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莲花水电站为牡丹江梯级开发电站之一,电站于 1992年开工,施工导流方式为隧洞导流,导流隧洞与厂房引水洞相结合,河床截流采用双戗堤进占合龙,龙口宽度分别为 35m, 45m,河床于 1994年 10月 25日一次性截流成功。  相似文献   

2.
直岗拉卡水电站枢纽建筑物主要有右岸河床式电站厂房、平底泄洪闸、及左岸河床土石坝组成。土石坝座落在河床砂卵砾石层之上,坝体与截流戗堤结合布置,截流戗堤及河床砂卵砾石层采用混凝土防渗墙防渗。  相似文献   

3.
缅甸瑞丽江一级水电站首部枢纽上、下游围堰为枯期土石围堰,截流总体规划先分流后截流,双戗堤单向立堵法截流方式,从右岸向左岸进占、粘土心墙防渗。截流目标按期实现,闭气效果较好。汛期来临之前,对上游围堰进行了钢筋混凝土面板防护,使之成为临时过水围堰,为大坝施工赢得了宝贵的两个月工期。  相似文献   

4.
玉皇阁水库位于云南省永平县境内的银江河上游,上游围堰开挖石渣料填筑、防渗采用粘土斜墙配合粘土铺盖;下游围堰采用粘土斜墙防渗、开挖石渣料填筑;截流采用单戗堤立堵、右岸单向进占的截流方式,戗堤最大高度约为9.1m,龙口预留宽度为6m,分为2个区,分别采用不同的抛投材料,工程最终于2015年12月底顺利完成截流。  相似文献   

5.
大石峡水利枢纽工程具有主河床砂卵砾石覆盖层较深、围堰填筑规模大、工期紧、工程区缺乏防渗土料、冬季寒冷且持续时间长、河谷狭窄、截流道路布置难的特点。上下游围堰堰基采用高压旋喷灌浆、堰体采用复合土工膜心墙的防渗型式;结合截流道路布置条件,将截流戗堤布置在围堰轴线上游,并通过截流抛投物料冲距验算避免了截流抛投大块料对旋喷防渗墙施工的影响。工程施工导截流方案是可靠合理的,保证了截流成功及围堰度汛要求,可为寒冷峡谷地区同类工程的导截流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丁坝对官地水电站截流影响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官地水电站位于雅砻江干流下游,其河道截流的成败直接影响到后续工程乃至整个工程的顺利实施.官地水电站采用单戗堤或宽戗堤截流,其水力学指标高、难度大;若采用双戗堤截流,由于上戗堤水舌的影响,下戗堤堤头坍塌严重,截流也难以实施.为此,提出采用丁坝降低截流难度.模型试验表明,丁坝对降低其截流难度作用是明显的.  相似文献   

7.
双戗堤截流时下戗堤的作用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立堵截流计算的核心内容是龙口流速的求取,因为龙口流速的大小直接影响到截流时所选择抛投料粒径的大小,可以说是衡量截流难度的一个重要指标。本文在分析单戗堤立堵截流龙口流速变化规律的基础上,着重研究了在双戗堤立堵截流中,当上戗堤最困难的时候,也就是流速最大的时候,下戗堤是否能够壅水,从而降低上戗堤的截流难度这个问题,论证了双戗堤立堵截流水力控制条件的正确性,为双戗堤立堵截流的顺利施工提供判断依据一  相似文献   

8.
河道截流工程的进展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实例介绍国内河道截流工程采用的方法和进展。其中戗堤截流,包括立堵、平堵和平立堵结合,以及单戗堤、双戗堤进占等。80年代以来,为了减少截流难度,多采用综合措施。此外,还介绍了长科院对葛洲坝等工程截流抛投块体的稳定研究,促进了抛石截流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三峡明渠截流与三期土石围堰分为水下填筑、水上填筑和防渗工程.水下填筑主要为导流明渠截流和水下围堰,导流明渠截流具有水力学指标高、施工时间短、工程量大、抛投强度大等特点,实现明渠双戗堤立堵截流,解决了龙口段施工技术、上下游戗堤进占相互配合、设置拦石坎和提高抛投强度、防止堤头塌滑等问题.防渗工程由防渗墙、帷幕灌浆、混凝土墙帽与土工织物组成,是围堰工程的关键项目,在此提出了有效的施工技术和质量控制措施,确保了施工工期和施工质量.  相似文献   

10.
长江三峡工程大江截流在1997年11月进行,取得了成功。截流方案曾比较了上游单戗立堵和浮桥平堵两种,最后确定采用“上游横向围堰背水侧截流戗堤单戗双向立堵,下游戗堤尾随,预平抛垫底”的截流施工方案。实施中首先对河床高程低于40m的深槽部位进行平抛垫底施工,并在连接段和预进占段进行防渗墙生产性试验,与此同时进行上、下游戗堤预进占施工,于1997年7月形成上、下游戗堤口门。9月戗堤恢复进占,10月27日上游戗堤形成40m宽的小龙口,11月8日顺利合龙。  相似文献   

