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浅谈如何将VLAN技术应用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海聪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犹如戏剧舞台,你方唱罢我登台。从传统的以太网(10Mb/s)发展到快速以太网(100Mb/s)和千兆以太网(1000Mb/s)也不过几年的时间,性能先进的千兆网技术其核心交换机采用三层交换机,它能很好地支持虚拟局域网(VLAN)技术。本文着重介绍了VLAN的工作原理、优点和应用。  相似文献   

2.
武静宇 《有线电视技术》2005,12(5):24-26,104
局域网实现VLAN实例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犹如戏剧舞台,你方唱罢我登台。从传统的以太网(10Mb/s)发展到快速以太网(100Mb/s)和千兆以太网(1000Mb/s)也不过几年的时间,其迅猛的势头实在令人吃惊。而现在中大型规模网络建设中,以千兆三层交换机为核心的所谓"千兆主干跑、百兆到桌面"的  相似文献   

3.
在校园网的建设中,应用三交换技术作为局域网搭建方式已经成为了一种普遍流行的方式。基于三层交换的虚拟局域网技术主要采用VLAN技术对网段进行划分,可以满足校园网络应用中不同方式的网络访问与应用。其对复杂的数据和不同类型的数据都具有良好的网络传输效能。文章首先对三层交换技术进行介绍,主要介绍涉及到的VLAN技术和三层交换技术原理。其次根据学校局域网应用特点设计基于三层交换技术的校园虚拟局域网,对网络结构设计和VLAN规划设计进行介绍。最后,针对基于三层交换的虚拟局域网技术在校园网中的应用实现介绍虚拟服务器的安装与配置和系统的调试。  相似文献   

4.
千兆以太网是一种可以提供Gb/s量级的通信带宽的新型高速局域网,采用10Mb/s、100Mb/s以太网同样的CSMA/CD协议、帧格式和帧尺寸央原有低速以太网基础上平滑、连续性的网络升级。而DWDM作为新一代的光通信技术,为光因特网的发展提供了全新的途径。简要介绍了GE over DWD出现的背景,阐述了其相关的实现技术、特点及其应用,最后展望了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5.
新品展馆     
企业交换机DellComputer公司研制的PowerConnect5212是全千兆位12端口交换机,可用于需要对集中资源进行高性能连接(如服务器或高速网络主干或千兆位连接到桌面计算机)的大中型单位。该设备提供高级管理和安全特性,包括动态VLAN、多层服务级别、安全套接层/安全外壳(SSL/SSH)加密和支持快速跨接树协议。12个千兆以太网端口的最大交换容量是24Gb/s,同时最大转发率为17.9Mp/s。该交换机提供4个灵活的SFP收发信机槽,利用它们可替代多达4个铜千兆位端口(任何铜/SFP配置都将不折不扣地产生12个千兆以太网可用端口)。SFP机槽为使用小形状…  相似文献   

6.
对于一个企业网的建立,选择企业网的核心技术是关键。可供选择的几种技术千兆以太网千兆以太网是由IEEE802.3z定义的,它沿用以往10/100Mb/s以太网的载波检测及碰撞监听(CSMA/CD)技术。POS(PPP over SDH)IETF的RFC1619定义了通过SDH传送PPP协议的规程,其中PPP定义了点对点之间的链路层控制规程,通常也可以把PPP over SDH理解为Packet over SDH,因为PPP的上层协议一般采用IP packet。ATMATM是面向连接的交换技术,它把信息封装在53个字节的固定长度信元并在数据链路上传递。MPLSMPLS集成了第二层交换和第三…  相似文献   

7.
随着局域网组网和视频数字压缩技术的发展,千兆以太网技术在广播电视行业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本文就千兆以太网架构的特点与优势,建立面向播出和媒资的双核心网络架构及在开封电视台的组网应用等内容,探讨了千兆以太网架构的全台网络整合思路及应用。开封电视台在千兆以太网架构的网络建设实践中,总结出的双核心全台网络整合方法,经过实际使用,网络运行稳定,扩展方便,投资小,见效快,非常适合中小电视台的全台网络整合。  相似文献   

8.
目前,MT-RJ光连接器已被广泛应用在100Mb/s快速以太网及千兆位(Gbit)以太网中.灯-RJ连接器采用一个塑料套管,简化了装配难度,也降低了成本,其较小的端口尺寸也相应降低了千兆比特系统的辐射噪声.  相似文献   

9.
目前,MT-RJ光连接器已被广泛应用在100Mb/s快速以太网及千兆位(Gbit)以太网中。MT-RJ连接器采用一个塑料套管,简化了装配难度,也降低了成本,其较小的端口尺寸也相应降低了千兆比特系统的辐射噪声。  相似文献   

10.
千兆以太网(Gigabit Ethemet)技术目前被广泛应用于局域网中,千兆以太网二层(MAC层)交换芯片是千兆以太网中的关键芯片。文章介绍了一种基于FPGA的8端口千兆以太网交换芯片的实现方案.并且给出了仿真验证结果。结果表明,该设计方案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在最近的网络建设中,三层交换技术及VLAN已得到广泛的应用,以吉比特三层交换机为核心已成为主流。本阐述了第三层交换技术的工作原理和特点,三层交换机以及在VLAN划分中如何利用第三层交换所提供的IP策略。  相似文献   

12.
3.3以太网接入以太网(Ethernet)技术是使用最早、最为人们所熟悉的一种网络技术。它的应用范围广泛、性能稳定,其发展经历了3个阶段,即以太网、快速以太网和千兆以太网。采用该技术的宽带接入为光纤到小区(FTTZ)或光纤到大楼(FTTB),通过以太网交换机和大楼内的5类双绞线直接到用户,提供10Mb/s和100Mb/s的双向接入速率。传统以太网采用的是一种尽力而为的网络机制,强调用户接入的方便性,可实现网络资源和信息共享,但它不提供端到端的包时延、包丢失率和带宽控制能力,难以支持实时业务的服务质量(QoS)保证,也不提供…  相似文献   

