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电炉烟气余热回收装置的研发与工程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电炉烟气余热回收装置,通过前置辐射换热面和后置对流换热面进行余热回收,可节能减排,提高经济效益.此项技术的关键在于汽化冷却循环方式与循环流量的设计,清灰装置、对流换热面形式的设计与流通截面及烟气流速的设计.  相似文献   

2.
根据热管元件的热传递原理,研究了调节与控制热管元件工作温度的一般措施。通过改变热管肋化比、改变热管加热段长度、管径等措施,可以改变热管加热段的热阻,从而调整热管的工作温度,使其应用于电炉烟气余热回收的高温环境。  相似文献   

3.
为了利用陶瓷厂的烟气余热,采用有机朗肯循环回收该部分余热。根据有关实验研究结论,对用于烟气和导热油换热的椭圆H型翅片管换热器进行了设计。通过对换热器的优化设计可为烟气余热回收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王超  居勤章  张建军 《宝钢技术》2018,(2):58-61,65
简要介绍了分离式热管换热器的工作原理和流程,分析了宝钢2号高炉余热回收装置运行现状,阐述了对其进行整体改造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介绍此次余热回收装置整体改造主要内容和实施过程,整体扩容更换分离型热管式余热回收装置、共计3套(空气、煤气、烟气)换热器。每套换热器换热片由原来的8组增加到12组,同时更换3个烟气系统的阀门。改造历时78天,比计划工期大大提前。余热回收换热效果显著改善,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工业炉》2021,(1)
正2019年,在可再生能源及余能利用领域,遴选出了19项技术,这些技术在新能源开发和利用、余热余能回收等方面推广前景较好、节能减排效果较高,如基于喷淋换热的燃煤烟气余热深度回收和消白技术、转炉烟气热回收成套技术开发与应用等。基于喷淋换热的燃煤烟气余热深度回收和消白技术,在湿法脱硫后的烟道中设置直接接触式喷淋换热器,脱硫塔出口的高湿低温烟气在喷淋换热器中与低温中介水直接接触换热,烟气温度降低至露点以下,  相似文献   

6.
100t电炉烟气余热回收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江阴兴澄特种钢铁有限公司100t电炉烟气余热回收工程,其烟道冷却方式由水冷改造为汽化冷却,采用辐射换热器和热管换热器回收烟气中余热。重点说明了电炉烟气余热回收系统的系统组成、工艺流程、主要技术措施、技术经济分析及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7.
转炉炼钢工序转炉烟气显热、潜热回收是"负能炼钢"的核心.以某钢厂300 t顶底复吹转炉为例,建立了转炉烟气中CO、O2体积分数随吹炼时间变化的特征模型,分析了起止回收CO体积分数对转炉煤气回收量及热值、蒸汽极限回收量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当起止回收CO体积分数增加±1%,转炉煤气回收量减少±0.50 m3/t,热值增加±22.3 kJ/m3,蒸汽极限回收量增加±1.77 kg/t.最后从转炉煤气回收、转炉烟气高温显热回收、转炉吹炼初末期低热值煤气回收利用三个角度分析了提升转炉烟气余热余能回收利用率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针对电炉高温烟气余热含尘、波动特点,提出辐射水冷沉降除尘与对流换热相结合的余热锅炉技术方案,同时采用蓄热技术有效减缓电炉烟气波动对余热蒸汽回收稳定性的影响。分析表明,通过电炉余热回收技术方案的实施可产生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9.
针对电炉高温烟气余热含尘、波动特点,提出辐射水冷沉降除尘与对流换热相结合的余热锅炉技术方案,同时采用蓄热技术有效减缓电炉烟气波动对余热蒸汽回收稳定性的影响。分析表明,通过电炉余热回收技术方案的实施可产生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0.
张毅 《钢铁研究》2011,39(5):39-41
针对硅钢连续退火机组的主要能源介质消耗现状,对现有生产工艺和设备研究采取机组循环用水、增加清洗段漂洗级数等措施可节约大概27 m3/h的过滤水量,并可减少78%的弱碱处理量;将炉子烟气换热系统增加一级余热回收,每年回收的余热相当于583 t标煤消耗,可节约蒸汽5 368 t。  相似文献   

