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采用盆栽试验 ,研究黄土和红土母质发育的褐土中和其上种植的谷子中钾的含量变化 .结果表明 :苗期谷子吸钾很少 ,土壤钾变化也较小 ,对照处理的速效钾和缓效钾均有所增加 ,施钾处理的速效钾有所减少 ,但缓效钾大幅度增加 .拔节期至抽穗期谷子吸钾能力大为增强 ,土壤中缓效钾和速效钾急剧下降 ,达到“最低值” .成熟期谷子根系吸钾能力减弱 ,土壤缓效钾和速效钾开始回升 .  相似文献   

2.
为探索潮土钾素肥力培肥的有效途径,本文通过设计不同施钾处理进行田间定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的处理对土壤速效钾、缓效钾含量的影响在不同的土层深度表现不同。连续12年施入秸秆、钾肥、秸秆加钾肥(年施K2O≥150kg hm-2)对培肥耕层土壤速效钾和缓效钾有积极促进作用,均能显著或极显著提高耕层土壤速效钾和缓效钾含量,但对耕层以下土壤培肥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3.
采用盆栽试验,在黄棕壤,砖红壤,黑土三种土壤上种植烟草,研究了外源钾对土壤中钾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黄棕壤,黑土上,0.0-0.8 g kg-1施肥范围内,随着施钾量的增加,土壤中速效钾和缓效钾的总增量、作物的含钾量均在增加,尤其是在0.8 g kg-1施肥水平时,二者超出了施肥的增加量,说明施钾促进了其它钾的释放;三种土壤中粘土矿物含量为:黑土>黄棕壤>砖红壤。  相似文献   

4.
应用化学分析、吸附试验和生物诊断方法 ,系统研究了风沙土钾的丰缺状况及钾的有效性和利用率 .结果表明 :钾素含量受质地影响较大 ,缓效钾和速效钾则随质地变粘而增加 ,风沙土中的钾主要以矿物态钾形态存在 .被土壤固定的钾量也随着施钾量的增加上升 ,无论是速效钾含量或固定钾量均与施钾量呈显著水平正相关 .土壤钾素释放过程表明 ,土壤钾素的释放量不仅随土壤物理性粘粒的增加而增加 ,其释放容量和强度也逐渐增加。钾素对于植株鲜重、根长、根数、百粒重、结果枝率等均有明显的影响 ,且可使酿酒葡萄含糖量、酒精和出汁率增加 ,而使总酸度降低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小麦生长期内土壤氮、钾与小麦根系活力变化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土壤速效氮、速效钾和非交换性钾含量随小麦生育进程呈现有规律的变化;小麦根系活力呈现先增加,孕穗期峰值出现后迅速下降,成熟时根系活力下降到最低值的变化规律,不同施肥处理小麦整个生育期内根系活力大小顺序为:MNPK、NPK>NK>N、NP>CK、M。土壤速效氮、速效钾、非交换性钾含量与小麦根系活力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说明土壤N、K养分有效性的高低是影响小麦根系活力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以牛厩肥、猪厩肥、麦秸和钾化肥为供钾源 ,进行土培和生物试验 ,结果表明 ,麦秸对土壤的供钾能力及对作物的有效性均高于钾化肥 ,两种厩肥的供钾能力及生物有效性略低于钾化肥 .随着厩肥和麦秸施用量的增加 ,土壤速效钾和缓效钾基本是成比例的增加 ,钾素有效转化率并未因施用量提高而明显降低 .随着施用量的增加 ,玉米幼苗吸钾量呈增加趋势 .  相似文献   

