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牛亚辉 《建筑》2008,(8):77-78
塔,起源于印度,本意为坟冢,后亦用以收藏经卷、佛像、法器等,曾有佛图、浮屠等译名,晋代方有“塔”字。中同的佛塔是佛教文化与本土建筑文化完美结合的产物。自佛教东传,各式佛塔,便遍布中华,何止百千!在这众多佛塔中,定州开元寺塔以其悠久的历史、雄美的外观和83,7米的高度而备受瞩目,被誉为“中华第一塔”。  相似文献   

2.
高洁 《建筑与环境》2010,(6):162-164
佛塔,在所有佛教建筑类型中有着崇高的地位和不朽的精神内涵,是佛教建筑中的一个重要类型。而塔刹,那个挺立在塔尖直上云霄的物件,是佛塔中的一个重要造型元素,承载着无数佛教徒和佛德崇拜者殷切希望。本文分析了佛塔的源流及塔刹的构成要素,重点探讨了刺天式、宝葫芦式、宝瓶式塔刹的造型特征及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3.
北京市是辽、金、元、明、清五个朝代不同民族的都城,其中建造的寺院众多,根据《乾隆京城全图》,仅在北京城就有1200座寺院,所建佛塔数量不少,但现存的主要佛塔有30余处,达50余座。这些佛塔多分布于北京市的西部,可能是由于群山环抱,水源充沛,环境优美所致。佛塔的建筑形式丰富,建筑结构多样,包括单层培、楼阁式塔、密檐塔、喇嘛塔、金刚宝座塔,其中密檐塔占一半以上,金刚宝座塔达到5座。这些佛塔平面呈方形和八角形,以八角形较多。塔的高低不等,以天宁寺塔为最高。塔的结构多数和是砖结构,其他有砖木混合结构,石…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4,(22)
文章通过对比桑奇大塔和热瓦克佛塔的形制和结构,进一步论证佛教传入新疆后佛塔发生的变化,对研究佛塔传入中原的进一步改变起到过渡作用。因未能进行实地考察,笔者依靠收集、整理资料,并对两座塔建筑特点进行对比,最后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5.
中国佛塔塔刹形制研究(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佛塔塔刹形制研究(上)吴庆洲一、前言中国的佛塔是中外建筑文化交融的产物。自东汉“水平求法”至今,我国的佛塔已有近二千年的历史。有着如楼阁式、密檐式、亭阁式、喇嘛塔、金刚宝座塔、过街塔、花塔等多种类型,成为中国建筑艺术百花园中的一杂杂奇葩。我国早期...  相似文献   

6.
大理地区现存的佛塔多为汉传佛教的密檐塔,其次为喇嘛塔,始建于南诏国时期。整个大理地区所流传的佛教主要为汉传佛教和阿吒力密教,其次为藏传佛教,三种佛教并存发展,形成大理地区独特的佛塔文化。该研究对大理地区佛教及佛塔的发展过程进行归纳总结,并选取大理地区五个具有代表性区县的现存佛塔为研究对象,对其形制与特色具体分析研究,以解析大理地区三种佛教共存影响下佛塔呈现出的不同特征。  相似文献   

7.
中国佛塔塔刹形制研究(下)吴庆洲四、唐以后砖石质塔刹形制的演变唐代佛教广为流传,佛塔的修建更加普遍,这就进一步加快了塔刹中国民族化的步伐。砖石质的塔刹由于便于加工和砌筑,不似金属塔刹那样工艺精巧、难以制作,故进一步脱离了印度堵波的原型,出现了多种多样...  相似文献   

8.
曾子蕴  王小东 《新建筑》2023,(5):108-112
佛教沿丝绸之路传播,其佛塔最初以印度窣堵波形制传入中亚,后进入新疆演变出各种佛塔样式,最终成为中国式佛塔的重要组成。通过对新疆佛塔样式进行对比分析,探寻影响因素,以求展现出新疆佛塔蕴含的多元文化特性,以及汉唐时期新疆佛教的大流行和中华文化共同影响下的佛塔演变关系。  相似文献   

9.
吴庆洲 《华中建筑》2000,18(1):115-125
3.1斯里兰卡的佛塔(图2) 斯里兰卡为亚洲南部印度洋上的岛国,旧名锡兰,古称僧伽罗(狮子国)。其佛教为南传上座部佛教之一,相传为公元前3世纪,由阿育王之于摩哂陀等所传入。 斯里兰卡的佛塔以 堵波形式为主,但亦有其特点。其形制虽仿印度桑契等地 堵波,但规模一般较大。最古的堵波为睹波罗摩塔(图2-①),现塔基直径近17m。鲁凡韦利塞耶大塔直径约达88m,高约91.6m。前1世纪修建的无畏山寺大塔高达100以上(现高约75m)。公元3世纪建造的祗陀林寺大塔,塔基直径达112m,现存废墟高度仍达70m。…  相似文献   