11.
电炉炼钢烟气余热回收的发展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国内外炼钢电炉的余热利用情况,并就汽化冷却烟道在电炉炼钢烟气余热回收的运用前景做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基于FLUENT模拟软件,采用多孔介质模型对烧结矿冷却过程进行数值模拟,获得了烧结矿当量直径、床层空隙率等特性参数和料层厚度、给料温度、冷却介质流速、冷却介质温度等冷却工艺参数对废气温度的影响规律,分析了冷却工艺参数变化对余热锅炉入口废气温度和实际余热回收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热源参数测试是烧结余热回收发电系统精确设计的前提,烧结主生产工艺稳定是烧结余热回收发电系统稳定、高效运行的基础,余热锅炉排烟废气循坏是调控余热锅炉入口废气温度和提高余热回收效率的重要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3.
童朝南  高宇德 《钢铁》2011,46(7):50-55
为求解换热系数模型,以大量现场数据与热传递机制为基础,建立换热系数回归模型并使用ANSYS有限元软件对钢板冷却过程进行模拟,获取淬火过程中间数据。通过非线性回归算法对模型参数进行回归计算,最终取得整个淬火过程的换热系数公式。解决了现场无法测量淬火过程温度值,难以求解换热系数的难题。  相似文献   

14.
以冷却能耗理论为基础,对460m2环冷机进行周向分段,借助Fluent平台模拟环冷机内部烧结矿热交换过程,获取一个循环内烧结矿多点温度数据,将其与实测数据进行对比,验证了数学模型正确性.针对孔隙率、非余热回收区入口风速、余热回收区气体入口温度和烧结矿料层厚度等工艺参数,采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单因素的仿真研究,将模拟结果用冷却能耗理论进行分析,得出各参数对环冷机冷却能耗的影响.运用正交实验法分析上述4个参数,得到了环冷机最优化参数设置.研究结果表明:在最优化参数组合下1t烧结矿温度从650℃降至70℃所需标况风量为1851.4m3,比实际工况时减少了27.6%.  相似文献   

15.
CSP和FTSC工艺结晶器的冷却结构及传热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实际生产数据,比较和分析了CSP及FTSC工艺结晶器的冷却结构及传热能力,结果表明,热流密度计算模型中,FTSC和CSP结晶器内传热区高度分别为1 200 mm和1 010 mm,相同工况下二者的传热能力相近;CSP结晶器采用42条凹型水道及20条内径11 mm的圆型水道进行组合冷却,FTSC结晶器采用72条内径14 mm的圆型水道进行冷却;弯月面处FTSC结晶器铜板热面温度高于银铜的再结晶温度,铜板将发生局部变形,这是造成镀层龟裂或铜板裂纹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黄柱成  杨越  钟荣海  梁之凯  胡兵 《钢铁》2019,54(11):9-15
 与传统环冷相比,烧结竖冷拥有漏风率低、换热效率高的优势。为此利用竖冷试验装置,在某烧结厂取热风与热烧结矿研究了竖式冷却过程气固对流换热特性。研究表明,烧结矿竖式冷却过程中影响传热特性的主要因素为冷却风的流量及温度。烧结矿和冷却风对流换热系数随着烧结矿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且随着冷却风流量的增大以及冷却风温度的降低,对流换热系数也随之增大。基于白金汉定理,结合试验数据拟合得出了描述烧结矿与冷却风传热特性的准数关联式,其模拟性较好且平均相对误差为7.25%。  相似文献   

17.
中厚板冷却过程高精度温度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现高满意度轧后冷却控制目标必须依赖于轧后冷却过程控制系统高精度的温度场计算模型。以钢板内部热传导、空冷及水冷换热系数为主要研究对象,建立了轧后冷却数学模型,回归了空冷和水冷换热系数,采用Crank-Nicolson有限差分法求解钢板温度场。将该模型嵌入到国内某中厚板厂轧后冷却控制系统,对不同钢种不同厚度钢板进行轧后冷却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实际终冷温度和目标终冷温度偏差±10℃的命中率在90%以上,很好地实现了冷却过程温度控制。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武钢1700热连轧厂层流冷却现场实测数据为基础,通过传热学的理论分析,确定了对流换热系数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并对7种模型结构形式进行了比较,研制了精度较高的对流换热系数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编写了模拟武钢1700连轧层流冷却过程的程序,取得了较高的模拟精度.  相似文献   

19.
同质冷却水口的试验研究和传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实现低过热度浇注,开发了一种冷却水口。在不同长度和出口直径的条件下分别进行了多组浇钢试验和数值模拟计算。比较了2种长度、3种不同出口直径水口的浇注结果和计算结果。得到实现低过热度浇注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水口长190 mm,出口直径为20 mm,在浇注平衡时热流为1224 MW/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