7.
植物所处环境条件会影响植物根系分泌物的数量和组成,同时,植物根系分泌物也会影响根际环境条件。本文综述了植物种类(品种、生长发育阶段)和光温水、养分胁迫、重金属胁迫、微生物活动等环境条件对植物根系分泌物的影响;植物根系分泌物对根际微区土壤结构性、pH、CEC、养分活化和微生物区系等方面的影响,并提出了今后植物根系分泌物与环境条件研究中在研究方法、不同环境条件等方面值得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单因素试验 ,研究了不同环境因素 (温度、CO2 、水分、施肥等 )对籽粒苋生长发育及其富钾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1)籽粒苋在籽粒苋生长期内 ,以 7月 12日和 2 2日播种的籽粒苋 (日均温为 2 6.9~ 2 6.2℃ )生长最好 ,相应的植株含钾量也最高。 (2 )当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达到 10 0 0 μl/L时 ,籽粒苋的平均株高、单株平均鲜重和植株平均含钾量 (K2 O)较对照均有显著增加。 (3 )土壤水分条件以田间持水量对籽粒苋生长最为合适 ,低于田间持水量则影响植株对钾的吸收。 (4 )籽粒苋属于在多钾、缺钾土壤上 ,吸钾能力强的植物类型 ,施用钾肥有利于提高籽粒苋植株的含钾量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比研究了长江中游几类洪泛区 (江心洲、洲滩和圩垸等 )的洪水沉积物和剖面土壤的钾素营养状况。结果表明 ,相对于洪泛区耕层 (表层 )或剖面土壤的钾素状况 ,洪水沉积物的覆盖能丰富表土的钾素营养 ,显著增加表土的速效钾和缓效钾含量 ,且速效钾的增幅大于缓效钾 ,而对全钾无明显影响。沉积物对土壤钾素状况的影响与其颗粒组成、有机质含量、CEC和土地利用方式等因素有关。沉积物和土壤的钾素状况与粘粒含量 (<0 0 1mm)呈显著正相关 ,与砂粒部分呈负相关 ;有机质和CEC对土壤钾素的有效性有一定影响 ;而洪泛区土地利用方式与耕层土壤钾素的消耗有关  相似文献   

10.
采用水培试验,研究了在两种供钾水平(K,0.5mmol L-1和5.0 mmol L-1)条件下4个不同籽粒苋品种植株体内矿质营养元素的含量及其变化.同时,还在低钾条件下,测定了不同籽粒苋品种根、茎、叶中矿质营养成分的含量和构成情况,结果表明(1)籽粒苋各品种氮、钾含量随着供钾水平降低而减少,一般基因型氮钾含量降幅大于富钾基因型;在相同供钾水平条件下,富钾基因型的氮钾含量均高于一般基因型,而相同基因型的不同品种间氮钾含量则相近.籽粒苋各品种氮主要分布在根和叶中,其次是茎;磷大量分布在根,其次是叶,再次是茎;钾主要存在于茎中,根和叶次之.(2)籽粒苋钙、镁、硫含量随着供钾水平的升高而降低,富钾基因型镁、硫含量低于一般基因型.籽粒苋不同品种的钙、镁主要分布在叶片中,其次是茎和根;硫在根中的分布最少,叶中最多.(3)不同品种B、Cu、Fe、Mn、Zn等微量元素含量随着供钾水平的降低而升高,灰分含量则降低.富钾基因型B、Fe、Zn及灰分含量都高于一般基因型,而Cu的含量则是一般基因型高于富钾基因型.4个籽粒苋品种的硼、铜主要存在于叶片中,其次是根,茎含量相对前两者要小;铁、锰、锌在根的含量最高,叶片次之,茎最低,根系中铁的含量分别是叶和茎的7倍左右和10倍以上.  相似文献   

11.
大豆、春小麦均能有效地活化利用白云母、钾长石中的结构性钾,结构钾释放量为19.53mg kg-1~45.46mg kg-1。春小麦和大豆根系分泌的有机酸主要为草酸、酒石酸和柠檬酸,其次为乳酸、乙酸和苹果酸。草酸溶液酸性较强,络合能力也强,其活化钾的能力最强。苹果酸、酒石酸、柠檬酸、乙酸和乳酸亦可有效地促进白云母和钾长石的分解,但活化土壤钾的能力比较低。低分子量有机酸作用下矿物钾的释放是酸性水解和络合溶解双重作用的结果。草酸、酒石酸、柠檬酸是影响大豆、春小麦吸收利用矿物钾的主要低分子量有机酸。  相似文献   

