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 毫秒
1.
地层电导率非线性反演方法——双感应测井数据反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双感应测井信号由变形玻恩迭代方法对地层电导率进行反演,该方法是基于非线性积分方程一种精确方法,能适应各种复杂侵入地层的反演。一些数值例子表明,只利用双感应测井信号也能很好地反演地层电导率径向剖面,且反结果与真实电导率剖面分布吻合得到相当好。在同等地层条件下对双感应与单频阵列感应测井信号的反演结果进行比较,并对结果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3.
在过去几年里,我们了解了常规感应测井仪(线圈共轴排列)的许多知识,对井眼流体、仪器偏心、泥浆侵入以及由钻井卢的裂缝对仪器的响应有了初步的认识。多元感应仪器的最初目的是解决地层电阻率各向异性,除了地层各向异性的因素外,任何因素在资料解释中都必须要了解和考虑。我们已经应用三维有限差分模型来研究多元感应测井仪对井眼流体电阻率和电导率、仪器偏心、侵入(圆形和非圆形)、由钻井引起的裂缝及交错地层的响应。我们认为,共面线圈(XX)受井眼流体(高阻或导电)影响比常规共轴线圈(ZZ)受井眼流体影响更大。根据仪器偏心的方向,偏心对XX排列和YY排列的线圈会有不同程度影响,这与ZZ响应情况完全不同,ZZ响应一般不受仪器偏心影响。当仪器向X方向偏心(指向X发射点),YY响应变化极为明显,而XX响应变化甚小。当仪器向Y方向偏心,情况正相反。对于非圆形侵入,如侵入带的横截面为椭圆,XX和ZZ两种排列的响应都与具有相同半径的圆形侵入的XX和ZZ响应相似,这个半径是该椭圆侵入的椭圆短袖,而YY排列的响应可以通过两个圆形侵入响应的平均值来更准确地计算,这两个圆形的半径分别是该椭圆的长轴和短轴。填入高阻流体的翼状裂缝对YY测量不会有什么影响,但会使XX视电导率读数呈级数增加。因此,裂缝将减少常规共轴排列的ZZ线圈的电导率读数,这里该裂缝被假设沿X方向的径向传播。填入导电流体的裂缝对YY和ZZ的响应几乎没有影响,但XX视电阻率读数呈级数增加。我们认为在交错地层中,当井眼与层面的相关角度增加,ZZ视电导率将减少,XX和YY的视电导率都增大。 相似文献
4.
地层电导率非线性反演方法—阵列感应数据反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一种由阵列感应成角测井仪的单频测量信号对实际地层电导率进行反演的新方法,该方法能体现电压与地层电导率的非线性关系。该方法是基于精确的非线性积分方程的迭代方法,用正则化方法求出地层电导率剖面分布。一些反演的数值模拟例子表明,仅利用AIT单频测量信号就能很好地对复杂地层进行反演,且定的结果与真实电导率剖面分布吻合得比较好。 相似文献
5.
利用阵列感应测井资料反演地层径向电导率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采用阵列感应测井仪测得的具有不同径向探测深度的5条电导率曲线完成了井中径向电导率分布反演。径向侵入剖面模型由冲洗带、原状地层和从冲洗带到原状地层的过渡带3部分组成。该侵入剖面模型较传统的仅由冲洗带和原状地层构成的台阶状侵入剖面模型更加接近地层径向侵入剖面的真实情况。与台阶状侵入剖面模型相对应的参数模型包括冲洗带电导率、原状地层电导率和侵入半径3个参数。而与含有过渡带的新侵入剖面模型相对应的参数模型除包括冲洗带电导率、原状地层电导率和过渡带中点半径外,还有一个反映过渡带电导率变化的指数N0根据反演得到的过渡带中点半径和指数N可以求出过渡带起点半径和过渡带终点半径。而且根据反演过程中采用的正演响应函数可以计算出任意径向深度处过渡带的电导率值。数值试验结果说明了该方法的正确性,实际资料处理结果说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7.
从电测井视电导(阻)率定义的统一性出发,对于感应测量,建议采用把不同条件下(包括测量频率、仪器结构等条件)的均匀介质的视电导(阻)率定义成其真实电导(阻)率的作法。在均匀介质中,如此定义的视电导率相当于进行了趋肤效应校正后的数值,与真实地层电导率是相等的,因此,直流电测井和感应测井的视电导(阻)率的定义达到了一致。同时,根据推导出的相关公式用复数域的Newton最速下降法给出非均匀地层条件下几种频率的测量结果,数值效果较好,特向测井同行推荐此种作法。 相似文献
8.
