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电信快报》2011,(8):1-2
日前举办的“2011易观移动互联网博览会”上,易观国际的报告预测,2013年移动互联网用户数将突破7亿,市场营收将达到6000亿左右。这些数据预示着2011年移动互联网产业将出现井喷效应.据业内人士透露.2011年移动互联网用户与互联网用户重叠率将超过70%。到2012年将完成互联网用户向移动互联网的迁徙。  相似文献   

2.
近日,中国移动在广州召开了第二届全球开发者大会。大会向与会者传递了这样一种声音—中国移动将更加开放、透明,与合作伙伴通力合作,做好移动互联网。而中国移动总裁李跃则在会议中透露,中国移动将成立移动互联网公司。对于原因以及期许,李跃如是说—"中国移动传统的服务、机构、业务体系不适合移动互联网发展,因此我们要成立移动互联网公司。我们期待的移动互联网公司是把移动互联网的技术、应用、产品带入到中国移动传统的运营商体系之内,让它成为服务传统运营商,支撑传统运营商,改造传统运营商的新的特殊团队。"虽然一直以来,移动运营商从未放弃过争夺移动互联网的主导权,然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和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互联网技术也获得了更大的发展空间,移动互联网技术也逐渐成为无线移动业务的主流发展趋势。移动互联网技术以手机为依托,通过无线移动网络实现互联网技术的有效运用,在促进无线通讯网络发展的同时,也为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文章就主要针对移动互联网技术以及相关业务的发展进行简单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通信世界》2000,(16):25-25
移动互联网的出现,架起了移动通信与互联网之间的桥梁,移动用户可以从手机上获取丰富的信息资源,可以随时随地地遨游互联网世界。 目前,采用何种技术将移动通信网络和互联网有机的“粘合”起来,是开展移动互联业务的关键所在,也是运营商、企业和用户所关注的焦点。这种“粘合”不是WAP协议和互联网协议的相互转换,因为移动互联有以下主要特点: 首先,移动互联可实现高效的信息采集。信息的丰富与否是移动互联网络发展的前提。信息采集就是要获充足的信息“源”。 其次,移动互联须支持目前和未来无线通信的技术。无线通信技术发…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移动通信技术发展突飞猛进,2001年,我国的GSM移动网络用户已经超过1亿,我国的移动通信网络,成为世界最大的GSM网络。另方面,互联网的网络规模正在以惊人的速度不断扩大,互联网已经深入到人们生活的每一个方面。人们不仅仅满足于通过固定的网络设备接入互联网,随着个人流动性的增强,如何通过移动终端接入到互联网的需求日益变得迫切。因此,如何让人们随时随地方便的接入互联网,成为当前无线通信和互联网技术研究中的一个热点。  相似文献   

6.
鲁义轩 《通信世界》2009,(47):I0024-I0024
无论是固定互联网还是移动互联网,首先要满足用户上网的要求,用户在固定互联网上的用户体验已经非常好,转到移动互联网上将面临屏幕等方面的限制,如何保证移动互联网的体验也能让用户满意?  相似文献   

7.
移动互联技术能为用户提供无处不在的无线互联网络环境,对高校图书馆网络资源建设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文章将移动互联网与图书馆网络资源服务结合起来,探讨了新时代下如何利用移动互联网实现面向全校师生的网络服务模式的创新与升级。  相似文献   

8.
1引言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移动终端日益普及,移动互联网用户和业务呈爆炸式增长,预计未来3年内中国的移动互联网用户将超过电脑上网用户,5年内,移动互联网业务的规模将超过传统的互联网。  相似文献   

9.
“云计算”将成移动互联发展催化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尹小明 《通信世界》2009,(13):I0004-I0004
云计算是适合移动互联网应用的一种模式,随着其理念不断成熟,云计算将在未来对移动互联的发展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与移动互联网成为信息化发展的基础。在信息通讯日益频繁的今天,移动互联网技术依靠自身特殊的运行模式以及便捷的使用的方法成为通讯技术发展的核心。本文通过对计算机与移动互联网的技术的介绍,分析了我国目前计算机以及移动互联网技术发展的现状以及问题,最后总结了未来计算机与互联网技术未来发展的趋势,为读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一、无线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随着通信技术、网络技术、软件和信号处理技术的发展,进入21世纪以来,无线移动通信、互联网和个人终端的发展特别引人注目,成为风靡全球的高新技术和新兴产业。因此,以无线移动通信作为传输手段,以互联网作为核心网络,以个人终端作为用户机的无线移动互联网就应运而生,进入了积极研究开发并即将走向应用的历程。  相似文献   

