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独放异彩的明珠——浅析鼓楼的建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鼓楼是侗族特有的建筑。一个村寨建设之始,必先建鼓楼,所以鼓楼的建造对侗族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对鼓楼的建造过程进行了研究,对侗族鼓楼建筑艺术的保护和鉴赏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正在湖南湘西山区,坐落着一个个独具少数民族特色的侗族村寨。侗族村寨依山傍水,清秀俊丽,尤其是山寨里的鼓楼、吊脚楼等民居建筑工艺奇特、朴素典雅、别有韵味,而侗寨的春节年俗更是古朴多彩、喜庆祥和、别具风情。一到腊月,每个侗寨里都在忙着准备过年。通常,一年的"年"就从杀年猪开始。一到杀年猪的时候,寨  相似文献   

3.
侗族建筑非常优美,木楼、荆门、鼓楼……到处绿荫如盖,古木森森,走进侗乡,恍如走进图画之中。聚居在云南、湖南、广西的侗族村寨,一般都依山傍水,环境优美。建设村寨,有一条传统习俗,首先靠“称土”的结果来决定。要把各个地点的水土都称一称,看哪个地方的水土密度最大,就在哪里建寨。  相似文献   

4.
在侗族中流传着一句古话:"有寨必有鼓楼,有河必有风雨桥。"由此可见侗族木构建筑在侗族文化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除了对侗族文化的发展有重要贡献外,侗族木构建筑还是我国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章从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的传承方式和保护方式出发,针对现有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的保护困难提出策略性建议,并对其创新进行了深刻的研究,包括传播创新、保护创新和应用创新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6,(3):157-158
<正>黎平县中罗村,是永从乡(三龙侗寨)的一个村,海拔在500-800米之间,总面积19.73平方公里,中罗村侗寨共有7个自然寨,585户,2248人,全系侗族。这里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侗族大歌中心腹地,中罗村侗寨不仅有侗族祖歌师"四也"挑歌断担的历史,还有侗乡"歌窝""歌海"之美称。中罗民族村寨十分独特,这里的民风淳朴,鼓楼花桥林立、自然资源丰富,村寨周围古树参天,山峰四面环抱,远看村寨玉带环绕,木楼瓦房依山傍水,白雾层恋,梯田皆绿,田园美景,人与自然的融汇天成。这里至今仍保持着古朴神秘的民族习俗。  相似文献   

6.
"侗族聚族而居,每个村寨都有风雨桥、鼓楼、戏台、寨门等公共建筑,侗族的文化就寓于其中  相似文献   

7.
徐艳文 《建筑》2021,(4):54-55
肇兴侗寨,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境内,是黔东南侗族地区最大的侗族村寨。占地面积18万平方米,现有居民1100余户、6000多人,素有“侗乡第一寨”“鼓楼文化艺术之乡”美誉。肇兴侗寨历史悠久,据民间族谱记载:南宋正隆五年(1160年),肇兴的先民就在这里建寨定居,距今已有860多年历史。村民的先祖陆浓暖,当年从江西迁徙,历尽千辛万苦,最后定居肇兴。  相似文献   

8.
侗族村寨建筑景观及其文化内涵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侗族村寨选址,鼓楼、风雨桥、吊脚楼功能、形态的分析,挖掘出侗族建筑景观的精神内涵,凸显其特色文化及其极具民族性的村寨景观.  相似文献   

9.
鼓楼是侗族村寨的标志性建筑,造型独特、结构科学、工艺技术精湛、功能多样,是侗族建筑文化的瑰宝。发掘和吸收侗族传统建筑文化的精华,对于创造既有民族形式,又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新建筑文化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在桂林以北的龙胜、三江一带,分布着大量壮、侗族村寨,村寨中包括民居建筑、鼓楼、风雨楼、戏楼、寨门等,即通常所指的桂林民居.长期以来,桂北民居以其特有的建筑形式和空间组合,成为与桂北地区自然环境结合得最为成功的建筑群体.作为中国传统民居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桂林民居自然也是民居建筑的一大瑰宝.在现代城  相似文献   

11.
侗族是中国南方古老的民族之一,鼓楼是侗族村寨的标志和灵魂。它属木质结构,以榫穿合,整座建筑物不用一枚铁钉,以七八层居多,呈四面、六面或八面形,一般高十多米,最高者达数十米,形似宝塔,巍峨壮观。被誉为“鼓楼之乡”的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日前由各界捐资120万元,由当地最顶尖的侗族建筑高手携手打造出一座具有文化、观赏、旅游等多项功能的三江鼓楼。它的问世,创造了侗族鼓楼数项世界之最。  相似文献   

