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介绍大庆石化公司化肥厂热氨产品泵由单级机械密封改为串联多弹簧机械密封,指出在使用中遇到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
单级双封固井技术是渤海优快钻井技术中的关键技术之一.这项技术在渤海公司几个优快钻井项目中连续取得成功,标志着单级双封固井技术日趋成熟.本文总结近几年来单级双封固井技术在优快钻井项目中的成功经验,并就单级双封固井技术在操作、设计等方面的要点、难点进行了系统阐述.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研究了国外单级、多级内燃机油在调合过程中的有关计算。通过研究确定单级、多级内燃机油的调合配方 ,对指导实际生产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单级双封固井技术是渤海优快钻井技术中的关键技术之一。这项技术在渤海公司几个优快钻井项目中连续取得成功,标志着单级双封固井技术日趋成熟。本文总结近几年来单级双封固井技术在优快钻井项目中的成功经验,并就单级双封固井技术在操作、设计等方面的要点、难点进行了系统阐述。  相似文献   

5.
对改造前的烟机结构和使用进行综合分析,找到故障率高的原因.对改造更新前后的运行使用效果进行数据对比和研究发现:改造前烟机采用了柔性转子的双级涡轮结构,因为其1阶的临界转速n1低而容易诱发机组共振使转子产生动不平衡,且易损件多,造成了故障率较高.对比改造为单级结构的刚性转子,启用后故障率降低.  相似文献   

6.
以纤维素(棉浆粕)为基材、硝酸铈铵-HNO_3为引发剂、甲基丙烯酸丁酯(BMA)为接枝单体、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采用悬浮振荡接枝聚合法合成了棉浆粕-BMA接枝聚合吸油材料。用FFIR,XRD,SEM,TG-DSC等分析手段对产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提出了用聚合度增量法测定产物接枝率的新方法,并对产物的吸油率、保油率、吸油速率、水面浮油回收率等吸油性能及其重复使用性能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产物为棉浆粕与BMA的接枝聚合物,该产物对黏度较大和极性较强的油品有较高的吸油率,对各类油品都具有较高的吸油速率,对不易挥发的油品有较好的保油率,水面浮油回收率低于产物饱和吸油率,回收规律与吸油规律基本一致,即吸油性能较好的试样对水面浮油的回收能力也较高。  相似文献   

7.
渗吸提采(IEOR)是高效开发具有“三低”特性致密油资源的关键技术。在储层压裂、返排、后续开发等阶段,压裂液与油藏中的岩石、流体相互作用后产生渗吸效应,研究稳态及非稳态压裂液渗吸机理对现场开发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为此,首先提出了稳态及非稳态渗吸概念,在模拟高温高压环境的基础上,利用核磁共振技术与物理模拟实验结合,定量表征了不同条件的压裂液渗吸特征差异。结果表明:压裂液稳态渗吸作用尺度为0.01~51.52ms,非稳态渗吸作用尺度为0.01~27.75 ms,且在渗吸初期,二者的渗吸速率最快,渗吸作用优先在小孔(0.01~1.00 ms)中进行,随着反应时间的进行,再进入中孔(1.00~10.00 ms),最后为大孔(>10.00 ms);非稳态渗吸效率整体高于稳态渗吸,但是非稳态渗吸整体较早趋于稳定,小孔是压裂液渗吸效率的主要贡献者,并最先趋于稳定,其次为中孔,最后为大孔;双重介质的渗吸效率虽整体优于单一介质,但各孔喉的渗吸稳定时间相对滞后;非稳态渗吸的渗吸效率与储层渗透率、储层品质因子呈正相关性,且随着渗透率和储层品质的提升,中孔对渗吸的贡献逐步上升,由小孔主导型逐步变为中孔逼近型,最终为中孔主导型。  相似文献   

8.
江涛 《小型油气藏》2006,11(1):19-19
美国威德福工具公司制造出一种性能优异的插入式螺杆泵。采用它只须起出杆柱,而不用起出油管,可缩短停产时间。该种螺杆泵有较大的举升高度和排量,根据油管尺寸和生产状态,目前已在用的泵排量高达759m^3/d,举升高度可达1600m。此外,该种泵的专利设计将泵组件的长度缩短了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一,便于泵的使用和维修。该种新型泵只用单级泵座节,不用油管起下设备即可安装,  相似文献   