12.
《中国无线通信》2000,6(6):42-43
移动互联网的出现,真正架起了移动通信与互联网之间的桥梁,移动用户终于能够从手机上获取丰富的信息资源,得以自由地遂游互联网世界。  相似文献   

13.
互联网的应用,将世界带入信息化的新时代,许多原本只能通过人工完成的工作都能由互联网代替,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人们的工作量。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互联网受到区域范围的限制,只能在固定的场合使用,已经无法完全满足用户的需求,而移动互联网的出现,就弥补了传统互联网的缺陷,随时随地都可以接入使用。移动互联网技术是结合了传统互联网技术与移动通讯技术两者的综合技术,是互联网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4.
倪兰 《通信世界》2009,(7):14-14
看似芜杂的技术研发实则指向一个明确的方向——移动互联网,这基于几年前中国移动对移动通信未来发展的一个预判。  相似文献   

15.
文章基于移动互联网终端类型、主流智能操作系统、人机交互界面及热点应用等方面的技术进展,分析了当前主要的移动互联网终端技术。文章认为由于移动互联网终端在系统硬件技术、人机交互技术、操作系统技术、商业模式和应用开发上的跳跃性发展,将带动移动互联网终端以及移动互联网应用服务市场的高速扩张;云计算概念的出现、应用服务概念的推广将进一步推动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移动互联网终端市场亦将呈现繁荣景象。  相似文献   

16.
罗茜文 《移动通信》2008,32(6):89-89
随着手机用户群体的扩大和技术发展,人们开始觊觎移动互联网带来的巨大商机和发展潜力。众多全球商业巨头,诸如提供全球移动互联网顶级域名的dotMobi公司,诺基亚、苹果、微软以及Google等公司,都成为推动移动互联网行业标准开放和普及应用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7.
随着移动终端和互联网的融合,使得移动互联网市场快速增长,面对庞大的移动终端用户群体,企业应根据移动互联网的特点,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的方式,积极开展营销活动,创造更好营销效益。  相似文献   

18.
龚宪 《通信世界》2001,(36):30-30
I-mode移动互联网服务是NTT DoCoMo公司(日本电报电话公司的移动通信公司)在1999年2月正式推出的。截至目前,统计用户数已经超过2500万户。这意味着日本平均每5个人就有1人在使用I-Mode手机。如此迅猛的客户增长使得NTT DoCoMo公司已经不得不停止广告宣传,因为飞速增长的数据用户几乎使现有的系统崩溃,但即便如此,I-Mode的用户数还是以每月100万人的速度发展着。I-Mode的成功成为移动通信与互联网相结合的奇迹,为全世界运营公司和电信用户所瞩目。  相似文献   

19.
移动互联网是整合移动通信和互联网优势的升级版,既具有移动通信随时、随地、随身的特性,又具有互联网开放、互动、共享的长处。它将人们从办公室或家庭PC机中彻底解放出来,只需一台便携式终端即可得到所需的信息产品或服务。作为当今世界两大发展最快、市场潜力最大、前景最诱人的业务,移动通信和互联网的驱动将使移动互联网创造新的经济神话。文章介绍移动互联网的现状与趋势,给出移动互联网的定义,分析移动互联网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20.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移动网络速度不断提升,智能终端成本持续下降,移动互联网为多媒体视讯发展带来新的增长契机——移动视讯。结合移动应用、位置定位、传感器件等智能终端技术,移动视讯在监控、会话、会议、消息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同时,移动互联网催生了包括微视频、富媒体广告在内的多种新颖移动视讯形式。移动互联网在提升移动视讯服务质量的同时,在应用的深度和广度上也极大程度地推动移动视讯的发展。但是受限于移动智能终端的特点和无线数据信道的稳定性差,移动视讯也存在诸多问题。本文首先阐述移动视讯技术需求和移动互联网特点优势,进而介绍移动互联网在移动视讯中典型应用,最后分析移动视讯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