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无障碍环境建设为广大残疾人、老年人和其他社会成员平等参加社会生活、共享社会文明成果提供条件,是现代城市建设的一项必不可少的内容,是尊重人权、社会道德的体现,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城市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标志,也是城镇化过程中的一个成熟体现。通过贯彻落实《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及《无障碍设施施工验收及维护规范》(GB50642-2011)的要求,我省住房城乡建设系统,协同相关部门,积极推动无障碍设施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2.
我国有6000万残疾人,约1.3亿老年人。建设无障碍设施,形成无障碍环境,既是方便残疾人、老年人等弱势群体参与社会生活的基本条件,也是方便所有社会成员出行和生活的重要设施。国际通行的概念是,无障碍环境一般包括物质、信息和交流的无障碍。无障碍设施是无障碍物质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是指从工程建设方面针对我国5类残疾人(视力残疾、听力和言语残疾、智力残疾、肢体残疾和精神残疾)中的视力残疾和肢体残疾者,方便地参与社会生活所设置和建设的设施。  相似文献   

3.
创建全国无障碍建设城市工作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是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的需要,也是造福后代、方便残疾人和老年人,服务于全社会的爱心工程。特别是2002年开展创建全国无障碍设施建设示范城市活动以来,我国城市无障碍建设取得了较快的发展,道路、公共建筑等设施无障碍化程度有了较大提高,对促进“十一五”期间初步形成我国城市无障碍化基本格局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2005年3月,北京市副市长孙安民在全国首批"无障碍设施建设示范城市"授牌大会上的发言中,提出要把首都建设成为无障碍化的城市.无障碍和无障碍化究竟有那些区别?无障碍化的标准是什么?本文试就此进行初步解读.无障碍化城市的主要特征一是无障碍化城市是一个高度文明的城市,是具有较高文明素质的人和功能完善的人性化设施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5.
以爱的力量结合智慧创造无障碍环境 台湾很尊重残疾人,从称谓上,把"残疾人"称为"残障人".台湾还注重创造方便于残疾人生活的环境,民间成立了台湾无障碍协会.协会经历了11年的奋斗历程,目前,台湾的无障碍环境建设已经发展得十分成熟.它的发展口号是"有爱无碍,平等自在".台湾的残疾人开启电动轮椅车完全能够达到独自出行.台北市有90余台康复巴士(无障碍公交车),地铁、机场都设有残疾人无障碍通道.台湾故宫博物馆、国父纪念馆、中台禅寺等提供给游人参观的公共建筑物外,都设有残疾人停车位,建筑物内设有独立的残疾人卫生间、低位电话、电梯等,真正达到了使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共享社会物质和精神文明成果.台湾的无障碍环境建设工作开展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6.
谈城市无障碍设施的建设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无障碍设施是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的基本条件,同时也是方便老年人、妇女、儿童等特殊群体生活的重要设施。完善的城市无障碍设施能够反映出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本文回顾了我国无障碍设施的发展过程,分析了当前建设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提出了对我国城市无障碍设施建设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7.
随着城市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残疾人、老人、孕妇等人群的出行问题也备受关注.但是,无障碍设施的建设却成为很多城市的“面子工程”,并未真正解决相关人群独立出行问题.文章以宜昌市为研究地点,对宜昌市公共空间无障碍设施的现状进行了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总结实际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其原因,为保障残疾人、老人等行动不便人群的出行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使他们能平等地参与到社会生活中来.  相似文献   

8.
无障碍(barrier-free)设施,是指为保障残疾人、老年人、伤病人、儿童和其他社会成员的通行安全和使用便利,在道路、公共建筑、居住建筑和居住区等建设工程中配套建设的服务设施。无障碍设施是残疾人、老年人等特殊群体参与社会生活的必要条件,也是方便其他社会成员的重要设施,是体现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9.
正创建一个人人平等的"无障碍"生活环境是社会进步和文明的重要标志,无障碍设施建设也是评判一个国家或一个城市形象的重要因素,更是城市发展水平高低的体现。不同类型的残障人士(包括残疾人、老年人、儿童、孕妇及其他行动不便者)作为社会中的特殊群体,其不同的行为特征和社会活动,对城市公共场所的无障碍环境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地处江苏省北部的苏北地区(包含徐州、连云港、宿迁、  相似文献   