9.
大庆外围致密油藏物性差、储层岩石表面弱亲水,常规压裂液用表面活性剂洗油性能差,渗吸作用不明显,与致密储层配伍性差。为提高致密油层压裂效果,延缓产量递减,提高采收率,利用Amott瓶渗吸洗油法,从渗透率、pH、矿化度和使用浓度等方面开展了岩心渗吸洗油效率影响因素评价实验,研制的一种压裂渗吸用表面活性剂XYJ-1可渗透到低渗透储层深部,改变岩石润湿性,并通过压裂后闷井一定周期,使表面活性剂渗吸到超低渗储层孔喉内,将更多原油渗吸置换出来,进而提高单井产量及采收率。通过红外光谱及核磁共振对分子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特征吸收峰与产物符合。评价结果表明,该渗吸用表面活性剂能将储层岩石表面润湿性由弱亲水性改变为强亲水性,当表面活性剂质量分数为0.20%时,表面张力为24.01 mN/m,界面张力为0.061 mN/m,接触角为26.2°,渗吸洗油效率可达21.69%,比常规压裂用助排剂渗吸洗油效率提高了1.89倍,可用于超低渗透储层的增产改造,为压裂提高采收率提供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0.
为进一步明确致密油藏动态渗吸过程基质孔隙的动用特征,分析闷井渗吸转排驱的时机对致密油开发效果的影响。利用核磁共振在线扫描开展致密砂岩渗吸排驱过程中不同孔隙流体动用实验,选取松辽盆地北部扶余油层致密砂岩岩心,开展动态渗吸排驱与核磁共振联测实验,结合矩阵转换法建立弛豫时间与孔隙半径的关系,量化分析渗吸排驱过程中基质内油和压裂液的分布情况,并推算了基质渗吸作用距离。结果表明:压裂液渗吸阶段,大孔主要起渗吸排油通道作用,中孔和小孔对渗吸采收率起主要贡献,占总渗吸采收率的75.22%,渗吸速度在前8 h内保持较高水平,初期由中孔和大孔贡献,中期以小孔和微孔为主;渗吸96 h转排驱后的总采收率和压裂液返排率达到最高值,分别为40.73%和55.38%;实验模拟的基质动态渗吸作用距离约为11 cm,通过相似原理换算出现场闷井时间30 d。研究成果对松辽盆地致密油开发方案制定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火烧山油田基质岩块渗吸特征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对准噶尔盆地大烧山油田二叠系裂缝性砂岩油藏的24块岩样所作的30次渗吸实验结果表明:在渗吸过程中,渗吸时间和渗吸效率之间存在较强的规律性;基质岩块的渗吸能力较低,最终吸收率仅为10.16%。探讨了油田采收率与基质岩块渗吸能力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低渗透砂岩油藏渗吸规律研究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随着越来越多的低渗透油田的发现,石油生产的目标逐渐集中在低渗透油田开发上。由于低渗透油藏的生产能力和注水能力很差,渗吸采油在油田开发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介绍了一种新的渗吸设备的基础上,利用其研究了低渗透岩心反向渗吸规律。利用X—Ray变化度检测仪,研究了岩心长短对反向渗吸动态、最终渗吸采收率的影响,以及渗吸过程中不同阶段岩心中含水变化度的变化过程。并得出如下结论:反向渗吸是裂缝性低渗透砂岩油藏的主要采油机理;由于低渗透油藏的特点,毛管力作用有效性受到限制,渗吸缓慢,渗吸采收率较低;X-Ray扫描结果揭示了渗吸初期渗吸速度快,渗吸前沿到达边界后渗吸速度变缓。  相似文献   

13.
单级三段液力投捞配水器是注水工具中的一种新的技术工具,该工具采用机械间隙密封手段,利用单级水心子对3个注水层段进行有效分隔,利用注水井液力进行反循环,实现该配水器水心子的液力投捞,降低测试成本和工人的劳动强度,省去不必要的大型动力测试设备,该配水器还可以灵活变通,实现四层分注井的注力投捞,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针对清洁压裂液返排液回收利用率低、处理困难的问题,并结合致密油藏渗吸采油机理,以处理后的现场清洁压裂液返排液作为渗吸液,开展清洁压裂液返排液对致密油藏自发渗吸驱油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选择渗吸液浓度时,不仅要考虑降低黏附功、提高洗油效率,还要兼顾界面张力和润湿性对毛细管力的影响,当渗吸液质量分数为50%时,渗吸采收率最大可达27. 5%,此时毛细管力作为渗吸驱油的动力占据主导地位,渗吸强度较大;随着岩心渗透率增加和实验温度升高,渗吸采收率逐渐升高。天然岩心渗吸—核磁联测实验结果显示,2块天然岩心的渗吸采收率均可达到26%左右,渗吸初始阶段,油水置换速度较快,渗吸采收率迅速上升,20 h后渗吸速度下降直至渗吸结束。清洁压裂液返排液能够提高致密油藏自发渗吸采收率,为该类压裂液返排液重复利用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渗吸油水置换作用可提高非常规储层原油产量,目前渗吸实验研究以自发渗吸为主,即在常压条件下模拟岩心在毛细管力作用下的渗吸过程,而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压裂液在地层中滞留往往存在压力,传统的实验方法无法体现带压条件下的渗吸特征。为此,以江汉盆地潜江凹陷潜江组泥质白云岩为研究对象,开展基于低场核磁共振技术的带压渗吸实验,研究在流体压力作用下的渗吸规律。结果表明:根据T2谱孔隙分类,页岩油储层岩样中98.14%~99.49%的孔隙为小孔和中孔,中孔是其主要储集空间;相较于常压渗吸,附加流体压力使较小孔隙得到更多动用,5和10 MPa带压渗吸采收率分别提高24.32%和62.59%;渗吸使高黏土矿物含量岩样表面产生裂缝,增大接触面积,提高油水置换效率,同时渗吸作用存在改善物性及伤害储层的两面性。  相似文献   

