹配实验结果。实验结果表明,利用这种方法制备的前视参考图可以满足前视匹配识别的需求。  相似文献   

16.
基于MPI软件的三维输电线路地理信息系统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基于美国MultiGen-Paradigm公司的Creator和Vega软件开发了一套三维输电线路地理信息系统。介绍了基于Creator建模的一些基本技术、开发基于MFC的Vega程序的一般过程以及整个系统实现的一些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7.
在一个具体的环保GIS应用开发中,采用面向对象的设计方法学,而摈弃了传统的GIS设计方法学,使开发软件的设计思想更接近现实世界的发展规律,也符合我们对现实世界的认识规律。面向对象的核心概念和关键技术在环保GIS应用开发中已显示出可扩展性强、易维护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8.
基于面向对象数据库的三维GIS实验系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基于面向对象GIS模型和空间数据库技术,在面向对象数据库Jasmine的基础上建立了基本的空间数据库系统.通过实现空间索引结构V—Reactive树、空间查询等技术,设计和实现了一个三维GIS实验系统.该系统能够实现三维GIS的一些典型功能,包括细节层次可视化、多比例尺、空间查询等.  相似文献   

19.
为了真正实现全矿井"监测、控制、管理"的一体化,必须全面构建矿井采、掘、机、运、通各专业子系统仿真模拟系统——三维虚拟矿井。文章提出了基于3D GIS技术、全面融合全矿井自动化系统构建三维虚拟矿井的设计方案,简要介绍了3D GIS关键技术,较为详细地介绍了三维虚拟矿井系统的软件体系结构、系统功能和数据库的设计。该系统直观地反映了矿井的环境状态、设备状态、人员状态,拥有实用的各专业子系统分析功能,可使矿井各级生产管理部门、安全监察部门直观、快速、全面地了解矿井生产状况和事故原因,为矿井生产管理人员实施调度指挥提供决策依据。该系统也是煤矿的基础信息平台,可以向更高级的各类煤矿生产管理软件和各专家系统提供数据接口。该系统的成功开发将会极大地提升煤矿安全水平,为"数字矿山"建设提供基础服务。  相似文献   

20.
为解决三维道路模型中多条道路交叉时交叉路口的快速检测与建模问题,在对国内外三维道路模型的建立和显示方法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在三维道路建模中利用计算机自动进行交叉路口快速检测与建模仿真的方法.该方法统一考虑了多条道路交叉的复杂情况,能够与地形自适应,目前已经在一个地理环境建模系统中得到成功应用.实践证明,该方法具有速度快、准确性高、适应能力强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