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固相法氯化聚氯乙烯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金平  葛涛  黄卫军  刘新民 《塑料》2003,32(3):26-29
采用气 固相搅拌式氯化法对影响聚氯乙烯氯化反应的条件进行了分析,得出了适宜的反应条件。结果表明,温度为115℃、时间为2h、氯气流量为500~550mL·min-1是较佳的反应条件。对聚氯乙烯的氯化反应机理及动力学特征作了初步的研究。当反应温度超过100℃时,反应由内控制控制。  相似文献   

2.
氯化聚氯乙烯的配混技术、加工与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详细介绍了氯化聚氯乙烯的配混技术中常用的助剂(热稳定剂、防老剂、填充剂、增塑剂、润滑剂和抗冲击改性剂等)和常用加工工艺(混料、挤出成型、注射成型)。并重点介绍了氯化聚氯乙烯树脂在管材、化工防腐设备、电子电器元件、泡沫材料、CPVC复合材料、CPVC/PVC共混物、CPVC/ABS共混物等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聚氯乙烯的氯化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济奎 《塑料开发》1995,21(2):328-330
本文主要介绍了聚氯乙烯氯化的生产工艺,其中水相悬浮氯化和用液氯进行氯化的工艺很有发展前途,通过CPVC和PVC的性能对比,证明了氯化聚氯乙烯反应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了聚氯乙烯/氯化聚氯乙烯共混物及其增韧体系的耐热性,加工流性以及物理机械性能,最终确定了最佳的配方体系,使之具有较好的整体性能。  相似文献   

5.
氯化聚氯乙烯的应用与开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6.
聚氯乙烯的氯化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要介绍了聚氯乙烯氯化的生产工艺,其中水相悬浮氯化和用液氯进行氯化的工艺奶有发展前途,通过CPVC和PVC的性能对比,证明了氯化聚氯乙烯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7.
氯化聚氯乙烯合金的制备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利用ACR、CPE和EVA作为加工助剂和抗冲改性剂与CPVC共混。对合金的性能作了测试。并对CPVC加工用的配方和工艺条件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ACR(最佳用量为5份)能够改善CPVC的加工性能;CPE(最佳用量为9份)和EVA(最佳用量为5份)能提高合金的韧性。  相似文献   

8.
氯化聚氯乙烯的流变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合适的切变速率和温度条件下,用3211毛细管流变仪研究了氯化聚氯乙烯(CPVC)的流变性能。CPVC 具有明显的剪切变稀特性。它的等切变速率流动活化能(E)并非是常数,其值与真实切变速率符合简单指数关系:E=_1(?)~(K_2)。CPVC 还具有粒子流动性,在剪切作用下粒子的破裂使得 E 值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9.
1生产工艺改进 早期采用溶液法生产氯化聚氯乙烯(CPVC),以氯仿和四氯化碳为溶剂,溶解PVC后进行氯化反应.后改用悬浮(分散)氯化,在溶胀剂(如氯仿)存在下,将PVC分散在水中,用大量过剩氯气在较低温度(低于60℃)和紫外线照射下进行氯化.悬浮氯化生产CPVC的溶解性能较差,但热稳定性好.水相法生产CPVC有不同的工艺.  相似文献   

10.
一种新型工程塑料—氯化聚氯乙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前言 氯化聚氯乙烯是由含氯量为57%的聚氯乙烯(PVC)经氯化提高其分子中氯含量达70%的树脂(CPVC)。其热分解温度及软化点分别比PVC高出20~30℃,制品的使用温度高出PVC制品30~40℃,既保留了PVC的特性又可作其改性剂,是一种具有多种用途的新型工程塑料。 在国外,随着氯化工艺的不断改进,提高树脂的热变形温度和透明度,增强其抗冲击强度,工业上巳将其挤压成管材,美国BFG公司用这种管材代替金属和玻璃纤维  相似文献   