12.
针对我国钾肥资源短缺问题,分析了土壤钾资源的开发潜力,概述了土壤矿物钾的存在状态及其释放特点,综述了硅酸盐细菌、富钾植物和有机酸活化土壤矿物钾的能力与机理,并展望了活化土壤矿物钾的三种途径在生产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土壤钾的形态、矿物钾释放的影响因素及钾的固定、土壤含钾矿物与土壤供钾能力间关系、矿物钾的植物有效性进行了综述 ,表明土壤钾素从有效性的角度进行划分时 ,不能仅把速效性钾和1mol/L热硝酸提取的缓效性钾列为作物吸钾的主要来源 ,而忽视矿物钾的作用 .  相似文献   

14.
室内培养试验结果表明 :山西石灰性土壤在田间持水量条件下 ,加入不同浓度的外源钾后 ,经过一段时间培养 ,土壤释钾量随加入外源钾浓度的增加而增加 ,施加膨润土后土壤释钾量明显高于未施加膨润土的土壤 .在干湿交替过程中 ,土壤固钾能力增强 ,其固钾量随加入外源钾浓度的增加而增加 ,施加膨润土后土壤固钾量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5.
1993~1995年采取田间试验和池栽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钾素的增产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高产条件下增施钾肥,能够增加小麦植株基部1,2节间粗度和壁厚,提高植株抗倒能力;能够提高叶面积系数,增加旗叶Chl含量,减少O_2~-产生,降生MDA含量,延缓叶片衰老促进干物质积累与运转,增粒增重,从而显著增加小麦产量。但施钾量超过 150kg.hm~2以后其效果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6.
据测定,辽宁省水稻土速效钾、缓效钾的平均含量均以盘锦、营口地区的盐渍型水稻土为最高,其次是东港地区盐渍型、淹育型和潜育型水稻土以及铁岭地区淹育型水稻土,最低的是沈阳地区淹育型水稻土。各地区水稻土的供钾强度(Ⅰ)、供钾容量(Q)以及供钾缓冲力(Q/I),均按上述地区顺序依次递减。出现这些差异,是由于土壤成土母质、粘土矿物类型、钾肥用量、灌溉水水质以及土壤基本性质,诸如粘粒含量、阳离子交换量、pH值等因素不同而造成的。盘锦、营口稻区水稻土在这几方面都占优势。  相似文献   

17.
利用丝网印刷方法,在碳电极上吸附固定氧化酶制备葡萄糖传感器。探讨了氧化酶固定化过程中氧化酶含量、铁氰化钾含量、缓冲液类型以及干燥过程对传感器保存稳定性的影响。结果发现,当氧化酶的质量分数为4%,铁氰化钾的质量分数为4%,邻苯二甲酸氢钾(pH=6)作为缓冲液,采用超干燥技术,在相对湿度为10%的空气中干燥传感器,制得传感器的表观米氏常数为6.06mmol/L,其保存6个月后的响应电流曲线与刚制作完成的传感器响应电流曲线基本符合。  相似文献   

18.
从作物对低钾反应遗传多样性及适应钾营养胁迫的生理特性两个方面综述了国内外作物耐1代钾营养研究状况,利用作物耐低钾的遗传特性,运用现代遗传育种技术,选育和推广耐低钾优良品种是缓解我国钾源短缺的最好途径,而且是高产、高效的生物学途径。  相似文献   

19.
通过26年棕壤肥料长期定位试验,研究化肥与有机肥长期定位施用对棕壤钾素垂直分布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从1979年到2004年不论施钾与否各处理0~20 cm土层土壤中各形态钾素含量均高于20~40 cm土层,长期施肥对土壤钾素的垂直移动影响不大。长期不施钾各处理0~20 cm和20~40 cm土层土壤中各形态钾均表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有机肥的长期施用能维持棕壤速效性钾的平衡,缓解非交换性钾的下降趋势,促进矿物钾的有效化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