13.
《今日电子》2001,(5):21-22
3Com公司的产品在千兆以太网技术、10/100自适应交换技术、堆叠技术、第三层交换技术、多媒体通信技术等方面具有突出的优势,并为用户提供更佳的性能价格比、更高的品质和完善的售后服务,是大、中、小型企业建设企业网的理想选择。3Com本着提供性能高且使用方便的产品的设计思想,为用户提供从核心到边缘全系列的新型千兆核心高速局域网交换机产品。  相似文献   

14.
4 帧中继技术4.1 帧中继(FR)技术概述 上一讲介绍的X.25分组交换网络对于提供低速数据传送是非常完美的方式,但是越来越多的应用需要分组交换网络提供更高速率和更完善的服务。例如,目前LAN的业务速率已达到100Mb/s甚至千兆比,局域网需要高吞吐量、低时延的传输线路;局域网的用户信息具有很高的突发性等等。由于X.25分组交换的协议太复杂,导致分组通过网络的传输时延加大,其速率不能适应 LAN互连的要求。帧中继就是继X.25分组交换之后为适应这个需求,提出的一种新技术是快速分组交换技术。发  相似文献   

15.
目前,随着多媒体应用的普及,千兆位以太网已经发展成为主流网络技术。大到成千上万人的大型企业,小到几十人的中小型企业,在建设企业局域网时都会把千兆位以太网技术作为首选的高速网络技术。千兆位以太网技术甚至正在取代ATM技术,成为城域网建设的主力军。  相似文献   

16.
作为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局域网技术,以太网标准不断发展演进,从而适应着网络需求的飞速增长.以太网具有可扩展性,网络运营商和用户可轻松便捷地对以太网进行升级.采用千兆以太网(GbE),新设备可与传统设备后向兼容.实践证明,该技术非常稳定,适用于任务艰巨的应用,在网络连接中的应用也日益广泛.因此,千兆以太网已成为网络设备厂商、系统操作员和最终用户日益重要的一种网络技术.  相似文献   

17.
《电子设计应用》2005,(12):139-139
在中小企业和小型办公室网络当中,安装局域网时,诊断和确定配线比较困难,这将导致网络故障停机,增加不必要的成本,降低生产效率。较为典型的问题就是网络环路,一个简单的错误,如错误地连接了一根线缆就会使整个网络瘫痪。从快速以太网转换到千兆以太网也可能带来一些新的问题,因为不符合标准的配线可能无法正确地配合千兆信令。如果用户不能找到问题的根源所在,就不得不对产品进行返修。  相似文献   

18.
在分析IEEE 802.1Q协议的基础上,研究了千兆以太网媒体接入控制器(Media Access Control,MAC)中虚拟局域网(Virtual Local Area Network,VLAN)的实现方法,详细介绍了系统接收数据包与发送数据包的详细工作流程。结合各种VLAN划分策略的特点,分析了采用VLAN技术解决实际应用中需要区分不同帧格式的特殊需求。基于Altera FPGA设计了一种千兆全双工以太网MAC,实现了千兆以太网VLAN数据帧的收发,并对不同类型的帧进行了区分。通过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验证表明,设计能够完成千兆以太网VLAN数据帧的收发、区分功能,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9.
目前,MT-RJ光连接器已被广泛应用在100Mb/s快速以太网及千兆位(Gbit)以太网中.MT-RJ连接器采用一个塑料套管,简化了装配难度,也降低了成本,其较小的端口尺寸也相应降低了千兆比特系统的辐射噪声.安捷伦(Agilent)科技公司的MT-RJ小封装光纤模块(HFBR/HFCT 5910/5912在数码速率高达1.25Gb/s的应用中具有宽广的适用领域.本文将重点介绍该系列产品在光纤信道以及千兆以太网的应用.前为HFBR的模块适用于多模光纤,前为HFCT的模块适用于单模光纤;后为5910E的模块用于光纤信道,后为5912E的模块则应用于千兆以太网.   ……  相似文献   

20.
刘启诚 《通信世界》2005,(16):27-27
在构建基于IP以太网技术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过程中,用户对于网络带宽追求的脚步从未停止,随着用户网络应用的逐渐发展,直至VoIP语音服务、视频流等多媒体应用,用户网络的带宽已从十兆发展到百兆,再到千兆和万兆,目前网络通信技术市场中40G的产品也已开始步入试运营阶段。调查显示,2006年,Intel公司主板上的千兆以太网局域网功能(LOM)将成为主要品牌的桌面机、工作站和笔记本电脑的标准配置;2007年,千兆以太网端口被用于桌面的比例将由2002年的3%增长到16%。另有预测表明,安装在网络交换机上的铜线千兆以太网端口的数量将在2005年达到2亿个,在2007年将有超过5亿个千兆以太网端口的应用。从用户网络应用来看,用户基于高带宽网络的数据、语音和视频等应用需求的迫切也促使用户对于网络带宽的升级迫在眉睫,2005年用户升级原有百兆网络已是势在必行,而构建“万兆核心,千兆到桌面”的融合网络将是趋势,也是今后的方向。但在升级网络时,大部分用户会从解决当前应用的实际问题并保护现有投资的目的出发,理性地考虑经济承受能力,因此,“昂贵”的万兆网络并不是2005年网络的主角,2005年将会是千兆网络应用最为广泛普及的一年。目前,千兆网络拥有最高的性价比优势、千兆网络以太网芯片技术的突飞猛进、设备提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