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电沉积羟基磷灰石涂层具有工艺简单、过程易控制、适于在复杂表面制备厚度均匀涂层的特点.沉积液的Ca/P比直接影响涂层中的物相组成与涂层形貌.作者采用电沉积与后续热处理相结合的工艺,用低Ca/P比溶液在金属钛表面沉积羟基磷灰石(HA)涂层.利用X射线衍射仪、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分析涂层中物相组成及后续热处理对涂层中物相和涂层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电压与温度的升高,涂层中羟基磷灰石含量增加;空气中500℃热处理后,涂层基本转化为羟基磷灰石,其Ca/P比约为1.61;热处理前,涂层由块状和条状物质组成;热处理后,涂层形貌并未改变,它由纳米颗粒的HA凝聚烧结而成.  相似文献   

2.
阴极电沉积法制备钛基生物陶瓷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电沉积技术制备金属基羟基磷灰石生物活性涂层的工艺,对电沉积工艺的基本原理、特性以及该工艺过程中主要参数如电解液温度、溶液浓度及pH值、沉积时间、电流密度及电位对涂层形成的影响作了较为详尽的总结与分析。并对该工艺过程今后的主要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H_2SO_4-NH_4F-SbF_3体系中锑的电化学成核机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循环伏安法、恒电位阶跃法和SEM技术研究了H2SO4-NH4F-SbF3体系中锑的电结晶机理。结果表明,锑电化学成核机理与电位有关,其电结晶按照包含成核阶段的螺旋位错生长机理进行。  相似文献   

4.
以Ca(NO3)2.4H2O,(NH4)2HPO4为反应物,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添加剂,在水热条件下,成功制得了椭球状(长径比1-1.5)的纳米羟基磷灰石(HA)。采用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吸收光谱(FTIR)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测试手段对所制得的纳米HA进行表征,结果表明PVP能较大程度地影响纳米HA的形貌。纳米HA颗粒的长径比随着PVP浓度的增加而减小,当PVP浓度为1.0%(质量分数)时,纳米HA长径比达最小值(1.5左右)。PVP对纳米HA形貌的调控机制可能是Ca2+与PVP形成配位键和PVP在纳米HA上吸附2种机理协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水热法合成不同形貌羟基磷灰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羟基磷灰石由于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活性而应用广泛,形貌控制对其应用至关重要。本文分别以Ca(NO3)2.4H2O、KH2PO4.3H2O为Ca源和P源,采用水热法制备不同形貌的羟基磷灰石。用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镜(SEM)对反应产物进行表征,研究水热反应温度、水热反应时间和反应物浓度对羟基磷灰石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条件下,产物为长径比不同的片状、带状及花状羟基磷灰石(HA),其长度为1~100μm、宽1~5μm、厚约100 nm、长径比为1~100,并从晶体生长动力学方面探讨不同合成条件对羟基磷灰石形貌的影响机理。  相似文献   

6.
采用人工合成高纯度的羟基磷灰石粉末,喷涂在具有注册证的钛合金和钴铬钼合金人工关节上。通过生物学基础检测、动物实验和临床试用,证明所制作的各种羟基磷灰石涂层人工关节,能诱发骨质生长,起生物固定作用,对治疗丧失功能的骨胳效果甚佳。  相似文献   

7.
纳米羟基磷灰石晶体的制备及表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化学沉淀法合成纳米羟基磷灰石(HA),并采用X-射线衍射和透射电镜(TEM)对其结构和晶粒尺寸进行了分析。制备的纳米HA主要为柱状晶体,平均尺寸为70 nm。这说明在常温常压水-乙醇反应体系下,可获得纯度、结晶度较好的纳米HA晶体材料,且晶体完整,具有与人体骨羟基磷灰石晶体相似的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8.
通过化学镀方法,在碳纤维表面分别镀上Ni和Cu+Ni镀层,以这种表面改性碳纤维与羟基磷灰石陶瓷复合,制备表面改性碳纤维增韧增强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研究各种碳纤维的含量对复合材料的抗弯强度、断裂韧度、尺寸变化率和孔隙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表面改性碳纤维可以显著提高材料的性能,尤其是铜镍复合镀碳纤维的效果更好,其断裂韧度可达基体断裂韧度的2.5倍,抗弯强度可达基体抗弯强度的3.4倍,增韧增强后的复合材料的尺寸和孔隙率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9.
采用化学沉淀+喷雾干燥法制备羟基磷灰石(HA)粉末,并对粉末分别采用三种不同方式的热处理:90℃下干燥24h、1200℃下烧结2h和火焰重熔,对获得的三种粉末进行TEM、SEM和XRD分析,结果表明火焰重熔热处理后的粉末结晶度最好,而且表面更加光滑致密,提高喷涂性能。  相似文献   