最大熵在感应测井反演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规的反演方法是对感应测井资料进行线性反褶积。由于感应测并获得的响应曲线是地层非线性时变滤波的结果,感应测井响应随地层电导率发生非线性变化。本文把熵的概念引入到感应测井反演中。用最大熵方法分别设计出实部信号和虚部信号所对应的反滤波因子,两条反映测井响应随电导率非线性变化的非线性函数也被拟合出来。文章最后用设计出的滤波因子及被拟合出的非线性函数对模拟相量感应测井资料进行了相量反褶积。处理结果表明,围岩效应和趋肤效应基本被消除。本方法与常规的三点反褶积法相比,克服了过聚焦现象,提高了精度。 相似文献
9.
在本文中,我们研究了各向异性介质中斜井张量感应测井(TIWL)的测量原理。我们验证了计算横向各向异性介质张量视电导率的理论公式,该公式是为一种理想的张量感应仪而开发的,这种仪器使位于一点的三个相互正交的发射线圈系的位置与位于井眼种另一点的三个接收线圈系的位置对应一致。我们说明,在实际仪器设计中,这些公式可以进行校正。这里,由于技术原因,不同方向的发射线圈是空间分开的,接收线圈也如此。我们为实际的TIWL仪器引入了校正公式。数值研究表明,对于不同的斜度的井和不同的各向异性值,校正后的电导率实际上与理论视参数相同。 相似文献
10.
11.
Inversion of Array Induction Logs and Its Application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With the help of the modified geometrical factor theory, the Marquardt method was used to calculate the true electrical parameters of the formation from array induction logs. The inversion results derived from the assumed model and some practical cases show that the rebuilt formation profile determined by 2-ft resolution array induction logs is reasonable when the formation thickness is greater than 1 m, which thus indicates that the inversion method is reliable and can provide quantitative information for the discrimination of oil/gas or water zone. 相似文献
12.
高频等参数感应测井仪器(VIKIZ)具有很好的径向和纵向分辨能力,既可由其测井曲线直观识别薄层和薄交互层组,又可直观分析较厚地层电阻率的径向变化特征包括低电阻率环带。根据VIKIZ的探测特性,研究了其资料二维反演方法和流程,采用改进的阻尼型正则化高斯-牛顿优化算法对典型地层模型模拟测井资料的二维全参数反演,很好地重建了地层电阻率的二维分布,显著提高了VIKIZ的资料解释水平。反演结果表明VIKIZ的探测深度有待提高,在高电阻率地层其高频短源距探头测井响应所受地层介电常数的影响不容忽视,为仪器的优化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自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研发的三维重磁电勘探技术,目前已在采集、处理、解释方面形成了配套技术。该技术在追踪特殊岩性体分布和研究深层构造异常方面,较传统的二维勘探有明显优势。文章介绍了三维重磁电技术的特点,即:数据采集方式以面元为单位,测点部署为均一网格;以空间域数据体为资料处理单元,充分考虑体积效应影响,保证了异常的可靠归位;实现了三维可视化资料解释。通过在塔里木、柴达木盆地、南方碳酸盐岩等复杂区应用的案例,指出三维重磁电勘探技术作为地震勘探的有效补充,可以配合地震开展复杂区局部岩性异常体分布及深层构造综合研究。 相似文献
14.
15.
三维转换波处理技术在新场地区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多分量全数字地震仪的迅速发展和采集方法的改进, 三维转换波地震勘探在全球的油气勘探中呈现上升趋势, 但大多数实际勘探效果尚未取得理论上的期望成果, 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三维转换波本身的特殊性, 不能采用常规的纵波处理技术来实现, 而三维转换波处理技术尚待完善。依据新场地区的宽方位三维三分量资料, 进行了三维转换波处理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主要包括, 从采集坐标到处理坐标的坐标旋转技术、根据信号和噪音不相关性去噪的矢量滤波技术、基于构造时间控制的转换波静校正技术、四参数各向异性速度分析技术以及转换波叠前克希霍夫时间偏移技术。经这些技术处理后的新场地区转换波叠前时间偏移叠加剖面, 成像清晰, 归位准确, 地质形态好, 与纵波剖面具有一致的构造特征和良好的匹配关系。 相似文献
16.
刘志江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6,25(4):116-118
针对大民屯凹陷沙三段及潜山等有利目标区的精细采集、处理及解释技术攻关工作,分别采用了最佳岩性激发技术、大型障碍区特观设计技术、提高地震资料信噪比和成像精度处理技术及地震属性三维可视化解释技术的攻关应用,地震资料品质有了显著的提高,信噪比在2.5~3.5 s由以前0.5~0.7提高到1.0~1.5;频带宽度由10~50 Hz提高到8~90 Hz,潜山构造形态更加可靠。新发现和落实有利圈闭45个,面积156 km2,发现了沈262、沈628等百吨级高产油流井,上报探明石油地质储量3 574×104t。为寻找岩性及潜山油气藏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7.
18.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