16.
邓学峰  强星  斯容  方群  王薇 《非常规油气》2023,(5):91-96+120
为进一步提高红河油田长8致密油藏渗吸采油效果,针对渗吸压力、储层岩石润湿性和油水界面张力范围调整等施工因素对渗吸采油效果影响规律不明确的问题,选取红河油田长8致密砂岩露头岩心,利用自行研制的高压渗吸实验装置,评价渗吸压力、储层岩石润湿性和油水界面张力等因素对渗吸效果的影响,并使用多元线性回归法对各影响因素进行相关系数计算。结果表明:增加渗吸压力能大幅提升渗吸采收率和渗吸速率,相比大气压条件下,增压0.5 MPa时,渗吸采收率增加7.40~10.76个百分点,渗吸速率提高1.39~1.81倍;同一块岩心中,通过逐级提升渗吸压力也能提高渗吸效果,当渗吸压力由0.5 MPa提升至3.0 MPa时,渗吸采收率提高了7.61个百分点;实验表明调整岩石润湿性比调整油水界面张力对影响渗吸效果更为显著,保持岩石润湿角50°,油水界面张力10-2 mN/m时,更有利于发挥二者协同作用;多元线性回归法计算各相关系数由大到小依次为渗吸压力、岩石润湿性和油水界面张力。该研究成果对优选致密油藏渗吸增效剂和优化施工参数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低渗透储层岩性致密、孔喉细小,导致毛管力引起的压裂液渗吸作用强,有助于提高原油采收率.基于室内静态渗吸实验,结合核磁共振仪定量刻画了低渗亲水岩心内的油水分布,并进一步分析了不同尺度孔隙渗吸速率和渗吸采出程度.结果表明:低渗亲水岩心渗吸首先发生在小孔隙中,其渗吸采出程度达到47.92%;大孔隙的渗吸采出程度仅为小孔隙的1...  相似文献   

18.
������봢�����޵�ʵ���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介绍了液态渗吸和气态渗吸的实验方法,提出把储层分为地质下限和开发下限,研究了非均质储层的孔隙分布关系,同时提出了测量束缚水膜厚度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致密油气藏已经成为非常规油气领域的开发重点。渗吸作用作为致密油气渗流机理的重要内容,可以有效地提高致密油气藏的采收率,但目前这方面的研究较少。选取中国典型致密油气储层基质岩心,进行不同条件下的渗吸实验。对实验现象与实验结果进行深入分析,提出新的致密油气储层基质岩心渗吸机理——层渗吸理论,即渗吸是从岩心表层开始逐层向岩心内部进行的。根据修正质量法计算渗吸效率的公式得到准确的室内渗吸实验数据,并将数据标定为实际地层尺度。结果表明,致密油气储层基质岩心在地层条件下的油水渗吸效率为12%~18%,渗吸速度数量级为1×10~(-4)cm/min。应用渗吸作用开发致密油气需要与其他开发方式相结合,才能提高致密油气产量的最终效果。  相似文献   

20.
《石油机械》2015,(9):61-65
鉴于国内外运用多相流数值模拟方法对水力喷射工具冲蚀研究有待深入的现状,基于多级水力喷射工具单级喷枪,采用颗粒碰撞的欧拉-拉格朗日离散相模型,对水平井水力喷砂射孔过程进行流场分析及冲蚀速率计算。分析了单级喷枪上、下游喷嘴流场分布的不均匀性,以及这种不均匀性导致的工具内部各个喷嘴冲蚀速率的差异。分析结果表明,水力喷砂射孔过程中,水力喷射工具单级喷枪上、下游喷嘴流场呈现不均匀性,上游喷嘴单位时间通过的液体多于下游喷嘴,下游喷嘴的砂浓度高于上游3个喷嘴;水力喷射工具单级喷枪内壁面和外壁面都会受到液固两相流体的严重冲蚀,最大冲蚀速率发生在喷枪内壁下游喷嘴入口区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