11.
金安桥水电站是金沙江中游河段第一座截流的电站,截流设计标准及流量为P=10%,12月中旬,流量889m3/s。经水力学计算及模型试验验证,若采用单戗堤截流,截流具有截流落差大、龙口流速大、单宽功率高等特点。鉴于单戗堤截流难度较大,双戗堤截流在本工程不具优势,设计提出采用宽戗堤(顶宽50m)立堵截流方案,经实践证明是合理可行的,截流过程顺利。  相似文献   

12.
官地水电站采用宽戗堤截流,水力学指标高,龙口底部流速较大,龙口河床冲刷严重,影响堤头稳定;若采用双戗堤截流,由于上戗堤水舌的影响,下戗堤堤头坍塌严重,截流难以实施。为此,提出采用预进占护底,降低截流难度。模型试验表明,预进占护底对降低截流难度作用是明显的。2007年年底管地水电站成功截流。  相似文献   

13.
拉哇水电站工程截流采用单戗宽戗堤从左向右单向进占立堵截流,截流戗堤宽度为40 m,龙口布置于右岸,右岸戗堤堤头稳定与否,直接关系到工程截流的成败。针对电站河床深厚软弱覆盖层、地层抗冲能力弱的特点,裹头采用大块石、特大块石、钢筋石笼联组结构防护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文主要对工程截流前右岸戗堤裹头设计及防护进行简述,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14.
双戗堤立堵进占截流的落差分配及控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江大河的截流,是水利枢纽施工过程中的关健问题之一。自六十年代以来,世界上截流的基本倾向是立堵法。而立堵截流中,当截流时的流量、落差等都很大的条件下,一般趋势是采用双戗堤立堵,甚至多战堤立堵或宽戗堤立堵法。仅从1975年前的各国截流的情况来看,使用双戗、多戗和宽戗堤截流的已占截流总数的1/6左右;而在高落差立堵(例如最终落差大于4米)截流中,双戗堤立堵截流的比例更高。因此,双戗堤立堵进占截流的研究,已愈来愈多地引起世界各国水利施工界的注意,  相似文献   

15.
铜街子电站施工采用河床土石断流围堰、左岸明渠全年导流方案。截流则采用上围堰下戗堤自右岸至左岸的单戗立堵方案。截流戗堤全长约160m。龙口布置在左岸,长80m。堤顶宽22m,堤高10~11m。河床截流于1986年11月11日21点30分结束,截流平面布置如图1所示。龙口截流流量为1000~700m~3/s,龙口抛投量为10560m~3,截流时间约为20小时。截流过程中,左裹头上下  相似文献   

16.
水电工程戗堤施工往往就地取材,利用当地开采石渣料进行戗堤填筑,但是当地料源不能满足戗堤填筑,或受工期、天气等其他因素制约时,是否可以突破限制,利用其他材料作为戗堤填筑料需要进行分析。土谷塘航电枢纽准备工程由于受到工期短、施工条件受限、天气情况恶劣等因素的影响采取抛填砂卵石混合料筑堤,同时针对砂卵石混合料戗堤采取双液灌浆防渗措施。通过抛填砂卵石戗堤截流与防渗关键技术的应用,使得土谷塘准备工程工期和质量均得到保障,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7.
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于1997年10月28日胜利完成截流,从龙口进占到戗堤合龙历时40h。截流前对导截流方案、截流时间、截流方式及戗堤布置进行了精心设计与计划,并对戗堤轴线及断面、龙口位置与宽度、截流备料、施工机械设备等进行了合理选取,保证了截流按计划、有条不紊地实施。  相似文献   

18.
三峡工程大江截流实况及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峡大江截流实况表明,在大流量、深水、低速河道中,采用平抛垫底、宽戗堤、降低戗堤水面以上高度,采用级配较均匀、连续的石渣及块石,全断面均匀抛投进占等是合理的,实现了安全截流。抛填水深、最大日及小时抛投强度的均居世界首位,创下了单戗立堵截汉施工中上、下游围堰戗堤同一日合成  相似文献   

19.
三峡工程明渠截流水力学指标及截流方式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三峡工程明渠截流各项水力学指标与世界上单项水国科学家指标很高的一些截流工程进行了比较分析,又以截流流量,落差,流速等3项指标进行了综合比较分析,认为三峡大明渠采用双戗堤方式是必要的,并对双戗堤截流关键问题作了提示。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黄登水电站进行不同宽度戗堤的截流模型试验,获得了截流过程中的主要龙口水力学参数。对比研究实验结果后,提出采用20 m宽度窄戗堤进行截流试验,为工程截流的实施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