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一、前言以改善LD法冶金动力学条件为目的而出现的转炉复吹法,历经十余年的不断开发和提高,目前在国外已渐趋成熟和完善。其技术核心内容之一,就是选择合适的底吹气源。二炼钢厂的三座50吨转炉自1984年7月全部实现复吹化后,取得了明显的冶金效果和经济效益。根据当时的气源条件、冶炼钢种等特点和底部供气系统装备条件,采用的底吹气体为Ar气。Ar气可以保证良好的搅  相似文献   

2.
王舒黎 《炼钢》1989,5(4):1-8
根据50kg 复吹转炉和顶吹转炉试验结果,分析了底吹 CO_2型复吹转炉的冶金特点和吹炼过程中底吹 CO_2的供气模式。复吹转炉底吹 CO_2供气强度,很难由理论计算求出,应根据各吹炼时期熔池内的主要冶金内容与底气 CO_2之间的关系,结合铁水成分和温度以及所炼钢种的特点,选定各吹炼时期底吹 CO_2供气强度,再制定吹炼过程 CO_2供气模式。  相似文献   

3.
Yamana  H  孙耀民 《钢铁钒钛》1989,10(2):80-87
引言 加古川厂把Ar气作为氧气转炉底吹气体来搅拌铁水。但是,由于Ar气是从低温空气(含Ar仅为0.9%)中分离出来的副产气体,所以回收费用相当高。随着近来对优质钢材需求的增加,我们钢铁厂的Ar气耗量也日益增加,在此情况下,研究了用高纯度CO取代昂贵的Ar气,作为氧气转炉底吹气体的可能性。我厂实验室规模的CO分离试验和底吹CO试验证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大多数复吹转炉都是以底吹氮气和氩气为特征的,氮氩切换是底吹供气的基本方式。氮气作为一种廉价气源可以大量使用,但钢中氮含量超过一定范围,就会使钢质恶化,钢的塑性、焊接性能及时效性能均会变差。因此,作为氮氩切换的一种极限形式——全程底吹氮,到底能否采用,在什么条件下采用就成为复吹研究的重要内容。同时,对全程底吹氮的研究,也是制定合理的氮氩切换工艺制度的重要依据。我厂的三座15吨转炉全部为复吹转炉,底吹为氮氩切换方式。为了上述目的,我们进行了五个炉役的全程底吹氮复吹工艺研究。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复吹转炉底吹元件的发展概况与分类,以及国内底吹元件在布置位置的优化、结构形式的改进、制造工艺的完善及长寿命维护等方面出现的新技术.指出针对不同炉型优化布置底吹元件及研发新的加工制造工艺延长供气元件的寿命是未来提高转炉复吹比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分析顶底复吹转炉底吹失效的原因并提出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7.
李纯宝  韩晔 《炼钢》1996,12(4):19-25
介绍了鞍钢应用新的研制供气元件进行转炉复吹底吹工艺的底吹气源,底枪布置,供气控制及供气元件的使用和最佳工作状态的控制,使用结果表明,给鞍钢带来了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8.
针对原系统中底吹流量曲线单一、恒定的问题,结合现场数据跟踪建立底吹控制模型,根据模型及时调整底吹流量,实现了底吹流量的半自动控制。数据表明,通过底吹工艺优化,同等条件下吹炼终点碳氧积[1]由0.0029降低到0.0027,终点渣样中(TFe)含量下降2.82%,Al/Si合金收得率由18.3%提高到25.4%,吨钢耗氧量由60.58 m3/t降至54.2 m3/t。  相似文献   

9.
包钢炼钢厂80 t复吹转炉底吹系统的改造方案采用结构简单,维护方便的供气结构,有效改善了熔池的搅拌能力,缩短了吹炼供氧时间,降低了终渣中w(FeO),提高了脱磷率,更有利于精确控制钢水成分和温度,提高钢水质量。  相似文献   

10.
在260 t顶底复吹转炉上对吹氧过程中的底吹模式进行了氮氩切换试验研究,并根据钢液脱氮和吸氮理论对试验结果进行了说明。试验结果表明,吹氧70%以内进行底吹氮氩切换对终点钢水氮含量没有影响;吹氧85%时进行底吹氮氩切换,氮气流量不大于16 m3/min时,对终点钢水氮含量影响不大;当氮气流量大于20 m3/min时,终点钢水氮含量增幅较大,超过50%;氮氩切换时间点及氮气流量应根据钢种而定。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复吹转炉底吹元件的演变,阐述了近年来国内底吹元件在布置位置的优化、结构形式的改进、制造工艺的完善及长寿命维护等方面出现的新技术。指出了针对不同炉型优化布置底吹元件及研发新的加工制造工艺延长供气元件的寿命是未来提高转炉复吹比的关键。对进一步研究转炉复吹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2.
在1:6物理模型上,通过水模实验对复吹转炉底吹喷粉时熔池搅拌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喷粉对熔池搅拌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喷粉条件下,均混时间随顶吹气体流量的增加存在最小值,最佳顶吹气体流量为117.0 m3/h,增加底吹气体流量对降低均混时间有利.在本实验范围内最佳顶吹流量为117.0 m3/h、最佳底吹流量为2.36 m3/h.  相似文献   

