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 毫秒
1.
2.
本文在对万安盆地的地震反射特征进行综合描述和分析的基础上,划分了地震层序和地震相,结合本区地质和钻井资料,对各地震层序和地震相的地质年代与沉积环境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南海西部中建南盆地新生代沉积相及古地理演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运用地震地层学方法,将南海西部中建南盆地新生界划分为6个地震层序,并进行了地震相-沉积相分析,推断解释了14种沉积相,论述了不同地质时期各沉积相的平面分布特征,分析了新生代盆地沉积环境的演化和各沉积体系在盆地发展过程中的变迁,进而展示了中建南盆地由陆相湖盆向陆缘海盆的演化。 相似文献
4.
南海南部海域南薇西盆地新生代沉积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南薇西盆地主体奠基在南沙地块上,发育古新世-第四纪地层,最大沉积厚度为l1000m。通过分析区域地质背景和盆地沉积演化史,认为南薇西盆地是在南海北部被动大陆边缘上裂解形成的。成盆初期(初始裂陷期)与华南大陆相连,其沉积特征与南海北部新生代盆地类似,为陆相沉积环境。晚始新世以后,随着南海海底扩张,南沙地决裂离华南大陆并向南漂移,发生大规模海侵,盆地进入主裂解扩张期;至早渐新世,盆地渐次由海陆交互相过渡为海相;晚渐新世-中中新世,盆地逐渐由断陷转为断拗,沉积范围不断扩大,整体处于海相沉积环境。晚中新世以后,盆地进入浅海—半深海沉积环境的裂后热沉降期。通过对比解释大量地震资料,在盆地内划分出3个超层序、6个层序,结合地震相的分析,对上新统以下的4个层序进行了沉积相推断解析。 相似文献
5.
6.
南海南部海域南薇西盆地新生代沉积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南薇西盆地主体奠基在南沙地块上 ,发育古新世—第四纪地层 ,最大沉积厚度为1 1 0 0 0m。通过分析区域地质背景和盆地沉积演化史 ,认为南薇西盆地是在南海北部被动大陆边缘上裂解形成的。成盆初期 (初始裂陷期 )与华南大陆相连 ,其沉积特征与南海北部新生代盆地类似 ,为陆相沉积环境。晚始新世以后 ,随着南海海底扩张 ,南沙地块裂离华南大陆并向南漂移 ,发生大规模海侵 ,盆地进入主裂解扩张期 ;至早渐新世 ,盆地渐次由海陆交互相过渡为海相 ;晚渐新世—中中新世 ,盆地逐渐由断陷转为断拗 ,沉积范围不断扩大 ,整体处于海相沉积环境。晚中新世以后 ,盆地进入浅海 半深海沉积环境的裂后热沉降期。通过对比解释大量地震资料 ,在盆地内划分出 3个超层序、6个层序 ,结合地震相的分析 ,对上新统以下的 4个层序进行了沉积相推断解析。 相似文献
7.
8.
对三塘湖盆地条湖凹陷剖面地震相作了精细解释.根据沉积相转换的基本原理对条湖凹陷的4套准层序组进行了沉积相转换。对条湖凹陷平面沉积相、三叠—侏罗系沉积层序演化作了详细分析。利用沉积相特征研究条湖凹陷的沉积体类型、沉积环境和划分沉积层序,对研究油气藏类型和油气资源评价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10.
南海西部中建南盆地构造格架及形成机制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中建南盆地地处南海西部,断层、火山岩体发育,地质条件复杂。新生代构造运动对盆地形成演化影响很大,剖面上表现为由4个不同结构特征的构造层叠置而成,平面上呈现北北东-北西走向,形态呈菱形,既具有走滑盆地的几何特征,又具有拉张盆地的地质特征。盆地整体以一个主要坳陷和两个次级坳陷为中心,穿插缓坡低隆起,形成隆坳相间排列的构造格局。盆地内发育伸展构造和走滑构造,走滑方向不同,对盆地演化的影响截然不同,左旋引起挤压,而右旋则造成盆地拉张沉降。在拉张和剪切两种应力改造作用下,经过了多次抬升、沉降的旋回,形成走滑-拉张复合型盆地。 相似文献
11.
王克宁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1994,29(1):84-95
塔里木盆地石炭系为该区的主力生油层系。该系地层属半闭塞、局部非正常盐度的台地型滨浅海相沉积。根据层序地层学原理,该套地层可划分为I, Ⅱ两个层序。I层序属下石炭统;Ⅱ层序属上石炭统和下二叠统。I,贾层序又可细分为6个亚层序,即Ia, Ib、Ic。Ⅱa、Ⅱb、Ⅱc亚层序,Ⅱc亚层序属下二叠统。根据各亚层序的地震又射特征,可划分成4种类型的地震相。第I类是平行连续地震相;第Ⅱ类是亚平行较连续地震相;第Ⅲ类是斜交地震相;第Ⅳ类是不规则地震相。这4类地震相又可进一步细分成9个亚类型,并对应有12种沉积相o Ib、Ⅱb层序的海进期开阔台地和局限台地相带为有利生油相带;工。低水位期形成的盆底扇、斜坡扇相带是最好的储集相带,Ib海进初期形成的内碎屑岩、生物碎屑灰岩、针孔云岩所指示的滩相带是较好的储集相带。广泛分布的开阔台地相带、局限台地相带是良好的盖层。石炭系油气勘探有利地区按主次顺序是塔中一巴东地区,麦盖提斜坡中、西部,巴楚隆起,和田一策勒低凸,塔北斜坡和西南拗陷。 相似文献
12.