10.
石塔又叫佛塔,是集建筑艺术和雕塑艺术于一体的佛教建筑物,因其造型精美,常用金银、玛瑙等加以装饰,内藏佛骨舍利,故又称宝塔。宝塔并不是中国的"原产",而是起源于印度,汉代时随着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塔也随之到了中国。"塔"是印度梵语的译音,本义是坟墓,是古代印度高僧圆寂后用来埋放骨灰的地方。现在我们所见到的中国宝塔,是中印建筑艺术相结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   

11.
五塔寺塔     
五塔寺创建于明永乐年间,原名真觉寺,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曾大加修缮。高台上建有五塔的特殊类型佛塔,被称为金刚宝座塔。五塔寺金刚宝座塔是印度佛陀迦耶精舍形式的佛塔。五塔寺塔在造型上属于印度形式,但在结构上明显地表现了中国建筑特有的传统风格,成为中国建筑和外来文化互相融合的创造性杰作。  相似文献   

12.
佛教源于印度,随佛教传入中国的 佛塔,吸收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从意义 上发生了融合转换,神圣崇拜之感逐渐褪 去,人性感悟之光逐渐明亮,从而体现于形 象之上,生成了诸多的形式和用途的变化。作 为中国古代独特的建筑语言,佛塔无不影响 着中国古典园林的设计、营造和审美。一是其 形象的体量、比例和位置对古典园林造景手 法多样性和鉴赏标准的提升,二是其意义背 后的哲学思想对古典园林中“山水”“禅境” 等高度凝练的空间想象和意境氛围做出的 补充。  相似文献   

13.
佛教从公元前3世纪开始向印度以南地区传播, 途经锡兰、室利佛逝、中南半岛的早期孟人国家、扶南等,最终成为东南亚大陆民族的主要宗教信仰。在这一过程中,作为佛教最具有代表性建筑物的佛塔,也遍及上述地区,并在传播中产生了新的形式和意义。本文试图对南传佛教佛塔的几个类型演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4.
佛教自东汉时自印度传入中国,经过魏晋南北朝时的大规模融合,成为中古以来影响中国文化的重要外来文明之一。以佛教建筑为例,中国佛教在寺院形制、佛塔和寺院景观三个方面作了调整,以促成佛教在中国的本土化,从而形成了与印度原始佛教迥异的中国佛教建筑。  相似文献   

15.
以新疆塔里木和吐哈盆地现存佛塔为例,通过对比分析,重点研究西域佛塔的建筑特征。以丝绸之路佛教文化为背景,探讨西域佛塔的渊源关系,分析佛塔与佛寺之间的空间关系,对现存佛塔遗址,结合周边环境分析其西域佛塔自身特征,阐述覆钵式佛塔和楼阁式佛塔的传承关系等,以便揭示丝绸之路新疆段建筑文化的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辽阔的大地上,随处都能见到保留至今的古塔。塔不是中国的“原产”,它起源于印度,称作窜堵坡(梵文Stupa),又称为“浮图”、“浮屠”,是佛教高僧的埋骨的建筑。汉代时随着佛教从印度传人中国的。塔(率堵坡)与中土的重楼结合后,经历了唐宋元明清各朝的发展,并与临近区域的建筑体系相互交流融合,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7,(2):44-49
佛寺佛塔不仅是佛教的圣地,也是记载和传承佛教历史与文化的载体。在探访临沧市辖区内主要佛寺佛塔的基础上,从文化学、历史系的角度研究和探寻,从佛寺佛塔的建筑与文化勾画出了佛教传入临沧地区的历史,掘示了佛教文化对临沧历史的影响,展现了临沧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与佛教文化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历史,从而掘示了临沧与周边国家源远流长友好往来的历史。  相似文献   

18.
本文试图分析中国密檐塔与东南亚的佛塔屋顶特征,揭示其不同的文化含义。文章指出同样高耸入云的佛塔,中国的密檐式塔反映了中国早期的文化及审美特征,是外来建筑式样与汉代存在的"仙人好楼居"思想影响下的楼阁建筑结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中国佛塔的发展历程进行分析,总结我国佛教建筑的发展趋势,力图通过对中国佛教建筑的时代特点与发展趋势的解析,探索中国佛教建筑发展的新形势。指出我国佛教建筑设计应尽量与当代主流建筑发展模式相结合,在新结构、新材料、新追求等方面创新,寻求中国特色佛教建筑新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20.
佛教建筑     
中国佛教建筑包括佛寺、佛塔和石窟。佛教建筑在初期受到印度影响的同时,很快就开始了中国化的过程,体现了中国人的审美观和文化性格,充满了宁静、平和的氛围。道教是中国本土宗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