10.
“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之林。”尊老爱幼、扶弱济残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体现。建设无障碍设施,是为残疾人、老年人和其他社会成员提供方便的重要措施,是现代城市建设的一项必不可少内容,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1.
城市道路无障碍环境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障碍环境不仅是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基本保障,同时也有利于老年人、婴幼儿、伤病人等人群.对此达成共识将为无障碍环境建设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道路无障碍是城市无障碍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2.
张婷 《中州建设》2006,(6):57-57
城市是向大众开放的空间.作为城市景观主要内容的环境设施必须做到无障碍,以体现对所有人的关心,其中包括残疾人、病弱者、老年人和儿童。  相似文献   

13.
关受弱势人群 构筑无障碍城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受弱势人群,构筑无故障城市,已成为城市现代化及构建平等,友爱,相互尊重社会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介绍了国风外无障碍设施的发展情况,并对北京的无障碍设施建设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
多年来,北京市残联依法开展无障碍社会监督工作,积极推动无障碍设施建设和改造.一是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了无障碍监督组织体系.全市18个区县残联成立了无障碍监督办公室,组建了有残疾人、老年人、妇女、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无障碍专家和社会志愿者参加的、专兼职相结合的无障碍社会监督员队伍.  相似文献   

15.
《安徽建筑》2008,15(4)
——《残疾人保障法》在7月1日起开始施行的《残疾人保障法》中,对于无障碍环境的建设做出了专门规定。其中明确提出,国家和社会应当采取措施,逐步完善无障碍设施,推进信息交流无障碍,为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创造无障碍环境。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无障碍环境建设进行统筹规划,综合协调,加强监督管理。《残疾人保障法》要求,无障碍设施的建设和改造,应当符合残疾人的实际需要。  相似文献   

16.
一、提高认识 无障碍建设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完善城市功能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是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的需要,也是造福后代、方便残疾人、老年人、儿童、孕妇、伤病人等弱势群体,服务全社会的爱心工程。  相似文献   

17.
无障碍设计是"以人为本"设计理念的重要表现,体现对残疾人和老年人的关爱。文章首先简要阐述了无障碍设施建设的意义,结合益阳城市无障碍设施建设的现状与问题,提出了今后建设的对策与思考。  相似文献   

18.
无障碍环境是残疾人充分参与社会生活的前提和基础,它的规划和建设,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城市的现代化程度,反映社会的文明与进步水平.随着残疾人融入社会需求的不断增长,人口老龄化的迅速加剧,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社会对无障碍环境的要求日益迫切.在第12个"国际残疾人日"来临之际,本刊记者近日采访了北京市残联副理事长吕争鸣,就无障碍设施建设在北京的状况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9.
无障碍设施确保行动不便者能方便、安全地使用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不只是以一部分残疾人为对象的建筑和城市设计,而是要使所有残疾人都使用方便的设计。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办公大楼是我国首座无障碍办公楼,该楼的设计充分体现了高科技无障碍设施的应用,也成为了我国无障碍设施建筑的典范。  相似文献   

20.
人行天桥作为城市步行空间的组成部分,不但在城市中发挥着缓解交通压力、疏散人流、为行人提供安全舒适的出行环境等重要作用,而且已经成为城市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本文针对天津城市人行天桥无障碍设计方面存在的规划布局、设施细节和系统性、美观性和管理等问题,通过对国内外各大城市人行天桥无障碍设施发展建设的研究,提出我国城市人行天桥无障碍建设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