12.
以三江程阳八寨为例,分析了广西侗族村寨的建筑特色及其在当前发展中面临的问题与影响因素,根据当地的自然环境条件和经济基础,对广西侗族村寨建筑的保护与发展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3.
程阳八寨,分别由大寨、东寨、平寨、岩寨、马安、平坦、平铺、吉昌八个侗寨组成,八寨共居住有2037户9400多侗族同胞。清朝以来,程阳逐渐形成八个自然村落,俗称程阳八寨。程阳八寨历史悠久,民族文化多彩多姿,源远流长,保存完整,极富特色,是南侗群体的典型缩影。程阳八寨,寨寨有自己的寨门,鼓楼和风雨桥。木结构吊脚民居鳞次栉比,寨前寨后  相似文献   

14.
巴娄 《古建园林技术》2013,(4):77-80,I0004
贵州境内,苗岭南麓,森林茂密,沟壑纵横,溪涧遍地,流水潺潺,属珠江水系,著名的河流是都柳江。侗族主要聚居在都柳江及其数不胜数的支流河畔,从事农业生产,同时兼营林业,特别擅长种植杉木(彩插图1),素有“种十八杉”的优良传统。所谓“种十八杉”,即侗族村寨每出生一个孩子,不论男孩女孩,全体村民,相邀上山,为孩子种植100棵小杉树,18年后,杉树长大,孩子成人,即用所种的部分杉树为其打制嫁妆,修建房子,办理婚事。以杉木为建筑材料修建的鼓楼、花桥(风雨桥),具有很高的建筑艺术价值和独特的民族文化内涵,被称为“侗族村寨的瑰宝,民族文化的精华”。除了蜚声国际的鼓楼、花桥(风雨桥)而外,都柳江畔的侗族村寨,还有许多建筑小品,其实也蛮有趣。  相似文献   

15.
地扪侗寨     
《Planning》2015,(1):157-160
<正>地扪村位于黎平县茅贡乡驻地西北部,海拔740米,面积22.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726亩,全村584户,总人口2678人。这里山泉星罗棋布、溪流涓涓不断,寨门、鼓楼、花桥、禾仓、民居、泉井相映成趣,乡村风情浓郁古朴。距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有五大房族,每个大房族集中居住在母寨、芒寨、围寨、模寨和寅寨。寨中至今还保存着明清时期的鼓楼,花桥、禾仓,吊脚楼以及古老的侗族文化习俗。错落有致  相似文献   

16.
黄东华 《中国消防》2006,(20):32-34
火灾危害严重 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地处广西北部,是广西有名的少数民族聚居地,居民以苗、瑶、侗族等少数民族为主。融水县一直是广西乃至全国农村火灾的频发区。由于受经济、文化、地理、住房结构、民族习俗等因素影响,全县20个乡镇有17个地处偏远山区。这一带的苗、瑶、侗族居民喜欢群居建寨,世代都居住在耐火等级低的连片式的木结构吊脚楼里。据不完全统计,在全县1450个村寨中,200户以上聚居的木结构村寨就有44个,50户以上的村寨有570个。  相似文献   

17.
三江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是侗族聚居的地区,侗族地区的建筑设计精湛,别具一格。 一、天堑飞桥 侗乡生辉 侗族人民自古以来热心于公益事业,喜欢在村寨中或交通要道建筑供人们集会、谈心、娱乐、行走、休息的鼓楼和风雨桥等公共建筑物。这些建筑设计精巧,结构严谨,形式多姿,造型优美,手法独特,富  相似文献   

18.
以湘桂黔侗族聚居区统计数据、田野调查资料和矢量地图为数据源,运用Arc GIS空间分析工具分析侗族村寨的选址布局特征以及其中蕴含的生态智慧内容。结果表明:1)传统侗族村寨主要在海拔500~900m,坡度7°~15°,坡向为北或西北方,与水源距离小于100m的区域选址建寨;2)侗族村寨整体上在高程、坡度、坡向和与水系距离上属于高值分布,侗族村寨选址布局的空间特征与地理环境因素密切相关;3)传统侗寨的选址布局具有地势中等、坡度适宜、背风向阳、易取水的特点,蕴含着主动适应环境的生态智慧,体现了"因地制宜、与自然共生"的生态思想,对于维持人地和谐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华中建筑》2021,39(8)
湖南、广西和贵州三省毗邻地区是我国侗族聚居区,该区域许多侗寨中建有极具侗族特色的公共建筑——鼓楼,它是侗族最具象征性的文化符号,蕴藏着侗族最重要的文化和内涵。该文结合地理学相关研究方法,通过GIS软件建立侗族鼓楼数据模型,利用GIS可视化的分析手段对侗族鼓楼的一系列空间分布特征进行研究,并以此为基础,对比分析湖南、广西和贵州三地鼓楼特征属性的异同之处。  相似文献   

20.
“回归自然,返璞归真”的从江增冲侗寨,是黔东南乃至整个侗族聚居区域保存较为完好的民族村寨。其自然的山水环境与古朴典雅的鼓楼、风雨桥、戏楼、禾仓、杆栏式民居,以及砖石结构、砖木结构的“封火房”,还有用整块青石雕凿、造型精湛的风水陵墓石碑刻等侗族建筑之交融,是整个侗族地区民族建筑与自然环境之完美结合的优秀典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