13.
魏国立  朱青德  胡绍岩  朱荣  冯超 《炼钢》2021,37(3):10-16
为强化转炉熔池搅拌效果,改善炉内冶金反应动力学条件,在120 t复吹转炉上开展了高强度底吹CO2的工业试验,吹炼时底吹强度最高可达0.21 m3/(t·min),试验采用喷枪型底吹元件,底吹气体包括N2、Ar和CO2,根据不同冶炼阶段单一气体供气或混合后供气.试验结果表明,在终渣碱度基本相同的情况下,高强度底吹CO2工...  相似文献   

14.
李军 《冶金自动化》1999,23(1):49-51
在转炉炼钢中,底吹工艺是一种全新的冶炼过程,控制好炉底供气强度,将获得很好的冶炼效果。武钢第二炼钢厂在对原50t转炉进行扩容的同时,进一步开发改进了底吹控制系统。底吹工艺对控制系统有如下要求:(1)吹炼前期吹N2,后期吹Ar的N2/Ar切换吹炼方式;(2)底吹供气强度范围为001~01m3/(min·t);(3)有多种(目前有4种)供气强度模型曲线供选择,以适应不同的钢种冶炼要求。1 控制系统的构成底吹过程检测及控制系统流程图如图1所示。图1 检测、控制系统图FT—流量检测器;PT—压力检测…  相似文献   

15.
复吹转炉采用的底枪支数及其布置对吹炼效果有明显影响;对目前供气参数条件下的150t 复吹转炉来说,四底枪效果较好;复吹顶枪氧流对熔池波动有抑制作用,熔池波动主要是由底气造成,产生熔池波动的临界气量是随底枪数增多而增大;采用中-小-大的底部供气模式较为合适;为取得稳定和最佳的复吹效果,顶底供气应有一个最佳配合.  相似文献   

16.
西林钢铁公司炼钢总厂通过对底吹工艺制度优化,提高底吹寿命达到13000炉以上,保证复吹转炉的冶金效果,降低生产成本,稳定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17.
一、前言八十年代初,我国的转炉顶底复合吹炼技术发展很快。1980年3~7月,武钢第二炼钢厂三座50吨转炉全部改造成了复吹转炉,并投入正式生产。近几年来,实现了转炉复吹微机自动控制、N_2—Ar切换,开发了多孔定向式供气砖及其分钢种复吹供气模型等技术进步项目,提高了复吹转炉炼钢工艺技术水平。现就第二炼钢厂提高复吹转炉炼钢工艺操作技术的发展实践简述如下。二、复吹转炉炼钢工艺的技术进步  相似文献   

18.
谭明祥  林东  彭飞  刘浏  佟溥翘 《钢铁》2005,40(12):25-27
研究与实践证明,为确保复吹转炉底部供气在整个炉役过程中的最佳冶炼效果,可灵活调整底部供气参数,保证底吹供气元件透气性非常重要。本钢炼钢厂采用钢铁研究总院开发的底吹专利技术后,共同对确保转炉生产过程中炉底供气元件的透气性进行了深入研究。在底吹供气元件的维护上,采取先进的设备保障、坚持合理的维护制度,保证底吹供气元件寿命与炉龄同步,炉底供气元件在全炉役可见,获得了复吹工艺良好的冶金效果。  相似文献   

19.
150t顶底复吹转炉氮氩切换和全程底吹氮气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150t顶底复吹转炉上对氮氩切换工艺和全程底吹N2工艺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显示:在试验条件下,采用全程底吹N2工艺,当底吹N2强度不超过0.032 m3.min-1.t-1时,出钢前冶炼终点钢液氮含量为0.0010%左右,与氮氩切换工艺相当。因此对于绝大部分钢种可以利用复吹转炉全程底吹N2的工艺进行冶炼,能够满足钢水质量要求。  相似文献   

20.
根据透气砖的结构形式,通过理论计算或实际测试得出透气砖的最小供气流量45 m3/h和上限供气流量200 m3/h,并针对2块和4块透气砖的底部供气条件,建立了与冶炼制度相适应的多种底吹供气模式。应用后复吹炉龄大幅提高,平均复吹炉龄达到7 000炉以上,实现了复吹与炉龄同步;复吹转炉终渣w(TFe)降低了3.25个百分点,终点钢水氧活度降低103 10-6,终点钢水w([C]).w([O])积达到0.002 6,合金收得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