10.
电化学沉积生物陶瓷新方法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在钛基板上电沉积了致密的、结合良好的磷酸钙生产陶瓷膜。在55℃下使用含钙离子0.01mol/dm^3。磷酸根离子0.006mol/dm^3,NaCl浓度为0.145mol/dm^3的溶液,考察了添加H2O2的影响,无论使用H2O2与否,所得的沉积物均为羟基磷灰石(hydroxyapatite,AHp),但是在使用H2O2时,阴极电位约为-0.2V(vsSCE)即开始有阴有电流,而且没有氢气析出。与此形成对照的是在不使用H2O2时,需要极化到-1.4V(vsSCE)才有阴极电流,并且伴随着大量氢气析出。H2O2显著增强了膜的结合。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某冶炼厂采用萃取-旋流电积工艺从镓锗浸出液中生产阴极铜的工业化应用情况。在铜的萃取生产过程中,通过优化反萃液酸度、萃取温度,同时监控浸出液中有害杂质含量和增设活性白土有机相净化装置,有效解决了铜萃取率低、分相慢和萃取有机相降解等技术问题;在铜的旋流电积生产中,采用钛基二氧化铅阳极替代钛基贵金属阳极、溶气泵加气浮澄清除油装置替换二级纤维改性材料除油装置,通过铜离子浓度电积终点准确控制、古尔胶助剂添加量、铜电积循环液温度优化,解决了阴极铜析出质量差、钛基贵金属阳极损耗大等生产难题,阴极铜的质量和阳极寿命均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2.
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得羟基磷灰石(Ca_(10)(PO_4)_6(OH)_2)粉体和铝镁尖晶石(MgAl_2O_4)粉体,并以羟基磷灰石(HAP)粉体和铝镁尖晶石(Spinel)粉体为原料采用粉末冶金方法制得HAP·TCP-Spinel复合生物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分析、金相分析、红外光谱分析、烧结收缩性能分析和力学性能测试等对制备的材料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HAP·TCP-Spinel复合生物材料的烧结收缩率约为45%;HAP·TCP与Spine两相分布均匀,且界面结合良好;该复合材料表现出优良的抗弯强度和抗压强度性能;羟基磷灰石的含量为62.5%时该复合材料性能达到最佳,其抗弯强度和抗压强度分别为189MPa和352MPa。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选用了超深冲IF钢,经1200℃开轧、930℃终轧、700℃卷取和80%冷轧后,在800℃不同时间退火并观察其再结晶过程。实验结果表明.微碳、钛、铌IF钢在退火初期,{111}平行于板面亚晶首先发生回复、多边化,而后形成再结晶晶核,同时这种取向的晶粒优先长大从而形成{111}纤维的织构,其它取向的品粒较迟发生回复或被生长着的{111}平行于板面取向的晶粒吞并。  相似文献   

14.
骨胶对长周期锌电积能耗及阴极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实际生产电解槽的1∶1 000规模,控制阴极电流密度450 A/m2,电积液温度37~40℃,电积液中的Zn2+浓度53~58 g/L,硫酸浓度170~180 g/L,连续电积48 h,研究了骨胶对长周期锌电积的直流电单耗、电流效率和阴极锌表面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吨锌骨胶加入量控制在0.1~0.3 kg,可以使48 h锌电积的槽电压保持在2.99~3.05 V,吨锌直流电单耗2 820~2 860 kW.h,而电流效率均高于90%,所产阴极锌表面光滑致密;吨锌骨胶加入量超过0.3 kg将使锌电积的直流电单耗显著升高、电流效率明显降低,且所产阴极锌表面粗糙、生长大量突瘤、颜色暗沉。  相似文献   

15.
本文用电化学方法制备 Fe-Cr-Ni 合金镀层。讨论了电沉积条件对形成 304不锈钢锭层的影响。实验结果指出:在常温、低的pH值及适当的电流密度下,镀液中的Cr3+和Ni2+含量达到一定的比值,可以获得成分与不锈钢(18Cr/9Ni)相似的铁铬镍合金镀层。  相似文献   

16.
为了实现铜冶炼含砷烟尘中有价金属的回收和砷元素的无害化处理,采用电沉积法对含砷烟尘的浸出液进行脱砷处理,研究了电流密度、As(Ⅲ)浓度、pH和添加剂对脱砷效果的影响,并用循环伏安法分析了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下,砷单质、H2和AsH3的电流效率分别为91.41%、7.06%和1.99%,实现了高效脱砷。添加柠檬酸钠可降低电沉积的还原电位,促进金属放电。本文提出的工艺可回收有价金属,无害化处置砷元素。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电沉积技术的基本原理及特点,综述了以电沉积理论为技术的一系列新兴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相似文献   

18.
非水溶剂中电沉积制备稀土合金膜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稀土合金作为高温超导、永磁和磁光记录材料等颇受人们关注。如果采用电沉积的方法制备,则可大大改进它们的功能效果和扩展应用领域。本文着重综述了从非水介质中电沉积稀土元素及其合金膜的进展。  相似文献   

19.
Electrodeposition of magnesium-yttrium alloys by molten salt electrolysi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Electrodeposition of magnesium-yttrium alloys from molten salts was studied by electrochemical techniques.LiF-YF3 was electrolyte system with magnesium oxide and Yttrium oxide as raw materials.It was proved that Mg2+ and Y3+was deposited more prior than other ions during cyclic voltammetry and potential step measurement at 1050 °C.Voltammograms showed Mg2+ could be deposited at-0.5 V,and Y3+ could be deposited at-0.7 V on tungsten electrode compared with platinum electrode.The sedimentation of Mg2+ was more positive about 230 mV than that of other ions in electrolyte.The electrolytic codeposition of yttrium and magnesium was 0.58 V on condition that the weight ratio of Y2O3/MgO was 4:1.Chronopotentiogram indicated that the process of electrodeposition of magnesium-yttrium alloys on tungsten electrode was controlled by diffusion of ions from electrolyte to electrode interface.It was feasible to prepare Magnesium-Yttrium alloys by controlling content of ions in molten salt electrolyt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