11.
论述了CPVC树脂的性质、应用现状以及加工企业对CPVC树脂的质量要求。  相似文献   

12.
王健  陈斌武 《聚氯乙烯》2013,(8):16-18,27
研究了CPE用量对CPVC体系力学性能、耐热性能和加工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①CPE与CPVC的相容性较好,可有效提高CPVC体系的韧性,但同时会降低其刚性和耐热性能;②CPE可降低CPVC体系的熔体黏度,延迟塑化,改善其加工性能;③采用CPE作为冲击改性剂,可生产出符合国家标准的CPVC管材,从而降低其配方成本。  相似文献   

13.
从声子散射机制出发,介绍了Si C热导率的温度特性和微观导热机理。综述了Si C单晶热导率的2种主要计算方法。Boltzmann-弛豫时间近似(RTA)适用于各个温度段的热导率计算,而分子动力学方法更适用于高温热导率计算。分子动力学方法相比于Boltzmann-RTA方法的优点在于它可以考虑所有高次项的非谐作用。介绍了3种Si C陶瓷热导率近似计算模型,包括界面热阻模型、Debye-Callaway模型及多相系统热导率模型。下一步研究的主要方向仍然是优化计算模型及减少拟合参数。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了消防用CPVC管道的研制,并介绍了CPVC管道的在耐压、防火、消烟方面的优势。  相似文献   

15.
Development of High Thermal Conductivity Aluminum Nitride Ceramic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AIN ceramics with densities varying from 3.18 to 3.30 g/cm3 and room-temperature thermal conductivities varying from 88 to 193 W/m K were produced. Different sintering conditions, packing powders, AIN powder sources, carbon additive, and sintering times were evaluated, and the key processing parameters which cause the differences in density and thermal conductivity were identified. SEM, TEM, and EDS were used to characteriz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rmal conductivity, microstructure, and processing parameters. The important parameters which control the thermal conductivity of AIN ceramic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6.
以Al2O3、MgO和BN三种无机填料作为尼龙6(PA6)的导热填料,研究填料的种类、填充量、粒径大小和粒径配比等对复合材料热导率的影响。结果表明:PA6基复合材料的热导率随导热填料填充量的增加而增大,随导热系数大的填料填充量的增加增大较快;导热系数大的填料的粒径对复合材料的导热系数的影响比较明显;导热系数大的填料,不同粒径的复配可以显著提高复合材料的导热系。  相似文献   

17.
利用微波接枝CPVC复配偶联剂处理秸秆纤维表面,采用光学法液滴形态分析系统测定处理前后秸秆微粉的动态接触角及表面能变化,并制备相应的复合材料进行力学性能测试.研究结果表明:微波接枝CPVC复配偶联剂界面改性方法对秸秆纤维有较好的改性效果,改性后秸秆纤维的平衡接触角θe由74.65.上升至98.96.,从明显的亲水性转变为疏水性;而表面能则有不同程度减小,改性后秸秆纤维表面能(23.68 mJ/m2)低于HDPE基体(28.61 mJ/m2);经微波接枝CPVC改性后秸秆纤维复合材料保持了良好的力学性能.较透彻地了解秸秆纤维复合材料的复合界面特性及其复合机理,设计和制造不同性能、满足不同应用领域要求的纤维复合材料产品,是秸秆纤维复合材料研究工作者至今仍在继续探索的重要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18.
吴康胜  王礼 《广州化工》2010,38(8):160-161
研究了在PVC中添加不同量的CPVC共混体系的加工性能、耐热性能、力学性能。实验结果表明:随着CPVC含量的增加,共混体系的加工性能变的较为困难,但拉伸强度和维卡软化点温度有明显提高,缺口冲击强度和断裂伸长率有所下降。当CPVC用量为20份时,是实际生产及实际应用的一个较为理想的比例。  相似文献   

19.
在纯物质汽化热的剩余函数预测模型基础上,结合液体导热系数与汽化热的关系式,推导出纯液体导热系数的剩余函数模型。通过对155种物质实验数据的检验,1561温度点的总平均相对误差为1.93%。  相似文献   

20.
导热系数测试方法的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导热系数的五种测试方法,描述各种方法的测试原理及其计算方法。材料导热系数测试方法各有其特点,在选择时。应该充分考虑测试材料的性质、导热系数范围、测试温度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