塔河南托浦台地区泥盆系地震相与沉积相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地震反射波在时间剖面上的外部形态、内部结构、连续性、振幅、频率及速度等特征,对塔河南托浦台地区的地震资料进行了地震相解释,共解释出中振幅中连续前积地震相、中振幅中连续楔状地震相、杂乱低振幅低连续地震相、亚平行强振幅中一高连续席状地震相、强振幅高连续丘状地震相等5种主要的地震相类型。并根据地震相的特征结合工区内的构造背景和钻井资料等,在泥盆系划分出三角洲前缘亚相、滨海相和浅海相等。结合单井沉积相分析结果,对有利含油气相带进行划分和评价,认为西南部东河砂岩段的滨海相和浅海相沉积区和东南部的东河砂岩尖灭靖的三角洲前缘河口湾沉积区为有利的储层晨布相带.为扩大勘探领域、寻找有利目标提供了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14.
松辽盆地北部兴城地区火山岩地震预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宋吉杰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07,42(3):317-317
在松辽盆地,火山岩储层已成为深层天然气勘探的重要储层类型。但是由于火山岩复杂多变,岩相识别难度大,往往给火山岩油气藏勘探和开发带来极大风险。本文通过对松辽盆地北部兴城地区火山岩储层的研究成果分析,利用由地震响应特征形成的火山岩相地震地质解释模式,并结合相关的钻井、测井及区域地质资料,将该区的火山岩相划分为爆发相、溢流相和火山沉积相三种亚相;用延拓法可视化技术,精细地刻画出火山口的地貌。此种识别方法为该区火山岩油气藏勘探开发提供了可靠资料。 相似文献
15.
陈茂山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14,49(5):1020-1026
地震地层体是指一种利用地震反射波所蕴含的地层反射界面特征和地层沉积特征,从地震数据中提取的一系列地震层位所组成的特殊三维数据体,是前人所提出的“相对地质年代体”和“层位体”概念的一种扩展。利用地震地层体可确定地层界面的形态及某些层状或近层状地质体的外部轮廓,并可根据不同地层界面之间的接触关系对地质构造和沉积环境进行分析。本文首先介绍地震地层体概念,然后详细描述了地震地层体分析方法及流程,最后以理论模型和实例说明这套方法具有的特点及能生成高精度地震地层体的良好应用效果。基于倾角传播技术的地震地层体分析方法能在地层倾角扫描的基础上获得高精度地震地层体,为真三维构造解释模式提供了一种实现途径。与前人所提出的层位体方法相比,本文提出的地震地层体分析具有三个特点: 1利用基于最小方差法多方位倾角估算技术可获得高精度地层倾角信息;2应用倾角传播技术可提高层位追踪的准确性;3在复杂断裂区利用控制层位对追踪层位进行校正。 相似文献
16.
依据Vail经典层序地层学理论,充分结合多井浅水区和无井深水区地质、地球物理资料,提出浅水区钻井资料与深水区地震资料井-震结合验证对比的思路,对中国南海C盆地深水区古近系T组进行层序地层精细划分。结果表明,该思路可成功解决深水区地层-地震资料品质差、无井资料、断层复杂、高温高压造成地层破碎层序界面不明显、追踪对比困难等难题,建立研究区目的层三维等时层序地层格架。研究中将T组划分为4个三级层序,并在等时层序地层格架内识别出辫状河三角洲、扇三角洲、下切谷、盆底扇、浊积扇、滩坝及滨岸砂7种沉积砂体类型。这些特征砂体与广泛分布的海侵体系域泥岩在空间上形成单断式、多断式和斜坡式3种成藏模式,形成了众多的岩性-地层油气藏。 相似文献
17.
基于S变换的地震相分析技术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为全面准确地描述地震相特征,在地震相分析中引入了时频分析技术,如短时窗傅里叶变换、Cabor变换、小波变换等。之后发展起来的S变换时频分析方法综合了短时窗傅里叶变换和小波变换的优点,具有线性化、无损可逆性以及高时频分辨率等特性。阐述了S变换的基本理论,并利用S变换对理想的地震序列模型以及实际地震资料进行了地震相分析。通过对地震相特征的连续性以及振幅和频率变化特征的分析发现,对于规模较小的地震相体,在时间剖面上很难识别其层序内的地震相特征(特别是频率)随旅行时的变化情况,但在S变换的时频域内可以被清楚地体现出来。因此,在进行沉积环境识别时,可以利用S变换来提供有效地震信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